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选地整地、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栽培料发酵、铺料播种、发菌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人工林下双孢菇玉米秸秆栽培技术,以期提高当地双孢菇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取4种培养料处理方法,对其防杂菌污染效果及对食用菌菌丝生长和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 高温蒸汽灭菌法与常规高温蒸汽灭菌法比较效果无明显差异,而发酵 高温蒸汽灭菌法比常规高温蒸汽灭菌法可以缩短灭菌时间6.5h,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药剂处理法和发酵处理法虽然在菌丝生长和产量上不及常规高温蒸汽灭菌法,但其不需高温蒸汽灭菌,节省能源和设备投资,省工、省时。可在平菇、姬菇、鸡腿菇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用整个麦秸袋装培育平菇 ,其生物学效率可达 2 0 0 % ,且品质和口感优于棉子壳栽培的平菇 ,品质接近于野生菇。其技术要点 :1 原料处理将麦秸捆成 2 .5kg的小捆 ,放于 3 %的石灰水中浸泡 2 0min ,捞起沥干多余水分 ,即可堆料。若是用联合收割机收的麦秸或打麦机打的麦秸 ,事先需将麦秸用石磙碾压。2 原料配比一般 10 0kg麦秸 ,添加麦麸 10~ 2 0kg、尿素 0 .7kg、过磷酸钙 2kg、石膏 1kg、草木灰 5kg ,将辅料拌匀后加水调至含水量 65 %左右。3 建堆发酵发酵场地室内外均可 ,堆宽 1.5m ,高1.2m ,长度不限。每铺一层麦秸撒一层辅料 ,堆料不…  相似文献   

4.
王泽东 《绿色大世界》2009,(5):78-78,95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5.
在青海、甘肃天祝等高寒地区,如何防止双孢菇出现薄皮菇?分析了薄皮菇产生的原因,培养料配方不合理、覆土过薄,出菇温度过高、水分管理不当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合理配料、提供合适的覆土厚度、保持适宜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6.
用菜籽皮作培养料栽培巨大口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菜籽皮作培养料进行了巨大口蘑的栽培对比试验。经对3种培养料所培育巨大口蘑的菌丝生长状况、鲜菇产量及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菜籽皮和棉籽壳以1?1比例混合的培养料,比其他培养料提高鲜菇产量2.56倍,使鲜菇粗蛋白的含量提高了4.24%,亚油酸含量提高了5.82%。实验为菜籽皮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山区林场,林间山下腹窝风处,树叶堆积较厚,采用2次发酵方法,就地作床接种食用菌。接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床面增湿保温,严防漏水浸泡培养料。床内料温超过30℃时要适当遮荫。菌丝布满床面、原基开  相似文献   

8.
冬季最适宜平菇栽培,但由于棚室需要保温,往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产,甚至造成散菇、烂菇现象,因此,冬季栽培平菇需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菌菇生产的效益。1.培养料的处理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3~4天,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  相似文献   

9.
冬季最适宜平菇栽培,但由于棚室需要保温,往往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产,甚至造成散菇、烂菇现象,因此,冬季栽培平菇需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以确保冬季菌菇生产的效益。1.培养料的处理采用新鲜、干净、无霉变、无结块和无虫蛀的培养料,拌料前在阳光下曝晒3~4天,降低培养料内杂菌基数。要控制好培养料水分,由于冬季气温低,菌丝呼吸量大大降低,消耗的水分相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银杏叶为原料,黑曲霉为菌种生产饲料复合酶的固态发酵条件,分析了发酵产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浅盘发酵的料层厚度 4 cm,初始含水率为64.3 %,培养基初始pH值5.0,接种量 2.5 %,培养温度28~30 ℃.银杏叶通过生物转化后营养丰富,生物活性增强.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分别提高106.09 %、69.26 % 和 79.17 %;总黄酮提取率提高 5.77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力分别达到11.83和 122.17 U/g.同时,产品中还富含高活力的风味酶(β-葡萄糖苷酶),其活力为 36.11 U/g,该酶使产品的生物活性及香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体发酵箱进行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试试验,对菌丝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CO_2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0~24 h为发酵准备期(延滞期),白僵菌菌丝生长慢,固体培养料温度呈小幅上升的趋势,维持在22℃左右,发酵箱内CO_2浓度则呈现逐渐升高的状态,从2000 mg·m(-3)逐渐上升到5000 mg·m(-3)逐渐上升到5000 mg·m(-3);24~48 h为菌丝初始生长期(升温期),菌丝逐步生长,固体培养料温度急剧上升,发酵箱内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和CO_2梯度,上层与下层温度差异可达5℃以上,上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24~48 h为菌丝初始生长期(升温期),菌丝逐步生长,固体培养料温度急剧上升,发酵箱内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和CO_2梯度,上层与下层温度差异可达5℃以上,上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上升至13000 mg·m(-3)上升至13000 mg·m(-3)左右,下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左右,下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升到6500 mg·m(-3)升到6500 mg·m(-3)左右;48~96 h为菌丝旺盛生长期(稳定期),菌丝大量生长,但固体培养料的发酵温度逐渐降低;96 h以后为产孢期,该阶段固体料温度依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逐渐下降接近或略高于室温。通过加入空气内循环系统,可消除发酵箱内温度梯度,并降低CO_2浓度梯度,促进发酵箱内菌丝生长均匀。研究结果可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生产好的优质隧道二次发酵料进行打包处理培养,与传统发酵料直接上架培养2种栽培模式进行对比,在相同的生产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分析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2-4])。结果表明,采用传统的发酵料直接上架的栽培模式,菌种前期发菌速度和长势均比打包料栽培模式的强,出菇期提前4 d;从后期产量和效益上看,表现也优于打包料的栽培模式。但是打包料具有省工、抗污染、便于长距离运输等优点,适合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下一步优质、高效的双孢蘑菇打包料的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个配方中,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其次是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和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配方12、4、子实体各自产量与配方3木屑培养料子实体产量差异极显著,配方1与配方2对白灵菇的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明显,配方1和配方4相比差异显著,说明配方2玉米芯培养料是代替配方1棉子壳培养料进行白灵菇生产的最佳配方,其次是配方4玉米芯与木屑混合培养料,为白灵菇生产者提供了新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4.
麦糟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糟为主要原料 ,利用里氏木霉 (TrichodermareeseiRutC 30 )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在浅盘发酵中 ,通过对发酶过程品温和曲料pH的优化控制 ,得到了优化后的工艺条件。在发酵前期品温控制在 2 7~ 30℃ ,后期最高不超过 35℃ ,最高酶活达到 611U/g曲。当曲料pH第一次回升至 4 .3~ 4 .5时 ,用稀盐酸进行喷酸控制。采用优化后的pH和品温控制工艺 ,FPA酶活达到 50 8U/g曲 ,相当于 2 12 0U/g纤维素  相似文献   

15.
通过7种培养料配方进行平菇产量的对比试验得知,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其平菇产量无关,而与菌丝生长势有关,生长势强则产菇量高;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发现,配方4、5、7的平菇产量与配方相比,差异呈极显著,生物学效率达78.8-81.2%,且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投入产出比为1:2.4,适宜在辽东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山县林场利用本地充足廉价的稻草、稻壳资源,将合成培养料堆积发酵后接菌,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获得成功。其栽培过程包括确定主栽品种和栽培季节、配制培养料、铺床接种、发菌管理、出菇采收等几个主要环节,效益分析表明林下种植可收益12~18万元/hm2,适宜林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用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木屑需求越来越多,有限的木屑资源难以承受以木屑为栽培主料的生产形式所产生的压力。这一问题得不到缓解,势必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了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木屑资源,本文在分析食用菌营养生理的基础上,提出两项改进意见;(1)木屑培养料配方中,木屑量的50%-70%可用玉米芯、豆秆粉等农作物秸秆代替;(2)木屑污染料经过退发酵、补充营养、常压灭菌后可以再利用,以减少木屑浪费。  相似文献   

18.
欧盛刚 《中国林业》2009,(22):55-55
近年来,沼气池特别是户用沼气池建设数量大增,一些缺乏常规沼气发酵原料的农户也建上了沼气池。为了取得沼气,农村沼气用户尝试着用蚕粪、杂草、树叶、作物秸秆等(以下称“植物性沼气发酵原料”)作为沼气发酵原料投入沼气池,但人工进料较困难。为此,一些秸秆型沼气池用人工配合机械进料,但这一种较简单方便的进料办法管理成本较高,难以在户用沼气池中推广使用。为解决植物性沼气发酵原料进料难的问题,广西蒙山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自主创新、研制一种简单实用、使用成本低的进料省力装置,在户用沼气池中推广使用很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毛尖蘑是生长在金矿开采后的沙滩上的一种野生珍稀食用真菌。研究了深层发酵生产毛尖蘑菌丝体试验,报道了适宜毛尖蘑的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玉米2%、蔗糖2%、磷酸二氢钾0.3%、七水硫酸摸0.15%,培养逼度20~22℃,培养基起始pH值6.0~6.2,摇瓶转速140~160r/min,为工业化生产发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技术与市场》2010,(2):71-71
目前,螺旋霉素的发酵生产只是一些较常规的发酵生产方式,即,不添加金属离子的生产工艺,发酵工艺为将冷冻管接种于母瓶种子培养40~48h,子瓶培养24h,一级种子培养23~30h;二级种子培养20~32h;发酵培养100~136h放罐。存在发酵单位较低,费时费力,达不到生产化要求的弊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