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纬度低、海拔低、≥10℃积温高的西盟,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水稻却不能成熟;而纬度高、海拔高、≥10℃积温低的丽江,在自然条件下栽培水稻,不仅可以成熟,一般年景还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暖年曾获得高产。在低纬高原地区,栽培水稻能否成熟,不取决于≥10℃积温的多寡,而取决于夏季高温的多寡。用逐日最高气温的累计来衡量其水稻的光温生态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 1.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取决于种子的生活力以及合适的外界条件。有发芽能力的种子,当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都满足时便可发芽。一般当种子吸水量达到干种子本身重的25%时,就开始萌发,但慢而不整齐;吸收水分达到本身重40%时,达到饱和吸水量,最适于萌发。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上海南汇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现状,从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管理水平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分析当前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模式的利弊和条件;进一步阐述上海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应当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最后从农村环境管理层面以及处理技术角度,提出了健全上海郊区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豫西雨水资源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西山丘区地处半干旱地带,仅靠开发地表径流与地下水资源不能满足当地生活、生产和生态的需要。通过选择能够代表该地区3种不同自然条件的4条典型小流域,对豫西山丘区的雨水资源进行系统分析。从降雨的源头开始,探索先进、有效的开发途径与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使人们更倾向于进入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依托各种良好的环境指标,在医药有机结合的森林中开展先进的康复、疗养及娱乐度假活动。在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中引入森林康养理念,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起来,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发展。首先对森林康复疗养概念进行了系统解释,再总结了森林康养的作用机制,分析森林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基本功能定位紊乱、生态保护问题严峻、森林康养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健全),提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合理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各部门通力合作、打造综合特色服务系统"的森林公园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龙河小流域通过近10年的连续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28km2,基本实现了规划的建设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支柱产业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综合治理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其主要经验及做法是: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加大宣传,强化意识;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科学规划,确保质量;依法管理,强化监督。  相似文献   

7.
天然降雨下红壤坡地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的野外实测资料,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南方红壤区自然坡面的氮磷流失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由于降雨强度的时间变化不稳定,且不连续,自然坡面产流—产沙过程也是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呈现出一峰或多峰的特性;同一场降雨下自然坡面的产沙过程与产流过程基本一致,累积产沙量和累积径流量随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小幅增长后快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坡面径流中总磷的输出浓度始终小于总氮输出浓度,且总磷变化稳定,总氮波动较大;侵蚀泥沙中均存在养分富集现象,且总氮富集比要小于总磷富集比。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受到了光照不足、旱涝灾害频发等自然条件限制,由于过度开垦草地以及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而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重了水资源与土壤资源的污染情况。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营销理念落后、市场体系不健全等导致了农业生产与流通的问题。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产高收入农业,应当调整农业结构、建设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普及先进的理念;同时,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InVEST模型和莫兰指数的甘肃省生境质量与退化度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生境质量的高低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的栖息地适宜性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农业开发活动、城市、道路等严重威胁生境质量,为了评估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生境质量和退化程度,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应用INVEST模型和莫兰指数对甘肃省生境质量和生境退化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热点区域,并探讨了生境质量与退化度及其热点与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生境质量从南到北逐渐下降,而生境退化度从北到南逐渐升高,自然生态条件好的区域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位置和强度;甘肃省生境质量热点区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25.59%,高于全省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形成了保护空缺,甘肃省生境退化热点地区面积虽然不高,但多为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的区域;各类保护地中,国家公园是各类保护地类型中生境退化度最低的类型,保护水平相对较低的其他保护地类型在生境质量和退化程度上表现出相反的结果。研究结果对精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生态系统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植物福建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强对福建马蓝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100%自然光照、30%自然光照、6%自然光照)处理下,马蓝叶片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3种光强处理中,以30%自然光强下光合速率最高。与自然光照相比,遮荫条件下(30%自然光照、6%自然光照)马蓝具有较高的初始荧光(Fm)、PSⅡ的光化学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量子产额(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遮荫条件下,马蓝是通过提高叶片叶绿素a/b含量,降低光补偿点,提高光系统中光反应中心光化学活性,增强系统的光能转换效率来提高光合速率,以弥补弱光条件下光能的不足。试验发现遮荫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相关度较低,非气孔因素应是遮阴影响马蓝光合的主要因子,同时发现遮荫使得马蓝气孔对于光照强度响应的敏感度显著增加。光强对马蓝叶片药效学成分靛蓝、靛玉红中靛蓝含量影响不显著,100%自然光处理的靛玉红含量大于两个遮荫处理。福建马蓝适宜于30%自然光照条件下的间作套种或林下栽培,对其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更能够有效减少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总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78,8.50,11.09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50,0.63,0.78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82,6.44,8.87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39,0.51,0.70kg/hm2;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率以免耕秸秆不还田为最高,达3.70%,翻耕秸秆还田为最低,仅为1.61%,磷素径流流失率也是免耕秸秆不还田最高,翻耕秸秆还田最低,分别为1.31%和0.65%。  相似文献   

12.
刘家峡库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峡库区自然条件严酷,水土流失诱发因素多,农业生产条件差,群众生活困难。针对库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对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耕地梯田化、种植立体化、养殖舍饲化、设施完善化、能源清洁化"为目标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以期使库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有明显改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由现状的27.20%提高到71.02%。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论述沼气在控制畜禽粪便、农药、化肥、城乡生活污染,缓解能源危机,减轻不可再生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了沼气发展中存在的理论技术研究不系统、不深刻,政策管理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将沼气和能源、环保、卫生、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结合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完善投入机制等对策,以期推进中国沼气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自然经营森林是指尽可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和自然力量来造林,在不炼山条件下进行造林是近自然经营的基本措施。不炼山条件下造林中的杂草、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有效提升水源的含氧能力,其在腐烂之后还能够提升土壤的肥力,对土壤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不炼山条件下造林还能够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当前阶段不炼山造林技术得到了相关学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汾地区东西山黄土覆盖区自然条件恶劣,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立足于地一有径流和天然降水的利用,对小型管道节水系统工程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黄土覆盖山区利用河川径流发展管道与滴灌节水系统;利用旱井发展滴灌工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库区4个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研究工作。研究结果为:在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框架下,明确了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相关定义;确定了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测算监测方法、技术路线与监测内容;提出了包括以县为基本单元,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结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等影响因素划分类似区域,并将农户根据收入高低及有无下水道分为6种类型,重点农户每月取样,一般农户每季度取样,每次连续取样3 d等内容的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分区域对不同农户采用实地、定点、连续监测,解决了当前产排污系数不准确的问题,为完成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测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土流失已成为聊城市风沙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制约因素.它不仅破坏土地资源、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而且阻碍了风沙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探讨了聊城市风沙区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适应性既是生态补偿实施的重要目的,也是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主体功能细分,在构建农户适应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不同类型区农户的适应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农户适应能力的障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区农户对生态补偿的适应能力差异明显。从综合适应能力来看,中限制开发区农户适应能力最高,其次是弱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强限制开发区;(2)不同类型区由于区位、地形、生产生活方式等差异,影响农户适应能力的障碍度因素存在明显不同;弱限制开发区的主要障碍系统是农户的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中限制开发区的主要障碍系统是自然能力、金融能力和社会能力;强限制开发区的主要障碍系统是自然能力和物质能力;禁止开发区的主要障碍系统是劳动能力和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四大片水土流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不发达,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经过10年综合治理,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种树种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商品经济,治理成效十分显,水土保持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储藏条件对糙米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储藏条件是影响糙米储藏品质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了糙米在5℃、20℃、30℃及自然室温下,分别以真空加脱氧剂、真空、CO2气体封入、自然空气封入、纸袋包装五种包装(气体)条件下,储藏6个月,糙米及其精米和米饭的有关理化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0℃储藏区米饭品质劣化严重, 储藏中糙米过干燥也可能影响米饭品质,真空与脱氧剂并用、真空、CO2气体封入、空气封入四种包装条件对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稻米的储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