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品种或组合的生育期和株高是水稻的两个重要性状。在从事籼型杂交水稻不育系及新组合的选育中,发现:近年来选育的野败不育系黄菲A具有两种显著的遗传效应,即用黄菲A配组的F_1代均表现早熟、株高相应降低。为此,对杂种抽穗期和株高的遗传表现进行整理,列举有代表性的组合,进行初步分析,并对黄菲A或黄菲B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早、中、晚熟红麻品种各2介配制不同类型的正反交组合15个,对红麻生育期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论为:1)红麻F_1的生育期取决于晚亲,与相对早亲的熟性关系不明显。2)红麻生育日数对敏感型品种是动态的,现蕾的早晚不是取决于播种的早晚,而是取决于达到临界日长的时期。3)红麻生育期由两对主基因控制,aabb基因型为早熟类型,aaBB或AAbb为中熟,AABB为晚熟。除主基因外还有修饰基因起作用。4)红麻的现蕾可能存在着“积短日照差”或“积暗长”的原理,因而在较现蕾临界日长稍短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分期播种,敏感型的早熟品种出现表面上的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徐国生 《作物研究》1990,4(2):10-14
研究了9个早籼杂交组合F_1、F_2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和其中4个组合早代的产量选择效果。结果表明,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生育期和有效穗数等主要性状以双亲平均值预测F_1、F_2的表现,和以F_1预测F_2,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低世代进行组合选择对保留高产组合也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不同类型的不育系材料,与不同恢复系配制的60个杂交组合,以同类型的常规种作对照,进行早、晚两季10小时人工定光处理,分析杂交水稻光温反应特性的形成关系。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杂交水稻具有多种感光类型,其感光性的形成受双亲(不育系、恢复系)对日长反应的共同作用,表现出双亲的特点。杂交水稻感光性的超亲现象,主要受中稻类型的恢复系影响。(2)不同细胞质源的不育系及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感光性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正> 过去,我们曾经报道,属于所谓爪哇型的印度尼西亚水稻品种,按其与一组籼型和粳型测验种杂交F_1表现的不育关系讲,可以分成若干种不同类型。首先,通过本研究看到这些不同类型间的F_1植株除少数不育外,大多数是可育的。其次。为探索penuh BaruⅡ品种和籼型或粳型测验种间F_1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我们做了涉及penuh BaruⅡ,广亲和品种KetanNangka和IR_(30)或IR_(50)(籼型测验种)的三交试验。三交后代表明,小穗育性与某些遗传标记有联系。小穗育性的分离方式利用一个位点等位基因互作的模式得到了解释。认定粳型测验种和penuh BaruⅡ  相似文献   

6.
克服籼粳杂种F_1不育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籼粳杂种F_1表现半不育,并且延续到高世代。早期的研究已表明,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广亲和性的水稻品种,它们既能与籼稻杂交产生可育的F_1植株,又能与粳稻杂交产生可育的F_1植株( Terao和Midzushi-ma, 1939; Hen, 1967)。作者对许多品种进行了广亲和性的筛选工作( Ikehashi和Araki, 1984),并且对其遗传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F_1的不育性和这种广亲和性是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律( Ikehashi和Araki1985)。鉴于这种 F_1不育性的遗传机理的论据在其它地方已发表,因此作者在本文中仅引用一些实践经验来论证这种新观点,并且讨论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7.
文摘     
0050广亲和性基因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作用〔会英〕/池桥宏等//国际杂交稻学术讨论会1986年9月籼粳交杂种一代表现半不育,这半不育性在早代继续表现。早些时期有些学者(Terao和Midzushima,1939;Heu,1967)已经得到一些广亲和性品种(Wcvs),用它们不仅与籼稻品种杂交还是与粳稻品种杂交,F_1是可育的。笔者为这种广亲和性筛选了许多水稻品种(Ikehashi和Araki,1984)。并分析了广亲和性的遗传基础,从而发现F_1的不育性和广亲和性是简单规律(Ikehashi和Arakil985)。F_1杂种的不育性遗传机理的证据以后发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大豆21个品种(系)和5个组合F_2代各生育期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谱.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在大豆不同生育期显示酶谱带数不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显示28条带,酸酶同工酶可显示29条带。在同一生育期内,不同品种(系)及F_2代的酶谱存在着差异.同一品种(系)或F_2代,不同生育期的酶谱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4个东方型栽培大麦品种和5个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品种以及按5×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20个F_1杂种为材料,用系×测验系分析法研究了大麦不同类型亲本基因组在杂种F_113个性状上的遗传行为以及这些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的性状表现决定于亲本基因组的基因加性效应与互作效应且多数性状主要决定于基因的加性效应。株高、穗粒数、生育期性状较千粒重、单株有效穗、结实率易于改良。东方型栽培大麦品种在目标性状上比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具有较好的配合力。在中国南方冬麦区,作为组合育种的亲本,东方(?)栽培大麦品种比西方型美国栽培大麦品种要优越。  相似文献   

10.
对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进行播期、栽插密度、施N量和水分的正交试验,探讨不同栽培因素组合对杂交中稻生育期、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显著(F=28F0.05=19.00),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随着播期的推迟,其生育期逐渐缩短,施N量、水分和栽插密度对生育期的影响均不显著;N肥施用量、播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性因子,对产量的影响分别表现为极显著F=127.3529F_(0.01)和显著(F=62.8117F_(0.05))。丰两优香1号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A_2B_2C_3D_1。  相似文献   

11.
在扬州地区稻麦两熟制下,以不同生育期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生育期、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呈减少的趋势,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播期对不同类型水稻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3种类型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期延迟,全生育天数缩短,总体表现为播期每推迟1 d,全生育期缩短0.5 d左右。各类型品种的适宜播期中熟中粳稻和早熟晚粳稻为5月中旬,迟熟中粳稻为5月中旬至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一、晚稻育种问题: 感光型晚稻育种曾作为我所水稻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弱感光的中熟晚稻丰产性不如杂交水稻,1986年省区试(泉州点)常规晚稻中熟组参试7个品种平均亩产355.1公斤,晚稻杂优组参试5个组合平均亩产411.2公斤,后者增产15.8%;强感光的迟熟晚稻虽丰产性好,但熟期偏长,10月中旬初抽穗时,易受寒流危害,稳产性差;此外,感光型晚稻还需专用秧地。因此,在我市感光型常规晚稻品种的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由1983年的36.22万亩至1985年减至21.25万亩。除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琼脂培养基上调查培养材料小麦初生种子根的向地性遗传方式,并测定了农林58(根生长大倾角)和中国春(根生长小倾角)杂交组合F_1和F_2植株根生长倾角。结果表明,农林58、中国春和F_1植株根生长倾角平均数和标准离差分别为:68±21°、16±14°和15±21°.F_2植株相应值分布从0°到90°.F_2植株的小倾角(0—50°)和大倾角(60—90°)分离值符合3∶1比例。因此,与根生长小倾角相联系的有限向地性被认为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看来似乎影响根分布方式的根向地性品种间差异已经在小麦(Rufelt,1969,Oyanagi等,1991)和水稻(Ueno和Sato,1989)上观察到.并报道水稻冠根向地性由2个隐性基因控制(Ueno,1989)。然而,小麦种子根向地性遗传方式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了琼脂培养基上来自农林58(表现大值)和中国春(表现小值)杂交组合F_1和F_2植株初生种子根生长倾角.  相似文献   

14.
陈怡  谷秀芝 《大豆科学》1992,11(1):18-23
本文应用粒形指数对24个组合的亲本F_1和F_2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粒形指数品种杂交的F_1代,其粒形指数介于双亲中值。F_2代粒形指数表现出中心对称的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估算出粒形指数的广义遗传传力(h~2B%)为50—73.1%。  相似文献   

15.
针对哈尔滨地区种植的不同熟期、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调查和植株测定。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稻品种(系)生育期越晚穗粒数越多,在哈尔滨地区种植水稻随着生育期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生育期在9月15日左右成熟,即8月2日左右抽穗的水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拟通过不同类型组合在南北两地分别采用四种选择方法的比较,找到适于北方正常条件下或南繁加代的选择方法及相应的组合类型。以1980年配制的两亲本生育期差异明显与不明显的两个组合后代为材料。15个F_2单株的种子被分成二部份,一部份在海南岛种植F_3代,一部份在公主岭种植F_3代,在南北两地对F_3代均进行如下处理:1)组合内选优株,2)优良系统内选优株,3)组合内随机取株,4)混合摘荚。1984与1985年于吉林公主岭分别种植两地各处理的F_4、F_5品系,每个处理各24个品系。试验结果表明,两亲差异大的组合,除混合选择处理外,其它处理的生育期均出现差异,即在海南岛选择的生育期变幅较大。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处理间差异小。相同选择方法不同地点选择的亦表现出南方选择偏早类型较多,但占优势的中晚熟类型差异不大。两亲差异大的组合,以在海南岛随机选择处理的F_4、F_5代高产品系较多,各品系平均产量及最高产品系的产量也高;其次为在海南岛进行混合选择处理者。亲本差异小的组合则相反,以公主岭优系选择处理的效果为最好。两类组合的在海南岛进行混合或随机选择处理的低产品系也较多。这些结果说明:不同类型的组合应采取不同的选择方法。在海南岛南育时,对于两亲差异小的组合应采用全系统随机选择法。  相似文献   

17.
对日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重新评价,发现它们具有早熟性。评价是把小麦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拨节、拨节—抽穗、抽穗—开花、开花—成熟四个阶段,把每个生育期短的品种、品系搜集进行育种、探讨早熟的可能性。对农林省推广品种及其系谱共296个品种、品系进行二年的田间调查,拔节、抽穗、开花、成熟期的结果为:同一抽穗期和同一成熟期的品种之间,拔节期和开花期有早有晚;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四个生育期品种间有差异。拔节期或抽穗期和其后各生育期之间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但是,选择无负相关关系、各生育期短的育种材料,假定即使配成的这些组合,重组成生育期短的遗传特性,也只能育成比农林61号早熟一周的品种,作者进一步考察了更早熟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油菜育种工作中,目前我们仍以常规的甘兰型品种间杂交育种为主要手段。为了早日向生产上提供高产、早熟、稳产、高油分的新品种,必须摸索杂种后代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正确选择和处理好杂种后代,逐步做到有的放矢配置组合,提高杂交育种的成效。本试验对甘兰型油菜品种间杂种后代F_1的生育期、株高、角长、千粒重、含油量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及F_2群体内株高、分枝位、大分枝数、小分枝数、单株角数等农艺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作者对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 HPGMR)的育性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不育期的不育性和从雄性不育到可育的转换特性是稳定的。在进行上述研究的同时,对其育性的遗传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 二、材料和方法 用收集到的籼、粳品种(系)为一方,与光敏核不育水稻原始株MSR58A( B)杂交(含部分反交),考察F_1的育性;用与粳稻品种杂交的F_1为一方,与MSR58A-(B)进行顶(回)交,考察F_2和顶(回)交F_1的育性分离状况;用I-KI液染色镜检花粉的方法,对分离世代的不育株进行真实性鉴定。 三、结果与分析 1.与正常品种(系)杂交F_1的育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SMV)重组型分离物(HB-RS)抗性遗传方式和不同抗性材料间抗性基因的等位性关系,利用抗病性鉴定获得的抗、感病大豆材料配制抗×感、抗×抗杂交组合,分析大豆携带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和等位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5组抗感组合冀豆12×Franklin、冀豆17×10Y105、冀豆12×PI632401、PI96983×ZYD2738以及五星4号×FH13的F_1均表现为抗病,F_2植株符合3∶1或15∶1(抗∶感)分离比例;抗抗组合中,冀豆12与Newton和PI96983的F_1和F_2均表现抗病,冀豆12×V94-5152组合的F_1植株表现抗病,F_2呈现15∶1(抗∶感)的分离,冀豆17分别与Newton、PI96983及V94-5152组合的F_1均表现抗病,F_2出现15∶1(抗∶感)分离。分析表明,冀豆12、冀豆17和PI96983各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重组型SMV(HB-RS)的抗性,五星4号的抗性由2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冀豆12携带的抗性基因与Newton和PI96983等位或紧密连锁,与V94-5152不等位,冀豆17携带的抗性基因与Newton、PI96983和V94-5152均不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