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珍妮  王汉宁 《玉米科学》2007,15(4):086-088
对高直链淀粉玉米和普通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与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直链淀粉玉米子粒发育过程中,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高于普通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低于普通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总淀粉积累量少、直链淀粉比例大是SSS、GBSS和SBE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刘晓庆  王萍  詹延廷  王月  杨阳  李昊  董学会 《玉米科学》2019,27(1):54-61,68
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试验材料,研究施用外源乙烯之后对胚乳内淀粉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10展叶时期施用400 mg/L的乙烯利水溶液显著降低玉米百粒重和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组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均显著下降。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中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ZmSH2、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ZmSS1、蔗糖合成酶的基因ZmSH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由此推测,外源乙烯通过调控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酶的活性影响玉米胚乳内淀粉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花后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  李昱  康建宏  刘萍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1):1535-1541
为揭示高温胁迫对春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机制,以宁春4号小麦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0、15和20 d进行高温(35 ℃±3 ℃)胁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研究花后不同时期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并将基因表达量与对应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束缚态淀粉合成酶Ⅰ(GBSSⅠ)基因对高温不敏感,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基因、淀粉分支酶(SBE)基因、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基因的表达均被高温胁迫抑制;被测的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均被高温协迫抑制。自然生长温度下,除GBSSⅠ酶外,SBE、AGPase和SSS酶活性与其对应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高温胁迫使4种被测的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与其对应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降低。高温胁迫通过抑制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而影响对应酶活性,使小麦籽粒淀粉的积累发生改变;高温胁迫发生时间越早,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4.
钾素用量对春玉米淀粉合成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宏伟  赵景云 《玉米科学》2010,18(3):140-143
在不同施钾肥条件下对春玉米子粒淀粉合成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在春玉米子粒灌浆过程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一定的施钾肥用量范围内,增加钾肥用量,提高了ADPG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活性,使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峰值出现日期提前。施钾肥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四单19在施钾肥100kg/hm2时产量最高;丰禾10在施钾肥150kg/hm2时产量最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玉米吐丝后的21~35d,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吐丝后42d,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吐丝后14~28d,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玉米具有广泛的用途,玉米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同时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淀粉、蛋白质、脂肪是玉米子粒中最主要的3种营养物质。三者之间在含量及机构上相互影响,不仅影响玉米子粒产量,同时影响玉米的营养品质。因此,深入了解玉米子粒不同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为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系统阐述玉米子粒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结构组成和合成途径以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为玉米子粒品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工业制品达1000余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学、纺织等工业。因此,发展高淀粉玉米生产,不但为淀粉工业提供含量高、质量佳、纯度好的淀粉,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高淀粉玉米是指玉米子粒淀粉含量达74%以上的专用型玉米,普通玉米的粗淀粉含量只有60%~70%。国审玉米品种中科11号(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6034),经品质测定淀粉含量75.86%,  相似文献   

7.
重视工业专用型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谷明光  黄克虎 《玉米科学》2002,10(1):024-025
高淀粉玉米是指玉米子粒粗淀粉含量在75%以上的工业加工专用型玉米.在我国淀粉工业中玉米淀粉约占其产量80%以上.在我国根据对国家资源库长期保存的7 609份玉米资源和目前选育推广的88个杂交种的分析,玉米子粒粗淀粉含量平均为68%左右,比美国玉米偏低2~3个百分点.当前在生产上仅有的少数几个品种的子粒粗淀粉含量达到75%左右,只有科玉10达到了77.2%的新高度.这说明了加速专用加工型高淀粉玉米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简述了高淀粉玉米在工业上的加工用途。  相似文献   

8.
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玉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和子粒胚乳遗传变异研究进展,阐述了发展高淀粉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并探讨了利用淀粉修饰型胚乳突变体进行淀粉品质育种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淀粉玉米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依据淀粉玉米的营养特点,系统地总结了高淀粉玉米在食品、医药等方面的广泛用途,分析了种植高淀粉玉米的经济效益,提出了高淀粉玉米的育种方法,试图推动我国的高淀粉玉米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白粉病对花后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的影响机制,以小麦品种西农979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白粉病不同发病程度对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小麦籽粒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淀粉分支酶基因SBE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S的表达均被抑制,其酶活性下降;束缚态淀粉合成酶I基因GBSSⅠ的表达量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去分支酶基因DBE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其酶活性在病害高峰期高于对照;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增加。由此可知,白粉病通过改变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而影响淀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张永凤  程备久 《玉米科学》2007,15(1):070-072
淀粉是玉米作为工业原料最主要的产品,其中直链淀粉在工业上用途更为广泛。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直接影响玉米淀粉品质,也是高直链淀粉玉米选育的重要指标。测定半粒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对玉米品质育种早代材料的筛选尤为重要。本实验对半粒玉米样品的前处理及其直链淀粉含量的碘比色测定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半粒玉米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有效,可以减少早期选种的盲目性,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早熟玉米淀粉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黑龙江省东部淀粉加工企业常用的4个高淀粉中早熟玉米品种,分析其授粉后18~63d时淀粉含量的差异和淀粉积累速率,挖掘玉米淀粉含量的最大潜力,为提高和稳定玉米淀粉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淀粉玉米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论述了高淀粉玉米的选育历史与现状以及高淀粉玉米育种的策略与目标,通过分析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对其亲本淀粉含量的遗传表现,探讨了高淀粉玉米育种及亲本选配的原则、种子资源的创新与改良、杂交种选配的原则,同时提出了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4.
小麦胚乳淀粉合成酶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研究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的合成至少需要四类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和淀粉去分支酶,这四类酶的基因克隆和特性的研究有重要进展。目前,已从六倍体小麦发育胚乳的eDNA文库中获得AGPase两个亚基、gbssⅠ、ssⅠ、ssⅡ、ssⅢ、sheⅠ、sbeⅡ和sul(dbe)等基因的cDNA;从六倍体小麦的D组供体Triticum tauschii基因组文库中获得ssⅠ、ssⅠ、ssⅢ、sbeⅠ和sbeⅡ的gDNAs;从六倍体中只获得野生型和突变型的gbssⅠ(wx)基因。除编码AGPase大亚基的基因和sul基因未进行定位外,ssⅢ位于第一群染色体上,sheⅡ位于2DL上,其余基因均位于第七群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5.
面条品质不同的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特性及淀粉合成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面条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携带全部3个Wx蛋白亚基的普通小麦品种为试材,检测其籽粒灌浆期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加工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济麦19和济麦20 的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明显较低,而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差异不明显,最终其籽粒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鲁麦14和鲁麦21,面粉膨胀势、糊化峰值粘度和崩解值较高,面条加工品质优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与直、支链淀粉增长速率显著相关,说明遗传背景不同是造成淀粉合成和最终加工品质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之间密切相关,说明参与淀粉合成的酶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直、支链淀粉增长速率高度相关,说明二者的合成是相互制约、同步进行的.携带全部3个Wx蛋白亚基的普通小麦品种的GBSS活性可以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淀粉理化特性和面条加工品质,因此完全有可能在不缺失Wx蛋白的普通小麦中选育出优质面条品种.参与淀粉合成的关键酶是相互影响的,单独改变一种或几种淀粉合成关键酶的表达或活性,可能对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施氮对高淀粉玉米子粒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植株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高淀粉玉米吉单535和普通玉米军单8号子粒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淀粉玉米粒重的增长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与普通玉米军单8号比较,高淀粉玉米吉单535营养体干重增长期较长,干重下降速率低,即由营养体干物质向子粒转运量较低。适宜的施氮量可有效地促进高淀粉玉米植株生育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子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产量。高淀粉玉米吉单535的适宜施氮量为2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淀粉是优良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从影响玉米淀粉生物合成的酶出发,讨论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主要理化性质、催化机理、分子机理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以高直链淀粉含量(AC)早籼稻品种嘉育353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日均温32℃)和适温(日均温22℃)2个温度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灌浆温度下水稻胚乳中3个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sbe3和sbe4)、3个淀粉脱支酶基因(R酶基因、isa1和isa2)以及2个淀粉合酶(GBSSⅠ和SSSⅠ)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除了sbe4、isa1和GBSSⅠ基因外,其余基因高温下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适温,表明sbe1、sbe3、R酶基因、isa2以及SSSⅠ基因属于温度敏感型基因,可能在水稻胚乳淀粉合成的温度调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物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polypetide,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等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文主要介绍了前人关于这五种酶各同工型的结构、功能、各同工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特异性,及它们的基因表达与淀粉合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硫磺、硫酸锌、硼砂施用量与玉米淀粉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硫磺、硫酸锌、硼砂不同施用量对高淀粉玉米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磺、硫酸锌与玉米淀粉含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硼砂与淀粉含量为正的线性关系;单独施用时,硫磺和硫酸锌降低淀粉含量,硼砂增加淀粉含量;硫磺与硫酸锌存在正向互作,与硼砂存在负向互作;硫酸锌与硼砂不存在互作。淀粉含量高于76.39%的施肥方案是硫磺、硫酸锌、硼砂用量分别为6.39~31.56、8.2~32.0、22.4~28.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