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杆材阶段不同密度的马尾松林在低强度间伐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间伐后平均木的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少;随林分年龄的增加,单株生物量与树干、皮、根的生物量因积累而增大,但枝、叶的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林分年龄为20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又接近间伐前的数值;林分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密度为3000株  相似文献   

2.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器官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立地、密度、林龄对落叶松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均有较大影响。辽东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辽北、辽南和辽西地区;林分的生物量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加大;各地位级林分的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密度最适林分生物量最大;活地被物生物量与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均以近熟林较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木法对清西陵侧柏人工林林分不同林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单株侧柏因林龄不同,其各器官生物量分布规律也有差异(树干大于树枝大于树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侧柏的树干、树枝及树叶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因林龄的增加而产生变化,其中,树干生物量占全株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会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由11a生的50.6%增加到20a生的54.8%,32a生侧柏林以后的增长趋于平稳;侧柏单株树枝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增加变化不明显;侧柏单株树叶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例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由11a生的23.5%降至45a生的13.5%。单株树干所占总生物量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枝所占总生物量比例有所增大,而叶所占总生物量比例有所减少;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邓恩桉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密度为1 110、1 667和2 500株.hm-2的8年生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丰产示范林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林木平均木的生物量是高密度林分的1.22倍;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271.26 t.hm-2;各密度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分别为32.35、43.97和59.51 t.hm-2a-1,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干>根>枝>皮>叶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高,干材生物量达61%以上.邓恩桉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该地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6.
以密度为10 000、4 444和1 667株/hm2的4年生大叶相思林为研究对象,对各种不同密度林分中大叶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生物量径级结构和群落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密度大叶相思干的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55%以上,根占14.11%~15.50%,叶占8.34%~10.76%,而在枝和皮的分配比例上差异较大;三种密度大叶相思林的总生物量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群落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林下植物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对木麻黄5年生林分生物量的间伐效应的研究表明,间伐后3年单株及林分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均高于未间伐林分。单株生物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林分生物量大小则表现为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强度间伐。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间伐后3年林分的树枝、小枝和根系生物量的分配率不断增加,而树干生物量的百分率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森林的发育过程,林木个体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以及林分水平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然而,细根生物量与林分年龄的联系,目前仍然了解有限。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同一林分在19年和32年生时林分水平(单位面积)和单株水平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分析了影响细根生物量变化的林分与土壤因子,旨在明确林分年龄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方法】在生长季内的5月、7月和9月,采用土钻法获取土壤0~30 cm深度细根并测定生物量,同时测定林分特征和土壤养分和水分含量。【结果】随林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显著下降,而单株细根生物量变化不显著;与19年生林分相比,32年生林分土壤表层(0~10 c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明显下降,土壤亚表层(10~20 cm)和底层(20~30 cm)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呈现出细根向深层土壤增生的趋势。土壤表层(0~10cm)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与林分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土壤铵态氮浓度变化有关,但是单株细根生物量受林分和土壤因子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林分发育过程中,落叶松细根生物量降低,细根的资源吸收策略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湘南低山丘岗区林分密度为900,1 125和1 500株.hm-2的6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urophglla丰产示范林进行了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低密度林分是高密度林分的1.48倍;林分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林分比低密度林分高出16.82 t.hm-2.年均净生物量高于杉木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的水平,分别达到22.57,24.85和25.37 t.hm-2a-1.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出现W干> W根> W枝>W皮>W叶>W果的规律.林分结构以中密度林分合理,叶面积指数最高,干材生物量达63%以上.在湘南低山丘岗区发展潜力大,可作为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树冠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和林分冠生长特性,建立冠幅生长及单株冠、枝、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年龄36~39年、密度983~3263株·hm-2林分和年龄54~61年、密度1101~2241株·hm-2林分,随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冠幅差距趋于减小;冠长占树高比例及冠长与冠幅比值增加;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冠积分别达22.479,15.296,6.179和26.864,11.154,8.192m3。2)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平均单株冠生物量分别为0.0082,0.0049,0.0009和0.0079,0.0038,0.0014t;占单株地上生物量平均比例分别达18.5%,24.2%,17.3%和15.9%,12.0%,20.5%。3)单株冠生物量分配中,枝比例高于叶比例,并因分级木不同而不同。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枝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6.6%,74.7%,66.6%和76.8%,73.3%,71.4%;叶生物量比例分别为23.4%,25.3%,33.4%和23.2%,26.7%,28.6%。4)年龄36~39年和54~61年林分,林分...  相似文献   

11.
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 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 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 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3种密度小黑杨林分生物量的径阶分配呈正态分布,在1 00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72.37%的生物量集中在18~22 cm的径阶范围内;500株·hm-2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26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90.02%;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中,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6~30 cm的径阶范围内,占总生物量的68.27%.  相似文献   

12.
不同林分密度楠木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不同林分密度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生物量及分配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林分(1 500~1 650株.hm-2)楠木单株标准木的平均生物量为56.52 kg.株-1,是高密度林分(2200~2400株.hm-2)的1.39倍。单株标准木各器官的平均生物量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楠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乔木层总平均生物量在干材中的分配基本不受林分密度的影响(低密度的为53.59%,高密度的为53.72%),在根、皮中的分配比例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略有增大,而在枝与叶中的分配比例则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各器官生物量均存在干材>根>皮>枝>叶这一规律,其中干材生物量占总物量的比例最大,均超过了50%,最大达到61.11%。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萌条年龄与根系年龄的不同组合,对刺槐薪炭林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割柴林分的萌条密度、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割柴后萌生的林分,萌条数量增长缓慢,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萌条与根系年龄差距的加大,下降的趋势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经营方式马尾松人工林内N、P、K 3种养分元素的含量、消耗和分配以及它们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叶的养分含量最高,树干材的养分含量最低。3种元素消耗总量为469.68~1 577.08 kg/hm2,随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大。年净消耗量为31.31~41.5 kg/(hm2·a),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大径材经营方式养分消耗为传统经营方式的62%。  相似文献   

15.
川西高山松林火烧迹地植被生物量与生产力恢复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川西高山松林不同年龄火烧迹地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松干生物量占地上部总生物量比例随年龄的增大逐渐增加,到23年生时,干生物量比例已达80%左右;较小的林分密度可以促进高山松的提早结实,但较大的结实量则导致较小的干生物量比例.灌木层生物量在恢复早期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增高,在火烧后20年时达最高,随着高山松开始形成乔木层,其生物量开始逐渐减小;草本层生物量以1~6年火烧迹地较高,在总体生物量中占有较大比例,但随着灌木和高山松迅速生长,其生物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火烧迹地恢复的前27年,高山松的生产力呈现随迹地年龄增大逐渐升高的趋势,且生产力增大的速率也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迅速提高,而草本层生产力则随迹地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林生产力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木麻黄林生物产量随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木麻黄林生物量大小在不同立地表现为潮积沙土>风积沙土>残积沙土,立地愈好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愈高;15年生木麻黄林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干材生物量百分率的变化趋势相反;林分净生产量随林龄而增大,至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到过熟阶段又趋下降,林俞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肉桂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调查了肉桂矮林作业三代林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肉桂5年生实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分别为29497.17kg/hm^2和515.98kg/(hm^2.月)萌芽林分生产力及生物量均随砍伐收获次数增加而下降,萌芽林分生产力随生长期增长而下降,萌芽林的当年落叶量随生长期和砍伐收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根据初步研究结果,建议肉桂人工林的矮林作业,宜在第六年后才开始砍伐收获。  相似文献   

18.
以20块6种不同密度梯度的北京地区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林分生长、树冠生长、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林下生物量对林分密度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冠幅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林分密度增大到1 500株/hm2时,减小的趋势趋于稳定;枝长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大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林分密度1 500株/hm2时,枝生长量下降趋势明显;枝材积生长量在各年龄阶段的变化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表现出抑制响应,与枝长生长量的变化规律类似;林下灌木、草本物种均匀度指数Jsw,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林分密度的减小,草本层生物量逐渐增加,灌木层生物量先增加后略减,林分密度为1 000~1 200株/hm2时灌木生物量最大,为3 802.94kg/hm2。对于北京低山阴坡厚土40a左右的油松人工林来说,经营密度宜为1 000~1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魏影景 《福建林业科技》2001,28(3):21-23,38
在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中 ,乔木层占主要部分 (90 %以上 ) ,其次是枯枝落叶层 ,下木活地被物层最小 ;林分总生物量、乔木层、凋落物层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下木活地被物层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龄级的福建柏林分生产力差异明显 ,以Ⅵ龄级的林分生产力最大 ,生产力的总趋势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大 ,至Ⅵ龄级后又减少。福建柏人工林胸径与枝叶重、干重、枝重、叶重呈极显著相关 ,结合树高因子 ,可建立相关方程W =aDbHc。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对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不同初植密度[株行距1.0m×1.0m(N),1.5m×1.5m(I1),2m×2m(I2),3m×1.5m(W)]的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生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林木单株生物量随初植密度减小而显著增加(P<0.05)[与最大初植密度(N)相比较,中等初植密度I1,I2和最小初植密度W林分单株生物量分别增加30.3%,85.6%和146.7%],树干生物量比例随初植密度的减小而减小;2)不同初植密度水曲柳人工林林分单位面积总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初植密度较小的I1,I2和W林分总生物量分别为N林分的84.8%,80.5%和60.5%;初植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结构也产生明显的影响;3)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水曲柳人工林单株林木根系的生物量增加[I1,I2和W密度林分单株根系生物量分别比N林分高出34.3%,83.2%,139.7%(P<0.05)],总生物量逐渐减小[I1,I2和W密度林分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N密度林分的87.4%,79.4%和58.5%(P<0.05)];4)初植密度对林木根系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有显著的影响,随初植密度的减小,根的水平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