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多系1号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早季用龙特甫A(不育系)与多系1号(恢复系)配组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1995~1996年在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试种示范10多公顷,表现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米质优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在8.25~9.0t,高者达9.75t以上,比对照种汕优63增产10%左右。试种结果表明,该品种抗性好,增产潜力大,是漳州市早、中、晚兼用型的杂交水稻优良新组合。一、产量特优多系1号在漳州地区作早、中、晚稻种植,每公顷产量在8.25~9.0t。1995年参加福建省晚季…  相似文献   

2.
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育成的高产抗病、早晚兼用舢型杂交水稻中熟组合。龙海市于1994年开始制种,1995年开始试种,经多年来示范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超过6000hm’,全省各地都已有种植。几年来龙海市种子公司对特优77制种技术进行认真探索,改进技术,制种产量从开始的豆.st/hm’左右提高到1997年春制的单产3t/hm’以上,纯度由原来的92%左右,提高到96%以上。龙海市良种场过州作业区1997年春制14.6hm’,平均单产3.42t/hm’,最高达4.50t/hm’以上。现将特优77主要制种技术介绍如下。一、根据组合特性,采取针对性的制种…  相似文献   

3.
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用龙特甫不育系与明恢77恢复系配制而成,1998年早季通过漳州市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以来,先后在云霄、龙海等地大面积种植,1998年早季漳州市推广0.67万hm2以上,龙岩市每年亦推广1300多hm2。厦门同安区也有较大面积种植,且作为早杂优组合推广。该组合在各地表现中熟、高产、稳产、较抗稻瘟病,适合闽南做早、晚稻种植。l特征特性特优77属基本营养型,做早稻栽培3月上旬播种,全生育期130d左右;晚稻7月中旬播种,全生育期115~118d。株型集散适中,分案力中等,叶片较挺直,株高90~95cm,每666…  相似文献   

4.
博优501系广西博白县农科所用优质不育系博A与恢复系501配组育成的杂交新组合。1995年晚季莆田涵江区种子公司引进在白塘镇埭里、南埋等村试种,1996~1997两年在涵江区示范推广340hm2。是目前涵江区晚稻较理想的新组会。1产量表现1995年晚季种植,一般每公顷产量7500~8430kg,1996、1997年晚季种植一般每公顷产量7380~7980kg,高的可达9000kg以上。2生育期该组合属弱感光型。在涵江区种植,7月1~10日播种,7月25~30日插秧,11月5~10日成熟,全生育期125~128d。3农艺性状该组合株高95~98cm,株型紧凑,叶片窄厚,剑叶直立,前期生长…  相似文献   

5.
中,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8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898是用龙特浦A与武恢898配组而成的中晚釉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4、1995年通过龙岩地区晚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1996年龙岩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7年参加福建晚稻区试,1998年被推荐参加全国南方中稻区试和华南晚稻区试、至1997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1万hm’。一、产量表现1995年地区区试,平均产量6547.skg/hm’,对照汕优63平均产量6097.skg/hm’,增产450·okg,增7.sl%,达显著水平;1997年参加福建省晚季水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平均产量6046.Ikg/hm’,比对照汕优桂32平均产量5346.skg/hm’增产699…  相似文献   

6.
特优63 的产量构成因素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63的产量构成因素及特征特性叶大文(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明ie63配组而成的釉型杂交中、晚稻新组台一辐建省寿宁县于1989年引进试种,历经4年的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7.
特优77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1年育成的高产、高抗、低耗的早、晚兼用籼型杂交水稻中熟组合。龙海市于1994年开始制种,1995年试种,经多年来示范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超过6667hm2,全省各地都已有种植。几年来龙海市种子公司对特优77制种技术进行认真...  相似文献   

8.
福优晚三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该所育成不育系福伊A与恢复系晚三配成的新组合。1995年测交试种,1996年参加省早季区试平均产量6.87t/hm2,比对照威优64增产2.4%,1997年龙岩市早稻区试平均产量7.02t/hm2,比对照汕优77增产26.1%,莆田县早稻对比试验产量6.62t...  相似文献   

9.
“佳禾早占”是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水稻育种组于1989年用[(E94×大粒种)FS×713)×外引30(成熟花粉经r一射线9.3Gy辐照)复合杂交,经多代系统选择,于1996年早季从800多个株系中筛选出米质可与晚米媲美的优质早稻新品种。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表现:一般6~6.75t/hm’,ig96年晚季在集美厦大农场试种1.3亩,在单本插的情况下,经厦门市科委组织专家现场实割验收平均每公顷7.125t。1997年参加福建省早季品种区试,平均每公顷5.933t;并在省早季品种区试总结会议上,推荐参加全省示范。同年早季参加厦门市早季水稻11个点区试平…  相似文献   

10.
“47-10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的早晚兼用型高产水稻良种。1989年安溪县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1990年开始示范推广,1995年全县种植13587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1.8%;1990年至1996年全县累计推广65359hm2,平均每公顷产6874.skg,每公顷比原当家品种增产907.5kg,增产15.2%,累计增产稻谷5931.3万kg。至1997年早季,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7.33万hm2。本文重点对“47-104”高产稳产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一、充分利用本地光温资源“47-104”对温光反应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浙江省双季食用稻米优质化和栽培轻型化技术的应用,我们主持开展了水稻双优双抛双千斤(即双季水稻优质品种抛秧15t/hm~2)技术的研究(属浙江省971102164号攻关项目)。从浙江省不同稻区的实际需要出发,1997年在本所试验区试验筛选出了以优质早舢嘉早935搭配特早熟晚粳丙93-390、翻秋早杂K优402和早舢嘉早935等3种模式产量均超过15t/hm’,分别为16.08、15.52和15.29t/hm’,每公顷分别比嘉育293搭配秀水11的手插对照增收3670.5元、1864.5元和1519.5元,实现了早晚稻优质、短龄、省力、高产和高效目标。1998年,为了…  相似文献   

12.
特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特优多系1号是漳州市农科所于1994年用野败型不育系龙特甫A与恢复系多系1号配制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一、特优多系丑号的主要特征特性特优多系1号属籼稻基本营养型,在闽南稻区可早、晚稻兼用,闽北及闽南高海拔山区可作中、晚稻种植。在漳州市种植全育期早稻140d左右,中稻135~140d,晚稻125d左右。熟期比汕优63略早或相当,株高110cm左右,株叶形态好,株型集散适中,主茎总叶片数16~17片,分蘖力强,分蘖起步早,成穗率较高。叶层结构理想,叶片挺直,叶色浓绿,上部三片功能叶叶角小,剑叶短且直立,后期转色…  相似文献   

13.
特优6355系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自育恢复系漳恢6355(明灰63/献党恢/2R2055)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2~2003年参加漳州市晚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示范,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审定.目前已在漳州大面积推广种植.现将其产量表现、主要特征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无性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协优371由浙江大学核农所用协青早A与新371配组育成,199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金华市自1995年引入,经1995~1998年的区试、生产试验和试种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熟期较早、抗病性强、米质优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协优371于1995年参加金华市晚杂区试,平均产量6438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10.1%,比汕优10号增产5.4%;1996年续试,平均产量7318.5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产7.4%;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10.8kg/hm2,比对照汕优64增9.3%。从1996年开始,进行多点试种和大面积的示范,协优371产量为7000~8000kg/hm2,不乏单产…  相似文献   

15.
特籼占13是广东省佛山市农科所用高产品种特青2号为母本,与高产、优质、多抗良种粳籼89杂交育成的早讪中迟熟品种。1994~1995两年参加广东省早稻区试,表现丰产性突出、米质特优、适应性广等优点,199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发展势头强劲,1995年全省仅试种5867hm2,1996年迅速发展到40800hm‘,遍及13个地市。其中中山市7O00hm’,占该市水稻』总面积的1巳2%,预计1997年将有进一步的发展。这是广东省继粳舢89之后又~个难得的常现优质品种。1995年参加全国中稻区试,表现较好,1996年复试。(-)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6.
“龙特早”是漳州市农科所用娄3I4与特优63杂交育成的一个高产、中偏迟熟的早舢新品种。1998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选育经过1989年选用湖南省娄底地区农科所培育的早熟、ffigr、fi$M“gr314”W#$,ta$ffiffiffMgPfi病、迟熟的当家组合“特优6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于1991年筛选出8个株系,1992年进行小区测产,第3个品系表现熟期较早、抗稻瘟性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转色优异、产量高而中选。1993~1994年参加本所品比,分别比对照78130增产8.l%、9.7%,全生育期比对照78130早熟3d。1995~1997…  相似文献   

17.
龙特早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高产栽培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特早是漳州市农科所用娄 314与特优 6 3杂交选育而成的中偏迟熟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经多年的省区试、示范和大田生产应用 ,表现高产、稳产、熟期早、中抗稻瘟病、后期转色好等优点 ,1998年 2月经福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进一步提高产量 ,本文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确定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 ,为制定其合理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应用 1997年早季福建省水稻示范品种 (组合 )有关资料 ,从中选择 8个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较为符合的试点资料进行变异…  相似文献   

18.
七袋占是1994年早季平和县农业局从广东农科院引进的早晚兼用型高产优质新品种。同年晚季参加县良种场新品种区试,1995年早晚季在全县示范试种,1996年早季全县种植5千亩,1997年将做为平和县重点示范推广的主要常规品种,现将七袋占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主要特征特性1.产量1994年晚季参加县良种场常规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86,skg,比对照种79106亩增48.6kg,大田种植亩产480~50Dkg,高可达600kg。2.生育期该品种属中迟熟常规稻,在早季种植全育期130d,晚季种植全生育期110d。3.形态结构株型紧凑,集散适中,叶片直…  相似文献   

19.
汕优明86是三明市农科所采用珍汕97A与明恢86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6年新阳镇南芹村单季稻田引进试种6.67hm2,表现良好,1997年扩大种植233.33hm2;1998年全镇大面积推广种植400多hm2。通过3a试种示范、推广认为,该品种生育期适中、丰产性状好、穗大粒多、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福建省单、双季稻区推广种植。互主要特征特性1.1大穗高产1997年新阳镇在洋面双季稻区建立333.3Shin’烟后稻高产栽培示范片,其中200hm’种植汕优明86,采用烟沟旱育秧等技术,获得大面积高产。经县、Z镇有关部门联合多点实割测产验收,汕优明86…  相似文献   

20.
我师地处新疆伊犁河谷,气候湿润多雨,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7.5~9.5℃,无霜期145~165天,>10℃有效积温3000~3700℃。本地为次生盐碱地,适于种植水稻。从60年代试搞水稻旱直括以来,水稻产量逐年上升。1997年在3800hm’水田上进行机械旱直播,水稻公顷产量高达7.68t,其中135hm’田块,公顷产稻10.st,高产田块达1豆.价。1水稻机械旱直播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有以下优点:1.1效率高。水稻机械化旱直播采取机械化旱田播种方式,一播全苗,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1.2成本低,效益大。水稻旱直播公顷成本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