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仙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花粉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查明中国水仙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了明显的不规则,不均等现象。2.观察了花粉粒的发育和人工萌发情况,表明含有微核的小孢子最后形成败育花粉粒,不含微核的小孢子则继续发育,但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不完全一致,发育不同步,不积累淀粉,发芽率低(<30%),最后对中国水仙高度不育的主要原因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绣球花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对应关系,观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特征,为绣球种质创新奠定工作基础。方法: 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序,卡宝品红压片后,观察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统计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出现的比例,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并测定花粉萌发力。结果: 1) 绣球‘无尽夏’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开放之前,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细胞质浓厚、核仁明显。当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微微开放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3~3.5 mm,花药宽约0.5 mm,长约1 mm,此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粗线期。随着可育花进一步发育,可以观察到从终变期到花粉粒的各个时期。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完全开放时,可育花的减数分裂已经结束,此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4 mm左右,花药宽约1 mm,长约1.5 mm。2) 绣球‘无尽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2个杂种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大量异常现象。Hydrangea macrophylla ‘Magical Jade’ × H. chinensis的杂种F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有46.41%的细胞出现游离于赤道板之外的染色体,52.48%的细胞在后期I和末期I会出现落后染色体或形成染色体桥,35.11%的细胞在末期II出现微核现象。H. macrophylla ‘Taube’ × H. macrophylla ‘Veitchii’ 的杂种F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出现未配对染色体的比率为15.31%,在后期I和末期I有17.30%的细胞出现落后染色体或形成染色体桥,末期II未观察到微核现象。3) 绣球‘无尽夏’花粉粒为球形,大小一致,直径为(16.72±0.75)μm,萌发率为(25.15±3.54)%。在2个杂种F1中观察到有球形和形态不规则的皱缩花粉,H. macrophylla ‘Taube’ × H. macrophylla ‘Veitchii’杂种F1球形花粉粒的直径为(16.60±1.73)μm,萌发率为(16.26±1.72)%。H. macrophylla ‘Magical Jade’ × H. chinensis杂种F1的球形花粉粒可分为大小2类,小花粉粒的直径为(16.48±0.71)μm,大花粉粒的直径为(23.30±1.82)μm,是小花粉的1.41倍,推测为2n花粉,大花粉占花粉粒总量的(6.12±1.01)%。结论: 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微微开放,可育花的花蕾直径3~4 mm,可以作为绣球离瓣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启动的标志。绣球‘无尽夏’及H. macrophylla ‘Taube’ × H. macrophylla ‘Veitchii’ 的杂种F1花粉萌发率较高,在后期的育种工作中可以进一步用作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3.
4.
对山核桃属中的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浙江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云南山核桃Carya tonkinensis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山核桃和云南山核桃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类型为2A,浙江山核桃核型公式为K(2n)=8sm+22m+2T,云南山核桃核型公式K(2n)=8sm+22m(SAT)+2T;美国山核桃染色体数目为32,核型类型为2B,核型公式为K(2n)=10sm+20m+2T.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地位及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侧柏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的调查武新琴智顺上遗传学实验课需要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材料容易获得,可在任何时候选高等植物的分生组织(根尖、茎尖)部位取材即可。减数分裂只发生在生殖细胞的成熟过程中,必须在植物的开花季节取材,且减数分裂只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并优化薄壳山核桃花粉活力的测定方法,为薄壳山核桃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韦科、苏普锐尔、基奥瓦、奥多姆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粉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MTT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醋酸洋红染色法、I2-KI染色法和蓝墨水染色法对花粉进行染色,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及不同染色溶液浓度处理间花粉活力的差异。采用正交试验对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筛选适合薄壳山核桃花粉萌发的培养基。通过回归分析,探讨花粉染色率和离体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最适合测定薄壳山核桃花粉活力的染色方法。【结果】除TTC染色法外,其余方法均能使薄壳山核桃花粉染色。适宜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萌发的培养基并不完全相同,适宜韦科、基奥瓦和奥多姆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5%蔗糖+0.01%硼酸+0.05%硝酸钙+25%PEG-4000,萌发率分别可达36.80%、46.32%、59.51%。适宜苏普锐尔花粉萌发的培养基为8%蔗糖+0.025%硼酸+0.025%硝酸钙+25%PEG-4000,萌发率为24.19%。采用MTT染色法所染深色花粉比例接近花粉萌发率,且所测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8.
山核桃离体花粉活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CR方法对不同散粉期和不同贮藏条件下山核桃花粉生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散粉周期中,花粉生活力变化平均值呈正态分布,散粉盛期花粉具最高生活力。不同贮藏条件对保持花粉生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花粉活力逐渐递减,室温贮藏条件下递减最快,30 d内仅有8%左右具有生活力,而在室温干燥条件下,花粉可保持90 d有活性;4℃贮藏条件下,180 d还有9%的花粉具有活性,而在4℃干燥贮藏条件下活力更高(23%);-40℃贮藏条件下,不管干燥与不干燥花粉均会保持较高的活性(48%和81%),完全可以用于来年的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9.
贮藏条件对薄壳山核桃4个品系花粉活力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TTC染色法测定4个薄壳山核桃品系Mahan(‘马汉’)、Western(‘威斯登’)、Shoshoni(‘肖肖尼’)、‘钟山25’的花粉分别在室温、4℃和-20℃等不同贮藏条件下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条件下花粉活力贮藏时间最长,到140天时花粉活力仍在50%左右。以花粉活力保持在50%为标准,室温条件下Western和‘钟山25’贮藏时间最长(8天);4℃下Western花粉贮藏时间最长(21天);-20℃下,4个品系贮藏天数都在84天以上,其中Western、‘钟山25’贮藏时间最长,达140天。 相似文献
10.
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形态电镜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详细描述薄壳山核桃花粉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其品种的分类鉴定及系统演化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镜扫描技术,对‘Western’、‘Caddo’、‘Sauber’、‘Stuart’、‘Mahan’这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花粉的外部形态为近球形或扁球形,其极面观为近三角形或近圆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Sauber’的花粉体积最大,‘Western’的花粉体积最小;5个品种的花粉均有3个萌发孔,均匀竖排在赤道上;‘Western’、‘Sauber’、‘Stuart’和‘Mahan’的花粉表面纹饰较相似,均呈瘤状纹饰,而‘Caddo’为网状纹饰。文中根据花粉表面纹饰及花粉体积大小的演化规律判定,5个品种中,‘Caddo’和‘Western’为较进化的品种,‘Sauber’则为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12.
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创制杂种三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获得银灰杨三倍体新种质,选育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方法]以银灰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研究雄花芽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条件优化以及杂交创制三倍体的研究。[结果]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大约需要5~6天。其减数分裂过程与其他杨属植物相似,无明显差异。但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花芽顶部花粉母细胞发育最快,基部次之,中部发育最慢。筛选出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技术组合为当花粉母细胞发育至双线期至终变期时,利用38℃或41℃的高温,持续处理6 h,可获得56.33%的2n花粉。利用2n花粉比率高的花粉与银白杨雌配子杂交,获得杂种苗木911株,检测出三倍体42株,三倍体得率最高可达10.71%。三倍体得率与2n花粉比率间存在弱正相关(r=0.599,P=0.116),说明提高2n花粉比率有助于提高三倍体得率。[结论]尽管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差,但在双线期至终变期进行高温处理,仍可获得56.33%的2n花粉,三倍体得率可达10.71%,证明了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并首次获得银灰杨三倍体。 相似文献
13.
杨树花粉染色体加倍有效处理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毛新杨(Populustomentosa×P.boleana)为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基础上,对花粉染色体加倍中减数分裂的有效处理时期以及作用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经秋水仙溶液处理所获得的花粉中均有一定比例的形态较大的花粉,最高可达88%。这种大花粉经花粉染色体检查为2n=38,且均能正常萌发。(2)一般只要是在水培40h左右,花药由淡绿色转为绿黄色以后且未变红前,也就是由细线末期到终变期之前处理,均能取得较好的加倍效果。(3)在有效处理时期内,处理次数与花粉得率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考虑2n花粉比率及花粉量得率,处理次数以3~5次,每次间隔5~7h为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对兰州地区引种的杜仲进行了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杜仲染色体较小,数目均为34条,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杜仲体细胞染色体核型有2类,第1类为2n=34=20m(2SAT)+10sm+4st,第2类为2n=34=20m(2SAT)+12sm+2st,在2类核型中均见到了随体染色体,随体均位于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的短臂上。2类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分别小于2,臂比值大于2:1的染色体的比例在1%~50%之间,按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标准应属2A核型,与前人的核型分析结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对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Moutan)9个野生种15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研究发现,野生牡丹组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0。除前人发现的2n=2x=10=6m+2sm+2st、2n=2x=10=8m+2st和2n=2x=10=8m+2sm三类核型公式外,还观察到了核型公式2n=2x=10=4m+4sm+2st及2n=2x=10=4m+6st;核型类别除“2A”型外,还有“2B”“3A”类型。在紫斑牡丹临洮居群中观测到了罗伯逊易位,在紫牡丹安南居群中观察到31.25%的细胞具染色体断片,在第一至第五对染色体上均观察到了程度不同的变异及杂合性,表现在长度及臂比值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