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忙友 《水产养殖》2012,33(8):55-55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鳃主要由鳃弓、鳃耙、鳃丝三部分组成,鳃丝表面布满微细血管,水中溶氧通过血管进入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通过鳃耙过滤水中浮游生物进入食道而摄食。同时鳃具有调节体内渗透压的作用,可以将体内过多氨氮、二氧化氮等经鳃排出体外,一旦鳃发生病变,就会直接威胁到鱼类的健康,甚至终止其生命运动。下面笔者就近几年来在实践生产中遇到的几种烂鳃病的防治方法做一简介,仅供水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3)
<正>烂鳃病,水产养殖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按理养殖户对烂鳃病并不陌生,而且都能一眼就认出患病鱼是否患有烂鳃病。但是,通过笔者的走访发现,许多养殖户虽然能辨别鱼鳃是否溃烂,但用药后却常常治不住;或者以前治疗烂鳃非常有用的药,下一次用却没有明显的疗效,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养殖户只认得出烂鳃,却不能清楚的认识引起鱼烂鳃的主要发病诱因,因而造成下药不对症,浪费了治疗的宝贵时间,使病鱼继发其他新的病症。因此,本文将主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李伟 《河北渔业》2012,(8):48-49
1病原体 1.1 分类地位 柱状屈桡杆菌属纤维粘菌科,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桡,大小为0.5 μm×8μm,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在液体中培养的菌体较长,没有鞭毛,但在湿润固体上可作滑行,或一端固着,另一端缓慢摇动,有团聚的特性.  相似文献   

4.
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温度的上升,养殖鱼类的细菌性烂鳃病的发病率会逐渐提高,下面简单介绍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养殖鱼类烂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高产、高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苗种投放密度大,喂料多,水质难控制,也极易发生鱼病。在我县地塘养鱼中,养殖鱼烂鳃病较多,其中尤以鲤鱼的发病率最高,而且死亡率也最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经过连续观察,发现患病的不单纯是细菌性烂鳃,多数伴有指环虫、车轮虫和孢子虫等寄生虫的侵袭。因此,在烂鳃病的防治上就不能只使用传统的漂白粉、富氯等药物,还应适当搭配杀虫药物进行防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孙风琴 《内陆水产》2003,28(7):28-28
细菌性烂鳃病是危害养鱼业的严重病害,其全国流行,时间4~10月,尤以夏秋流行较多。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鱼养殖密度越高,水质越差,抵抗力越小,则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传染性赤皮病、肠炎病、出血病并发。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及鲢鱼、鳙鱼等,尤以草鱼鱼种最宜发病。当提高警惕,严加防范。发病症状鱼行动迟缓,离群独游、体色发黑、头部尤重。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常腐烂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取患部鳃丝镜检,可见鳃丝软骨外露,末端膨大、弯曲,鳃小…  相似文献   

7.
王兴礼 《齐鲁渔业》2002,19(11):34-34
中草药及其制剂大多具有低毒无害、不易产生抗药性、在水产品中很少产生药物残留等优点,因而有“绿色药品”之称,而且资源丰富,所以在鱼病防治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实用和方便。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防治鱼类烂鳃和肠炎病的中草药及使用方法,供广大养鱼户参考。1辣蓼 别名水蓼、白辣蓼、柳蓼或酒草药等。药用部分为全草,具有解毒、杀虫、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用法:1)每50 kg鱼每天用辣蓼干草0.5 kg或鲜草 1.5kg,切碎用水煎煮后制成药饵投喂,3~6天为1个疗程,可防治肠炎、烂鳃病。2)每50 kg鱼用辣蓼干粉0.5 kg、艾叶粉0.1k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4天。  相似文献   

8.
净月潭水库位于长春市东南部,属于松花江水系。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3平方公里,现水面面积为4.14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2852万立方米,现水库库容为2440万立方米,平均水深为5.79米。该水库三面环山,植被丰富,享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林之美称。净月潭自然环境优越,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一、细菌性烂鳃又称乌头瘟。本病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尤其头部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黏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在病变  相似文献   

10.
鲤鱼几种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鲤鱼烂鳃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对渔业生产危害很大。有时在实际工作中,虽然看上去是烂鳃,但是用药后反而大量死亡。笔者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向读者介绍几种鲤鱼烂鳃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仅供参考。1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 丝状细菌性烂鳃病的病原体主要为毛霉亮发  相似文献   

11.
<正>病原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e columnaris)。临床症状被感染的病鱼缓游或静止于池塘下风处,体色变黑。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鲫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此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正> 1997年7~9月份,我县鱼种场及大王庄养鱼开发区的鱼类普遍感染了鱼类细菌性烂鳃病。其典型症状是:鳃丝肿胀发白,沾有污泥,严重的已“开天窗”。感染种群以草鱼、鲤鱼为主,草鱼同时并发肠炎病。发病期间,单池平均每天死鱼40~60尾,最多达到320  相似文献   

13.
烂鳃病是养鱼生产中的主要危害病种之一。但草鱼烂鳃病可由细菌和寄生虫引起,应严格检查,正确诊断病情和对症及时治疗,才能保障生产的高产和高效运行。一、两类烂鳃病的相同点1.染病部位相同,都发生在草鱼鳃丝上。2.揭开鳃盖观察鳃丝都缺损、充血或糜烂。3.都可引...  相似文献   

14.
在鱼类养殖生产中,鳃部疾病是危害最严重鱼病之一。因而,对鱼类鳃病的诊断是否准确,是否及时地对症下药,直接关系着养殖效益。笔者根据多年诊治鱼病的实践,对鱼类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诊治作一小结。 一、两种鳃病的共同特征 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并且鳃丝均会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放养的鱼类还没有长至商品鱼规格,在初夏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仍不下水。 二、两种鳃病的区别 (一)由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逐渐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式发展。养殖中各种病害危及到水产业的生产,影响产量和经济收入。鳃病是常见的鱼病。常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并发。发病严重的鱼类往往死亡率高达40%(草鱼达60%以上),严重影响集约化、高密度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发展。现就几年鱼类鳃病在我县内发生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陆水产》2001,26(3):25-26
初春的气温变化比较大,气温显著回升,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细菌、病毒和真菌)迅速复苏并繁殖;又由于越冬期间多拉网及鱼体冻伤,造成体表感染而致病。 3月份鱼类容易得烂鳃病、竖鳞病、痘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等。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证养殖生产的顺利进行。 1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鱼害粘球菌。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居,不吃食。鳃上粘液很多,鳃丝腐烂带泥,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  相似文献   

17.
用鳜鱼、广东鲂、青鱼三种优质鱼类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分子氨试液里暴露72h后,转移到含烂鳃病致病菌的试液里感染72h;试验结果表明,三种鱼经过分子氨致毒后在烂鳃菌感染下,发生不同程度的烂鳃病,NH3-N浓度0.190和0.252mg/l两个浓度72h的感染率达100%;72h 0.159mg/l(NH3-N)是诱发三种池养优质鱼类烂鳃病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5日,笔者在值班时接到了泰兴市曲霞镇肖榨村养殖户金建红打来电话,说他家鱼塘的鱼种近几天来发生死亡现象,虽已用药,但不见好转,反而日渐严重,死亡量一天比一天加大,要求派人前往帮助诊断。笔者到达池塘后,先对发病鱼体进行了宏观询察诊断,相继调查了养殖情况:诸如种类、模式、密度、饲料、管理等;养殖环境:诸如水源、水质、周边农田、中间寄主等;病情和防治措施:如发病时  相似文献   

19.
鱼用新药灭菌灵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防治鱼类“三病”的有效药物。经过对该药的病理及毒理学试验,证明该药用量小,效果好、无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