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凉纸坊沟流域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小流域水沙运动及水土流失规律,采用平凉市纸坊沟流域50a的降水、径流、泥沙观测资料和成果,建立数据库,采取数理统计、矩阵计算、分段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的水沙特性及水土流失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基本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和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流域土壤侵蚀流失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单因子数学模型,为同类地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和径流、泥沙及水土流失量估算分析确立了简便方式。该文从其研究成果中提炼出了纸坊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及其变化对土壤侵蚀流失量减少的影响程度以及土壤侵蚀流失量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单因子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良军  李锐  杨勤科 《土壤学报》2001,38(2):167-175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对该区的水土流失进行系统、宏观、综合的分析,确定了一套适于该区水土流失宏观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对该区影响水土流失的各个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实现了多源数据的空间集成和专题信息的提取,建立了适于该区水土流失评价的宏观定量数学模型,并对研究区一定评价年限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应用评价。  相似文献   

3.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该以黄土高原为例,概略地介绍讨论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的现状和前景。遥感资料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数据更新的周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水土流失数据处理和应用建模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多级感监测信息系统的研究为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的建立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省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问题,就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原则、目标、内容与方法进行初步讨论。认为要搞好四川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必须加强水土流失监测的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三大理论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测和预报水土流失,为有关部门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正>《区域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一书由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本书的基本内容来自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与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也整合了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评价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KZ-952-S1-234)和"用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中低分辨率坡度变换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73)等。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索近年来水土流失监测方法、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及评价的方法的研究进展,针对喀斯特山区提出了当前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从而科学合理地治理该地区的石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宽谷丘陵区是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为主体,涉及第Ⅱ、第Ⅲ、第Ⅳ副区的部分区域。该区域沟壑纵横,常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低。水土流失、干旱、低产、贫困是该区突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问题。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的中山沟流域东山村作为示范点,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配套集雨节灌措施,培育和发展葡萄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节水农业,通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以减缓面源污染。并在综合确定监测指标的同时,通过定点监测、调查访问等监测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示范效益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价示范效应及生态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8.
试论陕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陕西省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践工作进行大量调查基础上,对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措施和防治效果等主要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陕西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和具体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体系分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监测指标类,水土流失危害指标类,水土保持措施监测指标类,水土保持效益监测指标类等4类。可为科学、有序地开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依据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调查、监测资料和研究成果,建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1986-2007年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在这20余年中呈增长态势,分别于1991年、1998年、2003年达到峰值点.影响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值的主要因素为区域的果业和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江西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江西省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目的、意义。提出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的原则、目标、范围与内容。并指出该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必须加强网络体系、技术体系和指标体系这“三大体系”建设 ,建立全省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