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玉  吴昊 《现代园艺》2021,(2):90-91
丰富的物质促进了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和美的追求,园林景观的质量对城市美化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谓园林景观,指的是借助工程技术方法和园林艺术改造指定范围内的地形、植被,配合建筑、园路等内容美化了环境。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美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能够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加贴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当下的园林景观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园林文化和现代园林文化理念逐步融入并发扬光大。从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国内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期为园林景观艺术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敏 《花卉》2021,(2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物质水平得到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园林景观是城市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外观,优化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保证创造更适宜居住、更优美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也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其应用价值,如何进行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内容及设计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现代化园林与景观的设计与建设的不足提出建议,以供为从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人员在学习与工作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长,在注重生活水平与环境绿化理念的背景下,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基于对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详细阐述了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并分析了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卉》2018,(22)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年的洗礼,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不但彰显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底蕴。而且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体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范蕾 《花卉》2018,(1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生活的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可以说是城市整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部分,而现代园艺技术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现代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对现代园艺技术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进行有效的分析,希望能够不断推进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断兴建的现代住宅为城市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设计的作用、设计工作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几方面对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索,希望所得结论能够为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起到帮助,为提供更加舒适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层面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寻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成为很多人的追求。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观赏场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现代园艺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运用现代园艺技术有效地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具活力与生机。鉴于此,首先简要概述了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结合,最后就如何加强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园林景观艺术创造了居住环境中的各种优美风景景观,我国当前的园林设计发展,除了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之外,更应该不断创新。本文将针对现代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进行分析探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高峰  刘亚丹 《现代园艺》2013,(24):105-10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不再成为自然的主宰者,只是广袤的自然界中的一员。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环境,其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度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当前,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将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现代园林设计也要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一定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同时还要将人的感受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进而建设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园林景观。这对于缓解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住宅小区综合环境备受关注。以园林景观设计为例,客观分析了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重点,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紧密相连,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我国园林景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儒家思想文化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审美设计中得到了完美展现,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文化信仰的追求,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当代的园林设计者在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对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进行了改革创新。将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将园林植物合理应用于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当中,并结合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凸显出园林空间设计中具备的传统特色,努力强化园林空间设计的效果,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态环境的要求的同时,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本文对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初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不管是对生活方式还是居住环境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住宅的景观环境也能反映出我国人民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对于现代城市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必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要求和居住环境的品味的注重,对园林景观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园林的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的设计很重要,景观设计理念的创新与现代家居生活的居住品味的有机结合也日益显得重要。1园林设计中的硬质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与水体、植物等软质景观具有很大的区别,它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材料对小品设施、道路铺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现代环境规划中所占比重逐渐提升,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借助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城市居民美化周边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的美观性。现阶段,由于人们自身艺术审美情趣水平直线上升,使得原有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期许。因此,将现代园艺技术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助于城市环境规划上升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白雪莲 《现代园艺》2014,(16):84-84
本文针对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希望对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带来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公众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得到了发展。校园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构建舒适宜人、景色优美的校园环境,而且传承和发扬了校园文化、办学理念等。因此,学校应在规划建设时对校园景观设计做出部署与安排,尽可能地营造出符合生态、城市规划要求和园林景观设计要求的和谐校园环境。从校园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出发,根据研究校园园林景观设计文化要求,重点分析校园景观设计思路,以期给我国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带来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载体,寺庙的独特建筑形式以及丰富园林景观设计,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崇儒圣贤、崇拜宗教的思想观念,反映着古代人们崇尚心理、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也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载体。以实际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为例,从中分析并掌握寺庙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并通过归纳当地环境特征尝试性地在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创造出全新的寺庙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0.
刘凡 《花卉》2020,(14):107-108
我国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的沉淀并发展出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对人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景观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求,若在其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对园林景观和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述,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