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3年中国油料进口量同比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减少。受临储政策支撑,国产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花生油价格均低于2012年同期。2014年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可能保持较高水平。国家将继续出台油菜籽临储政策,临储价格或将保持稳定。2014年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随国际油脂价格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2.
李楠 《农业展望》2013,9(6):13-17
国家继续出台油菜籽临储政策,油菜籽价格将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食用植物油库存较高,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油脂价格弱势震荡.南美大豆丰产上市,全球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供求改善,国际油料和食用油价格将维持小幅震荡走势.  相似文献   

3.
李淞淋 《农业展望》2014,(11):15-19
夏收油菜籽集中收购结束,油菜籽价格在临储价格附近趋稳。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主要食用植物油价格与2013年同期相比均低20%左右。2014年前10个月中国油料进口量同比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减少。在全球油料增产形势明朗、供求关系宽松的背景下,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市场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中国油料市场总体平稳运行,食用植物油市场需求延续弱势。油菜籽、花生价格稳中有涨,油料内外价差扩大,进口大幅增加;豆油、菜籽油价格震荡下行,低于上年同期,食用植物油进口规模缩减。2015年中国继续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将给市场带来一定支撑,预计国内油料市场以稳为主;受国内库存高企、需求低迷以及国际市场供给宽松的影响,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预计仍将继续承压,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以震荡为主。  相似文献   

5.
李楠 《农业展望》2013,(11):30-34
目前夏收油菜籽集中收购结束,油菜籽价格小幅下跌.豆油、棕榈油等主要食用植物油价格与2012年同期相比均低20%左右.2013年前10个月国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增加.在全球油料增产形式明朗、供求关系宽松的背景下,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仍将跟随国际市场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6.
李楠 《农业展望》2012,8(8):22-24,29
国内方面,油菜籽国家临储收购启动以来,收购进度明显加快,收购价格高开稳走。在9月新花生大量上市前,花生价格仍高位趋稳。受国际市场影响,7月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整体上涨,随着食用植物油消费旺季的I临近,预计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将稳中趋涨。国际方面,受美国干旱天气影响,国际油脂油料供给呈偏紧格局。8月是美豆成熟的关键时期,天气状况仍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油料供求格局偏紧的情况下,预计国际油料食用油价格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  相似文献   

7.
近10年,世界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品种分布格局出现明显变化,产区分布逐步集中,国际贸易量和库存量震荡走高。预计未来几年,受全球大豆丰产、国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库存高企、需求无大幅增加的动力以及原油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的压制,国际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将低位运行,世界油料生产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8.
徐伟平 《农业展望》2008,4(1):12-16
在分析国际油料食用植物油供求变化情况及特点、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供求形势、食用植物油进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对2007年国内、国际油料食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总结,指出了油料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并对2008年的油料和食用植物油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2008年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回顾及2009年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丽 《农业展望》2009,5(1):12-14
2008年,中国油料生产实现较大恢复,油料进口大幅增加,食用植物油进口减少,油料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则经历了大涨大落行情。2008/09年度全球油料产量增加,但总体供给仍相对偏紧。2009年油脂油料价格走势,将取决于南美大豆生长状况、原油价格变化、各国生物燃油政策以及全球经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李楠 《农业展望》2011,7(8):11-16
国内方面,2011年中国夏收油菜籽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但因农民惜售,收购量同比大幅减少。花生货源有限,导致价格上涨幅度较大,9月新花生上市前,花生价格易涨难跌。受国家连续抛储和限价等调控政策影响,1~7月,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由于成本增加,油脂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随着食用植物油消费旺季的临近,后期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国际方面,南美大豆已丰产上市,棕榈油产量进入季节性增长周期,短期内国际油脂油料供给表现充裕。天气因素将成为国际油脂市场炒作的焦点,国际市场价格已处于两年来的高点,预计国际市场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运行。  相似文献   

11.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构建橄榄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采用反相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6种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进行分离,图谱数据采用平均矢量法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分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表明,同一种食用植物油不同品牌间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相似度高,不同食用植物油的甘油三酯指纹图谱差异明显。橄榄油与玉米油、大豆油及葵花籽油相似度比较低,分别为0.233、0.086、0.073;与菜籽油、花生油相似度较高,分别为0.830和0.776。当橄榄油中掺入10%的大豆油、玉米油或葵花籽油时,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低于0.90。橄榄油中掺入菜籽油后其相似度变化不明显。采用面积归一法对指纹图谱特征峰进行分析,掺入比例的检出限低于15%。甘油三酯指纹图谱与面积归一法相结合,可作为食用植物油鉴定及掺伪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棕榈油供给量与国内主要植物油价格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于来自价格正、负向冲击下棕榈油的供给反应,为棕榈油进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我国棕榈油月度进口量、棕榈油、豆油、菜籽油现货价格及马来西亚毛棕榈油现货价格数据,在协整-GARCH、误差修正-GARCH框架下进行估计分析,研究供给量与价格间的互动关系,并用线性和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我国棕榈油的加工厂商和贸易商重视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积累的方差信息(ARCH效应),而不是上一期的预测方差(GARCH效应);相比于菜籽油,豆油对棕榈油价格的调整力较大;棕榈油供给量对价格的影响力较小,有关价格滞后二阶的好坏消息对供给量具有非对称性影响;棕榈油进口量和价格相互不是Granger原因.[建议]加强棕榈油进口管理、市场建设及库存变化监测,加深棕榈油全球定价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油菜生产、改良与食用油供给安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过比较大宗食用植物油的品质特性,以及分析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与供给、油菜的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明确了我国油菜生产在我国植物油供给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油菜生产是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根本途径。并由此提出了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措施:加强油菜相关研究,着实解决我国油菜生产上存在的问题;规范种业市场,促进我国油菜种业健康发展;加强油菜籽的加工研究与利用,提高附加值。  相似文献   

15.
魏斌  高笑天 《农业展望》2013,(8):11-15,21
2012年中国玉米产量创下20561万t的历史新高,201213年度进口玉米到货预计达到280万t,而国内玉米市场采购需求不旺,市场供应增幅超过采购需求增幅,尽管国家收购近3100万t临储玉米,但市场价格依旧呈现高位走低局面。2013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产量有望再获丰收,进口玉米预计同比大幅提高,而市场采购需求预计难有明显起色,预计201314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延续供过于求局面。国家明确2013年继续实施临储玉米收购政策,并将临储玉米收购价格提高120元t,这奠定了未来市场价格的底部区间。  相似文献   

16.
受美国和南美诸国旱灾影响,2012年世界大豆产量有所减少,消费则继续增长,库存消费比下降,全球供需偏紧。国际大豆价格在剧烈波动中上涨,大豆贸易因中国进口增长而略有增长。展望未来,2013年世界大豆产量、消费和贸易将继续增长,国际大豆价格有望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际粮价情况及2013年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国际粮价总体呈现先弱后强走势,年底价格有所回落,但较年初仍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平均水平较2011年基本持平。2012年,国际粮食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比2011年上涨0.96%和下跌1.53%,其中,玉米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和2%,小麦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和6%,泰国大米现货、芝加哥糙米期货平均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和1.2%。在全球经济将趋于回暖、全球粮食产需关系偏紧的影响下,预计2013年国际粮价总体将呈高位运行状态。其中,粮食供需方面,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12/13年度全球粮食总产量预计为22.39亿t,比2011/12年度下降3.22%,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高于需515万t转变为产不足需4021万t,玉米、小麦及大米均产不足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