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别在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沟谷和坡面调查了10个20m×50m的样地,研究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木质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支柱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记录到DBH≥1cm的木质藤本植物402株(隶属于23种21属16科)和DBH≥10cm的林木1522株(隶属于47种30属15科);与其他亚热带森林比较,该森林中木质藤本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多度较低;藤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密度和基面积在沟谷显著高于坡面,而林木的差异性不显著;木质藤本植物在支柱木上呈集群分布,并且不同种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百分比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说明藤本植物的攀援对支柱木具有选择性;云南越桔、薄叶马银花和景东冬青等树种因其树皮光滑而不易被藤本植物攀援,而腾冲栲、七裂槭、山矾和多花山矾等则易于被藤本植物攀援;大径级支柱木被藤本植物攀援的比率高于小径级支柱木;茎缠绕和钩刺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极显著相关(P0.001),根攀援和卷须攀援藤本的胸径与支柱木胸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海南吊罗山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地雨林群落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在发挥热带森林的生态功能中占有 重要的位置。为揭示低地雨林群落特征,在海南岛吊罗山自然保护区内,选取低地雨林设立 1 ha 固定样 地。结果表明:群落中胸径≥ 3 cm 的乔木树种共 3 660 株,分属于 52 科 121 属 236 种;乔木层中龙脑香 科、大戟科、壳斗科占据较大的优势,其中青皮是群落的建群种,具有明显的热带分布特征;低密度种 97 种,占样地总树种数的 41.10%;群落中植物个体数量、胸径级呈倒“J”字型,处于旺盛的发展阶段, 胸径较小,结构分层不明显;吊罗山低地雨群落特征分析至少面积要达到 6 400 m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带山地雨林不同地形条件下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差异,评估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其290种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样地每块20 m×20 m样地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60 hm2大样地分为不同地形类型,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和植株密度的差异;采用Torus转换检验,对大样地中胸径≥1 cm的独立植株且种群个体数量大于60的230种常见木本植物进行物种与地形关联性分析。【结果】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可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和山脊4类地形,其面积分别为12.6,16.68,15.08和15.64 hm2,对应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274,269,264和267种;种-面积曲线表明,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同等面积条件下,低海拔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其他3类地形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三者种-面积曲线相差不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低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大,陡坡和高海拔沟谷物种丰富度基本处于陡坡估计值的±1.96×SE置信区间内,二者种-个体数累积曲线相差不大,山脊物种丰富度随个体数增加的累积速率最小;高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大,陡坡次之,山脊植株平均胸径与大样地植株平均胸径相同,低海拔沟谷植株平均胸径最小;在各个径级内,山脊植株密度均最大,陡坡次之,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高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低海拔沟谷,而植株平均胸径≥10 cm时,低海拔沟谷植株密度小于高海拔沟谷;对4类地形内各径级植株数占总植株数的比例进行分析,平均胸径≥30 cm时,比例表现为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平均胸径≥50 cm时,比例表现为低海拔沟谷高海拔沟谷陡坡山脊;低海拔沟谷中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物种为白颜树、柏拉木和大叶蒲葵,而其他3类地形条件重要值最大的前3个物种均为大叶蒲葵、白颜树和厚壳桂;230种常见植物中,有203个物种(占88.3%)与至少1类地形显著相关,高于世界上其他多个大样地;4类地形显著负相关的物种平均数占被检测物种总数比例表征的地形异质性贡献率为23.7%。【结论】尖峰岭60 hm2大样地中不同地形条件下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具有较大差异,4类地形显著相关的物种数明显不同。地形是影响该大样地中木本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与其他影响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等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发挥作用。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具有生境特化的特性,地形异质性对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结果同样具有应用价值,如在恢复热带山地雨林植被、改造或营建混交林时,可以根据物种与地形的关联性,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选择不同的物种组合。  相似文献   

4.
研究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与伐后林的物种多样性及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林中树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低于伐后林(P<0.05),而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原始林与伐后林间无显著差异;原始林中树木的平均附藤率和平均每木附藤数均高于伐后林(P<0.05),而平均每藤攀附支持木个体数表现为伐后林高于原始林(P<0.05);在原始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伐后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树木高度与平均每木藤本数在2林型中均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参照CTFS森林监测技术规范,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20 hm~2森林监测样地。2017年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调查到DBH≥1 cm含分枝的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存活个体有100 129个;其中,独立个体有85 501株,隶属于64科,140属,230种。不同物种的独立个体数存在明显差异,排序在前面8个物种独立个体数为41 815棵,约占总数的50%。样地内单种属有112个,占总属数的80%,包含两个种的次之,其属数为19个。从植物区系组成分析表明,样地群落调查到的230个物种中,有5个物种属于世界分布种。样地内广义热带种为170个,隶属于95个属;广义温带种51个。结果表明,车八岭处在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森林生态系统,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 hm2次生季雨林动态监测样地,以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结构、物种α多样性,并定量分析样地内最重要的15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样地内的木本植物个体数量为9557株,分属于63科、128属、188种,优势科为茜草科、樟科和桑科,具有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南典型热带山地雨林分布区域尖峰岭60 hm~2大样地内萌生植物的物种组成、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 hm~2大样地及样地内具有萌生现象的木本植物(胸径≥1 cm)为研究对象,统计样地萌生植物的萌生数和萌生率,并描述其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将植物的萌生现象分为两类:萌条和分支。[结果]表明:样地具有萌生现象的木本植物共有260种,隶属58个科142个属,科、属、种数量分别占样地植物总数的93.5%、91.6%与89.7%;萌生个体数最多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九节、厚壳桂、卵叶新木姜、钟萼粗叶木、钮子果;除厚壳桂、尖峰岭锥外的其他植物,萌生现象对物种重要值的影响均不超过0.05%。植物的萌生现象与海拔极显著相关(P0.001)。[结论]作为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占优势的更新模式之一,萌生更新不仅是树种对生态位占据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对群落物种共存、生物多样性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后期还可以对样地萌生现象受台风干扰后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湖北木林子保护区大样地的木本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大样地(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多样性特征,阐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索物种多样性维持、群落动态、环境异质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方法]参照CTFS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15 hm~2大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228种84 189株,分属于112属61科,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30种11 863株,分属于71属44科;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67种1721株,分属于40属29科;以1 cm为起测径级和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3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6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均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在0~0.2 hm~2范围内物种数随取样面积的增大而快速增加,在8 hm~2时包含的物种数超过了总物种数的80%;样地内个体数量超过1 000的物种有18种,占样地所有物种数的7.89%,但个体数量之和占样地总个体数量的70.63%;样地上层乔木以小叶青冈和多脉青冈为主,中、下层的翅柃个体数量最多,重要值最大;样地内稀有种比例极高,有116种,占物种总数的50.88%,但个体数量仅占总个体数量的0.14%;群落物种组成中最主要的科为壳斗科和山茶科;样地中共有萌生木本植物137种18 880株,分属于76属42科,分别占样地总物种、个体数量、属及科数的60.1%,22.4%,62.8%和65.6%,其中,以10 cm为起测径级的萌生木本植物有64种,分属于43属26科,共计1 073株,以30 cm为起测径级的木本植物17种,分属于15属和9科,共计46株。[结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木本植物种类丰富,主要由壳斗科和山茶科组成,稀有种及萌生物种所占比例高。该样地大量萌生物种的出现可能与保护区建立以前的人为干扰及区域特殊生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毛脉槭林的群落学特征,在浙江天童山设立18个20 m×20 m样地,调查样地中胸径≥1 cm的物种数量、胸径、株高和蓄积量,分析其优势度。结果表明:1毛脉槭林物种组成复杂,拥有木本植物37科62属,计95种;区系分布类型分为11种,热带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总属数的55.5%和40.3%;2毛脉槭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一种优势树种,重要值10.4%,该种群的径级结构较为合理,呈间歇增长型结构,具有充沛的幼苗、幼树;3毛脉槭林胸径≥5 cm的个体平均密度为1122株·hm-2,平均胸径14.9 cm,其中毛脉槭最大胸径达50 cm,蓄积量达145.3 m3·hm-2。说明天童山保存着浙东典型的毛脉槭天然林,立木蓄积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南霸王岭天然次生林边缘效应下木质藤本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年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m×100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对木质藤本多度、丰富度、胸高断面积、径级结构和攀援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8条样带中,记录木质藤本植物89种3252株;2种边缘中,木质藤本多度都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木质藤本胸高断面积未产生显著变化,木质藤本丰富度只在17年边缘中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13年边缘中,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胸径大于1cm的木质藤本个体比例有所增加,而17年边缘中藤本的径级结构相对稳定;距边缘不同距离间,不同攀援方式木质藤本的个体比例存在显著差异,2种边缘中主茎缠绕类藤本均占优势。边缘效应对木质藤本群落结构的影响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影响深度随边缘形成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17年边缘中影响深度为40~50m,在13年边缘中约为10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区系特征,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参照CTFS的调查技术规范,于2016年在广东翁源青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14个40 m×40 m的森林固定样地,对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结果]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216种、13 630株,分属52科110属;稀有种和偶见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8.70%和43.98%。样地以杉木、木荷、罗浮柿、毛棉杜鹃花、黧蒴锥、栲、罗浮锥、米槠、华润楠、鼠刺、毛竹和甜槠为优势种,以樟科、山茶科、大戟科、金缕梅科、木兰科、蔷薇科、壳斗科、禾本科为优势科。52个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科数的65.39%,温带性质占总科数的15.38%;110个属可分为12个分类区类型,以热带性质为主,占总属数的70.00%,温带性质占总属数的26.36%。样地内所有个体径级结构呈倒"J"形分布,有丰富的小径级植株;记录到的物种数随起测胸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无明显断层现象,群落总体更新良好,呈稳定增长型。[结论]青云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丰富,群落总体更新良好并处于演替初期。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文山地雨林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山地雨林有维管束植物83种,隶属48科76属。该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组成均以热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81.24%和89.47%,温带成分分别占8.34%和5.26%。种的分布区类型组成以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49.40%;其次是中国特有分布种,占25.30%;热带分布种占70.33%,温带分布种占8.43%。这些特征均表明该植物区系热带性质显著,特有种丰富,并具有明显的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特点和热带北缘性质,属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向东亚植物区系的过渡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鄂西南森林动态样地内优势种群的结构及动态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更新动态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参照热带森林科学中心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建立15 hm~2大样地,调查并鉴定胸径大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分析其种群结构及动态特征。【结果】在垂直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树木高度层次的降低而升高;在径级结构上,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都随着径级增大而降低,呈倒"J"形分布趋势;按所分布的径级数量不同可将群落内的物种分为10类,多数物种主要分布于小径级范围,但优势种群则集中分布于某个径级或均匀分布于各径级,表明优势种群可能有集中更新和连续更新2种方式;在胸径小于10 cm的径级内翅柃最占优势,而在其他径级内壳斗科物种占主要优势;群落中大部分种群有超过60%个体分布在最低的2个垂直层次内,且有超过85%的个体胸径小于10 cm,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更新趋势,群落总体上处于进展演替中;对群落中径级和高度级上都占优势的25个种群的动态分析表明,16种属进展种群,3种属近期处于稳定状态但远期将趋于衰退状态,2种属衰退状态,4种属进展期与衰退期相间出现及个体数量存在波动的种群。【结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树体较小,大径级和高度级树木种类及个体较少,绝大多数优势种群及群落总体均处于进展演替阶段,群落具有良好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012年进行复测,比较分析16年来乔木层胸径≥10 cm树种的群落动态变化。【结果】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株数所占比例,从1996年54.97%和45.03%变为2012年的62.81%和37.19%;群落科、属、种组成从1996年24科34属40种变为2012年29科40属48种,16年来,树种退出3科5属6种,新增8科11属14种,其中,退出的偶见种(总株数1~3)占66.67%,新增的偶见种占92.86%;群落总株数从553株增加至597株,累计死亡191株,累计更新235株;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从1996年的40,0.72,3.98和1.03变为2012年的48,0.88,3.88和1.05;群落中1996年和2012年小径级(DBH20 cm)的个体数量分别占49.55%和55.11%,死亡率25.73%,中径级(20 cm≤DBH60 cm)分别占47.92%和42.88%,死亡率22.89%,大径级(DBH≥60 cm)分别占2.53%和2.01%,死亡率7.69%,径级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均呈倒"J"型;群落平均树高由1996年11.47 m下降为2012年9.47m,树高10 m个体比例由50.27%降为36.01%,总体树高频度呈正态分布。【结论】16年来该群落仍保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外貌,但常绿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增加趋势,落叶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减少趋势;群落优势种除交让木株数和重要值显著增加,其他树种变化不明显;但群落中偶见种进入和退出变化很剧烈,达原群落树种总数50%,偶见种是引起群落乔木层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群落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明显的主要原因;中小径级个体间竞争剧烈,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5.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对邻近树木胸径和距离的响应,为制定合理的水曲柳根系取样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种林分密度(Ⅰ:3 572株·hm~(-2),Ⅱ:3 128株·hm~(-2),Ⅲ:2 215株·hm~(-2),Ⅳ:1 468株·hm~(-2))的水曲柳人工林内,随机布点取样,测定0~10、10~20和20~30 cm土层吸收根(直径≤0.05 mm)和细根(直径≤2.0 mm)生物量及0~30 cm土层的吸收根总生物量和细根总生物量,并记录距取样点最近的1株和4株树的距离及胸径。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细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距离和胸径的关系。【结果】0~30 cm土层吸收根和细根总生物量受林分密度影响显著,二者均在密度最小林分中最大;从林分密度Ⅰ~Ⅳ,吸收根占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61.6%、54.3%、52.9%和63.4%;在所有林分中,50%以上的细根和吸收根生物量分布在0~10 cm土层;在4种密度林分中,吸收根和细根总生物量与最近1株或4株树的距离均相关性不显著(P0.05),仅有密度Ⅲ林分10~2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与最近4株树的平均距离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根总生物量相比,0~30 cm土层吸收根总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之间呈现出更普遍的相关,但相关性显著水平与林分密度有关;密度Ⅰ林分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与最近1株树胸径显著正相关(均R~2 0.19),而密度Ⅱ林分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均与最近4株树的平均胸径显著正相关(均R~2 0.21);密度Ⅲ林分中吸收根生物量与最近1株或4株树的胸径均显著相关(均R~2 0.16);而密度Ⅳ林分中吸收根和细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均不显著相关;在调查的3个土层中,细根和吸收根生物量与邻近树木胸径的相关性主要出现在0~10 cm土层,并呈现出与0~30 cm土层细根总生物量相似的规律。【结论】基于对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认为可在东北林区不同密度水曲柳人工林内灵活设置细根取样点,不必考虑与附近林木的距离,但需考虑邻近树木胸径大小的影响,在平均木周围设置取样点是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样地和样株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并对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租徕山藤本植物种类丰富,共有21科48属64种,分别占山东野生藤本植物科、属、种的87.5%,94.1%,63.4%;藤本种类的数量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科或大属中,葡萄科和葫芦科等6个大科占有总种数的62.1%;攀援方式分为4大类,缠绕类最多,占45.3%,卷须类占31.3%,钩刺类占14.0%,吸附类占9.4%;草质藤本38种,占59.4%,木质藤本26种,占40.6%;形成绞杀现象的植物有南蛇藤属、葡萄属、猕猴桃属。并对这些植物资源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霸王岭棕榈植物对热带低地雨林树木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 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 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棕榈覆盖下小幼苗的个体比例低于大幼苗;53%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棕榈覆盖下更新,97%的幼苗物种能够在无棕榈覆盖下更新;短寿命先锋种幼苗主要分布于无棕榈覆盖生境中,11.6%的长寿命先锋种分布于棕榈覆盖下的生境中,而19.8%的后期种能够在棕榈覆盖的生境中更新.  相似文献   

18.
应用样方调查法,对海南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总面积5 0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到胸径≥1 cm的植株2 565株,除3个种未确定种名外,其他分属26科42属46种。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桑科(Moraceae)为优势科,以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和鹊肾树(Streblus asper)为优势种。当取样面积达到3 850 m~2或取样植株数达到1 800株时,记录到的物种数有47种,占总物种数的95.92%。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为6.36 cm,径级分布呈倒"J"型。刺桑、赤才(Lepisanthes rubiginosa)和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的空间分布呈较强的聚集性,布渣叶和鹊肾树的分布较均匀。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较低,样地的物种种类较少,植株分布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19.
应用样方调查法,对海南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的物种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 果表明,在总面积5 000 m2 的样方中,共记录到胸径≥ 1 cm 的植株2 565 株,除 3 个种未确定种名外, 其他分属26 科 42 属 46 种。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 和桑科(Moraceae) 为优势科,以刺桑(Streblus ilicifolius)、布渣叶 (Microcos paniculata) 和鹊肾树 (Streblus asper) 为优势种。当取样面积达到 3 850 m2 或 取样植株数达到 1 800 株时,记录到的物种数有 47 种,占总物种数的 95.92%。样地内所有植株平均胸径 为 6.36 cm,径级分布呈倒“J”型。刺桑、赤才(Lepisanthes rubiginosa) 和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 的空间分布呈较强的聚集性,布渣叶和鹊肾树的分布较均匀。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 多 样性指数较低,样地的物种种类较少,植株分布的不均匀。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参照CTFS森林监测技术规范,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20 hm2森林监测样地.2017年第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地内共调查到DBH≥1 cm含分枝的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存活个体有100129个;其中,独立个体有85501株,隶属于64科,140属,230种.不同物种的独立个体数存在明显差异,排序在前面8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