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MODIS数据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27-134
分析乌江流域2001-2015年每年8月植被变化规律与气候间关系,得出植被覆盖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为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基于MOD13Q1,MODIS11 C3,TRMM3B43遥感数据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15年内NDVI变化趋势,简单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得出NDVI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结果如下:15年中乌江流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NDVI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NDVI变化与降水呈正相关,降水对NDVI的促进作用高于气温的抑制作用;气温、降水对耕地影响最大,常绿针叶林次之;高程在1 000~2 000m的植被覆盖变化最大;沿江地带植被覆盖减少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有关;植被覆盖减少多在城市区。乌江流域降水驱动型植被占研究区27.75%,对气候响应较大的植被类型以耕地为主;非气温降水驱动型比例为72.25%,人类活动对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疆不同生态功能区近30年来植被盖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5,(6):64-70
NDVI时空变化不仅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动趋势,而且还能揭示出区域植被的恢复与退化状况。以1981—2003年GIMMS NDVI和1998—2010年SPOT VGT NDVI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NDVI最大值合成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北疆近30年来不同生态功能区及不同植被类型NDVI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从北疆大功能区来看,1981—2003年期间NDVI平均值变化呈周期波动,增幅缓慢,并以2002年为转折期,北疆整体植被改善程度不断增强。2)从不同生态功能区看,1981—2003年伊犁河谷地区、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的南部生态区等主要生态功能区植被改善明显,在准噶尔盆地荒漠生态区及其东部区植被呈轻度植被退化;1998—2010年北疆大部地区植被恢复明显,伊犁河谷、天山北坡中段绿洲平原区植被改善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3)北疆植被的改善或退化趋势可能与同期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以及区域气候的总体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0—2013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结合气象数据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探究阿勒泰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以及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呈现出北部区域的植被NDVI值高于南部区域,山地、河流区域植被NDVI值高于荒漠地区的分布格局;2)植被NDVI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表现为中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植被增加,北部地区植被减少;3)植被NDVI整体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每10年增长0.002,在生长季4—9月中,各月的NDVI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性,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和降水量的增加是阿勒泰地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原因;4)年均NDVI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高于降水,并且生长季各月的NDVI与前1~5个月的气温、降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 NDVI影像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线性回归以及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西北五省2002—2012年之间的植被覆盖时空演变与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年间西北地区的植被覆盖有明显改善趋势,改善百分比为10.37%;7、8月该区域植被覆盖达到1年中最大值。通过研究2002-2012年西北地区夏季植被变化与温度、降水变化的关系,发现NDVI与降水的相互关系强于气温,说明导致西北地区植被发生变化的最主要自然因素为降水,并且植被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存在时滞。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反演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变化,结合当地气温、降水数据,分别从年、季、月三个时间变化角度来分析区域内植被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从年际相关关系来看,年降水量是造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相较于气温更能反应植被生长的整体趋势;从季节角度来看,春季植被变化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夏季和秋季植被变化程度受当月降水影响明显;从月变化关系来看,3月、4月植被生长受当月气温变化影响较大,从5月起植被生长状况对气温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但不显著,5~11月当月降水量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该地区2009年出现严重旱情,NDVI达到13年来最低值,而2010年植被覆盖基本恢复到平均水平。综上所述,气候因子对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监测气候要素的变化来预测植被生长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河北省近年来植被变化状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区域绿色发展,利用MODIS NDVI数据,应用ArcGIS空间分析、趋势分析、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相关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北省2000-2015年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气象要素的时序变化及植被NDVI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6 a来河北省植被NDVI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045 0/10 a(P0.01)。(2)河北省植被NDVI变化分布不均匀,具有空间差异性,植被改善区与退化区兼并,其中有77.39%的区域NDVI在不断增加,15.65%的区域NDVI在不断减少。(3)年均温呈现波动平稳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波动微增趋势,年均降水量变化率为29.77 mm/10 a。(4)气象要素对多年NDVI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中6.97%的区域与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20.12%的区域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降水是河北省植被生长的主控因子。综合来看,近16 a来河北省植被大面积趋于恢复状态,植被生态系统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和气象数据,对浑善达克沙地2000—2018年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 a间植被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值为0.35,上升幅度为0.057/10 a;在空间分布上,苏尼特右旗、苏尼特左旗东部和克什克腾旗和锡林浩特市部分区域植被有退化趋势,阿巴嘎旗、正蓝旗、正镶白旗的大部分区域植被呈增加的趋势,植被NDVI改善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58.42%,退化面积占总面积的17.95%。(2)浑善达克沙地年均降水量在127.6~348.6 mm之间,浑善达克沙地NDVI与降水的偏相关系数在-0.88~0.94,正相关性达到97.59%;NDVI与气温的偏相关系数在-0.81~0.88,正相关区域占总体的68.96%,负相关区域占总体的31.04%,整体而言降水是研究区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2015年的MODIS-NDVI遥感数据,基于ENVI和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甘肃省的植被覆盖在研究期内的时空变化特征。按自然地理区域将甘肃省分为3个部分,与同期的气温、降水数据相结合,研究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5年间,甘肃省整体植被覆盖以每年0.004 1的速率呈上升趋势,表明在研究期内甘肃省的植被覆盖有所改善,但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2001—2015年甘肃省的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变化速率都较低,表明研究期内甘肃省的干热化趋势有所缓和:3)植被覆盖与降水呈正相关,与温度呈现负相关,在区域尺度上降水对植被覆盖影响要大于温度。  相似文献   

9.
毛乌素沙地属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长受气候环境影响较大。基于1982—1999年GIMMS NDVI3g.v1数据、2000—2020年MOD13Q1数据,以及相关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偏相关分析及Hurst指数等方法,探讨1982—2020年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植被生长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趋势,每10 a的增速为1.3%,以2005年为拐点,2005年以前植被长势缓慢,之后长势迅猛。2)毛乌素沙地NDVI均值介于0.10~0.41之间,空间分布呈“西低东高”的特征,沙地植被变化以增加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4.07%,其中显著增加占57.43%,极显著增加占30.14%;植被的空间变化稳定性地区差异明显,高波动变化区域占比最大,为35.95%,带状分布于沙地东南部边缘植被生长旺盛区域。3)4,6,8月,毛乌素沙地NDVI与气温正向相关系数较高;6—9月,NDVI与降水正相关性较强,降水对沙地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4)毛乌素沙地未来变化趋势将以持续改善和持续退...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的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1):144-152
湿地植被的时空变化研究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2000—2015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NDVI和EVI)作为植被覆盖的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线性趋势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的时空演变和稳定性格局特征,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资料分析了控制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南四湖湿地植被覆盖度受景观格局控制,呈现由湖岸向湖心减小的带状分布特征。2)南四湖植被覆盖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00—2003年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处于较高水平,2004—2006年处于较低水平,之后波动变化;植被覆盖年内变化呈双峰特征,尤其在下级湖。3)湿地的水陆交错地带植被覆盖下降趋势明显,植被指数平均每10年减少0.1~0.3,其他区域植被覆盖略有上升。4)植被覆盖的稳定度亦呈现以湖心为中心的环带状特征,由湖心到湖岸植被的稳定性逐渐增高。5)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与区域降水导致的湖泊水位变化关系密切。除去极端降水的2003年,年降水量与湿地植被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0(NDVI)和-0.66(EVI)。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水利枢纽,南四湖频繁的水文调蓄必然影响湿地植被覆盖格局,进而影响南四湖湿地生态过程及生态功能,需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南斯拉夫共有杨柳树林地15万公顷,仅占森林面积的1.5%,但其木材产量却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8%。杨木产量由1950年的10立方米,提高到1985年的120万立方米,增加了11倍,成为当今国际杨树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国之一。该国杨树发展速度之所以快,与其有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密切相关。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南斯拉夫杨树育种的成就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在世界和我国杨树栽培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美洲黑杨的天然分布, 生长状况。西欧各国对其珍贵基因资源的重视和利用, 我国引种美洲黑杨的现状及其作用等, 并对我国进一步利用美洲黑杨的基因资源, 促进我国杨树栽培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使甘孜州高丘区阳坡,半阳坡以及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两江-河”河谷及其干流的绿化成为全州,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林难题之一。目前甘孜州造林已经由立地条件较好的深沟采伐迹地更新全面转向上述难造林地区。通过多年的摸索。认为甘孜州造林要依靠科技,充分挖掘,利用州内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从解决四大问题入手,一是绿化思路(先灌,草绿化覆盖,后乔,灌结合造林;突破常规的投入和设计,实行稀树造林,宽带造林和多种围栏造林)的突破与创新,二是造林树草种(乡土地草种的选择和全光照营养袋培育雨季造林)选育,三是造林后期管护(落实专人,村组农户,专业队),四是进一步密切造林本身与广大农牧民增收的关系(发展名特优干果,地道药材的人工,半人工抚育和种植,造林绿化与环境美化,香化,服务生态旅游事业),逐步解决林牧矛盾,林农问题,不断提升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实施西部大开发,再造祖国秀美山川,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握历史,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总揽全局,站在跨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决策,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Forest cover change is one of the defining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t validate the proposition of the Anthropocene narrative. Forest transition is a well-recognized global phenomenon, which has been studied and explained in well elaborated forest transition theory. Forest transition has been observed in over 30 countries, and it has been a trend in multiple countries in Asia. Forest transition is most relevant for the Anthropocene narrative, as it suggests that forest cover decline may eventually be followed by a forest cover increase at the global scale. The paper reviews evide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eight Asian countries and juxtaposes this with global forest cover trends. In Asia countries like China, India, Japan, Philippines, South Korea, and Japan and Vietnam are among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an increase in the area under some kind of tree cover. Complex interplays of forest cover, population growth, economic development, demand for forest goods and services and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are the driving forces of forest transition. While it is not possible to extrapolate Asia's forest transition to the global scale, the Asian experience makes it possible to make statements on possible global forest cover scenarios. Ultimately, forest transition theory in general, and the experience of forest transition in Asia also support the concept and related narrative of the Anthropocene.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the regeneration diversity of Syahkal forests afforestated and natural stands in north of Iran was studied and compa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venness and diversity index.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study two natural and man-made stands that almost are located in the same height above the sea level were chosen.The area of each stand was 30 ha and the inventory was done by the random-systematic method with a 5R land measurement(500 m2)selected.Also,in order to study the regeneration in the center of each sample piece 125 square meters micro plots were formed.The results show that regeneration diversity index in natural stands is more than that in man-made stands which in this case Mc-Arthur index with 2.41 has the most amount while Simpson index with 0.543 has the least amount.But the evenness indexes in man-made stands are more than that in natural stand which the main reason is the purity of the man-made stand.  相似文献   

18.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危害行道树的食叶害虫的调查 ,论述了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桉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桉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现状,对桉树木材性质变异的影响因子及其材性遗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桉树材性遗传改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