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吴永才 《广西蚕业》2006,43(2):50-51
我区江河众多,河滩地、低洼田、沙坝地等低水位田地资源丰富.但这些土地易遭洪涝灾害影响,每年都要经受一次至几次洪水的侵袭,种植其它作物比如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等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而桑树耐旱耐涝耐霜冻,利用河滩地、低洼田地等低水位田地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不能相比的.据在象州县运江镇的岩村、芽村等地调查,桑树受江河洪水淹浸7~10天仍不死亡,洪水退后7~8天后又恢复生机抽发新枝,并普遍淤积一层淤泥,等于施了一次肥,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利用河滩地、低洼地等低水位田地种桑,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区江河众多,河滩地、低洼田、沙坝地等低水位田地资源丰富.但这些土地易遭洪涝灾害影响,每年都要经受一次甚至几次洪水的侵袭,种植其它作物比如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等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而桑树耐旱耐涝耐霜冻,利用河滩地、低洼田地等低水位田地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3.
我区江河众多,河滩地、低洼田、沙坝地等低水位田地资源丰富.但这些土地易遭洪涝灾害影响,每年都要经受一次甚至几次洪水的侵袭,种植其它作物比如水稻、玉米、花生、黄豆等轻则造成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而桑树耐旱耐涝耐霜冻,利用河滩地、低洼田地等低水位田地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不能相比的.据在象州县运江镇的岩村、芽村等地调查,桑树受江河洪水淹浸7~10天仍不死亡,洪水退后7~8天后又恢复生机抽发新枝,并普遍淤积一层淤泥,等于施了一次肥,有利于桑树的生长.利用低水位田地种桑,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蓝子康 《广西蚕业》2005,42(3):27-28
梧州市低水位区域面积大,洪涝灾害严重且频繁,种植水稻、西瓜、粉葛、玉米等经济作物损失大,而对种桑树影响不大,因此,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低水位区域种桑养蚕,有利于避洪保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6.
韦应科 《广西蚕业》2001,38(3):37-37
河滩地土质深厚肥沃,但易遭洪涝灾害导致减产失败,而桑树耐旱耐涝耐霜冻,利用河滩地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是其他作物不能相比的。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了解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效果,对那坡县百合乡清华村、那乐村的河滩地桑园近4年养蚕效果及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两个村40户农户中,河滩地桑园的每667 m~2桑园产茧量最低为47~50kg,稳定在60 kg以上的农户占70%,90 kg以上的农户占25%。每667 m~2桑园售茧收入最低为1 780元,最高达6978元,稳定在3 000元以上的农户占62.5%,单位桑园面积的产茧量、产值与平地、水田地、坡地等常规地种桑养蚕的效果接近。农户年养蚕售茧总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的农户占75%,3万元以上的农户占45%;人均养蚕售茧收入最低为3 167.8元、最高为1.1万元左右,效益十分显著,可以实现当年种桑养蚕当年就有收入,来年就实现脱贫致富。针对那坡县河滩地发展种桑养蚕的成功经验,总结种养配套关键技术,从选择适宜桑树品种、适时种植、合理密植、蚕造调节与桑采收调整、灾后桑园恢复等方面总结了一套河滩地种桑养蚕关键配套技术,为今后那坡县发展河滩地种桑养蚕,促进那坡县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庆县九市镇上垌管理区上垌村,地处西江河中游北岸,全村有183人33户,耕地180亩。其中水田95亩,旱地18亩,桑地67亩,家家种桑养蚕,户户致富,是一个河滩地栽桑养蚕高产的专业村,该村先后利用河滩栽桑67亩,建立高标准的河滩地桑园,坚持科学管理,高产稳产,效益逐年提高。1988年投产桑地面积67亩,总产桑叶227322公斤,养蚕种519张平均亩产桑叶3392.9公斤。亩桑养蚕种7.75张。1991年总产桑叶244015公斤,养蚕种552张,平均亩产桑叶3642公斤,亩桑养蚕种8.24张、总产桑叶量  相似文献   

9.
高州县沿鉴江两岸有大量适桑土地。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曾利用这些低洼地、河滩地、山坡地种桑,年产茧100吨左右。1980年之后,采取“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稳步发展”的方针,到1985年全县桑面积达到25462亩,年产茧1500吨左右,创全县历史最高水平。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蚕桑生产急剧下降,但年产茧量仍一直保持在500吨以上,且从1088年开始,蚕桑生产又有了回升的势头。据1989年底统计,全县桑面积达8753亩,比最低潮的1987年底4574亩增加91%。1989年投产面积为5707亩,发放蚕种28307张,比1988年25613张增加10.5%,产茧745吨,比1988年640吨增产16.4%,平均单张产茧24.9公斤,是历史最高纪录。高州县蚕桑生产之所以得到恢复发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情况我县地处雷洲半岛北部,全县有21个区镇,100万人口,耕地92万亩,其中水旱田70万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调整农业结构,把发展蚕桑事业作为一条致富的主要措施来抓,因此,各级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大家都用好田好地种桑养蚕,使我县桑地面积迅速发展,蚕茧持续大幅度增产。至85年,全县有16个区,143个乡,11807户种桑养蚕,共种桑16500亩。蚕茧产量由79年的800担,至82年突破万担关,84  相似文献   

11.
杨波 《广西蚕业》2003,40(4):24-27
近年来,象州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桑蚕生产作为重要经济支柱来抓。全县上下掀起了种桑养蚕的热潮,桑蚕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到2003年上半年,全县种桑面积达到8.7万亩,养蚕农户有4万多户,桑蚕业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县有幸迎来了“广西蚕桑优良新品种产业化”项目,该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蚕业发展的步伐。1 我县桑蚕生产基本情况 从1999年开始,我县桑蚕生产进入了正常发展轨道,通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桑园面积增加了十几倍,1999年全县有桑面积0.37万亩,养蚕2.2万张,产茧1.2万担。到了2001年,…  相似文献   

12.
从二十年代开始,我县农民已有利用河堤、地边等零星土地种桑、自育自繁蚕种养蚕吐丝被或织土丝布。到六十年代初期,全县桑面积超过一万亩,年产茧二千多担,并在秋林建起了缫丝厂。但由于当时粮食未过关,种桑养蚕的收入不大,蚕桑生产受到严重影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平果县引导和扶持蚕农构建优势桑蚕产业,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截止10月底,全县现有桑园面积7.58万多亩,养蚕9.82万张,总产鲜茧7.365万担,产鲜茧3235.6吨,按鲜茧价格平均每公斤40元计算,蚕农收入达1.29亿多元,同比增长35.6%。 "种桑养蚕是条致富好门路,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龙怀屯屯长唐建克高兴地说。唐建克年种桑十余亩,仅养蚕一项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  相似文献   

14.
海康县地处雷州半岛腹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600—1700厘米,年平均气温22.9℃,全县版图面积3459平方公里,大部分属平缓台地,少部分为低丘陵。全县有耕地面积115.73万亩,其中水田49.34万亩,旱亩21.38万亩,坡地45万亩,农业人口85万。从自然资源来说,全县宜桑面积多,全年可养蚕时间长,劳力充裕,是一种桑养蚕的好地方。海康从一九八0年就开始种桑养蚕,但数量有限,不形成气候,经一九八五年的一场百年罕见的暴风雨,使海康的蚕业几乎绝迹,到一九八七年,有关部门通过搞高产试验获得了成功,使海康的蚕业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到一九八八年,海康成立了蚕桑生产收烘工作的专业机构——广东省丝绸公司海  相似文献   

15.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了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种桑养蚕,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九七九年至八二年间,全县桑地面积从650亩发展到6500亩,增加九倍。  相似文献   

17.
我县蚕桑生产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经过全体蚕业工作者和广大蚕农的艰苦努力,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0年全县蚕茧收购185吨,比1989年增长4.2倍.0.066公顷即亩桑平均产值1062元,全县种桑养蚕收入252.38万元,比1989年的76.12万元增加176.26万元.种桑养蚕收入二千元以上的有304户,其中收入超万元的就有13户.特别是今春以来,通过充实加强蚕业机构、狠抓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及技术培训.尽管遇到了严重的旱灾,但桑树长势良好,出现了千家万户种桑养蚕的热潮.据统计,全县桑园面积已达463.3公顷,其中新种桑园面积360公顷,相当于原有桑园的3.6倍,是发展最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我县地处西江、北江、绥江的汇合点,每年四月至八月洪讯濒繁。当西江、北江洪水同时暴发,洪水期一般二十多天,最长为四十二天。由于桑树耐浸,历史上农民都利用河滩地种桑。近几年我们对在河滩地种桑的规格和采伐型式进行改革,桑叶产量有所提高。一九八一年,全县平均亩桑产茧达到二百零八斤,一九八三年首次出现亩桑产值超千元的户,一九八四年最高亩桑产值达一  相似文献   

19.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翁源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到目为止,全县桑地面积达七千二百七十三亩,春季播桑种五百二十五斤,育苗面积一百一十八亩。现有十五个公社和三个场镇种桑养蚕。我县蚕桑生产的特点是:蚕桑包产到户(人),新植桑多,新饲养员多,面积分布散,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存在“种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