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谷子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为提高谷子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4个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开展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其中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9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华北地区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4.71%~32.79%之间。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穗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即粒质量因子与株型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173%。粒质量因子以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产量为主要指标,株型因子以株高、成穗率、生育期、穗长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10时可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1类品种株高、生育期及成穗率适中,产量、单穗质量与单穗粒质量及出谷率较高,其中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因素较稳定。第2类品种株高较高,生育期长,成穗率高,产量适中。第3类品种产量、生育期、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均较低,株高表现中等,产量、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整体变异系数较大。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区来源,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从东北春谷区向华北地区引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从西北春谷早...  相似文献   

2.
神木县不同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并为筛选神木县中南部旱作农业生产区适宜栽种的谷子品种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榆林市地区常规栽培的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生育期、株高、节数、穗型等农艺性状及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状间变异系数的变幅为3.25%~76.16%。产量与穗粗、穗长、单穗质量、千粒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白发病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78.077%。此外,比较不同谷子品种在产量及生长状况的综合表现可知,‘黄软谷’的生育期154d、穗长23.90cm、穗粗26.55mm、单穗质量39.02g、穗粒质量17.31g、千粒质量3.29g、产量4 168.50kg/hm~2,谷子白发病发病率仅3.32%,建议在神木县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协调利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了解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选用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10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杂交种与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以及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母本自交系的秃尖长、杂交种的轴粗差异不显著外,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存在差异,小区产量、秃尖长和穗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大,穗行数、穗长、百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小。杂交种的穗行数、籽粒长、小区产量与母本自交系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秃尖长、穗行数与父本自交系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母本自交系的穗粒质量、穗行数与小区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父本自交系的籽粒长和行粒数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杂交种的穗粗、秃尖长、行粒数、轴粗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油用亚麻杂交种产量及性状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亚麻温敏型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12个来源不同的亚麻品种为父本组配了12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产量及其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性和亲子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麻杂交种产量的超标优势变幅为-0.76%~21.48%,平均超标优势为7.50%.单株产量具有较强的超标优势、超亲优势和超中优势,有效分茎数和每果粒数具有较强的超中优势,其它各性状的超标优势不显著.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F1代产量性状受亲本影响较大.有效分茎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果数是影响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是亚麻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棉花核不育系GA18产量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分析抗虫核不育系GA18配制的22个杂交种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发现,GA18配制杂交种铃重的平均正向中亲优势为5.37%,且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但是衣分的杂种优势不明显。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中亲优势多数表现为正向优势,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马克隆值的杂种优势多数表现为负向优势,比强度正向中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36.4%,超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27.3%。结果表明,GA18配制的杂交种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显著,用GA18配制杂交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61个杂种 F_1代及其亲本材料,分析了谷子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亲子相关及优势值间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杂种一代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以单株产量优势最高,其次是穗粒数、穗长、码效、千粒重和株高。②产量优势的提高主要是穗粒数优势的增加,因此,育种中应重视提高亲本的穗粒效和提高穗粒数的杂种优势,从而提高杂交种产量。③杂种一代性状表现与亲本关系密切,应注重高值亲本的选择,特别是产量性状更应注意选择大穗多粒亲本,以便配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7.
T型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单株考察了91个T型杂交种的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等性状及其超标优势,并用偏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上述性状及其超标优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具有较普遍的强超标优势,单株穗数、千粒重的超标优势较低,也不普遍;且各性状本身及其超标优势间均存在不同程度或性质的相关关系,但对产量或产量超标优势的贡献均以直接的正效应为主,均以也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因此,在筛选杂交组合时,应着重保持适当的穗数和充分发挥穗粒数优势强的特点,同时兼顾千粒重等性状。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配置的40个杂交F1为材料,分析播始天数、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糙米率、长宽比、粒长、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等18个性状的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等8个性状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结实率与千粒质量表现出负向超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品质性状中长宽比、粒长和垩白粒率存在正向超优亲优势,而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度表现出负向超优亲优势.长宽比、粒长存在正向竞争优势,糙米率、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表现出负向竞争优势.与父本相比,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以及穗粒数明显增加,但是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明显降低,提高父本千粒质量是恢复系产量性状改良的重点.杂交组合品质优于父本是因为杂种的粒型变长,粒宽变窄,长宽比增加,有利于提升稻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的演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辽宁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的演变特点。[方法]以辽宁省70年代以来生产上推广的有代表性的玉米杂交种丹玉6、丹玉13、沈单7、掖单13、沈单16和丹玉39为试材,通过对主要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比较,揭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随时间更替的变化特点。[结果]不同玉米杂交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产量随着年代推移逐年增加,其杂种优势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全部表现为很高的正向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穗部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变化规律性不明显,其中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对产量杂种优势的影响最大,百粒重、穗长其次,而穗粗、出籽率的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玉米高产、优质育种目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价近年来谷子新品种(系)在东北春谷区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东北春谷区种植的谷子品种。本研究以2016—2021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试验东北春谷区的35个谷子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参试材料的产量、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存在一定差异,变幅为1.75%~10.68%,其中单穗粒质量和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0.68%、10.31%,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主成分分析时,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提取3个主成分,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45.954%);主成分综合得分较高且排前5位的参试品种(系)分别是豫谷32、豫谷31、豫杂谷2号、冀谷41、豫谷35。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产量与其他8个性状关联度表现为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出谷率>穗长>株高>穗粗>千粒质量>生育期,说明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大;加权关联度值排前5位,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系)分别为豫谷31、豫谷32、冀谷41、豫杂谷2号和龙谷39。2种方法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对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及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穗粒重表现出明显的群体超亲优势,按均值大小排顺序为:单株生物产量穗粒重株高穗长锤度生育期。甜高粱与粒用高粱正反交F1代主要农艺性状单株生物产量、含糖量、穗粒重、株高、穗长和生育期6个性状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谷子两系杂种一代的秆高、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最强。同时介绍了龙杂101、龙杂102等谷子两系杂交种的性状及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产量及植株形态性状进行了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保绿度、韧皮强度、根系拉力、叶面积系数等性状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其中正向部分明显大于负向部分,且杂种优势指数高。叶向值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多数属于负向部分。叶夹角的杂种优势较小,杂种优势指数都在10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丰富赤峰地区谷子种质资源,从9个省(自治区)引进495份谷子品种(系),田间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有431个品种(系)能够正常成熟。各省(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特点各异,内蒙古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主穗粒数较多、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高;河北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主穗粒数较多、主茎较短、千粒质量较小;山西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出谷率较低、千粒质量较小;辽宁省谷子品种(系)的主茎较长、千粒质量和产量较高;吉林省谷子品种(系)的千粒质量较高;黑龙江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主茎和主穗较短,出谷率和千粒质量较高;山东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千粒质量较小;河南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较长、分蘖数较多、主穗粒数较少、主穗粒质量和产量较低;甘肃省谷子品种(系)的主茎粗壮、主穗较长、主穗粒数较多、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较高。产量比较发现,各省(自治区)谷子品种(系)的增产原因不同,内蒙古自治区是主穗粒数、主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河南省是主穗粒数和主穗粒质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粒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黑龙江省谷子品种(系)的生育期、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吉林省的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山东省、河南省的主穗质量、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甘肃省的主穗粒质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穗粒质量决定产量较高的变异。结合16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产量方差分析,挑选出金苗K1、冀谷168、豫谷28、龙谷39、晋汾107、朱砂谷子、长脖雁等优良品种,其中,龙谷39的8个性状均表现优良,金苗K1的6个性状均表现优良,冀谷168和长脖雁的5个性状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5.
以15个谷子(Setaria italiea)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谷子品种的农艺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2.05%~22.66%;6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生育期>穗粒重>穗长>株高>穗粗。说明谷子产量育种中要重点对具有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性状突出的种质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4xMtCMS为母本,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与相应父母本相比,四倍体杂交组合杂种6个F1产量均表现正的中亲和超标优势,以4xMtCMS×07P-10和4xMtCMS×07P-8的产量杂种优势最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及超标优势最大分别达18.90%、15.27%和12.61%,株高、开展度、叶片数、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品质性状显著高于父母本,平均中亲优势均表现为正向优势,但优势率较小,平均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GGE双标图分析了7种不同基因型的谷子品种在晋中生态条件下的产量与性状差异以及各品种的突出优势表现,为筛选该地区适宜品种以及根据所需培育适宜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张杂谷系列表现出较大的杂种优势,尤其以张杂3号的籽粒产量最高,常规谷种以tg的分蘖力较强,产量高于晋谷.谷粒籽粒的产量与有效穗数、单穗粒重和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穗数、有效穗数、分蘖数和单穗粒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谷子品种"长农39"在5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株高、穗粒重、穗重的变异系数较大;穗重与产量、穗粒重相关系数呈正相关显著水平,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水平;穗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均最大,出谷率次之。谷子田间高产栽培技术应主要针对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株高采取措施;主攻穗重,兼顾穗粒重、出谷率及其他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适当调控株高的生长,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新品种安玉308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玉308具有较高增产潜力,与对照郑单958和先玉335相比分别增产7.85%和10.08%。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安玉308的多数产量性状均具有较高杂种优势水平,其中相对杂种优势在-12.02%~68.12%,平均21.42%;中亲优势在-0.73%~213.71%,平均52.49%;杂种优势指数在89.27%~313.71%。各性状中产量性状杂种优势最高,收获时含水量最低,其他性状杂种优势由低到高依次为出籽率、百粒重、轴粗、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秃尖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 12个CHA小麦杂优组合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势关系分析 ,揭示了CHA小麦杂种优势表现规律和各种优势对产量表现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平均优势表现大小顺序为 :产量 >穗数 >千粒重>穗粒数 ,各优势对产量超标优势的关联度顺序为产量平均优势 >千粒重超标优势 >穗粒数超标优势 >穗数平均优势>其它。由此反映出在杂优利用研究中进行亲本选配和强优组合筛选时对群体穗数和千粒重、穗粒数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