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荞麦是蓼科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有甜荞和苦荞两个类型。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喜马拉雅山区,最初在亚洲东部各国种植,后来发展到了全世界。目前;我国每年荞麦播种面积3000万亩以上,凉山州超过60万亩,平均亩产50-100kg。  相似文献   

2.
荞麦是蓼科一年生双子叶草本植物,有甜荞和苦荞两个类型.养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喜马拉雅山区,最初在亚洲东部各国种植,后来发展到了全世界.目前,我国每年荞麦播种面积3 000万亩以上,凉山州超过60万亩,平均亩产50~100kg.  相似文献   

3.
荞麦品种、播期、密度、施肥多因素正交旋转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设计,5因素4水平,以目前凉山州主要苦荞推广种"川荞1号、2号、3号"和地方种"依额"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密度、尿素施肥量、过磷酸钙施量的最佳组合。试验得出4个品种中川荞3号产量最高;荞麦的最适种植密度在4万~12万苗/亩之间;最适尿素施用量为2.5 kg/亩,最适过磷酸钙施用量为25 kg/亩。  相似文献   

4.
本田间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倒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中以川荞2号表现较好,春苦荞秋播密度12万苗/亩或24万苗/亩,施45 kg/亩复合肥作底肥,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6(川荞2号、开沟条播、12万苗、45 kg复合肥作底肥、5 kg尿素作追肥)产量最高,折亩产171.8 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喜德县耕地面积36.9万亩,常年种植粮食45万亩,其中荞麦播种面积常年10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22%左右,苦荞麦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5%左右。荞麦系喜德县高寒山区优质特色粮食作物,不仅是群众生活的细粮,畜禽生产的重要饲料,而且是探亲访友、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小杂粮高产创建工作的成效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以种类齐全、品质好、营养丰富而闻名。目前。全省小杂粮种植面积52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2.5%,年产量在100万t左右。其中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约100万亩,荞麦约90万亩,糜子和豌豆各80万亩.蚕豆52万亩,谷子和青稞各30万亩,高粱20万亩,其他谷物和杂豆种植面积近40万亩。  相似文献   

7.
湾晓霞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299-300
周口市果树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6万亩,占果树种植面积的37.5%,葡萄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人们对水果质量的要求,绿色防控技术也是亟待推广和使用的。本文作者从2015-2017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今后葡萄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荞麦品种间在不同种类盐胁迫下耐盐性的差异,以16个荞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了NaCl、Na2SO4和NaHCO3 3种单盐处理,研究了其对荞麦发芽率、发芽势、相对伤害率等的影响,最后对荞麦的耐盐性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荞麦对3种盐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以NaHCO3处理时16个荞麦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势和相对发芽指数均相对较低,对荞麦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明显;NaCl对荞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小,其中荞杂1号、平荞2号和川荞1号的萌发率和对照处理一致。荞麦种类间以甜荞的耐盐性高于苦荞。耐盐性综合性评价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苦荞品种为九江苦荞和云荞1号,甜荞品种为宁荞1号和贵红甜1号。  相似文献   

9.
新晃县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的湘黔边界,是湖南省旱杂粮生产示范重点县,同时也是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的玉米病虫害系统观察监测点之一。玉米是本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8万亩,玉米病虫害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苍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27万亩左右。通过系统调查,今年我县小麦主要病虫害有条锈病、白粉病、麦蜘蛛、赤霉病、蚜虫等。针对我县小麦主要病虫害,制定了常年发病早、发病重的区域、乡镇、田块,进行定期的巡查,同时要求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周报。  相似文献   

11.
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大豆的主要产区,每年播种面积150万~200万亩左右,占全区大豆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年总产约23.0万吨.然而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直接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显加重趋势,如果不及时进行综合防治,全盟60万亩无公害大豆生产栽培基地建设项目将难以实现,因此只有下大力气推广、运用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才能完成自治区指定的无公害大豆生产栽培基地建设任务,从而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达到粮豆作物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每年播种面积1000万亩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十分之一;总产105万t,年出口大豆在50万t左右,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然而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影响着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而且病虫害近年来有明避加重趋势,如不进行综合防治,则严重影响产量及效益,现将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处理对几种荞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西荞一号、金荞麦、细柄野荞、川荞麦种子发芽的影响,主要试验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几项重要指标。结果表明:西荞一号、川荞麦和细柄野荞种子发芽的较适宜温度为15℃,金荞麦的适宜发芽温度为5℃。  相似文献   

14.
正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高山气候冷凉,半高山、浅山地带气候温和,是马铃薯优生种植区。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2万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5.5万亩,从2011年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以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严格技术要求、集中规模连片"的思路,精心安排部署、统一规范操作、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扎实推进落实,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  相似文献   

15.
减量用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示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潭市地处湖南省中东部,是双季水稻主产区,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居全省前列。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5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45万t以上,连续9年实现了粮食持续增产。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全市植保系统按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求,与相关企业合作,制订了湘潭市水稻病虫害减量喷施防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韩景红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276-278
项城市有耕地100万亩左右,蔬菜种植面积为5万亩左右,蔬菜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防治次数多、用药量大。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的要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亟待研究与推广,项城市植保站于2015-2017年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为今后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一)小麦病虫害 1.小麦锈病:据研究,当前正处在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时期,条中23号、25号仍为优势小种,而能侵染主要抗源品种的洛系小种条中28号、29号上升,频率已达15%左右,致使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麦品种有78.7的不抗条锈病。而当家品种如津丰1号、冀麦7号、15号、3号、昌乐5号、泰山1号、5号等均不抗条锈病,对我省小麦生产威胁很大。 2.小麦白粉病:近年我省小麦白粉病发展很快,七十年代此病仅在沿海滨湖个别高产田发生。据统计,1979年发生面积达87万亩,到1987年为900万亩,占我省冬小麦3600万亩的四分之一,而且发病集中于我省小麦的高产区。据石家庄地区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耐盐性荞麦幼苗(盐敏感品种川荞3号和耐盐品种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添加不同浓度(5、10、15、20mmol/L)K+和Mg2+处理,测定荞麦幼苗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浓度K+和Mg2+处理可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质量摩尔浓度,耐盐品种(川荞4号)降低幅度较大;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幼苗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SOD活性,盐敏感品种(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K+和Mg2+处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0mmol/L和10mmol/L,且Mg2+的处理效果优于K+处理。  相似文献   

19.
荞麦在美姑县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科技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荞麦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单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常年播种面积达11.5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600万公斤,其中商品荞麦800万公斤,平均单产139.13公斤;二是相继引进推广了一大批独具特色的优质品种,荞麦质量明显提高.由于我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生产的荞麦无公害、无污染、营养丰富、品质好.属纯天然绿色食品(2004年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和产品),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功能,特别深受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荞麦制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我县的荞麦生产日益呈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下外源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荞麦新品种川荞3号和抗逆品种川荞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外源氨基酸对荞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荞麦抗高温胁迫生理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当浓度外源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处理可明显提高高温胁迫下荞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其中,40μmol/L谷氨酸处理下川荞3号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比高温胁迫处理(CK2)增加了50.36%、39.31%、46.71%、44.54%,川荞4号增加了30.93%、24.97%、37.83%、38.46%;20μmol/L天冬氨酸处理下川荞3号种子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比CK2增加了69.31%、65.68%、73.23%、61.88%,川荞4号增加了52.33%、47.39%、68.91%、54.37%,且天冬氨酸处理能使川荞4号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根系活力恢复至常温水平,以上浓度氨基酸处理时川荞3号增加幅度较大,天冬氨酸处理效果优于谷氨酸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