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定量评价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人工林凋落物的水文功能,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浸水法,对广西六万林场福建柏纯林、福建柏+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混交林两种造林模式林下凋落物的储存量、持水特性、拦蓄特性、吸水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凋落物储存量大于纯林;混交林半分解层凋落物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而纯林则相反。混交林凋落物自然含水率、自然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均大于纯林,而纯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和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混交林。混交林凋落物半分解层的持水和拦蓄特性均大于未分解层,而纯林除了自然含水量外,其它则相反。福建柏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速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凋落物对最初降水的拦蓄能力较强;凋落物持水速率和吸水速率皆呈幂函数关系。因此,福建柏混交造林能更好地发挥其持水功能。  相似文献   

2.
冀北山地3种次生林枯落物和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冀北山地3种天然次生林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总储量为11.750~15.59t/hm2,最大持水量为44.55~49.18t/hm2之间。枯落物有效拦蓄量为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土壤容重均值的变化范围为0.72~0.95g/cm3,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为55.16%~60.2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现增加的趋势,总孔隙度减少的趋势,从土壤容重平均值来看,白桦棘皮桦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总孔隙度的均值为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棘皮桦混交林。3种林分林地总蓄水量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为1 239.36t/hm2,白桦山杨混交林为1 194.02t/hm2,白桦棘皮桦混交林是1 135.75t/hm2,表明山杨白桦五角枫混交林林地储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张家口庞家堡林场天然桦杨次生林引入油松对枯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浸泡法,选择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3种典型林分进行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蓄积量排序为混交林(10.45 t/hm^(2))>油松纯林(4.66 t/hm^(2))>白桦纯林(3.75 t/hm^(2))。(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混交林(35.22 t/hm^(2),23.55 t/hm^(2))>白桦纯林(15.64 t/hm^(2),10.50 t/hm^(2))>油松纯林(13.73 t/hm^(2),23.55 t/hm^(2)),半分解层持水能力强于未分解层。综合表明,引针入阔形成的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阐明森林凋落物累积量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方法]2013-2014年,采用时空互代法和标准样地调查法,研究了兴隆山山杨-白桦-青杄林演替过程中山杨-白桦-青杄中龄林、青杄中龄林和青杄近熟林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累积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森林凋落物层厚度和总累积量先减小后增加,3种森林群落凋落物层厚度均值依次为5.26、5.03和5.59 cm,总累积量均值依次为57.08、51.44、56.34 t·hm-2; 2)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青杄近熟林凋落物总累积量不断增加,海拔2300、2400和2500 m均值依次为48.56、55.93和64.55 t·hm-2;林分密度大的、坡度小的青杄中龄林凋落物总累积量较大,林分密度为2133、1705和1065株·hm-2的均值依次为49.87、48.59和45.36 t·hm-2,坡度为22°、32°和41°的均值依次为58.35、49.90和48.59 t·hm-2; 3)凋落物未分解层与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呈显著相关性。[结论]森林凋落物累积量影响因子较多,其大小是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林分和立地因子中,海拔影响较为明显,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林分密度、坡度等因子均有影响,但作用不明显;林分胸径、树高、针叶树密度与未分解层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已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水文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在浸泡24h条件下,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23%~149%之间,有效拦蓄量在0.9~2.1mm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截流量、有效拦蓄量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凋落物持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层对于短历时、大暴雨的降水产生的径流、滞后径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长白山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持水性能和养分归还量等,从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两方面阐述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方法]基于等距离网格布点法,在4块1 hm~2样地上采集凋落高峰期前(8月下旬)半分解层的凋落物样品400个,并对其生态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4块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样地半分解层凋落物现存量均值为19.50 t·hm~(-2);持水量均值为5.56 t·hm~(-2),持水率均值为64.08%;全碳(C)、全氮(N)和全磷(P)的养分浓度均值分别为421.68、18.86和1.26 g·kg~(-1),养分归还量均值依次为8.16、0.36和0.02 t·hm~(-2),养分利用效率大小顺序为PNC。[结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各样地间虽存在差异,但其半分解层凋落物的水源涵养和养分归还等生态功能均较好,林下凋落物分解速度较快,持水性能较好,养分归还量较多。  相似文献   

8.
对亚热带地区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及樟树+马尾松林这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大小顺序为:樟树+马尾松林(6.09 t/hm~2)枫香林(5.98t/hm~2)马尾松林(5.89 t/hm~2)樟树(3.871 t/hm~2)。(2)4种森林类型的凋落物持水量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持水量为:樟树+马尾松林(19.15 t/hm~2)枫香林(16.20 t/hm~2)樟树林(15.04 t/hm~2)马尾松林(13.84 t/hm~2),最大持水率为樟树林(516.5%)樟树+马尾松林(408.6%)枫香林(314.4%)马尾松林(280.3%),有效持水深为樟树+马尾松林(1.48 mm)枫香林(1.29 mm)樟树林(1.18 mm)马尾松林(1.08 mm)。(3)浸泡时间在0.5~6 h之间时,特别是在2 h内,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各林分凋落物的吸水速率急剧下降,吸水速率为樟树+马尾松林枫香林樟树林马尾松林。(4)随着浸水浸泡时间的增加使得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呈对数关系增加,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且3种关系中的R2均大于0.9。由此可见,针阔混交林形式的营林模式,能够更大的发挥森林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的作用,在今后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中可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对施秉县白云岩区4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存储量和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森林类型的总枯落物现存量变动范围为8.6t/hm~2~37.1t/hm~2,枯落物总现存量大小依次为水竹林(37.1t/hm~2)﹥针阔混交林(28.9t/hm~2)﹥阔叶林(26.7t/hm~2)﹥针叶林(8.6t/hm~2);阔叶林持水率最大(543.16%),针叶林最小(357.92%);枯落物层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森林植被的土壤层和枯落物层具有重要水文功能,以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蛮汉山5种森林植被(樟子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和山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层和枯落物层两方面分析5种森林植被的水文功能。结果表明:不同森林植被土壤的最大贮水深存在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5.28 mm)、油松人工林(511.70 mm)、山杨次生林(490.63 mm)、白桦次生林(489.12 mm)、樟子松人工林(448.79 mm);土壤有效贮水深由大到小依次为:油松人工林(40.34 mm)、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1.25 mm)、白桦次生林(30.69 mm)、山杨次生林(28.34 mm)、樟子松人工林(24.35 mm)。5种森林植被的枯落物现存量变化幅度为2.77~15.60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深的变化幅度为0.42~2.78 mm,枯落物总持水深、半分解层持水深和未分解层持水深均呈现为:樟子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次生林>白桦次生林>油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贺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重点从自然生态质量、生物物种及生态功能多样性、保护价值3方面对贺家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及近自然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洪生  奚晓磊  赵杰 《山西林业科技》2011,40(2):25-26,F0004
红松在落叶松下更新能够将其诱导形成红松针阔混交林,笔者就落叶松林内阔叶树组成、红松更新情况、林下灌木和近自然经营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落叶松的长势、其伴生阔叶乔木的状况在下坡位均占优势,下坡位更新的红松密度最大。林下植被均较丰富,为红松幼年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森林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人造板产品的设计和色彩方面看不到内装修和家具消费者需求有很大变化。厂家还是稳扎稳打采用流行的乳白、褐色、黑色、紫红等自然色彩。木纹还是以栎木为首选,因为有怀旧感,并且适应性强,魅力持久。槭木和松木的浅色调用于家具有把握受欢迎,胡桃木也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保护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进行了阐述,从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自然性、物种的多样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科学性和脆弱性等方面,对保护区进行自然生态质量评价,提出了加快保护区湿地保护和恢复治理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GARFITT  J. E. 《Forestry》1963,36(1):109-112
A short paper describing a simple and economical method of thinningdense natural regeneration over wide area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相关政策历史演变过程及自然保护地现状.通过对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的关系、自然保护地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对比分析了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保护地在我国实际保护工作中的异同点.结果表明:1)两者均受到高度关注;2)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3)目标任务各有侧...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核心是在加大营造公益林的同时 ,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才能最终实现工程区资源、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章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必要性 ,并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与封山育林的对比分析 ,从而提高人们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位于秦岭东段、豫西伏牛山南麓、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河南省内乡县北部山区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这里山势雄浑连绵,气势磅礴恢宏,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和旖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带状营造红松与天然阔叶树镶嵌技术,不仅能够保护物种多样性,恢复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可以大量节约造林成本,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扇舟蛾天敌种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天敌28种,其中优势天敌为:杨扇舟蛾黑卵蜂Telenomus(Acholcus)closterae Wu et Chen、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 Pang et Chen、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mbery)、异色瓢虫Harmonia aryridis(Palls)、黑蚂蚁Polyrhachis dives Smith,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 Mesnil、伞裙追奇蝇E.civilis Rohdani、绒茧蜂Apanteles sp.、杆菌Bacillus sp.、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