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控制美国白蛾的危害,采用EC120直升机空中喷洒甲维·灭幼脲飞机防治专用悬浮剂,防治面积1万hm2。结果表明:施药高度在距林木顶端15—20 m时,雾滴密度较高,雾滴大小合适,均匀度较高,有效喷幅较大;树体上部的雾滴直径较大,分布不均匀;中、下部雾滴较小,均匀度较好;雾滴在上、中、下部的沉积密度差异显著。林间防治效果调查显示,飞机距林木顶端15—20 m施药24 h后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为20%左右,48 h后对美国白蛾的虫口校正死亡率可达40%,72 h后对美国白蛾的校正死亡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2.
飞机防治是美国白蛾防控的最主要措施之一。为进一步明确飞行参数对林间雾滴密度分布和对美国白蛾幼虫防控效果的影响,该文通过检测、比较不同飞行方案下林间雾滴密度及雾滴穿透力等数据,发现航速和高度对林间喷幅、雾滴穿透力、雾滴密度、雾滴均匀度均产生显著影响。方案2(航速150 km/h,飞行高度40—45 m),地面喷幅宽度为59.35 m,高于方案1(航速120 km/h,飞行高度30—35 m)的地面喷幅宽度。飞行方案2的雾滴穿透性也相对较好,顶层、中层、下层雾滴密度相对均匀;而方案1不同高度雾滴密度差异相对较为显著,树冠顶层(高度11—12 m)雾滴密度较多,最高雾滴密度可达9.8/cm2,随高度降低,雾滴密度下降明显,到底层叶片位置(高度3 m)时,雾滴密度仅为2.07/cm2,下降了78.9%。观测试验表明,林间雾滴密度应高于5.093/cm2,防控效果才能确保达到90%。  相似文献   

3.
利用8种不同类型的农药对美国白蛾3龄幼虫进行了致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氯.辛硫磷乳油对美国白蛾致死速度最快,在36h的致死率均达100%。48%毒死蜱乳油、5.7%高氯.氟铃脲乳油在48h的致死率也达到了100%,3.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在72h的致死效果达到了97.5%,0.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00倍液在72h的致死效果达到了90%。而5%氟铃脲乳油和5%灭幼脲乳油在72h对美国白蛾的致死率较低,仅分别达到27.6%、42.2%。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人机开展竹林喷雾施药防治试验,通过设置5个不同无人机作业航速,分析雾滴在竹林中的沉降率、覆盖密度、密度变异系数、有效喷幅和防治效果,明确无人机的作业航速对喷雾雾滴沉积分布及防效的影响,为构建无人机喷雾施药关键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无人机作业航速对雾滴沉积分布和防效有较大的影响,当无人机作业航速为2.0 m/s时,竹冠水平与垂直方向雾滴的沉积分布最好,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2%苦·烟乳油、20%环益微胶囊悬浮剂、森得保可湿性粉剂(0.18%阿维菌素+100亿活芽孢/克苏云金杆菌)、3%苯氧威乳油5种生物制剂农药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以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为对照。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0~1500倍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7天均达100%;1.2%苦·烟乳油1000~1500倍防治效果5天均达100%;20%环益微胶囊悬浮剂1000倍液5天后达100%,1500倍7天后达99%以上;森得保可湿性粉剂7天后防治效果达99%以上;3%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5天后防治效果达100%。  相似文献   

6.
农药助剂对空中和地面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雾滴粒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分析农药助剂对空中和地面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的雾滴粒径影响,为农药助剂的生产应用、喷头的操作使用提供技术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农药助剂、设计新型喷头和喷雾设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开路式风洞和激光粒度仪对农药助剂在空中和地面防治时不同风速、喷头类型、喷头孔径、喷施压力、喷雾介质等情况下的雾滴粒径、分布跨度进行研究,并根据美国S572. 1标准判断喷头雾谱等级,分析农药助剂配比、喷头结构参数、施药技术因素对雾滴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压力增大和喷头孔径减少,均会导致喷头的雾滴体积中径变小。相较于水作为喷雾介质,当以飘移抑制剂41A作为喷雾介质时,所有喷头的雾滴粒径变大,分布跨度增大,雾谱等级改变。当以表面活性剂LI700和润湿剂CHEMWET作为喷雾介质时,地面国产喷头的雾滴粒径稍变小,雾谱等级维持不变;对于空中CP系列扇形喷头,导流板设置的喷雾偏转角度增大,雾滴粒径减小,雾滴谱分布跨度变小,雾滴雾化均匀性更好。【结论】农药助剂与体积中径、分布跨度显著相关。进行空中施药时,为了降低雾滴飘移,需要添加合适的农药助剂(如飘移抑制剂41A)增大雾滴粒径,提高附着性;进行地面施药时,为了确保覆盖面积和冠层穿透性,需要添加合适的农药助剂(如表面活性剂LI700)降低雾滴粒径,增强沉积率。蜡质层较厚的树木叶片,其表面较难被药液润湿,对于此类靶标喷施农药时,应使用润湿剂CHEMWET,以增加药液在靶体表面的润湿性能和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直升机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剂,对施药后的林冠层和林下层液滴密度、大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林冠层的平均雾滴密度大于林下层,这说明林冠层对雾滴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林间郁闭度的增大,雾滴数量在减少;林冠层的雾滴直径最大是140μm,最小是45μm,林下层的雾滴最大是105μm,最小是30μm,其液滴大小变化较大,可能与飞机的作业高度相关,导致雾滴的沉降速度发生变化,较大雾滴停留在林冠层。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主要食叶害虫木麻黄毒蛾的无公害防治方法,2015年在福建省东山岛分别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4种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林间喷雾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4种药剂防治效果表现为: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施药后3 d左右为木毒蛾幼虫的死亡高峰期;药剂浓度越高,对木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时间越短,幼虫死亡率也越高;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2~3龄木毒蛾幼虫效果最好,在7 d内对木毒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5.92%。  相似文献   

9.
防治油茶尺蛾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茶尺蛾(Biston marginata Shiraki )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19种农药室内药效试验显示: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致幼虫死亡均达100%.在林间,15%茚虫威悬浮剂4 000倍液、10%除尽悬浮剂2 000倍液、16 000 UI/mg Bt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5 0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和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达100%,而2.8%阿维菌素乳油10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为84.4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进行1.8%阿维菌素乳油、10%啶虫脒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不同倍液对花椒棉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 d和7 d, 1.8%阿维菌素乳油对花椒棉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中100倍的防效最高,分别为85.99%、90.05%, 200倍和300倍的防效次之。10%啶虫脒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药后1、7 d均出现显著差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在药后1 d和7 d都显著低于以上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植保机械扇形喷头雾滴粒谱较宽、雾滴粒径均匀度较差等不足,基于射流和撞击流耦合作用原理,提出一种新型喷头结构方案,以改善喷头雾滴粒径均匀性和雾滴谱。【方法】采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光敏液相固化成型(SLA)工艺,选用C-UV9400立体光造型树脂材料,制造出喷头终端喷孔出水口形状相同、出水口孔径d_1=1 mm、切槽角α=30°的扇形喷头和新型对冲喷头;利用喷头雾化性能测试系统检测2种喷头的雾滴粒径和雾滴分布情况,使用分布跨度评价雾滴粒径均匀性。【结果】在距喷头终端喷孔出水口100 mm处,喷施压力在0.3~0.8 MPa范围内变化时,扇形喷头和新型对冲喷头的分布跨度分别在1.65~1.82和1.07~1.23之间,分布跨度小表明雾滴粒径均匀性好、雾滴谱窄,且从测得的雾滴分布图发现,新型对冲喷头的雾滴分布较集中;当喷施压力大于0.6 MPa时,扇形喷头雾滴粒径变化趋向稳定,而新型对冲喷头雾滴粒径随喷施压力增大还能不断减小,表明新型对冲喷头具有调压范围宽的良好调压特性;撞击后会形成较大雾滴,较大雾滴并有一定速度具备较好的穿透性能和抗飘移能力;为使喷头达到较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建立了喷头雾滴粒径多项式回归模型,为喷头选用提供依据。【结论】基于射流和撞击流耦合作用的对冲喷头具有雾滴粒径均匀性较好、雾滴谱较窄、调压范围宽和抗飘性较强的特点,可为开发精准施药植保机械装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0%除虫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等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采用点滴法测定出6种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等毒力指数,同时开展林间应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生物化学农药对刚竹毒蛾幼虫杀虫活性好,以3%高渗苯氧威乳油的杀虫活性最强,20%除虫脲悬浮剂的杀虫活性较弱;3%高渗苯氧威乳油、5%氟虫脲乳油、25%阿维·灭幼脲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和20%除虫脲悬浮剂LC50分别为1.962、4.573、4.691、4.827、5.051和5.106 mg/L;6种农药的无人机喷雾,药后5 d林间防治效果均达86%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治冬青Ilex chinensis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危害,采用枝条浸药法和注干施药法分别测定了2%甲维盐微乳剂、3%噻虫啉微乳剂、2%米尔贝霉素乳油、3%吡虫啉微乳剂和2%阿维菌素乳油5种药剂对红蜡蚧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1.0 mg·L-1浓度2%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室内条件下,红蜡蚧72 h时的校正死亡率达91.98%;林间试验中,50 m L注干施药45 d时对红蜡蚧的防治效果达96.51%。  相似文献   

14.
对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inata Moore)幼虫在桉林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在室内测试了几种农药对其幼虫的毒性,结果表明,同安钮夜蛾幼虫在林间为聚集分布;其虫口密度在同一树冠不同方向或层次上的分布差异不显著;坡向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分布影响显著,南坡的虫口密度高于北坡的。在供试的农药中,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0.67 g/L液、1.8%阿维菌素乳油0.25 g/L液、保尔或锐劲特0.5 g/L液、0.3%印楝素乳油2 g/L液、1.3%鱼藤氰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g/L液对同安钮夜蛾5~6龄幼虫的毒杀效果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三种生物农药防治灰斑古毒蛾林间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生绿Bt杀虫剂、1.8%阿维菌素、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灰斑古毒蛾OrgyiaericaeGermar 2~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绿Bt杀虫剂525 g/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为82.46%,最为经济有效;1.8%阿维菌素450 mL/hm2~150 mL/hm2对灰斑古毒蛾的防治效果在80.04%~100%之间,其中1.8%阿维菌素300 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1.2%苦.烟乳油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设计开发针对生物农药的专用雾化喷头和喷施技术,为确定专门喷施生物农药的风送转盘式离心雾化机构提供理论支持,为预测不同测试范围、操作技术参数和转盘喷头结构下的雾滴粒径尺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制造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喷头,构建雾滴粒径性能测试系统,雾滴在植物中的穿透性测试系统以及生物农药活性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离心雾化转盘喷头的结构参数(转盘外径、斜角、齿数)以及操作技术参数(流量、转速、风送机构风速)进行雾滴粒径、生物农药活性试验。【结果】1)转盘齿数和转盘斜角对雾滴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而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与雾滴粒径相关,雾滴粒径随着输药流量增大、转盘外径减小、转速降低和喷雾距离增加而变大。2)构建以输药流量、转盘外径、转速、喷雾距离等参数为自变量,以转盘喷头雾化后的雾滴体积中径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经检验,回归模型调整R~2为0.917,具有显著统计意义。3)通过放置在目标树木不同冠层的水敏纸分析雾滴覆盖率,转盘喷头与风送机构结合,使雾化后的雾滴借助风力的吹送作用,能够更好地穿过树木冠层,迎着喷施方向前层植物上的雾滴覆盖率明显高于中层和后层,且随着风速升高,各层的雾滴覆盖率显著增大。4)以白僵菌作为喷雾介质,测试孢子萌发率来衡量生物农药喷施后的活性损伤情况。转盘喷头的雾滴粒径与转盘齿数和斜角的相关性极弱,而与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密切相关,影响生物农药活性的转盘喷头结构参数和操作技术参数因素次序为:风速转盘外径转速输药流量转盘斜角转盘齿数。【结论】转盘喷头在风送机构的吹送作用下,可提高喷雾覆盖率,增强防治效果。综合雾化性能和防治性能数据,转盘外径0.1 m、输药流量20 L·h~(-1)、转速314 rad·s~(-1)、风送机构风速5 m·s~(-1)为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喷施系统的最佳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辽宁抚顺主要核桃楸害虫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的最佳化学防治药剂,试验以抚顺地区越冬幼虫上树取食期间为研究对象,对2.5%溴氰菊酯乳油、90%敌百虫晶体、4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4种化学药剂的林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抚顺林间核桃扁叶甲防治效果均比较理想,在最佳配比条件下施药后14d的防效达到了95.1%以上。经比较,90%敌百虫晶体0.067%液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综合表现最好,施药后14d的防效是抚顺地区的最佳核桃扁叶甲防治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18.
美国白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云港对美国白蛾采用多种防治试验发现:在成虫期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明显;1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59.2头/晚;在卵高峰期、幼虫3龄前网幕期剪除卵块、网幕,防治效果95%以上;在幼虫化蛹前,于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防治率90%以上;在11月至翌年4月,组织人力挖蛹,大大降低翌年虫口基数;释放周氏啮小蜂,虫株减退率超50%;分别用25%灭幼脲1 500倍、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2%阿维菌素2 000倍、0.2%甲维盐3 0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灭幼脲96 h),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试验说明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洛南县柏峪寺镇选取不同药剂及其不同浓度组合,进行了地面施药、地面施药与树冠施药相结合防治核桃举肢蛾试验研究,结果为70%吡虫啉拌土、10%吡虫啉地面喷雾、45%毒死蜱地面喷雾等3种地面施药方法核桃平均黑果率为35.7%~41.9%,显著低于对照的64.4%(p0.05);地面分别喷施10%吡虫啉1 000倍液、45%毒死蜱1 000倍液且分别与树冠分别喷施5%氯氟氰菊酯、1.8%阿维菌素、20%灭扫利乳油及其不同浓度的药剂组合,核桃黑果率分别为5.2%~30.8%、显著低于对照的63.5%(p0.05)和18.7%~29.4%、显著低于对照的64.1%(p0.05);本研究的3类防治核桃举肢蛾方法效果都显著,生产中应优先采取10%吡虫啉地面喷雾或地面喷施10%吡虫啉1 000倍液+树冠喷施5%氯氟氰菊酯1 500倍液或地面喷施45%毒死蜱1 000倍液+树冠喷施1.8%阿维菌素1 500倍液。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和最佳防治龄期,开展了直升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美国白蛾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较长的持效期。在120 m L/hm~2和150 m L/hm~2用药剂量下,美国白蛾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施药后2 d分别为96.5%和100%;3龄幼虫施药后4 d分别为97.5%和99.0%;4龄和5龄幼虫施药后6 d分别为77.8%、83.1%和99.8%、77.9%,施药后7 d均达100%;施药后8 d投放5龄幼虫,7 d后虫口减退率仍在80%左右。在90 m L/hm~2用药剂量下,施药后7 d,仅2龄幼虫虫口减退率达到100%,3龄幼虫虫口减退率为68.6%,4龄和5龄幼虫虫口减退率只有40%左右。航空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的最适用药剂量为120~150 m L/hm~2,持效期可达15 d,最佳防治龄期为2~3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