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月华 《广西植保》2000,13(1):13-14
福建省永定县地处东经 116°2 5′~ 117°0 5′,北纬 2 4°2 3′~ 2 5°0 5′,县城年平均气温2 0 .1℃ ,年降雨量 170 0 mm。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特别适合红柿种植 ,且品质优良。目前该县已种植红柿 5 46 7hm2 ,成为当地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红柿的病虫害较多 ,制约了红柿生产的发展。柿绒粉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同翅目粉蚧科 )是柿树的主要害虫 ,近几年来为害逐年加重。为了摸清柿绒粉蚧在当地发生情况 ,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1996~ 1998年 ,作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分布与为害1.1 分布 据文献…  相似文献   

2.
棉绒蚧是柿树重要害虫,1996~1998年,作者在福建省永定县对柿城外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生了调查与研究。结果如下:柿绒蚧在永定1年发生4代.以若虫越冬,常年以7、8月份的第2、3代为害最重。柿林高温干旱气候和天敌种类及数量的减少是导致柿绒蚧猖镢的重要因素,提出以保护天敌和在3月份狠治越冬代若虫为关键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梨蛎盾蚧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蛎盾蚧(Lepidosaphes pyrorum Tang)是山西同川梨树上发生严重的新害虫,由于人们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了解的不够,盲目使用农药,致使越治越重。据调查,由于该虫为害已引起梨园的树势衰弱,产量明显降低,给农户已造成一定损失。本文报道了1989-1990年作者进行本项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柿绒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玉珍 《植物保护》1992,18(5):13-14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是柿树的重要害虫。南京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若虫在寄主枝叉等处越冬。各代雌成虫产卵量自越冬代起逐代减少。世代重迭现象严重,若虫期分别在5月中至6月中旬、7月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掌握若虫孵化盛期和越冬期化学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榆牡蛎蚧在新疆库尔勒地区1a发生2代,以卵在雄蚧壳下越冬,翌年4月下旬孵化;6月中旬为第1代若虫发生期,8月下旬第2代开始产卵越冬。主要捕食性天敌有大草蛉、孪斑唇瓢虫,寄生性天敌有蚧蚜小蜂,雄成蚧被寄生率可达30%。在果树休眠期或若虫出壳分散前,采用农业和药剂防治相结合,保护和利用天敌,可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7.
甘蔗灰粉蚧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灰粉蚧Dysmicoccus boninsis(Kuwana)属同翅目,粉蚧科,是甘蔗上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产蔗区,国内各植蔗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常与粉红粉蚧Saccharicoccus sacchari Cockerell混合发生为害,据笔者在江西万安、南康、吉安、泰和、东乡、赣县。赣州等县(市)调查,  相似文献   

8.
柿绒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绒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又名柿绵蚧,俗称“柿虱”,属蚧总科刺粉蚧属,是柿树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地域很广,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广西等省区均有发生。近年来该虫在我省有蔓延之势,危害逐年加重,常造成大量落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且虫体被覆蜡质蚧壳,防治困难,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扶桑绵粉蚧是近年传入我国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棉花产业。阐述了国内、外对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危险性以及检疫、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对扶桑绵粉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乌副盔蚧的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卢川川  伍慧雄 《昆虫天敌》1991,13(3):101-106
乌副盔蚧Parasaissetia nigra(Nietner)是柑桔及许多园林植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8~9代,各代历期变化为28~66天。雌成虫产卵量为64~208粒,卵的孵化率高达95~100%。第1龄爬行若虫的出壳高峰在上午10时左右。该虫的种群数量秋季明显上升。调查得到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共9种,5种寄生蜂中,以胶蚧红眼啮小蜂Tetrastichus purpureus和日本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两种为最主要。杀虫剂试验表明,用2.5%溴氰菊酯1:2000倍液喷雾或以40%氧化乐果1:6倍液涂干可防治此虫。  相似文献   

11.
栗瘿蜂生物学特性观察与防治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栗瘿蜂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一代。无雄蜂,营孤雌生殖。以初龄幼虫在栗芽组织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虫瘿里化蛹,6月中、下旬羽化,脱孔出蜂,产卵于栗芽内。卵于7月中旬孵化,初孵幼虫先在栗芽组织表面危害,然后形成小虫室越冬。室内药效测定表明,10%六六六乳剂2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50%乐果乳剂1000倍液,对刚脱孔和正在咬孔的成虫触杀效果都很好。田间栗树喷药试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95%以上时,喷布10%六六六乳剂或超低量油剂,效果良好。冬季剪枝,保留结果母枝和有用发育枝,防虫效果明显。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长尾小蜂是防治栗瘿蜂值得注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柑桔黑刺粉虱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柑桔黑刺粉虱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有效积温,天敌种类和药剂防治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该虫在广东一般1年发生5代,第1代成虫出现份,11月下旬以后若虫和蛹开始越冬,发育起点温度为11.01℃,完成了1个世代所需有效积温为791.27日度。  相似文献   

13.
大豆根蛇潜蝇(Dphiomgia shibatuji Spencer)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春大豆产区,尤以吉林、黑龙江两省为重。幼虫蛀食大豆根皮,造成根皮腐烂,严重影响养分和水分传导。危害轻者豆株生长缓慢,花英减少,重者枯死。大豆根蛇潜蝇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豆茬上越冬,翌年5月中~6月上旬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下旬,6月上~下旬为幼虫为害期,6月中~下旬陆续化蛹越冬。成虫羽化的第二日交尾、产卵,产卵期为6.4~7.5天,产卵量为19.5~21.7粒,最多42粒,卵产于豆苗胚轴皮层内。卵期为3~4天,幼虫期为14天,共分为三个龄期。40%乐果乳油用种子量0.7%拌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山楂长小蠹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楂长小蠹Platypus sp.是造成山西晋城山楂树死亡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此虫1年发生2代,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树体内越冬。成虫出树活动在1年中有3个高峰,即4月底至5月初、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至10月初。成虫飞翔力强,无趋光性。此虫的发生为害与山植树的年龄、树势、品种、立地条件及人工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加强林园综合管理,增强树势,并在成虫出树高峰期用速灭杀丁、氧化乐果200倍液喷射树体(每株用量5—8公斤)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核桃瘤蛾是北京市郊区核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在梯田石填墙縫及地面石块下结茧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至7月中旬結束。第一代幼虫发生于6月上旬至7月下旬,第二代幼虫发生于8月上旬至9月下旬。室内药效测定結果表明,6%可湿性666(200倍液),50%可湿性DDT粉剂(300倍液),25%DDT乳剂(300倍液),砷酸鉛(200倍液),50%乐果乳剂(2000倍液),50%敌百虫乳剂(500倍液)对各龄幼虫的杀虫效果都很好。試驗表明,树干束革及树干周围开溝誘集丁树化蛹的幼虫效果更好,特别是在喷药有困难的山区,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6.
棘禾草螟(Chilo hyrax Bleszynski)是蛀食荻芦茎秆的大害虫。近年来,在我省荻芦的被害株率为98%以上,对荻芦的产量与质量影响极大。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棘禾草螟是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荻芦最严重的害虫。棘禾草螟在湖南沅江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多数在荻芦蔸中、少数在残秆中越冬。影响其越冬虫量的因子,主要是收割芦苇时留蔸太高,放火烧苇田不适时或不放火烧苇田。防治棘禾草螟,主要采取“齐泥收割荻芦”;“适时放火烧苇田”;化学防治重点掌握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施用以杀虫双为主的农药。这一综合措施,对控制棘禾草螟的为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黑点蚧是柑桔主要害虫之一,1年发生3—4代。各代雌蚧完成1代所需天数依次为104.3、59.6、184.9天。主要以产卵雌成虫越冬。发现黑点蚧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6种,其中以寄生未成熟雌成虫的盾蚧长缨蚜小蜂寄生率最高,似有利用前途。药剂防治以喹恶硫磷、杀扑磷、乐斯本、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剂对雌成虫的效果最好,拟除虫菊酯类对雌成虫的效果较差。若把上述农药分别与1%石油乳剂混用,便可降低农药使用浓度,提高防治效果。防治最佳时期6—8月。  相似文献   

18.
据1962—1963年两年的研究,桃小食心虫在乐陵棗区一年发生1—2代。第二代发生数量多少与当年整个发生期的早晚有密切的关系。桃小食心虫以老熟幼虫結“越冬茧”在土內越冬,其垂直分布深度限于离土表4寸范围內,平面分布愈近树干密度愈大。越冬幼虫自6月中旬开始出土,一直延續到8月上、中旬結束,盛期在7月中旬左右。越冬幼虫出土与降雨有密切关系。在室內越冬幼虫出土及第一代老熟幼虫脫果后至成虫羽化历期,分别平均为10.4天及10.8天。成虫白天不活动,夜間11—1时之間交尾。产卵前期平均为2.5—2.7天,产卵期間平均为1.3—2.1天。雌虫平均产卵量为27.9粒(越冬代)和40.5粒(第一代),最多可产154粒。在田間,卵绝大多数产在叶片背面基部(72.6%),产在果实梗洼(27.4%)和胴部较少,其它部位尚未发现。田間卵自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至8月下旬或9月初結束。第一、二代卵期分別平均为6.8和8.4天,孵化率分別为92.3%和89.5%。幼虫扎果从7月末 (或8月初) 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前后达50天左右。幼虫脫果从8月中旬起,至9月中、下旬棗采收后尚未結束。果內幼虫期最短9天,最长28天,平均16.8天左右。地面药剂处理应該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前,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鍵时期;在第一、二代卵盛期(7月下旬及8月中旬左右),噴药两次是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第二个关鍵时期。地面药剂处理,3%666粉剂与3%666颗粒剂效果差不多。树上喷药可用25%DDT乳剂250倍液加用0.01%“拉开粉”或0.1%水胶,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盐垦区中黑盲蝽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地区1年发生4代,6月上旬一代成虫陆续迁进棉田繁殖为害,9月上旬第四代成虫相继迁出棉田产卵越冬,发生和为害程度受基数、气候、食料、生境、天敌因素的影响,上代残留量与下代发生量、早春气温与越冬卵孵化、6月份雨量与为害程度、植株含氮量与发生程度、棉田郁闭度与为害度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虫的防治指标为二、三、四代百株虫量分别达到10、15、22头时开始施药,防治适期为二至三龄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中华锯花天牛(Apatophysis sinica Semeaov-Tian-Shanskij)幼虫蛀食牡丹根部,被害株生长发育不良,长势衰弱,影响开花,特别严重影响丹皮的产量和品质。该虫3年完成1个世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牡丹根茎交接处越冬。完成1个世代平均1086.2天,幼虫生长期最长,平均1029.3天。用磷化铝薰杀,在牡丹近根处钻孔培土或在移栽前挖坑用塑料薄膜四面密封处理牡丹苗,死亡率均达100%。防治成本极低,每棵用药合人民币4分;挖坑集中薰蒸,每棵0.48分。经防治后1年的测定,单株根系增加160—230克,开花期延长2—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