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顺庆区地处川东北 ,嘉陵江中游 ,全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 80 0 0hm2 ,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在本区流行发生 ,发病面积 6 5 33hm2 ,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3430t,个别严重田块几乎绝收。1 发生特点1.1 发病始见期早2 0 0 2年小麦条锈病发病始见期为 2 0 0 1年 12月 5日 ,比大发生年的 1999年提早 2 2d ,比常年提早 4 9d。1.2 秋苗发病点多面广2 0 0 1年 12月 1日至 12月 15日 ,在全区 2 5个乡镇普查 ,其中有 12个乡镇发生小麦条锈病 ,病田率为 9% ,病田病点平均 5 .4个 / 6 6 7m2 ,有中心病团的病田率为 2 2 %。1.3 传播蔓延快条锈病由 2…  相似文献   

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3.
吉林市发现蔗扁蛾危害巴西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锈病在浙江淳安县呈上升趋势。1997年秋玉米大面积爆发玉米锈病,发病面积1467hm2,占秋玉米总面积22-1%,损失粮食平均25kg/667m2;1998年发生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县6670hm2秋玉米全部发病,发病期比上年提早20d左右,部分夏玉米也有玉米锈病发生,平均损失粮食40kg/667m2,发病期由1997年秋玉米灌浆初期提前到抽雄吐丝期;1999年首次在春玉米上发现玉米锈病危害,秋玉米上发病期比1998年提早30d。经病原菌鉴定,我们认为该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c…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影响再生稻稻桩的再生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头季稻纹枯病的防治。由于旱育秧小苗移栽和软盘抛秧新技术的推广,秧苗壮,移栽期提早,水稻封行早、密度高,纹枯病始病期提早,温、湿度适宜,纹枯病病丛率上升快,而传统的防治办法(每季在纹枯病始盛期和水稻抽穗期防治2次)往往难以奏效。因此,1999~2001年在莆田县西天尾镇对再生稻纹枯病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大面积试验示范中,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实验材料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1999~2000年为试验示范阶段,20…  相似文献   

5.
受暖冬和早春气温回升快等因素影响,2002年岳池县小麦条锈病发病早,扩散蔓延快,全县发病面积7000hm2,占小麦播种面积的43.7%;防治面积6400hm2,防治后挽回损失470t,实际损失120t。12002年流行特点2002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特点:一是发病早。据2001年12月17日在小麦条锈病常发区3个乡(镇)的5个村,对298块麦田,共计面积15.8hm2的调查,发现发病田块2块,其发病中心平均病株率2.65%,平均病叶率0.78%,比2001年度始见期早58d,比大流行的1996年早6d,比常…  相似文献   

6.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大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病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大障碍.2015年小麦条锈病在荆州市大发生,全市小麦种植面积12.7万hm2,条锈病发生面积8.13万hm2,占种植面积的64.2%,是2000年以来发生最重的一年. 1 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 1.1 见病早 据荆州市植保站系统监测,小麦条锈病于1月22日见病,比历年平均提早近两个月,比条锈病大发生的1990年早23d,松滋市站植保更是早在1月4日即见条锈病叶,荆州区、监利县、公安县、江陵县分别在1月14、15、16、19日见病,均比历年平均早60d以上.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8.
河南新野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及监测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在河南新野的发生规律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从冬前到春季都可受到外来条锈病病菌侵染而发病,4月中旬进入流行盛期,5月上旬达到高峰。南部、东南部乡镇发生早、发病重。条锈病发生程度与始见期、冬季温度、春季降雨、小麦后期气候条件等关系密切。侵入早、冬季温暖、春季雨水多,后期温度低、降水多则发生流行重,反之则轻。针对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在防控中应采取加强健身栽培、严密监测预警、科学合理用药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襄阳市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的重要冬繁区和春季流行区,2013年小麦条锈病始见病期迟、前期病点少,但3月下旬到4月上旬表出现明显的大面积“同期突发”的新特点;后期病田率高、病叶率和严重度低,感病品种和未防治田块发病程度重,持续发生为害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2006年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特点及采取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湖北省小麦种植面积82.57万hm2。其中鄂北地区(襄樊、十堰市)约占50%。2005年冬至2006年春,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菌源量大,加上本省气候条件适宜,小麦条锈病在鄂北为中等偏重发生(4级),局部大发生(5级),其他地区为1~3级,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0.1万hm2。1发生特点1)秋苗见病早。秋苗始见小麦条锈病的时间是1980年以来27年中的第2个早见病年份。2005年11月15日在襄樊市的枣阳市环城办事处普查30块麦田,发现病田1块,病点4个,病叶5片。见病时间仅比见病最早的特大发生年1990年晚2d,比2004年早21d。至11月底,全省先后在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充市小麦条锈病1999年以来共16年的发生流行分析,明确了小麦条锈病在本市的发生流行趋势,即病害始见期越早,发生越重。其流行特点是在本地小麦条锈菌有两次传入侵染高峰期。第1次外来菌源大范围传入对病害流行起着关键作用,在田间存在1~3个流行高峰期;近16年,条锈病有13年在全市偏重至大发生,偏重至大发生频率达81.25%,比1995年以前,重发频率高50百分点以上,轻发生只有2013年1年,仅占6.3%。说明条锈病已完全处于重发流行之态势。经对其成因探讨认为,导致本市近年小麦条锈病重发及流行的内因是品种抗条锈能力的降低或丧失。造成小麦品种抗性丧失的直接原因是条锈菌新生理小种致病性强,且已上升为主要小种,并继续保持为优势小种。暖冬和春季天气波动幅度大,雾、露日偏多直接造成了条锈病的大流行。  相似文献   

12.
近年云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小麦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东南地区,常年播种面积40万~60万hm2。1998年小麦条锈病流行,发生面积4.17万hm2,为前5a平均值的3倍,损失粮食达2.18万t,为前5a平均值的9倍,成为1998年全省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1 发生流行原因分析1.1 近年越夏菌源量大 夏季在海拔1800~2400m麦区落粒自生麦苗上有条锈病菌越夏。1982~1996年8~9月通海县扬广镇2220~2300m海拔的麦茬复种地定期调查,只查到叶锈病,未查到条锈病。1997~1999年查到大量条锈越夏…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河池地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4万hm2左右,尤以石山地区种植面积大。玉米铁甲虫是该地区玉米主要害虫,因此几年未实施大面积联合防治玉米铁甲虫行动,造成该虫虫源积累,导致1999年呈回升趋势。  统计全地区玉米铁甲虫发生面积为11万hm2,比上年增加074万hm2。与1990年、1991年的相当。其中大化县的发生面积增幅最大,由上年的9267hm2,增至56667hm2,增加了5倍。  由于去冬今春持续干旱,气温较高,有利于玉米铁甲虫的越冬及提早迁移为害,加之玉米种植期…  相似文献   

14.
小麦条锈病是荆门市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在1990年、2002年偏重发生。2009年初,小麦条锈病来势猛,北部麦区发生偏重,南部麦区发生偏轻,发病范围广,实际损失低。全文围绕1990年、2002年、2009年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求找出本地小麦条锈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今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大发生 ,发生面积 43 .3万 hm2左右 ,危害程度仅次于 1 992年。根据 5月上旬调查结果 ,绝大部分县病田率达 1 0 0 % ,一部分重发地区病株率达 80 %以上 ,局部田块甚至出现全田枯死、绝收 ,给我省夏粮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今年的小麦条锈病之所以发生重 ,与我国西北部地区环境条件恶化和我省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与推广的主栽品种缺乏抗性 ,与近几年偏低的粮食价格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将今年该病害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如下 :1 前期病情发展缓慢 ,隐蔽性强我省 2月 3日在谷城始见条锈病 ,最早见病日…  相似文献   

16.
梓潼县地处川西北丘陵地区,位于剑门山脉入川口,是四川盆地内小麦条锈病发生最早和最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透视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的重要信息窗口。笔者根据梓潼县近年条锈病发生情况,从小麦条锈病发生三大要素着手对四川盆地为主的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趋势进行分...  相似文献   

17.
咸宁地区1994年玉米螟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玉米螟是湖北省咸宁地区杂粮上的重要害虫,1994年发生面积为5100公顷,自然损失90.64万公斤。1994年的发生特点:①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为6月3~11日,比常年提早3天,比上年提早6天。②第一代明显地...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地区小麦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6%,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3.5%,小麦是我区人民生活主食,而近年小麦条锈病发病流行频率较高,对产量威胁很大。一、1990年条锈病发生情况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全地区发生面积64.4万亩,占小麦面积的34.86%。其中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9.
垣曲县1992年4月18日始见成虫,较往年提早8—10天,6月2日始见二代成虫,6月15日为产卵高峰,并进入二代幼虫为害盛期,而1992年二代棉铃虫见卵早,较往年提早5—9天,百株卵量达470-1000粒,最高达1423粒,比往年高8-12倍,产卵盛期长达10—14天,棉瓜间作田往年棉花单株平均0.55粒,1992年为6粒,最高达21粒,二、  相似文献   

20.
王登科 《植物医生》2001,14(3):31-32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普遍发生的病害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施肥量的增加、种植密度的提高 ,病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弄清其发病条件和规律 ,为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对水稻生产具有现实意义。于1999至2000年对余庆县的水稻纹枯病进行了调查。1发生规律1.1发病与生育期经过2年调查 ,水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6月25日左右 ,即分蘖期开始发病 ,7月10日左右和8月10日左右分别有一个病情激增期 ,以圆秆到抽穗为发病盛期 ,特别是在孕穗期最严重。主要危害叶鞘 ,次为叶片 ,后期也能侵害穗颈和茎秆。1.2发病与栽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