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品种混酿处理对所得葡萄酒色泽参数和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赤霞珠葡萄酒为基酒,在橡木桶陈酿期间采用不同比例(10%、20%、30%、40%)美乐葡萄酒进行二元混酿,陈酿12个月后分析混酿葡萄酒的理化指标、色泽参数、酚类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含量,并结合感官量化品评法对葡萄酒感官特征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美乐葡萄酒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赤霞珠葡萄酒的酒精体积分数、总酸含量和色度值;美乐占比为10%和20%混酿葡萄酒的香气物质含量较高,约为赤霞珠葡萄酒的1.22倍,美乐占比20%的葡萄酒有助于2-糠酸乙酯、苹果酸二乙酯和苯甲醇等花果香物质的生成;感官分析表明,美乐占比20%的混酿葡萄酒具有更好的口感协调性和单宁细腻度,整体评分最高。综上,20%美乐混酿对赤霞珠葡萄酒色泽、香气和感官品质改善效果最好。本研究可为混酿葡萄酒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舒  王晶  马婷慧  王锐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23-329
宁夏贺兰山东麓现阶段水肥一体轻简化栽培模式下酿酒葡萄对氮素营养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氮肥施用方式可能会引发酿酒葡萄成熟过快、浆果内含物累计不足、果皮中酵母可同化氮偏低等问题。以喷清水为对照,在酿酒葡萄转色期内叶面喷施硫酸铵、硝酸铵钙、尿素、苯丙氨酸及谷氨酸5种水溶性氮源,研究不同氮源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色期叶面氮素调控的葡萄浆果可溶性固形物以硫酸铵处理最佳,高达29.21%;花色苷在尿素处理下含量高达2.28 mg/g,较其余氮素处理提高16.33%~55.10%;单宁含量以苯丙氨酸处理最佳,高达19.88 mg/g;总酚含量在苯丙氨酸处理下高达19.56 mg/g,较其余氮素处理提高8.91%~27.34%。综合分析得出,转色期叶面喷施苯丙氨酸和尿素两种氮源均可改善酿酒葡萄生长发育,提升浆果品质。  相似文献   

3.
氮肥在促进酿酒葡萄营养生长的同时还能有效调节其生殖生长,补氮时期和补氮方式对于协调葡萄营养生理和品质构成的关系尤为重要,尤其在葡萄品质形成最为关键的转色期进行氮素调控对浆果品质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以8年生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研究对象,在葡萄转色期内以清水为对照,设置叶面喷施、滴灌补氮、喷滴结合和减量补氮4种补氮方式,研究补氮方式对葡萄生理、品质和酵母可同化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相比,4种补氮方式均能提高葡萄果实的果形指数;滴灌补氮能有效增加叶片叶面积、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b含量,其中水分利用率显著提高81.53%;葡萄浆果的单宁、花色苷和总酚提升效果在叶面喷施氮素时分别显著提高11.69%、99.19%、21.60%;减量补氮可以显著促进叶绿素的合成与积累,同时可溶性固形物显著增加16.15%;喷滴结合提升叶片净光合速率、类胡萝卜素和酵母可同化氮含量的效果最佳,分别显著增加35.15%、38.46%和53.04%,同时百粒重显著提高44.88%。综合评价发现,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通过叶面喷施和滴灌追施的补氮方式是调节酿酒葡萄生理、改善葡萄浆果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苯并噻二唑(benzothiazole,BTH)转色期诱抗处理对葡萄果实理化和香气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酿酒葡萄‘霞多丽’为试材,果实转色50%时对植株喷施50 mg/L的诱抗剂BTH,分析比较成熟葡萄果实的理化和香气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色期BTH诱抗处理可显著增加8.31%的葡萄果皮/浆果比例(P<0.05);极显著增加果实百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分别较对照吐温80水溶液处理增加了4.64%、6.67%和8.63%(P<0.01)。但BTH处理会降低总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可滴定酸的含量。同时,BTH诱抗减少了果实中游离态C6/C9、芳香族、支链脂肪族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组分的积累,降低比例在16.65%~31.77%之间;BTH促进了游离态直链脂肪族和萜烯类以及结合态C6/C9、直链脂肪族、芳香族、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组分在果实中的积累,增加比例在4.22%~60.12%之间。综上可见,转色期BTH诱抗处理可通过增加果皮/浆果比例、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昼夜温差对酿酒葡萄果实成熟期间挥发性香气合成的影响,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通过调控夜间温度改变昼夜温差,设置T-2.6℃(夜间平均温度为17.0℃,温差为15.1℃)、T0.5℃(夜间平均温度为20.1℃,温差为12.0℃)、T3.5℃(夜间平均温度为23.1℃,温差为9.0℃)和CK(夜间平均温度为19.6℃,温差为12.5℃)4组处理,测定分析果实中挥发性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挥发性香气合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昼夜温差与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正比;T-2.6℃和T0.5℃处理提高了赤霞珠果实中的花香和果香,后续在酿酒过程中可提高葡萄酒一类香气的含量,在酿造干红的同时,也宜于酿造起泡桃红类葡萄酒;T3.5℃处理提高了果实中的烟草香,为后续酿造葡萄酒提供了更多的三类香气,即陈酿香,在较小温差环境下生长的葡萄酿酒后更适宜储存较长时间,以更好地形成陈酿香。共检测到5 11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2....  相似文献   

6.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酸性土壤改良剂对蛇龙珠葡萄园酸性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其对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钾长石和白云石煅烧粉末为土壤改良剂,于葡萄萌芽前分别以0、4500和9000 kg/hm2的用量对葡萄园土壤进行改良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随着土壤改良剂用量的增加,不同土层土壤pH、电导率呈增加的趋势,高剂量土壤改良剂使0~20、20~4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K、Ca和Mg等矿质元素的含量增加23.8%~102.7%。土壤改良剂处理对葡萄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两种用量土壤改良剂处理使葡萄果实成熟度(糖酸比)显著增加10.7%、9.4%。此外,高剂量土壤改良剂处理使葡萄酒中总酚、单宁、黄酮等酚类物质含量显著提高16.8%、10.4%、7.1%。酿酒葡萄园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良酸性土壤且提高果实成熟度和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以种植面积较广的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控移动式人工模拟降水系统进行人工降水,研究成熟期降水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9月5-7日(连续3d的阴雨天气)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某酒庄葡萄园内进行,此时酿酒葡萄处于成熟中期。以当地9月1日至采收期的自然降水量(10.3mm)为对照(CK),4个增雨处理的总降水量为自然降水与人工模拟降水之和,分别为P1(20.3mm)、P2(40.3mm)、P3(50.3mm)、P4(60.3mm)。并于9月28日进行葡萄成熟期采样,观测对比不同处理葡萄浆果中包括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可滴定酸、总酚、单宁和花色素6种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降水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糖酸比和总酚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可滴定酸和花色素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单宁含量呈波动变化趋势,但各降水处理的单宁含量均高于对照(CK)。总的来说,10.3mm以下和40.3mm以上降水均会对酿酒葡萄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水分胁迫对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本研究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处理,测定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及白藜芦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进入转色期,PAL、4CLSTS基因随白藜芦醇合成而大量表达;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均能增加葡萄果实白藜芦醇含量,同时提高白藜芦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不同水分胁迫处理间存在差异;水分胁迫对果实转色前期和后期PALSTS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但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CHS基因的表达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白藜芦醇含量与PALSTS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水分胁迫主要通过诱导PALSTS基因表达来增加果实白藜芦醇含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葡萄白藜芦醇合成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不同颜色防雨布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梅综合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延迟杨梅成熟期、降低落果率的技术措施,在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分别设置覆盖防虫网及防虫网配合覆盖白、蓝、绿、红、黑色防雨布处理,以无覆盖处理为对照(CK1),测定不同处理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1相比,绿色和蓝色防雨布有利于降低温度和相对湿度,而红色和黑色防雨布有利于温度升高,所有处理均显著抑制光合速率和枝梢的伸长,光合速率抑制率达30.62%~66.75%,其中转色期覆盖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的抑制率最高。CK1的果实在成熟时100%脱落,硬核期和转色期进行防虫网单独覆盖和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共4个处理的落果率在35.23%~70.49%之间,其他处理能显著降低杨梅果实落果率,落果率在16.44%~19.9%之间;防虫网+绿色防雨布处理、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延迟杨梅果实成熟时间最长,达5~9 d。综合分析杨梅果实总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转色期覆盖防虫网+蓝色防雨布处理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而覆盖防虫网+黑色防雨布处理的最差。本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不同颜色防雨布开展杨梅设施栽培、延迟杨梅供应期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品质形成气象条件与评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葡萄酒品质,其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正常管理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衡量葡萄生长气象条件是否适宜品质形成的方法称为酿酒葡萄品质气象评价技术。研究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气象评级技术和气象指标,可为葡萄酒商业评级、年份酒鉴定和窖藏提供气候参考依据。利用贺兰山东麓2003—2011年多点采样化验的101份‘赤霞珠’总糖、总酸、糖酸比、pH和单宁资料,选取其中的51份进行相关普查,确定了有生物学意义的显著气象因子,以各因子的决定系数分别建立了5项品质指标的权重模型,通过单项品质指标对综合品质的贡献构建了综合品质气象评价模型。参照前人对葡萄酒品质、酿酒葡萄品质的研究和葡萄酒和葡萄品质标准,根据酿造葡萄酒所需的总糖、总酸、糖酸比、pH和单宁,确定‘赤霞珠’各项品质指标的阈值,利用模型反推出与葡萄酒品质相对应的气象因子阈值和‘赤霞珠’品质气象分类标准。回代检验显示5项品质指标均通过了0.001的R检验和F检验,与实测值接近且变化趋势一致。总糖、总酸、糖酸比和单宁的模拟效果较好,R≥0.59且RMSE较小,但pH误差相对较大。用50份未参与建模的样本估算了‘赤霞珠’品质等级。总糖、总酸与实测接近;个别样本的糖酸比、单宁误差相对较大,但变化趋势与实测一致;样本pH均在适宜范围内且较稳定。从综合评分和等级来看,28个样本与实况等级相同,18个样本误差在1级内,仅4个样本相差2级,准确反映出原料的质量。‘赤霞珠’品质气象评价指标和模型为评价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质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化肥施用量,充分发挥有机肥效应并有效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00%化肥(C1)、100%有机肥(O1)、100%有机肥+菌剂(O1B)、60%化肥+40%有机肥(C0.6O0.4)、60%化肥+40%有机肥+菌剂(C0.6O0.4B)6个处理,除CK外,各施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一致,研究不同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园土壤养分、果实及葡萄酒基本理化性质以及酚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因子与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酿酒葡萄的科学高效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O1和C0.6O0.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30.22%和70.65%、27.45%和31.37%、10.10%和20.11%、438.93%和491.60%。与C1处理相比,有机肥配施菌剂处...  相似文献   

12.
喷施钙肥对‘夏黑’葡萄果实糖酸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大田条件下,喷施钙肥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等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生产上合理补充钙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果实转色期对‘夏黑’葡萄果穗喷施硝酸钙、氨基酸钙两种钙肥,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硝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3%、0.5%,氨基酸钙溶液浓度设置为0.1%、0.08%,研究外源喷施钙肥对葡萄果实糖酸积累及其它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源喷施0.1%氨基酸钙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期果糖和葡萄糖的积累,抑制酒石酸和草酸的降解,果实硬度和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增加35.71%、38.66%,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下降30.17%。外源喷施0.5%硝酸钙溶液可促进果实成熟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积累,促进酒石酸、柠檬酸的降解,增加草酸的积累,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47.74%、7.99%和43.34%,可滴定酸含量相比对照下降28.89%。综合糖酸含量和其他果实品质来看,‘夏黑’葡萄果实转色期喷施0.5%硝酸钙溶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海藻提取与养分配施对葡萄果实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处理:NPK 水溶肥(CK)、0.3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1)、0.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2)、1.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3)和3%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T4)。结果表明,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能增加葡萄单穗重、产量和SPAD 值,T1、T2 和T3 处理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含量分别较CK 提高77.98%、17.51%、1.42% 和69.45%、35.65%、11.45%,T4 处理降低果实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含量。T2 处理果实磷含量和叶片钾含量最高,较CK 分别显著提高26.97% 和47.87%。此外,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均增加果实香气化合物种类,其中,T2 处理果实香气化合物种类数最高。主成分分析中,T2 处理的葡萄果实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和果实香气物质影响中得分最高。综合分析,海藻提取物与养分一定比例配施能够提高葡萄产量、改善品质、促进养分吸收以及增加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其中,0.75% 海藻提取物与NPK 水溶肥配施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美乐葡萄是山东省酿酒葡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为了了解美乐葡萄在山东省的栽培表现,对位于胶东半岛的乳山台依湖酒庄与德州奥德曼酒庄种植的美乐葡萄的品质性状及其在转色期到成熟期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成熟期,德州地区葡萄果实中花色苷、酚类含量较高,乳山地区的可溶性糖和总有机酸含量较高。从转色期到成熟期,乳山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较快,德州总花色苷含量变化较快,其他性状变化程度相近。进一步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发现,乳山的DEGs数量高于德州。此外,这些DEGs共富集到824组GO功能组和114条KEGG生物学途径。对一些与品质相关的KEGG通路与GO条目进行分析发现,上调或下调基因的数量可能与果实表现出的农艺性状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胶东半岛以及黄河流域进一步引种推广美乐葡萄以及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美乐葡萄酒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罗华  孙雨露  王君 《核农学报》2024,(5):881-888
为探究原料干化对所酿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山西省清徐县龙眼葡萄为原料,利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进行原料干化处理,并采用带皮、清汁发酵两种方式进行半干型龙眼白葡萄酒的酿制,以未干化葡萄原料所酿葡萄酒为对照,对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浆果及所酿酒样的基本指标、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酒样进行感官品评。研究表明,干化处理过程中,葡萄原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初始14.33°Bx升至26.70°Bx,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最终达到8.08 g·L-1,pH值略有升高至3.93。相比对照酒样,干化葡萄所酿酒样酒精度、残糖及可滴定酸含量均有提升;酒样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表明,干化龙眼葡萄清汁发酵葡萄酒检测到挥发性物质达20种,且具有更多醇类、羰基类物质,柑橘香气及新鲜绿叶香气突出,干化龙眼葡萄带皮发酵酒样香料特征更为明显;感官品评结果表明,原料干化处理使得葡萄酒偏金色调,风味较为复杂,口感更平衡。综合各项指标得出,龙眼葡萄原料干化后清汁发酵葡萄酒花香更为浓郁,香气复杂度更高,口感香浓,且具有较高的澄清度,表现最佳。本研究可为龙眼葡萄酿酒多样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态氮素对樱桃番茄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基质营养液共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施对樱桃番茄果实解剖结构、果实生长以及发育过程中与品质有关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全硝(100% NO3-)处理相比,铵硝配施(75% NO3-∶25% NH4+)处理下果实表皮细胞形状更加规则,排列紧密,且角质层覆盖均匀;全铵(100% NH4+)处理的果实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其角质层厚度在幼果期和绿熟期显著低于另两个处理,在成熟期显著增加。2)全硝和铵硝配施处理果实单果重变化一致,成熟期铵硝配施处理单果重略高。花后14 d全铵处理显著降低单果重,抑制植株生长,并缩短生育时期。3)氮素形态显著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氨基酸的变化:全硝呈持续下降趋势,铵硝配施先下降后升高又持续下降,全铵则呈W型。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下果实总糖含量均先升后降,于花后21 d达到高峰,此时全铵处理的总糖显著高于另两个处理。全硝及铵硝配施处理下可滴定酸度呈单峰曲线,花后28 d达到最高值;全铵处理在花后7 d含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气象条件对酿酒葡萄若干品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2005年北方6省酿酒葡萄主要产区葡萄取样和宁夏芦花台园艺场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酿酒葡萄主要品质因子总糖、总酸、pH值和单宁积累的气象因子和影响时段,并建立了关系模式,提出了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定量气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酿酒葡萄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子是降水量、积温和气温日较差等。影响酿酒葡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7-8月(幼果膨大-果实着色期),其次是果实着色期-成熟期。7—8月降水量和水热系数对酿酒葡萄总糖含量的影响最大,7-8〉130mm,K7-8〉1.62时,总糖含量不能达到170g/L(酿优质酒所需最低糖度)。酿酒葡萄总酸含量与果实采收前一个月水热系数呈幂指数关系,随水热系数增加,含酸量缓慢增加。因此,要使酿酒葡萄果实中酸含量达到5~6g/L,则果实采收前一个月的水热系数应在0.12~0.63。酿酒葡萄中单宁含量与开花-成熟期积温、8月平均气温、9月l日到果实采收期日较差和采收前一个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指数关系,与8月日照时数呈二次曲线关系。酿酒葡萄果实的pH值随开花-成熟期平均最高气温和果实膨大期蒸发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4年生"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研究对象,进行连续2年滴灌[0 kg/hm~2(CK)、24.5 kg/hm~2(T_1)、34.0 kg/hm~2(T_2)、43.5 kg/hm~2(T_3)、53.0 kg/hm~2(T_4)、62.5 kg/hm~2(T_5)]和转色期叶面喷施[0 kg/hm~2(CK)、0.5 kg/hm~2(T_1)、1.0 kg/hm~2(T_2)、1.5 kg/hm~2(T_3)、2.0 kg/hm~2(T_4)、2.5 kg/hm~2(T_5)]两种方式配合施EDTA-Zn的田间试验,探讨强碱性灰钙土(pH8.5)补充锌肥对酿酒葡萄锌含量、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锌肥(CK)相比,施锌肥处理酿酒葡萄锌含量、粒径、穗长、百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42.1%~78.7%、2.6%~28.2%、10.1%~22.3%、3.0%~8.8%和17.2%~216.6%。同时,与不施锌(CK)相比,酿酒葡萄的单宁含量降低42.0%~67.9%,花色苷、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0.7%~71.9%、5.0%~80.6%、9.3%~24.0%和10.4%~29.4%,而可滴定酸含量除T_4外没有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锌含量与穗长、百粒重、粒径、产量、总酚和可溶性糖均显著相关。综合酿酒葡萄锌含量和品质分析得出T_3处理效果最好。在宁夏贺兰山东麓石灰性土壤条件下,EDTA-Zn施用量45 kg/hm~2左右对于提高酿酒葡萄的锌含量、产量和品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不同LED光源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采用新型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红光、蓝光和红蓝组合光),以普通日光灯(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处理下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Vc含量最低。蓝光处理下番茄果实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红蓝组合光处理番茄果实Vc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红光和红蓝组合光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番茄果实糖、酸含量;各处理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且红蓝组合光处理番茄果实的糖/酸值最高。红光和蓝光是影响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主要光质。  相似文献   

20.
为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物候期变化规律,该研究利用2007—2022年西北地区地表温度数据及酿酒葡萄(赤霞珠、黑比诺、美乐和霞多丽)物候观测数据(萌芽期、开花期和转色期),对酿酒葡萄物候模型(积温模型,包含生长日度模型(growing degree day model,GDD)及葡萄开花转色期模型(grapevine flowering veraison model,GFV),BRIN模型、WE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和模拟比较,选取最适模型结合气候模式数据预测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酿酒葡萄物候期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芽期,BRIN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美乐和霞多丽,GDD5模型最适于黑比诺;2)开花期,GDD10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和美乐,GFV和WE模型分别适用于黑比诺和霞多丽;3)转色期,WE模型最适用于赤霞珠、黑比诺和美乐,GFV模型则最适于霞多丽;4)在SSP24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与2055—208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分别平均提前2 d与4 d;在SSP585情景下,西北地区2035—2065年4种葡萄的3个物候期平均提前5 d,2055—2085年除了天山北麓地区的酿酒葡萄转色期因夏季高温影响而平均延后6 d外,其他酿酒葡萄物候期平均提前10 d,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高温是导致转色期延迟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为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保障西北地区酿酒葡萄生产优势地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