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鼢鼠为优势种群的地下鼠类,大面积摄食植被根系,破坏地表土壤结构,造成了森林草原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用鼢鼠灵进行地下鼠害的灭治,是保护森林草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应用鼢鼠灵防治林区主要害鼠中华鼢鼠的试验结果:小区试验灭鼠效果不低于80%;不同时间、地点,效果无显著差异;推广试验效果不低于95.0%;同时对死鼠进行了解剖,证明中华鼢鼠是由于盗食了鼢鼠灵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5.
中华鼢鼠(Mgospabax,fontanieri Can-sus Lyen)是秦岭林区发展林业生产的大敌之一,近年来给育苗和更新造林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危害严重地区可造成毁灭性灾害。据查,森工系统受害面积约为6000~7000ha。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鼢鼠终年生活于地下,打洞能力很强,在松软地上,每分钟可打洞30cm,其洞系主要由寻食洞、交通洞、盲洞、朝天洞及窝、贮食洞、厕所等构成,总长度可达百米以上,洞穴辐射面积可达200m~2以上。鼢鼠 相似文献
6.
7.
8.
9.
中华鼢鼠俗称“瞎老”,在大宁县分布较广。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油松林地面积的增加,大面积危害油松林木,咬断根系,吃掉根皮,使整株油松死亡。据对全县几个乡镇的调查,危害油松幼树死亡率达到15%~31%,破坏了整个林分结构。而且,树龄10年、树高3m的大油松常被咬死,危害十分猖獗。此外,鼢鼠还啃食林地其他植被和草类。在鼢鼠分布密度较大的坡地,由于林地植被被啃咬,使植物生态群落衰退,土壤有机质减少,夏季雨水冲刷洞边系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形态特征中华鼢鼠体长18cm~30cm。体短粗,略呈圆筒状,背面稍平,头宽而扁,耳壳退化,额头有一白色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应用0.02%溴敌隆毒饵在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油坊林场进行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结果表明:其灭效显著,平均校正灭洞率为72.35%,最高达77.97%;且对人、畜、禽及鼠类天敌比较安全,可以用于中华鼢鼠的大面积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4种药剂毒饵防治的对比研究和人工地箭防治,结果表明,溴敌隆毒饵不仅防治效果较好(86.7%),且属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对其他动物低毒,不产生二次中毒现象;人工地箭的防治效果为62.7%~81.3%,平均74%,都是目前防治中华鼢鼠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中期,大同市开始遭受中华鼢鼠的危害,除分布于高海拔山区的华北落叶松外,其他树种均有受中华鼢鼠危害的现象,受害最重的是油松、樟子松和仁用杏,受害面积已达8563hm2。平均受害株率达到10%左右。调查数据表明:1对鼢鼠每年可危害10年生以上油... 相似文献
17.
中华鼢鼠是山西省低山丘陵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对林业生产危害极大.大同市大同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针叶树纯林,给中华鼢鼠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发生面积为2~3万亩,被害株率在12%左右,每亩鼠口密度约为1只.由于中华鼢鼠危害严重,导致造林地缺苗断垄,甚至高2米左右的幼树枯死,严重阻碍了大同县荒山造林和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19.
本项试验在进行了中华鼢鼠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观察的基础上,开展了树木幼苗期保护、灭鼠药剂筛选以及器械捕杀试验。其结果表明:生产防治采用药液浇灌保护油松幼苗;洞内投放鼢鼠灵、PX-气体麻醉灭鼠剂、TLB-灭鼠剂毒饵诱杀;鼠敌烟弹窒息灭鼠以及放置弓型夹捕杀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于生产,获大面积应用成功。本文还提出了鼢鼠综合防治建议及设计,有重要生产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