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配以小型植物,将舟、亭、屋布置于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的山水风貌。盆景师们把紫砂、大理石、汉白玉浅盆视为江、湖、大海、绘画白纸,依美学原理进行布局。经过对山石的挑选、截锯、雕琢组合、胶固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法创造峰、峦、平台、坡脚、点石、水岸线等,从而体现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13日,应遵义市第一届"交旅投杯"金弹子盆景展之邀,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田一卫现场进行了山水盆景制作表演,田大师以当地石灰石、真柏等常见材料即兴发挥,一个多小时即为观众呈上一副动人的峡江美景,全过程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新民 《花木盆景》2013,(12):66-68
中国盆景讲究神韵、意境、饱含诗情画意,这是与国外盆景不同点中较突出的一点,这也要求我们制作山水盆景的作者要有一定的文艺修养和表现技巧,多读诗词佳句,多领会山水画的画理。同时了解山水画与山水盆景制作中的不同处。  相似文献   

4.
在盆景创作中,常根据既得材料的自身条件来决定创作什么样的盆景,称为“因材立意”或“因材而作”。山水盆景《巴山夜雨》便是“因材立意”,即兴创作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5.
韩琦 《花木盆景》2014,(5):74-75
山水盆景可以说是中国盆景独有的形式,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陈茂良 《花木盆景》2000,(1A):67-67
要使山水盆景把自然景观凝于盆盎之内,盆景作者必须要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运用缩山移水之功法,产生“立数寸作干仞之高,横咫尺作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才能达到颂扬祖国锦秀河山,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初春,笔者在一次盆景交流活动中见到这件桩材,该桩是一棵过桥式博兰老桩,古朴苍劲,盘根错节,浑然天成,其主干呈完美的拱桥状,横卧于盆面,干身曲折多变,枯荣与共,多个健壮的枝托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主干上,悬根露爪,张弛有度,是一棵优秀的岭南盆景桩材。于是我果断出手,将它“请”回家中。仔细审桩后,笔者发现原桩材在枝托布局方面尚欠缺层次,还有不少的提升空间。于是计划去芜存菁、删繁就简。  相似文献   

8.
正海派盆景已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是以上海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而海派山水盆景则是其重要的一条分支,它集众家之长,既承于传统又勇于创新,师法自然,不拘格律。要想达到较高的艺术效果,就必须通过构思立意、取材雕琢、配置胶合、绿化装饰等四个步骤进行创作。一、构思立意"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王维山水诀中的名句,制作海派山  相似文献   

9.
山水盆景,是以多种形态的山石、树木、水面、盆和配件等组成的景观。山水盆景的美感不仅在于山石的造型美,还在于各种构成因素的组合美。这种组合美,要比单体山石更具内涵和观赏性,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和创作者的主体审美要求。这种组合也叫立体构成,表现为山水盆景中的各种关系。如何构成这些美妙的关系,达到最佳最美的境界,确是大有学问,有着高下之分和雅俗之别,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美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削弱,有的相互调剂“(狄德罗《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我国春秋时期《国语》  相似文献   

10.
<正>三角梅为岭南地区常见树种,生长迅速,萌芽密集,愈伤能力强,一年可修剪多次,赏花、赏叶、赏型、赏枝爪,四季迥异,景色多变,且虫害较少,不失为岭南盆景的热门树种。在2015年粤桂港(廉江)第二届盆景艺术博览会上,笔者一盆养护了十多年的三角梅盆景作品《春意盎然》荣获金奖:在2016年第十一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上,百盆岭南盆景首次跨越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很喜欢古代文人画派的作品,闲来常常观赏临摹,对文人树也情有独钟,除学习理解领内涵外,生活中也偏爱留意带有文人色彩的树桩。2013年暮春,我找人要了几棵绿化用的山松。图1是其中一株主干截取后,侧枝带干养护一年后的树相,图2是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朋友问我,盆景创作最应该注重什么?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讲究”二字。“讲究”是种态度,是对创作认真、专注,精益求精。有了这个态度,哪怕没有好的树桩,同样可能创作出有特点的盆景。下面仅以拙作《荆风楚韵》为例,与大家分享创作中的体会。《荆风楚韵》的树桩、种植场地都不算好,但来访的盆友和专家们对它的评价却很高,而且曾获得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湖北参赛作品选拔赛金奖、2019北京世园会盆景国际竞赛铜奖、2020全国精品盆景展金奖。它的成功主要是做到了在养护、造型、布局三个方面的“讲究”。  相似文献   

13.
14.
王宪 《花木盆景》2005,(6):36-37
2003年初春,我与盆友杨建成到济南市东郊的一处旧的采石场采集山水盆景用石,偶得一理想石材,如获珍宝。此石属石灰岩,高约56cm,石的顶部凸现三个自然山峰,背面隆起,左侧石的腰部有一天然向前探伸的平台,平台下面自然向内倾斜,更能增加山势的险峻之感。石的表面纹理自然丰富细腻,色泽呈青灰色,因此在济南称其为青石,是理想的盆景用石。  相似文献   

15.
韩琦 《花木盆景》2014,(2):38-40
我们经常谈创新,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要敢于做新的尝试。继承传统并不等于用陈规旧律约束自己,在盆景艺术范畴内,无论在用料、用盆、构思、布局以及新的技法等方面都可以大胆进行尝试,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只有不断的尝试。新的作品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才有希望。湖南韩琦先生巧妙利用整体山型石创作山水盆景,石材色彩、纹理天然一致,整体性强,其作妙取自然、气势大度,特以为荐。  相似文献   

16.
正应遵义市第二届高铁新城杯市花(杜鹃)盆景展组委会之邀,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田一卫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山水盆景创作示范表演,田大师就地取材,精巧构思,用时不到一小时,即为观众呈现出一副动人的山水胜景。现将其表演过程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7.
<正>树木盆景造型因材而异,它要求创作者能将所得的千姿百态的素材,经过仔细观摩,反复思考,发现其美,挖掘其神,之后才能确定最佳的造型方案,再通过作者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意境高远的作品。我的榆树作品《请》原始桩材是在2000年拿回的一个看起来很差的材料,两段一粗一细的直根之上,横出一根直筒的毫无变化的树干,成"7"字形(见图1),看似无可取之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爱好盆景二十多年,个中辛劳,自不必说,却又每每乐在其中。常为觅得称心如意的树桩而欣喜,然而将一平庸之桩,经年累月,逐步雕琢成材,则欣喜更甚。十多年前,笔者截枝所余的一段雀梅素材,随手植下,数年后发觉可堪造就,悉心养护、造型之下,而今颇有可观之处,惜乎当年未予重视,没能留下相关照片,现  相似文献   

19.
20.
正"丛林盆景的布局造型,一要顺乎自然之理,二要合乎造型之法,三要表达作者主意,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互相融合,互相统一,才能创造出盆景的艺术美和意境美。——贺淦荪都市喧嚣,给心灵留下了一片宁静的栖息地,同时勾起了对童年的回忆:山林、青草、流水、牧童……还有那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梦回童年,情景再现,是此桩创作的初衷。此桩为一本多干丛林黄杨,高低错落,大小共10余干,粗细搭配协调,是多年来一直寻找的桩材(图一)。2010年偶得此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