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熊猫主食竹产地华蓥山岩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Hg、Pb和Cu的调查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当地的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0.7,综合污染指数也均小于0.7.土壤重金属中Hg与pH值、As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作用,...  相似文献   

2.
姜军  成杰民 《绿色科技》2013,(6):217-219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土壤采取保护措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济南经济开发区土壤取样,并对土壤中Cr、As、Cu、Hg、Pb、Cd、Zn、Ni等8种重金属含量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根据国家土壤二级标准,对开发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内土壤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3.
王夏  马建源 《绿色科技》2023,(18):116-120
为探讨铅锌冶炼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对甘肃某铅锌冶炼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b、Zn、Cd、Cu、As、Hg平均值是土壤背景值的13.6、6.3、85、2、1.5、14倍,Cr、Ni平均值均低于甘肃省土壤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14.69)达到重度污染,Pb(1.49)、Zn(1.44)达到轻度污染,这3种元素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研究区域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0.13~318.66,均值为9.46,污染级别在安全-重度污染区间均有分布。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Pb、Zn、Cd、As、Hg主要受冶炼生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Cr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作用,Cu可能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8年4月,选择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分布比较广、比较有代表性的4种绿化类型(苗圃地、拆解园区绿化带、拆解厂内绿化带、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对表层土壤(0~20 cm)中的4种重金属(Cu,Zn,Pb,Cd)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绿化类型表层土壤中Cu,Zn,Pb,Cd平均含量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二级标准,4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都达到重度污染水平,污染指数排序为Cd Pb Cu Zn;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污染等级,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土壤中4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处于重度污染等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苗圃地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城镇建成区道路绿化带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拆解园区道路绿化带和拆解厂内绿化带均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5.
苍溪县白鹤乡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和Zn的调查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当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土壤质量较好属清洁,符合国家对种植农作物产品的基本要求。其中重金属污染因子中发现主要是Cd元素超过土壤质量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选取华南沿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土壤中常见重金属元素镉、铅、铜、镍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子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等方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研究区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70 mg/kg;镉、铜、镍含量均在风险筛选值以内。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铅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升高的趋势,镍、镉含量呈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铜含量呈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总体变化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污染程度评价表明,铅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呈轻污染等级;镉、铜、镍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重金属含量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945,综合污染等级达到警戒线。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表明,研究区镉含量呈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铅、铜、镍均呈轻微潜在生态风险程度;4种重金属元素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轻微程度。总的来说,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森林土壤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采样和土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恩施、黄冈、荆门、十堰、随州、武汉、咸宁、孝感和宜昌共9个地区的61个茶园土壤pH值、镉、汞、砷、铅、铬、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1个茶园土壤pH值范围为3.57~8.43,91.8%土壤偏酸性;98.4%土壤重金属含量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 391-2013》限量标准以内,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茶叶;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表明这些地区土壤污染等级为1级,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遂宁市不同区域农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项污染指数、内梅罗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以及富集因子法对其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Zn和Ni的质量分数平均值超过了四川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天宫村35%受Ni污染,15%受Zn污染,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1,为轻污染等级。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尚清洁但处于警戒线。Zn有7个点位的富集因子处于1~1.5之间,Ni有17个点的富集因子大于1,受到了较强的人为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9.
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环境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对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5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食用笋产地土壤主要污染物含量及质量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食用笋生产基地实地抽样检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次提出了浙江省食用笋产地土壤主要污染物含量.结果显示,浙江省食用笋产地土壤主要污染物含量为Pb 28 mg/kg、Cd 0.11 mg/kg、Hg 0.096 mg/kg、As5.9 mg/kg、Cr 36 mg/kg、Cu 14 mg/kg、Zn 80 mg/kg,pH值为5.0.该背景值为实地抽样检测,来源明确,样本分布具有代表性,分析方法和结果可靠.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背景值作评价标准,浙江省食用笋产地土壤主要污染物平均含量处于标准规定的安全水平,但综合污染指数已接近于背景值标准限量的警戒线.以森林食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进行判定,Zn和Pb超标较为严重.污染程度为Zn>Pb>Cd>Cr>As>Hg>Cu.主要污染物地区分布差异明显,Pb含量地区中位值相对标准偏差达33%.顺序为Pb>As>Cu>Cr>Cd>Hg>Zn>pH.食用笋生产中肥料的质量和施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及安全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摸清浙江省干香菇的质量安全现状,测定出其重金属背景值,对浙江香菇主产区所产干香菇进行了抽样检测,经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0.391mg/kg、镉0.453mg/kg、砷0.264mg/kg、汞0.040mg/kg,与((NY5095.2002无公害食品——香菇》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其铅、砷、汞含量分别为标准限量的20%、26%、20%,含量最高的镉也只为标准限量的45%,表明浙江省干香菇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再经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香菇的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认干香菇铅、砷、汞的污染等级均属非污染,但镉污染等级处于警戒级。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昀  王黎明 《绿色科技》2023,(12):169-173+178
采用网格布点法,在矿区农用地布设48个土壤采样点,对矿区农用地土壤中的Cd、Cu、As、Pb、Zn、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为矿区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重金属累积性分析评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调查区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顺序为:Cd>Cu>As>Pb>Zn>Cr>Ni>Hg,对土壤中Cu、Pb、Cd和As作累积性分析,Cu的累积系数范围为2.48~7.84,属于中度累积;Cd的累积系数范围为5.1~13.04,属于重度累积。根据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矿区土壤主要污染来源为当地铜、铁、煤矿等开采、金属冶炼等行业的影响,通过大气粉尘和地表废水等途径污染农田。  相似文献   

13.
对云浮市油茶(Camellia oleifera)适生地区采用随机布点、专题布点和林分布点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布点,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重金属 Zn、Cu、Pb、Cd、Ni,对 5 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含量变异分析 及污染评价,结果显示:5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异程度均大于 50%,为中强度变异,云浮市 5 个地点之 间重金属有显著差异,5 种元素的总体均值均小于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 准;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显示元素 Cu 的污染程度最高,云浮市总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 0.73,处于污 染等级中的 2 级,污染水平为尚清洁,而云浮市下属的郁南县、云城区和云安区的土壤综合污染等级为 3 级,属于轻污染,罗定市属于警戒线,只有新兴县的污染程度为安全。因此,需要对郁南县、云城区、 云安区和罗定市的污染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以网湖流域稻田、林地0~15 cm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中Cu、Zn、Ni、Cr、Cd重金属含量,基于ArcGIS软件及内梅罗指数法分别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u、Zn、Ni、Cr、Cd的平均值为64.17、118.81、40.67、41.05和3.88 mg/kg。其中Cd含量是背景值的22.82倍;Cr、Cu、Zn和Ni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3,属于严重超标。通过地累积污染指数的分析表明,Cu为1级轻度污染,Cd为偏重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与湖心距离远近没有明显相关性;Ni与Cr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相似性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某造纸厂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石家庄藁城区造纸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利用梅花采样法对造纸厂周围土壤进行了不同深度采样。检测了土壤中Cu、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程度,并对样品进行了pH值和有机质(OM)理化性质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i和Cd的含量分别超过二级标准1.71倍和5.51倍;重金属Cu、Zn、Pb、Ni、Cr、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0.21、0.38、0.08、1.71、0.66和5.51。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4.03;研究区域农田土壤污染程度为重度污染;不同重金属在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重金属Cu与Ni、Pb以及重金属Ni与Pb、重金属Cd与Zn之间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东莞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马占相思林和针阔混交人工林为对象,分析林地0~25cm表层土壤Cu、Zn、Pb、cd4种重金属含量,并以广东省土壤背景值为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林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尾叶桉林和马尾松林以土壤Ph含量最高,其他两种林型以zn含量最高;4种重金属含量高低为Zn〉Pb〉Cu〉Cd,它们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Pb〉Cu〉Zn〉Cd。4种林型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依次为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土壤pH值与Zn、cd之间相关性显著,土壤全钾与Zn、Cd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东莞市4种人工林土壤Cd与自然因素有关,土壤Cu主要受人为输入影响;Zn含量高于背景值,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云贵川主产区核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云南、贵州和四川主产区核桃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食用核桃摄入重金属的人体健康风险,为云贵川核桃绿色食品生产和健康消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贵川核桃主产区采集204批次核桃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样品中Pb、Cd和As进行测定,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核桃重金属污染水平评价,并结合中国居民核桃的消费量和体质量信息,采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模型对核桃中As、Pb和Cd的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云贵川核桃样品中重金属As、Pb和Cd的检出范围分别为ND~0.064 mg·kg-1,ND~0.095 mg·kg-1,ND~0.017 mg·kg-1,3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标准LY/T1777—2008《森林食品质量安全通则》的限量值(ML,0.2、0.2、0.1 mg·kg-1),说明3个省份核桃中As、Pb和Cd的污染状况总体较轻。研究区域核桃样品中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总体PbAsCd,而云南省核桃样品中As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四川省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高,分别达到0.15和0.1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表明,3个省份核桃样品重金属污染排序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但其综合污染指数都小于0.15,远小于警戒值1。【结论】云贵川主产区核桃样品中Pb和As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PbAsCd;儿童因摄食核桃导致的重金属潜在健康风险约是成人健康风险的25倍;但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重金属的膳食风险和致癌风险值均低于风险阈值,风险尚在可接受水平内。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滩地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湖南省潮土背景值相比较,三个样地的中Pb、Cu、As的含量平均值都超过了背景值,Cd和Cr的含量平均值小于背景值,且Pb的平均含量均是湖南省潮土背景平均值的2倍多;广兴洲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值均高于其他样地;集成垸土壤中的Pb、As和三个样地土壤中Cd重金属含量较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对重金属间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pH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6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存在正相关,Pb、Zn、As与全氮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b与Zn以及Cu与Cd、Zn、As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d与Zn、As以及Cr与As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由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指数可知,广兴洲样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比其他样地高,但均属于轻微污染和存在轻微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9.
以大田县铁矿废弃地为对象,研究了铁矿废弃地不同修复模式土壤重金属元素Cu、Zn、Pb、Ni和Cr的污染情况,并进行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修复模式土壤Cu、Zn、Pb和Cr重金属元素均超过相应福建土壤背景值,其中Pb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2)Cu和Zn极显著相关,表明Cu和Zn具有一定的同源性。(3)不同恢复模式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值排序为R0>R1>R2>R3>R4>CK。(4)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Pb元素污染指数最高,其次为Zn元素,其他3种元素污染较小。R0和R1模式属重度污染;R2和R3模式属轻度污染;R4模式属警戒;CK模式属安全。  相似文献   

20.
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湘潭锰矿废弃地土壤中Ni、Cd、Cu、Mn、Pb和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污染指数评价法对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湘潭锰矿矿区废弃地土壤中Mn、Cu、Pb、Zn 、Cd、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 853.21、95.80、1 211.29、685.36、13.15和91.33 mg/kg;用3种不同的背景值对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6种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大于2,表示被污染,其中以Mn、Pb、Cd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达5级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