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历年的有关资料,概述了华容东湖自然资源状况:水草资源丰富、浮游生物群优越、水质条件好、自然鱼产潜力大(375kg/hm^2)。提出了东湖开发利用的构想:以良好的自然资源为依托,按照生态渔业的原理,多层次多形式划区分片地开展节粮型渔业,增殖、养殖名特优水产品,及实行施肥投饵,养殖、增殖并重。达到保护原有渔业生态,成倍增长渔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养殖池塘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类、微生物三者共存,养殖水体既是养殖对象的生活场所(养殖池),又是粪便、残饵等的分解场所(降解池),以及浮游生物的培育池"三池合一"的生态体系~([1])。该体系中,由于饲料、光、电等外来能量的持续输入,容易造成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生态失衡,而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显得尤为明显。近年来,池塘循环流水养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江苏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为现代化渔业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 ,随着淡水养殖渔业的不断发展 ,驯化养殖、精养高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鱼类产量大大提高。在养殖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增氧机已成为实现渔业精养高产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 ,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养鱼的今天 ,有许多养鱼场、户使用池塘增氧机缺乏科学性 ,直接影响增氧机的使用效果。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 ,加速池塘水体物质循环 ,减弱或消除有害物质 ,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对于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 ,防止泛池以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 ,增加鱼类喂食量及提高产量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 如何适时使用增氧…  相似文献   

4.
兰营水库的生物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管发酵法(MPN法)测定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稀释平板法测定细菌总数,并对水样进行浮游生物检测,以此对兰营水库水质及远期渔业潜力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兰营水库可作为养殖水产品基地.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2006,27(5):35-35
海藻对渔业养殖多为有害生物,清除它们需要时间和劳力,还容易污染环境。最近,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使用海藻制作养殖饲料,目前已经获得成功。具体方法:将收集的海藻添加适量纤维素酶、乳酸菌及酵母等,使其在发酵槽内发酵,24小时后,海藻即被分解为小粒,似海洋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6.
<正>本试验采取在室内模拟养殖池塘的用药方法,在水族箱中分别泼洒不同的单一中草药和复方中草药,观察研究使用中草药对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群变化的影响,比较不同中草药对水环境的调控作用,为渔业养殖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材料和方法将池塘养殖水分别置入6个水族箱中,每个水族箱中的水为20L。分别称取粉剂的苦参、青蒿、百部、石榴皮及  相似文献   

7.
池塘养殖中的浮游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综合阐述了浮游生物在池塘养殖的重要功能、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为合理试探开展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浮游生物作为饵料、作为水环境的评价指标等均对系统的完善改进有指导性作用,对浮游生物生态研究的探讨,必然能更合理地指导水产养殖,对保护养殖水体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志辉 《淡水渔业》1982,(1):16-19,25
浮游生物与渔业有着密切关系,不少读者希望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为(?)读者,本编辑部特约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副教授为本刊撰写《浮游生物和淡水渔业》讲座。讲座共五讲:1.浮游植物;2.浮游动物;3.浮游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4.浮游生物量和水域鱼产力;5.鱼池施肥和浮游生物。从本期起,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9.
滤食性贝类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养殖种类,规模化养殖极大地增加了近岸水域中贝类的数量.贝类生理过程和养殖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海洋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文章梳理了目前关于贝类对浮游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规模化贝类养殖对养殖区及毗连水域的浮游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机制:贝类的滤食对浮游生物产生强烈的下行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卢敬让 《水产学报》1997,21(2):158-164
于1995年6-9月间在施肥鱼贝混养生态系中,实验研究了搭配养殖菲律宾蛤仔对浮游生物的效应和浮游生物对菲律宾蛤仔养殖的影响。在浮游生物群落构成方面,菲律宾蛤仔使蓝藻、甲藻和浮游桡足类显著减少。对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与养殖密度有关,而浮游生物丰度和初级生产力在时间上的变化又与营养盐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的共识。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浮游生物,间接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而发挥碳汇作用。本文描述了一个不投饵的淡水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探讨了滤食性鱼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依据2009年全国水产养殖相关统计数据,估算了全国滤食性鱼类养殖的年碳汇量,为淡水渔业的低碳发展提供新思路,以推进现代化渔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济宁市任城区有大中小河道15条,流向南四湖的河道7条,并分别接纳支流各河道,形成7个水系,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宜养殖面积近万亩.近年来,我区采煤塌陷地、窑坑等大水面网箱鲢鳙成鱼养殖发展迅速,全区渔业养殖鱼种大部分需要从外地引进.因此,河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是解决渔业养殖尤其是大水面成鱼养殖鱼种不足既有效又经济的一种方式.这种养殖方式投资少,风险小,充分利用自然水体,而且培养的鲢鳙鱼种成活率高,规格大且整齐,适应新环境快,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巢湖水域浮游生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建明 《河北渔业》2005,(4):18-21,29
通过对巢湖水域浮游生物调查,鉴定记录了浮游植物70种,浮游动物35属,46种。分析了水域浮游生物数量结构和区系结构特点,对水域环境进行了评价,并分析原因提出渔业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水池塘蟹虾贝(缢蛏、泥蚶、青蛤)混养是目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态混养模式,它利用了各养殖品种生态习性的互补原理,使各品种互利共生。不仅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滩涂与水体,而且通过贝类滤食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和虾蟹类的残饵及排泄物,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和池塘生态环境,从而确保海水池塘养殖的低风险、多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王晓晖 《海洋渔业》1999,(3):122-124
<正> 与一般鱼类相似,鱿鱼是根据其摄食和生理需求来选择栖息水体的。日本青森县渔业界人士下野助三郎先生介绍,日本渔业界认为浮游生物、潮流和水温是鱿鱼栖息集群的三大元素,且浮游生物为三大要素之首。鱿鱼的分布与处于动态的浮游生物关系最大。由于鱿鱼的摄食与动态的浮游生物密切相关,而潮流不仅能驱动浮游生物使之处于动态,而且激流区的高含氧量水体又是鱿鱼栖息的理想场所,所以浮游生物和潮流二大  相似文献   

17.
<正>顾扇渔业合作社在2008年对黄颡鱼的养殖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以搭养花白鲢滤食浮游生物、套养花等摄食残饵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终获150克/尾黄颡鱼2527.5千克、翘嘴红鲌4549千克、花600千克、花白鲢575千克及青梢红鲌1000千克,亩利达8165.5元。现将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 (DNA); 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两岸及其半成水水域内,分布有一定量的池塘海水养殖及育苗场所,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着水质的好坏,特别是有害种类,能够造成疾病的流行。因此,对该水域的浮游生物资源的调查,在养殖业上具有重要意义,对浮游生物种类的鉴别有利于防病,对浮游生物量的测定有利于选择养殖品种和科学投饵。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青冈县胜利水库放牧式养殖了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同时调查了水库的水质及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并随机设置挂网,不定期调查捕获匙吻鲟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该水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浮游生物的生物量较高。放养的匙吻鲟生长良好,当年可超过越冬规格;日平均增重3.31%,体长增长1.17%,结果表明:匙吻鲟适于在北方湖泊、水库等具备越冬条件的水体进行放牧式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