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本病引入我国。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该病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牛疱疹病毒Ⅰ型—简称BHV1)在牛可引起呼吸道和生殖道疾病。通过污染精液传播病毒是本病的传染方式之一。感染的公牛能随时通过精液排泄病毒并可能终生潜伏感染。人工授精技术的运用,增加了本病传播的危险。现已证实精液的冷冻保存有利于病毒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的,广为传播的牛羊的一种传染病,猪可自然感染并产生抗体,但不表现临床症状,除此之外,本病毒还可以感染麋和鹿。急性感染的牛可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病变,并发生死亡。慢性感染者生长缓慢,影响增重和产奶。公牛可通过精液感染母牛;怀孕母牛被感染后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  相似文献   

4.
正山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侵害山羊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疫病。病菌主要通过患羊的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污染环境,本病母羊比公羊易感,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羊。病菌可通过消化道、结膜、损伤的皮肤及配种等途径引起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1临床症状母羊发病症状是流产,流产前母羊食欲减退,口渴,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后3~4个月,多数病羊胎衣不下,偶有患羊发  相似文献   

5.
<正>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患病动物及隐性感染动物均可传播本病。病毒随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出,并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猪舍,病毒也存活在胴体中,可通过肉品传播。本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感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引起感染,公猪精液也可引起感染,若母猪乳汁带毒,仔猪可因吃乳而感  相似文献   

6.
獭兔棒状杆菌病是由棒状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动物与人类多型性传染病。在牛、羊、马、鹿、犬、兔、海狸鼠、家禽和人类对化脓性棒状杆菌都易感。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因随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排出的细菌污染了饲料、饮水、垫草、用具及周围环境而散布传染。本病可通过伤口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一、病原及传播途径: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发达国家。1980年以来,我国从西德、丹麦、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引进奶牛、种牛,将本病引入我国。牛、羊。鹿、猪均可感染本病。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带毒量较高。康复牛可带毒6个月。该病直接或间接均可传播,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胎盘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中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以高热、贫血、黄疸、消瘦为主要特征。附红细胞体病是猪、牛、羊、犬、猫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但是猪附红细胞体具有种属特异性,不感染牛、羊、犬等其他动物。1流行特点本病只感染家猪,不感染野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以断奶仔猪最严重,哺乳仔猪死亡率高。本病可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打斗或吃被血污染的饲料等直接传播,也可通过吸血昆虫和非生命的媒介间接传播,不通过交配传播,对子宫内传播还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滑膜炎,病原是滑液囊支原体。本病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到慢性的疾病,主要涉及关节的滑液囊和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本病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通常感染可达100%。垂直传播通过污染本病原的种蛋,感染的雏鸡可在雏鸡群中传播疾病。种母鸡感染之后,通过生殖道排毒长达14~40 d。急性感染偶见于成年鸡。急性感染期之后出现的慢性感染可持续终生。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牛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由牛Ⅰ型疱疹病毒引起.本病主要感染牛,鹿、山羊和猪也易感.主要传播途径是鼻腔分泌物或眼分泌物,阴道和包皮分泌物、精液及胎儿体液和器官也可以是传染源.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根除本病,采用相关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同时要进行血液检测,限制运输,也可以防止本病的大面积暴发,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鹿及其他多种动物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鹿患本病多呈急性经过,特征多呈败血症变化,在我国以及国外许多家鹿场都曾经暴发过巴氏杆菌病。由于本病发病率、死亡率高,不易早期发现,因此,它是危害鹿业、造成鹿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一种传染病。1.病因患病或健康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可以从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多种途径排菌,也可通过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消化道感染,机体抵抗力降低能诱发该病的发生。当气候骤变、寒冷、闷热、阴雨连绵、饲料突变、公鹿发情期精料骤减、营养缺乏等情…  相似文献   

12.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由PRRS病毒引起,呈地方性流行。 PRRS病毒只感染猪,不分品种和年龄均可被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主要特征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主。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猪感染病毒后2~14周通过饮食、呼吸及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感染。目前,蓝耳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本文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简述如下。1慢性呼吸道病1.1病原鸡败血霉形体。1.2流行病学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霉形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的发生。1.3症…  相似文献   

14.
<正>坏死杆菌病是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我国目前以马、牛、羊和猪发病较多,危害较大。1病的发生和传播病原体为坏死梭杆菌。也有资料证实,牛、羊、鹿等反刍动物腐蹄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节瘤拟杆菌。该两种细菌都严格厌氧,易在有坏死组织或感染需氧菌的创伤内繁殖。坏死梭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健康动物的粪便,被污染的土壤以及畜栏内的垫草上,均可发现。病畜则通过病灶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污染周围环境。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5.
<正>雏鸡伤寒是由鸡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种蛋也能引起传染,雏鸡感染本病多由于种蛋带菌,在孵化器内相互传染,也可以在孵化后与病鸡或带菌鸡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也可通过饲养人员、饲料袋等机械地传播本病。本市9608  相似文献   

16.
1流行病学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购入的各年龄阶段的感染母羊,清洁群中80%以上的新发病是由此种方式引起的。野生动物也可传播本病,如狐狸、海鸥和乌鸦等。绵羊-绵羊之间的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产羔期间感染母羊将大量传染物排出到周围环境中,因此是最危险的发病期。易感母羊通过吸入或食入含流产亲衣原体的流产母羊的胎盘或胎水而感染本病。胎盘和胎水由于被严重污染,是易感母羊主要的传染源;死羔和被污染的垫料也与此病的传播有  相似文献   

17.
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曲霉菌病都是以呼吸困难、气喘为主要临床症状的鸡病。现就这几种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陈述如下。一慢性呼吸道病 1病原 鸡败血支原体2.流行病学 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易感,纯种鸡比杂种鸡易感。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可经水平和垂直两种方式传播。病原体可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播,被支原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垂直传播可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  相似文献   

18.
雏鸡亚利桑那菌病又称阿利桑那菌症,或叫副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欣肖氏亚利桑那菌或称亚利桑那副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母鸡通过蛋、粪便,公鸡通过精液传播本病。本菌能穿透蛋壳和卵膜侵入蛋内,孵出的幼雏为带菌雏。感染后,通过粪便传染给...  相似文献   

19.
1流行特点鸭大肠杆菌病是指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鸭全身或局部感染的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旦发生,传播快、死亡率高,即使紧急治疗,经济损失也很严重。本病在临床上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型。从胚胎阶段到成年种(蛋)鸭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雏鸭和育成鸭感染引起的死亡比较常见。本病可通过鸭呼吸道、伤口、生殖道等途径感染和传播。种蛋污染可造成孵化期胚胎死亡和雏鸭早期感染死亡。  相似文献   

20.
张英 《青海畜牧业》2004,(1):17-17,41
高致病性禽流感(即H5N1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病禽和健康禽的直接接触传染和通过间接途径感染健康禽(即接触被病禽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及排泄物而引起发病)。本病垂直传播的证据很少,但通过实验表明,感染鸡的蛋中含有流感病毒,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