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这就是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城市实力系统主要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实力的全面评价,揭示城市的经济地位和竞争基础;城市能力系统反映了城市集聚、辐射、流通、增长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揭示城市发展的速度与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道是指沿着河流、溪谷等自然景观和生态区域环境建立的人工廊道,城市绿道连接了自然景区、生态保护区、城市主要公园和城市生活区,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可在城市绿道休闲、交往,此外,城市绿道对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了城市绿道生态设计手法应用,以期能够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园林的建设是城市的名片,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人们通过城市风景园林直观地感受城市的美丽和风情。但当前城市风景园林建设上存在误区,各地大兴土木,随着而来的是无差异的园林构造,毫无城市特点和时代标志。城市失去了独自的特色,在雷同的建设里不仅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会破坏环境,造成极严重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和研究,提出解决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园林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是城市文明化的重要组成。搞好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需要、市民的需求,有效地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城市环境,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品位和投资环境。如何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5.
董志洁 《花卉》2016,(18):48-49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问题日渐突出,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如果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管网建设改造过程中,能够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考虑雨水渗透和综合利用,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那么既缓解城市内涝,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几点应用,最后提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园林工作者和设计者有一定的借签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惠军 《花卉》2009,(5):14-15
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园林绿化能够美化、香化城市,给城市增加色彩和生机。其次,园林植物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城市环境。第三,给居民创造了良好的休闲、运动和娱乐的场所。过去人们的观念是“要把园林建在城市中”。而今人们的观念则已经变为了“要把城市建在园林中”!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内生产生活强度日益加大,导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城市小气候日益恶化。街区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对城市小气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从城市街区空间尺度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小气候的相关研究现状,论述了城市街区空间小气候的概念、特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城市街区小气候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街区空间小气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 《现代园艺》2012,(17):87-88
<正>城市大树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遗产。随着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大树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各种原因,城市大树衰老死亡现象时常发生。本文针对平顶山市范围内的公园、主次干道、植物园及部分厂矿具有代表性的、树龄在25年以上的法桐、毛白杨、国槐、侧柏、雪松等城市大树的长势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城市大树衰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城市大树复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代的城市发展给旧城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在及未来的城市环境规划,必须把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城市环境保护3方面的协调平衡的观点引入城市环境规划的设计理念和方案中;必须把规划技术与城市问题的解决、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存、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城市雨洪管理是城市生态良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因此,以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理论得以提出,成为中国城市自然式雨洪管理的核心手段。首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进行论述,然后,对海绵城市及其相关理论(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进行了辨识,在此基础上对海绵城市的构建途径和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适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推动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花卉》2017,(22)
城市街头游园在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城市街头游园更是反映了城市自身特色。城市街头游园是城市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直接媒介,它为城市居民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它的作用接近于城市街头绿地,城市街头游园设计是满足城市人口休憩、放松锻炼、就近观赏、并且融于城市生活的最佳地方。本文结合实际,对现代城市街头小游园景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林业是研究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林业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论述了城市林业与其它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城市林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金锋 《南方园艺》2013,24(3):42-45
惠州市城市绿道启动段是《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惠州段)规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城市绿道建设的首条示范段,规划全线利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绿化用地建设绿道,并完善升级沿途绿道环境景观。该文以城市绿道建设背景为引线,分析了城市绿道的现状概况,规划了城市绿道的整体思路,部署了城市绿道的具体设计,着力将它打造成集休闲、健身、生态于一体的绿色通道,使之成为惠州市城市绿道建设崭新的亮点、焦点和示范点。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城市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沦陷为缺乏历史内涵和地域特色的失忆城市,利用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保存和延续城市记忆成为了解决城市失忆危机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城市记忆、城市记忆要素的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能够延续城市记忆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实现城市记忆的保留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绿化用地不断缩小,城市建筑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化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筑屋顶绿化在节约能源、缓解热岛效应、美化城市环境以及涵蓄天然降水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施工技术,为人们创造一个新型绿色空间。本文分析了城市建筑屋顶绿化的荷载分析和计算,阐述了城市建筑屋顶绿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卢峰 《现代园艺》2024,(3):155-157
为提升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对城市广场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技术展开研究。介绍了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观赏性原则和地方特色原则,从乔木植物配置、灌木植物配置、竹类配置、地被植物配置4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广场的植物配置类型,强调了平面与立面的造景技术,以期为其他城市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岩  李鹏波 《现代园艺》2013,(19):52-54
在城市景观风貌趋同化的背景下,城市景观小品对于提高景观魅力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创造特色城市景观小品的目标出发,探讨了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分析了城市景观小品中地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从形式、内容、表达上体现城市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原则,提出主题、撷取、重构三种表达方法,为城市景观小品的特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日益严重。为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提倡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海绵城市强调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根据湖州市规划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的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元素,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整体系统的要素之一。城市水系的含义分广义和狭义的,广义的是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等水体构成的整体水网络;狭义指的是一条干流及其支流组成的河网系统。多数情况下,塘坝、江河水、湖水等构成了城市水系。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即是农业社会最初形成的初期,具有供水、灌溉、运输、防洪等功能;伴随城市的不断成长,城市水系具备了新兴功效。总体来说,分为7大类:供水源、城市洪流的调蓄空间、运输交通要道、城市的生态廊道、游憩带、生态景观界面以及城市的心灵文脉承载元素。  相似文献   

20.
郅爽 《现代园艺》2024,(5):162-164
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升级的重要手段,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城市建设当中极其重要的生态活动空间,对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形象风貌起着重要作用。但现如今城市公园多因建设年代久远,存在生态功能不足、服务质量落后等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人民对于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的需求,亟需更新提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河流、街道、生物系统的生态环境,实现多样化、全龄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共服务和景观供给。通过城市自然环境改善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协同,进而打造更加宜人的景观环境和更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发挥城市自然景观对每一个人的心理支持作用及塑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