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山天牛Mallambyx raddei Blessig在河北省丰宁是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和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等栎类天然次生林的重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近年来普遍发生且危害成灾。仅丰宁林管局王营林场受害面  相似文献   

2.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用材林树种和东北林区主要的次生林树种。根据受害部位不同,将蒙古栎害虫分为顶芽及枝梢类、种实类、食叶类和蛀干类害虫,综述了这4大类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并对蒙古栎害虫的生物防治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北京栎属8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北京地区栎属(Quercus Linn.)中的北京槲栎(Quercus aliena var.pekingensis Schott.),锐齿槲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辽东栎(Q.liaotungensis Koidz.),蒙古栎(Q.mongolica Fisch.),夏栎(Q.robur Linn.),栓皮栎(Q.variabilis Bl.),麻栎(Q.acutissima Carr.)和槲树(Q.dentata Thunb.)8个种和变种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洒色体组成,染色体长度在1.14-3.18微米之间,通过核型分析,将该属8个种(变种)分为三个类型:(1)栓皮栎型,2n=24=20m 4sm.(2)夏栎型。2n=24=14m 10sm,(3)槲栎型,2n=24=22m 2sm,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栎树(Quercus.L),在太岳山主要有两个种,即辽东栎(Q·liaotungensis)和蒙古栎(Q·mongolica)。当地群众把栎类统称为柴树。从太岳山栎类的分布来,看,辽东栎占绝对优势,分布广且多。主要分布在牛角鞍、五龙壑、老爷顶三高峰所构成的梁的两侧,海拔高1000~2000米以上。栎类在太岳山占有林地面积的32.6%,仅次于油松。但是,由于当地群众有烧栎柴的习惯,所以栎林破坏严重,有的呈灌木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适宜嫁接方法,本研究开展了不同嫁接方法和IBA处理对蒙古栎嫁接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间的嫁接成活率、苗木地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苗高生长和高径比差异不显著。舌接的嫁接方法为蒙古栎最适嫁接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美洲白栎(Quercus alba)、红栎(Quercus rubra),柞木(Quercus mongolica Fisch.)3种栎木属树种木材构造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在木材颜色、早晚材急变或渐变、管孔排序、侵填体与菱形晶体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这3种木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我国东北林区中主要的次生林树种,大兴安岭是其分布北界。通过对大兴安岭蒙古栎林的病虫鼠害调查研究,确定了危害大兴安岭蒙古栎的主要病虫鼠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又被称作柞木,是中国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树种,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的上选木材。但由于传统认知的影响,对于蒙古栎高效培育和利用没有得到重视,使得蒙古栎林衰退严重、功能下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简要回顾了蒙古栎的国内研究进展,从蒙古栎良种选育、播种育苗技术、无性繁殖技术以及抚育经营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用材树种的高效培育技术,以期为蒙古栎的繁育和经营以及进一步科学合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蒙古栎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一种耐干旱、耐贫瘠、耐干扰的落叶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为次生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组成树种.蒙古栎全身都是宝,木材利用率高,市场开发前景好,是实现树木全株利用的优质树种.蒙古栎作为我国主要的工业用材树种,除了木材资源的广泛利用外,蒙古栎林副产品也逐渐被开发和应用.尤其是林业剩余物利用,原料充足、用途广泛、附加值高,为全方位经营林业打开了思路和市场.本文介绍蒙古栎加工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推广蒙古栎树木全株利用技术.通过对蒙古栎木材分类加工、剩余物利用等技术进行研究,充分挖掘蒙古栎的加工利用潜质,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利用水平,为我国林业经营、木材加工和应用开发提供一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0.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落叶乔木,喜光耐寒,主根发达,耐干旱瘠薄,寿命长,萌生力强,适生于东北、华北地区。它对立地条件要求不严,是我国栎类分布最北的树种,可作为防风固沙林、薪炭林的主栽树种,又可作动物饲料及培育优质食用菌的饵木,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橡树     
橡树又称柞木,是壳斗科栎属树种的统称。到目前为止,北京共调查到的橡树种类有9种5变种。在《北京植物志》的基础上增补了2种4变种。增补的种类中有3个变种为天然成份,其中大果蒙古栎在北京首次记录。沼生栎、夏栎、锐齿槲栎等2种、1变种为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12.
蒙古栎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也称柞树,为壳斗科、栎属。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的优良树种,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不耐盐碱。蒙古栎的根很深,主根发达,不耐移植。材质坚硬、比重大、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为了广泛栽植该树种,现总结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论述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六个主要树种的年龄结构和更新策略。它们明显地表现了二种更新策略。红松(Pinus 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属于间断更新类型,紫椴(Tilia amurensis)、色木械(Acer mono)、春榆则属于连续更新类型。并对六个主要树种的耐荫性加以讨论,初步提出其耐荫程度由弱至强为:蒙古栎→水曲柳→红松→春榆→紫(?)→色木槭.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 按照国家珍贵树种名录表,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即蒙古柞(简称柞树)为龙江森工(集团)总公司经营区内9种二级珍贵树种之一。现已将集中成片并有相应面积的列入了禁伐之中(属重点公益林范围),这就要求无论是柞树原始林还是柞树天然次生林,必须严格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5.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东北次生林中的重要树种之一。在东北林区分布有大量蒙古栎林,其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劣对蒙古栎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作用。以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典型蒙古栎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调查与定位试验,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木空间结构参数对该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蒙古栎为主要树种,多度在62%以上,使得松花湖地区的蒙古栎林接近纯林;2)林分整体径级分布呈双峰山状曲线分布,幼年个体居多,更新状况良好;3)该林分混交度较低,平均混交度为0.43,属轻度混交,林分稳定性较差;4)从林分角尺度(0.485)和大小比数(0.50)结果来看,该地区蒙古栎林是一个空间结构呈随机分布、树种空间大小分化差异较小的森林群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了维护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除采取一些营林措施提高林分混交度外,还应适当引入针叶树种,按照群落自然生长过程和群落演替规律,营造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赛罕乌拉蒙古栎种群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同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对样方内个体定位并测定其树高、胸径等指标,采用年龄大小级划分方法对研究区内蒙古栎个体进行等级划分,使用ADE4对定位数据进行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表现为增长型;蒙古栎种群在0~20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1~25尺度上呈随机分布;蒙古栎种群的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高峰后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弱;蒙古栎种群各龄级间关联性不显著,但龄级Ⅰ与龄级Ⅱ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森林类型的碳汇计量与监测对区域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黑桦(Betula dahu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榛(Corylus heterophylla)、山杏(Prunus sibirica)和人工林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杄(Picea meyer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等林内乔木、灌木、草本、枯落物及土壤的碳含量、碳密度与碳储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旺业甸实验林场森林总面积23 606.86 hm2,总碳储量为4 610 165.83 t,平均碳储量为195.30 t·hm-2,其中乔木林面积22 945.93 hm2,碳储量为4 497 646.0...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方法,开展遮阴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苗木生理和光合特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蒙古栎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_d)呈下降趋势;遮阴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小于全光处理。说明蒙古栎在幼苗时期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可通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上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具有较宽的光照生态幅度。  相似文献   

19.
栎舞毒蛾Lymantria mathura Moore在我国东北天然次生林内周期性大发生,主要危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黑桦Betula dahurica和枫桦B.costata。作者通过多年实地调查,观察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影响其种群动态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的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该虫对林木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春季和初夏的气温和降水。  相似文献   

20.
栎掌舟蛾发生规律观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栎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 Bremer et Grey主要危害栎类树种,危害较多的是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forest、麻栎Quercus dentata Thunb.,主要以幼虫食叶危害。据多年的调查与研究,凡有栎树分布的地方均有发生。发生较多的是在背风向阳和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混交林中,栎类树种占林分4成以下的发生较少,2m以上的栎类树上发生的较少。纯林和2m以下的栎类林中发生的较多。它是栎类的主要病虫害之一。经对栎掌舟蛾生活史的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