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油橄榄的水肥管理技术措施简单粗放是导致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以获得高产量和高品质的橄榄油为最终目标,研究生长关键期灌溉、施肥与油橄榄含油率及油品质的关系,制定水肥管理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对我国油橄榄生长关键期灌溉和施肥技术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为油橄榄栽培管理、施肥和灌溉及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完善油橄榄高密园集约化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对甘肃武都油橄榄普通园和密植园不同品种、不同密度建园3 a生长量、产量实测及建园成本分析,初步筛选出适宜集约化建园的条件、品种、密度。结果表明,普通园树高生长量是高密园树高生长量的119%,普通园地径生长量是高密园地径生长量的112%,但普通园产量只是高密园的62%;引进西班牙8个新品种中,‘Arbequina’、‘Arbosana’和‘Koroneiki’3个品种为适宜集约化建园品种;普通园与高密园的建设成本比为1∶6.24。高水肥条件下,普通园产量与高密园产量的比为1∶4.481。因此,在土地平缓的地区,使用适宜集约化栽培品种,集成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出,大大节约人力、土地成本,达到优质、早实、高产、稳产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应大力推广油橄榄集约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高接换优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陇南油橄榄栽培区气候特征、油橄榄栽培现状以及生长和结果特征,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油橄榄低产园高接换优技术,规范了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后管理等操作技术和注意的事项.提出的油橄榄高接换优技术,将对指导我省陇南油橄榄品种改良、低产园改造和促进油橄榄产业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找适合油橄榄促花保果的调控技术措施,以昆明市海口林场1964年从阿尔巴尼亚引种的油橄榄为试验对象,比较分析油橄榄在水肥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授粉单项及综合调控处理下的花果指标和果实性状的差异,探讨影响油橄榄开花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人工授粉调控和综合调控对油橄榄的花序数、花枝数、成花率、花枝率、幼果数、熟果数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不同调控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油橄榄的坐果率,水肥调控显著提高了油橄榄的果肉率。此外,油橄榄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均出现了明显的落果现象,但在不同调控处理下的落果效应比对照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5.
云南油橄榄引种四十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的油橄榄引种历程、云南引种油橄榄4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在油橄榄引种工作中应吸取的教训等内容上, 全面阐明了云南发展油橄榄40年来的成效与教训。从中找到了油橄榄在云南引种成功科学技术途径, 据此对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化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研究迪庆州油橄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和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油橄榄的主要丰产栽培模式为"三控二管一保护",即:立地控制、遗传控制、密度控制、水肥管理、抚育管理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陇南市油橄榄园的低产原因,并结合陇南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营条件,提出了高接换优、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改造措施,为干旱河谷油橄榄低产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油橄榄园土壤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通过对陇南白龙江沿岸低山河谷地区有代表性的126个油橄榄园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甘肃油橄榄园土壤养分标准,并用该指标评价了果园土壤养分肥力的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陇南油橄榄产区土壤肥力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有机质含量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亏缺,且各营养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p H值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较大,土壤p 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陆生贝类多为农林有害生物,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采用样地法调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园陆生贝类,结果表明武都区油橄榄园分布陆生贝类1目2科6属8种,优势种群为格拟烟螺;管理粗放且套种石榴的油橄榄园陆生贝类个体数量较多,周边有农作物时也较多;10月份为个体数量高峰。其中,格拟烟螺、囊形奇异螺为甘肃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油橄榄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所副县级建制的专门从事油橄榄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内设遗传育种研究室、栽培技术研究室、新产品研发室三个专业研究室,建设和管理着武都区大堡油橄榄科研试验园、大湾沟科研试验园和礼县雷坝西汉水流域油橄榄扩区驯化试验园,园区基地总面积510亩,有智能良种繁育温室一座,主办中国陇南油橄榄网(www.olive.org.cn),承担着油橄榄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合作交流的工作职能。目前在编人员14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