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个茶树菇菌株的种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产栽培管理方法对10个茶树菇菌株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旨在从中选择出在南方地区现蕾早、转潮较快、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较高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C01的现蕾天数适中;转潮较快,转潮天数为11~13d;袋单产可达0.553kg,生物学效率为92%,是具有较好栽培种植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2.
8个小平菇菌株秋栽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腾强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46-146,149
在秋季自然温度下,对8个小平菇菌株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中选出在南方地区现蕾早、转潮快、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PL01菌株菇色深灰,菇形好;走菌速度快,22d满袋;现蕾早,29d现蕾;转潮快,4~6d转潮;生长周期短,51d产3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分别为325.6g和84.6%,是具有较好栽培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合南宁地区栽培的优质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以期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南宁地区主栽品种黑侧五为对照,对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型高温平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各菌株菌丝的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转潮时间、生物学效率等.[结果]各菌株均能正常发菌、出菇,但各有差异.参试菌株中菌丝生长速度以基因2005最快,达9.14 mm/d,夏丰一号次之,为9.07 mm/d;菇体除白侧五为灰白色,菌柄短,菌盖易碎外,其他菌株菌盖均为灰至深灰色,菌柄为白色,菇形好且紧凑,出菇整齐,光泽好;各参试菌株原基形成时间为27~30 d,以平菇P54和白侧五最短,接种后27 d开始现蕾;生物学效率以白侧五最高,达86.10%,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的生物学效率较高,均超过80.00%.[结论]平菇P54、夏丰一号、基因2005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杜纪格  万四新  王尚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01-5501,5537
进行了不同配方平菇菌糠栽培鸡腿菇的试验,结果表明:菌糠添加量20%~60%时,可缩短发菌天数;添加量84%时,发菌天数则相应延长,但现蕾时间均随着菌糠添加量的而延长。产量、采收潮次、生物学效率均随着菌糠添加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菌糠添加量在40%~60%时,产量虽降低11%~24%,但成本则降低29%~43%。  相似文献   

6.
选取5个鸡腿菇菌株,袋料栽培,通过对菌丝的生长势、色泽、生长速度及子实体产量的测量比较,筛选出适于本地区推广的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鸡腿菇1号、鸡腿菇H42菌株各项指标表现均较为突出,菌丝生长势强,速度较快,农艺性状较好,前2潮菇生物学利用效率高,最高的菌株鸡腿菇H42可达96%,比较适合北京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7.
平菇P10是1992年冬季开始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此菌种盖大灰色,为侧耳类优质平菇,经多次试验栽培后,龙川县农技推广中心实验室再进行组织分离,根据龙川气候特点进行大面积推广,经10多年几百户农户种植,P10菌株高产优质、商品性好、转潮快、适应性广,抗杂力强。抗病性能好,与其它10多个传统品种比较,在冬季栽培耐低温、产量高,现将此菌株的有关特性及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引进5个草菇品种,以漳州地区主栽品种V9715为对照,开展漳州栽培模式最适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V663菌丝生长较浓密,满皿时间最短,3 d满皿,厚垣孢子形成时间也最早,仅需7 d;V663现蕾最早,第8天现蕾,始收期也最早,第12天开始采收,全生育期最短为22 d。其余品种现蕾期、始收期、全生育期相较V663推迟1~2 d;V663平均产量最高达3.953 kg/m2,生物学效率最高为6.59%。其平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与其余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适宜山东地区栽培的平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地区推广的13个平菇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分析其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所有品种均为灰、黑色,出菇整齐、朵大肉厚,子实体多为丛生,菌褶细白;菌柄软硬程度、子实体颜色、转潮期等性状菌株间有差异。各菌株头两潮的转化率为88%-133%,出菇集中,头潮菇的产量高于二潮,两潮菇间产量差异明显。锡平1号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133.33%。  相似文献   

10.
真姬菇品种与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64-165,184
探讨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真姬菇发菌和菇蕾分化的最佳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2℃时,真姬菇菌丝生长最快,当温度在14℃时,现蕾最快。但是发菌和现蕾的快慢同时也受品种的影响,在进行设施栽培时,还应根据选用品种确定具体的生产温度,实现品种与温度的最佳搭配,缩短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枣木屑代料栽培三个平菇品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河北沧州枣木屑资源的利用方式,本试验选择苏平1号、苏平32号和双耐3个常用的平菇品种,以枣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设计了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的平菇在4种培养料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结果表明:平菇中苏平1号最适应枣木屑代料栽培,在枣木屑中添加15%的棉籽壳可以显著提高平菇产量。  相似文献   

12.
对22株金针菇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对比试验,并对菌株单袋均产量与菌柄长度、菌盖大小、菌盖厚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0006、F0016+1、F0111、F0148、F0154菌株为白色,其余为黄色或浅黄色;其中黄色和浅黄色菌株产量比大部分白色菌株要高,且现蕾天数较短,在16~28d,白色菌株除F0016+1号外现蕾天数均在50d以上,F0016+1白色菌株,产量高,现蕾短,菌柄较长,菌盖很厚,菌盖大小适中且不易开伞,性状较好,商品价值高;其中产量与菌柄长度有正相关性,与菌盖大小和厚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旱作苦荞麦籽粒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以14个全国苦荞品种为材料,进行籽粒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相关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出苗日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现蕾至开花天数>生育日数>千粒重>出苗至现蕾天数>一级分枝。籽粒产量与开花至成熟天数关系不密切。增加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是增加籽粒产量的主要途径。选择大粒和提高现蕾至开花天数是提高籽粒产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加出苗至现蕾天数和一级分枝数可间接提高籽粒产量。出苗天数增加可导致籽粒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生料栽培草菇时施用不同浓度的菇宝素对草菇产量和转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产量及转潮天数等方面效果显著,从产量及转潮来看施用600倍液的菇宝素的处理总产量最高,300倍液处理转潮最快。  相似文献   

15.
分别于2014、2015和2020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现蕾抽薹期,淹水天数的增加极显著影响株高生长;苗期淹水对前期株高影响较大,但经过后期补偿,差距逐步缩小;开花期淹水前期对株高有影响,但经过补偿影响已不大;开花期后因株高已基本定型,淹水对株高已无影响.开花期淹水天数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现蕾抽薹期,且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LAI逐渐降低.开花期淹水超过2d、现蕾抽薹期和成熟期淹水超过4d、苗期淹水超过6d均会造成油菜显著减产,因此除油菜苗期外,其余生育期均为油菜防淹涝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油菜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枇杷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茵丝和子实体生长状况及生物学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圆芝8号和大红芝2个菌株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实体产量高,商品形状较好,适于枇杷枝屑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最适猪肚菇2号菌株和5号菌株的培养料配方,并选出栽培效益最高的菌株以备后期开发利用。【方法】利用上下限约束条件的混料试验方法设计26个培养料配方,与对照比较,筛选最佳培养料配方;栽培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调查各处理的菌丝满袋时间、商品菇生物学效率、产量及效益。【结果】处理16配方最适合猪肚菇2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63.9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2.7%,每袋利润0.77元;处理9配方最适合5号菌株,表现为菌丝35d满袋,两潮产量达199.3g/袋,商品菇生物学效率39.9%,每袋利润1.55元。5号菌株的单袋产量及利润高于2号菌株。【结论】综合菌丝生长、产量及利润情况,在生产上选择猪肚菇5号菌株,其最适合的培养料配方为2.7%玉米芯+49%木屑+25.3%棉仔壳+2.0%玉米粉+18.2%麦皮+2.8%豆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品种与栽培方法的配合效应对改良3—1式棉花生育和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现蕾前,不同品种相同栽培方法下的棉苗生育动态一致,且品种间差异不明显;相同品种不同栽培方法下的棉苗生育动态迥异。现蕾后,营养钵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中熟品种棉株生育和产量形成,对于中早熟品种则利于其棉株前期生育,但中后期长势弱,伏桃和秋桃比例失调,产量降低;中熟品种直播则表现晚发,伏桃和秋桃比例失调,铃重、衣分、产量均降低,而中早熟品种直播则利于其品种特性发挥,伏桃和秋桃比例适宜,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以发菌期,出菇期、转潮期、菌盖与菌柄的重量比及生物转化率5个指标,对玉米芯栽培的23个平菇菌株进行了模糊类分析,结果将其归为12类,其中,第1类的莱平1号和第2类的莱平4号、PL-802三个菌株,发菌快、出菇早、转潮快、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是适宜玉米芯栽培的优良平菇菌株。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平菇栽培菌株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域的11个平菇栽培菌株的菌丝生长、出菇、子实体形态、生物转化率等进行栽培比较,综合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农平1号菌株抗杂性差,其他菌株抗杂性均强;各菌株在各阶段的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豫平5号、苏研7号菌株现蕾较早;双抗黑平、豫平5号、苏研7号、泰平19菌株转潮间隔较短;豫平5号、苏研7号、亚光1号、泰平19、99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大;99、泰平19、苏研7号、双抗黑平、豫平5号菌株子实体菌盖较厚;泰平19和豫平5号菌株生物转化率高,达到10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