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竹天然林表型特征的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性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毛竹种源地理变异规律及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5年春收集全国毛竹分区8省16个毛竹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和华安县营造种源试验林,经过5年观测不同种源发笋成竹,春笋营养成份和叶生理生化等70多项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方法,分析毛竹种源各种遗传参数,结果发现毛竹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南部种源发笋量较大,而北部种源的新竹胸径、竹高较大。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初步选择出福建武夷山、建瓯、沙县、江西上饶4个优良种源,遗传增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8省16个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5 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收集的我国沙松自然分布区10个种源球果高、球果径、球果高径比等表型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沙松不同种源球果表型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球果表型特征而言,不同种源的球果表型特征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地区的种源最好,东京城和林口的次之,吉林地区和海林的最差;沙松不同种源球果的表型性状指标表现出自分布区西南向东北的规律性变异趋势;随着海拔的增高,球果高、径和质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江西毛竹造纸特性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了江西省同一竹龄(Ⅲ度)、不同立地条件下17个天然毛竹林竹材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等5个主要造纸性能指标,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所调查测定的各项指标中,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同纬度仅达到10%的显著水平,但与经度和海拔的回归及相关分析都未达到10%显著水平,其余3项指标同经度、纬度和海拔的回归分析均未达到10%显著水平,总体上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棘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黄铨 《沙棘》2003,16(1):8-13
在中国沙棘天然分布区的主轴线上,自西南而东北,选择了5个有代表性的地段,用样地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沙棘主要经济性状变异及性状组间配情况,比较了不同地段的异同;统计了各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的变异参数,揭示出各性状在群体内可自由组配的情况。并以产地试验作验证,认为5个种群可划分为两个生态-地理群,群内性状相对一致,群间差异较大。种群变异表现为各类性状特征出现频率的递变。  相似文献   

7.
为给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增产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以桂林北部地区开花毛竹为研究对象,开展毛竹种子产量与表型性状相关分析,探索种子产量与表型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胸径、冠幅、秆节数和生殖枝条数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空瘪率与种子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毛竹种子产量的影响因素多样,需各因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综合分析认为,秆节数、生殖枝条数和冠幅对种子产量起主导作用;空瘪率、株高和胸径对种子产量有一定作用;出籽率、百粒重和生殖枝平均粗度对种子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广西西南桦天然居群的表型变异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桦天然分布区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 11个居群 190个单株的 12个表型性状指标 ,运用变异系数和巢式方差分析研究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 ;应用相关分析揭示了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以及表型变异的地理格局 ;并且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了居群分类。结果表明 ,西南桦天然居群内的变异远大于居群间的变异 ,居群分化较小 ;侧脉数、叶片基部至最宽处距离与经度、纬度显著相关 ,叶片长与经度相关显著 ,种翅宽与海拔显著相关 ,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而表型性状的Mahalanobis距离与地理距离间相关不显著。研究结果为西南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基础 ,为制定西南桦育种策略和天然林持续利用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毛竹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调查、实验室测试和查阅文献等基础上,对湖南省几个主要山脉的生态因子、地理因子、土壤养分以及毛竹林分结构、毛竹用材质量评价值等进行显著性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4个山脉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将全省毛竹划分为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幕阜山脉与南岭山脉等4个生态地理分布区。  相似文献   

10.
油松地理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由42个种源组成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中,测定了后代在发芽,物候,生长,形态和抗寒性等方面的21个特征,并据此阐明了油松地理变异的基本特点:(1)地理变异很显著,很普遍;(2)非连续性变异即生态型变异突出位置,也存在着随机变异;(3)各种变异特征与地理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毛竹光合动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 i-6400测定毛竹光合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同时对毛竹叶绿素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部分关闭是引起毛竹夏、秋季光合“午睡”现象的主要原因;毛竹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峰值分别在3月、6月和8月出现,年均值为6.03μmol.m-2.s-1;毛竹叶绿素含量年动态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2月和10月出现,年均值为2.18mg.g-1。通过综合比较本文和其他毛竹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认为气候条件和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很可能是导致众多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从壁厚、腔径、壁腔比、结晶度和细胞壁层次等方面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之中纤维细胞壁的积累主要集中在3-6月份;随着年龄的增加,纤维细胞壁将逐渐加厚,在前3年其加厚趋势明显,以后细胞壁的厚度逐渐趋于稳定;纤维细胞壁多层结构的形成具有类似于树木年轮的生长规律;而结晶度的变化反映了纤维细胞次生壁形成过程中各种成分的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基因表达对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Carrière) J. Houz.)中PeCCR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并对PeCCR基因功能进行研究,以期为利用CCR基因在竹子中开展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对PeCCR基因在毛竹不同组织以及不同高度笋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PeCCR基因的编码区,构建了基因过量表达载体,采用蘸花法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采用溴乙酰法测定转基因植株茎木质素的含量。[结果]qRT-PCR结果表明:在毛竹实生苗根中PeCCR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笋中,而未展开叶中最低;在野外随着笋高度的增加,木质化程度加强,PeCCR基因的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6.7 m笋中达到最高。克隆获得PeCCR编码区长度为1 026 bp,编码一个341 aa的蛋白,具有家族蛋白特有的保守结构域"NWYCYGK"。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PeCCR基因植株叶片明显增大,且抽苔时间提前3~4 d。...  相似文献   

15.
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利用正方型的铁制模具套住笋体,强制毛竹主秆形状由圆形变方形。试验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超出模具5cm以上、竹笋粗度周长等于或略小于模具周长的竹笋,套上模具后竹笋既可成活,毛竹主秆又可形成方型;竹笋粗度周长大于模具周长的,上模后须适时对模具放松竹笋才能成活成型;套模后成活成型的新竹胸围、枝下高、全竹高只有对照的80%、53.8%、56.4%。研究表明在毛竹竹笋长成新竹的过程中,其主秆形状有可塑性,但对新竹的胸围、枝下高、全竹高生长有严重影响,会导致毛竹主秆矮化。  相似文献   

16.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7.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靖安太平洲毛竹林进行毛竹专用矿渣肥不同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毛竹新竹胸径、枝下高、成竹数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式。根据试验得出矿渣肥影响毛竹胸径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8 kg、株施;影响毛竹枝下高生长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前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影响毛竹成竹数3因素的最优水平依次为:笋后施肥、45%矿渣肥12 kg、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浙江省安吉县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3年生毛竹当年生叶片在春、秋季的光合特性,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毛竹叶片在春秋季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最后对其碳同化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毛竹叶片在春、秋季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秋季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均值大于春季。毛竹叶片在春、秋季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其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光合有效辐射(PAR)、气温(Tair)、叶温(Tleaf)、空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温下蒸汽压亏损(VPD)等生理生态因子与净光合速率(Pn)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毛竹叶片的固碳能力秋季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