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唑酮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进程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三唑酮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效果,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三唑酮处理茶树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三唑酮处理可以减续茶树离体叶片叶绿素的降解破坏;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配(CAT)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用50mg/L三唑酮处理可减缓SOD,CAT活性的降低,抑制POD活性及MDA含量的上升,表明三唑酮可以减轻茶树离体叶片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小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损伤,延续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2.
6-BA对蚕豆离体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5、1.0、5.O、7.0 mg/L的6-BA溶液处理蚕豆离体叶片,研究细胞分裂素对蚕豆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6-BA处理均能显著延缓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降解,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升高,其中以5 mg/L的6-BA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硒对月季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月季叶园片经含H2SeO3水溶液黑暗培养4d表明,加Se可降低叶园片MDA含量,维持还原糖及Chl含量,降低POD活性。0.1 ̄0.5mg/L Se使叶圆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CAT活性高于对照,0.1 ̄0.2mg/L Se处理,SOD活性较高,膜透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水杨酸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方法]制备0(CK)、0.25、0.50、0.75、1.00、1.25、1.50 mmol/L的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大,水杨酸对小麦叶片叶绿素、非可溶蛋白含量降低的延缓效应增加,1 mmol/L为最适浓度。水杨酸能有效延缓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非水溶性蛋白的降解,抑制衰老前期MDA的积累,提高衰老前期SOD活性,处理48 h时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结论]水杨酸与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延缓了植物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水杨酸(SA)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先后分别用0、100、200、300、400、500mg/L和0、50、100、150、200 mg/L的水杨酸处理茶树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有效延缓茶树离体叶片的衰老,但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的水杨酸会导致离体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50、100、1... 相似文献
6.
选取0、0.3、0.6、0.9、1.2、1.5、1.8、2.1 mmol/L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同品种小麦叶片(2叶1心)处理,并测定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水杨酸浓度为0.3 ~ 1.2 mmol/L时,随浓度增大,延缓离体小麦叶片衰老效应增大.随着水杨酸浓度的加大,小麦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1.2 mmol/L水杨酸是延缓叶片衰老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7.
三唑酮对离体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质量浓度为20mg/L的三唑酮溶液处理提高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表明三有延缓水稻叶片的衰老。叶片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到(AsA)、还原型谷光甘肽(GSH)含量降低,三唑酮处理抑制了它们的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三唑酮处理抑制它们的提高。结果表明,三唑酮提高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保护能力是其延缓衰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多胺与花生离体叶片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福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4)
一定浓度的外源多胺具有延缓花生离休叶片衰老的作用。黑暗诱导高体叶片(48-72h)衰老后,ADC(精氨酸脱羧酶)、ODC(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下降,PAO(多胺氧化酶)活性上升,而游离多胺总量却显著上升,1×10(-5) mol/L KT(激动素)和GA3(赤霉酸)能抑制蛋白质、叶绿素的降解,提高ADC活性,却降低游离多胺总量。说明内源游离多胺总量与衰老关系并不大。叶组织内游离多胺含量并不单受ADC、ODC、PAO活性的控制,还与结合态多胺含量变化有关。外源多胺处理伤害组织,并不能完全反映多胺在连体器官内的作用,伤害可引起组织内各类代谢系统的改变,降低多胺代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以青稞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对青稞离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水溶性蛋白质、非水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Chl a/b值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青稞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水溶性、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丙二醛含量、POD活性上升,SOD和CAT活性降低。三唑酮处理延缓叶绿素a、叶绿素b、Chl a/b值与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POD活性的上升,阻碍SOD活性降低,对水溶性蛋白质和CAT作用不明显。表明三唑酮具有减轻青稞离体叶片膜脂过氧化的能力和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甲醇回流法和水煮法对5—10月份采集的12组紫丁香树叶样品进行提取,制备提取物,并通过HPLC分析其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醇提法优于水提法,紫丁香树叶中同时含有大量的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并且二者变化规律相同,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9月份出现3个高峰期。在5月20日、6月20日和9月5日采集的树叶中,干燥树叶丁香苦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8%、3.77%和3.82%;橄榄苦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5%、0.90%和1.16%。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建立提取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的方法。[方法]以紫丁香叶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以原儿茶酸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选取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对紫丁香叶原儿茶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4 h,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0.075 9 mg/g。[结论]利用溶剂提取紫丁香叶中的原儿茶酸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控制CO2浓度梯度条件下,研究了丁香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丁香的光合生理有明显的影响,当CO2浓度为当前浓度至加倍(360~720μmol﹒mol-1)范围内,各光合指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继续升高CO2浓度则开始下降。在较强光照下,升高CO2浓度对丁香有"气肥"作用。丁香达光合能力值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为1000μmol﹒m-2s-1,CO2浓度为700μmol﹒mol-1。未来CO2浓度升高,不仅有利于丁香的光合作用,而且可提高丁香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基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紫丁香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L16(45)研究蔗糖、硝酸钙、硼酸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筛选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结果表明:蔗糖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最大,硼酸次之,硝酸钙影响最小;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最适宜培养基为:蔗糖20g·L-1+硼酸0.06g·L-1+硝酸钙0.06g·L-1。 相似文献
18.
以紫丁香盛花期的新鲜花粉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4种生长调节物质对紫丁香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质量浓度的GA3、6-BA、NAA能促进紫丁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最适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赤霉素质量浓度为100 mg.L-1,6-BA为10 mg.L-1,NAA为10mg.L-1,2,4-D对紫丁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质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紫丁香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固相微萃取吸附采集紫丁香Syringa oblata鲜花的香气成分,用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并用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紫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出大香叶烯-D(22.37%)、β-波旁烯(15.97%)、苯甲醛(11.03%)、β-石竹烯(7.56%)、β-古芹烯(3.43%)、芳樟醇(3.18%)、丁香醛B(2.99%)、α-胡椒烯(2.70%)、β-苯乙醇(2.39%)、苯乙醛(1.99%)、苯甲醇(1.89%)、丁香醇B(1.87%)、α-愈创木烯(1.49%)、丁香醛A(1.46%)、α-蒎烯(1.39%)、丁香醇A(1.03%)、α-草烯(1.03%)等48种化合物。其中所含的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2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是一种可用于鲜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图1表1参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