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龙骨石     
刘长生 《花木盆景》2004,(10):45-45
奇石斗艳争娇柔,龙骨石韵领风流。玲珑别致漏透,刚毅挺拔占鳌头。  相似文献   

2.
湘西瓜19号(商品名洞庭3号)是由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黄瓤、无籽西瓜新品种.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西瓜19号";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菜2002021";2002年"黄瓤、无籽、优质湘西瓜19号的开发与应用"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3.
三种室内多浆植物的耐阴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三种室内多浆植物龙骨(Euphorbia trigona)、石莲(Gymnoca lycium)、量天尺(Hylocereusundatus)进行不同遮阴处理,测定其在不同光处理下的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变化。比较三种多浆植物耐荫性特点,将三种植物的耐阴能力进行排序为:龙骨>量天尺>石莲。  相似文献   

4.
刘翔 《花木盆景》2006,(6):42-44
将天然石头用于神台、苑囿(园林)、盆景或直接清供、孤赏以及作为庭堂斋院的陈设与装饰,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这还不包括将石头作为原始部落“图腾”加以顶礼膜拜的历史以及作为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的历史。若将这些历史加在一起,那么石文化就会更久远。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石的认识、识别、收藏、品玩以及鉴赏,都是随着朝代的更替、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民风、社会时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的。“赏石”是现代人的提法, 古人称之为“苑石”、“怪石”、“贡石”、“仙石”(神仙岛)、“神柱”、“山石”、“湖石”(河石卵石)、“砚山”(研山)、“龙骨石”、“盆石”(介于赏石与盆景之间)、“峰石”、“玄石”、“五色石”、“仇池石”、“纹样石”等等,至近代又称为:“孤赏石”、“文人石”、“园林石”、“文  相似文献   

5.
湖南洪江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奇石产地之一,洪江,位于湘西南雪峰山腹地,境内分布有沅江,巫水,公溪河等众多的江河溪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奇石资源。在洪江境内不仅本地人寻石,藏石,同时还吸引了与之临近的吉首,张家界,长沙、以及广西,广东,重庆,北京等地众多的奇石爱好者来洪江采石,赏石和购石,使洪江奇石在省内外名声鹊起,深受国内外赏石专家和业内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长江石鉴赏     
正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青藏高原复杂的地质结构为长江石提供了石质细腻、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原材料"。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都具备流量充沛、落差巨大、河谷狭窄的特点,自然形成了一条理想的自动加工线。那些从高原上被江水带来,经过江水"加工"过的卵石,沿江两岸沉积下来,造成了长江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长江石以画面石为主,亦有造型石、色彩石、浮雕石,大都以色艳、质细、意妙、形奇为其特色,富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图腾     
正来宾纹石的观赏要素是纹。但来宾纹石的纹却绝大多数并无具象,这对于唯具象为贵的玩石者来说,对于那些主张把评石四大要素的"纹"改为"图"的所谓专家来说,都是十分遗憾的。然而,来宾纹石却不但不被冷落,反而十分受到推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有许多玩石人,他们对于石上的纹,并不十分在意于是否构成了具象的图,而只在意于这些纹  相似文献   

8.
雨花石色彩缤纷,晶莹剔透,石质细腻,意蕴万千,被誉为石中皇后。它的主要产地在南京六合一带。最早出现的雨花石是在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76枚,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远在新石器时期,南京就已经开始赏玩这美丽的石头了。明代万历年间进士米万钟是个石痴,任六合县令时,迷上了雨花石,自出高价,广收美石,被称为"石迷县令"。因为他带头赏石、藏石,于是采石卖石之风,全县盛行。若从那时算起,六合的雨花石收藏热已延续了四百多年。  相似文献   

9.
抱石式盆景模仿自然界中树木各种天然姿态,裸根奇特附石而生,以达到树因石苍、石因树雄的艺术效果。现将六月雪抱石式盆景制作方法介绍如下。材料选择制作抱石式盆景,首先选好根系抱附所需的山石,以灵巧并富有纵向纹理和皱褶的硬石为宜,如龙骨石、龟纹石、英石等。树桩可选择5~6年生培育苗,并且主干下部有发达粗壮侧枝的桩坯。树桩最好用高深盆预先培育,可使根系长得较长。制作步骤在培育根系的一、二年内,树桩地上部分开始造型,采用蟠扎和修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是选取下部左右各长有一粗壮侧枝的六月雪树桩,按构思好的造型,剪成需要的长度,然后将右侧枝前端蟠扎成一个  相似文献   

10.
正雨花石,盛产于六朝古都南京,以其浑然天成而色彩斑斓、小巧玲珑而包罗万象著称于世,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深受人们的青睐,收藏者甚多。石是古诗词中极富韵致的意象。在诗词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循的是石之境;"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咏的是石之静;"叠叠高峰映碧流,烟岚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确胜寻山万里游"悟的是石之趣;"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叹的是石之奇;"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观的是石之纹色。石来自泥土,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龙骨花机械化嫁接育苗生产工艺为基础,探讨分析龙骨花嫁接方法的选择,包括靠接法、劈接法、插接法、贴接法和对接法等,根据不同的环境与经济效应,通常选用插接法、靠接法和劈接法等。根据龙骨花嫁接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龙骨花机械嫁接育苗生产体系的设计及应用,为相关的实践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刘新 《西北园艺》2010,(2):36-37
<正>1性能特点石硫合剂是石灰硫磺合剂的简称,化学名称为多硫化钙,既能够杀菌又可以杀虫。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石硫合剂配料简单,取材方便,熬制简单,对人畜无毒,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好农药,被广大果农誉为"果园的看家农药"。传统人工熬制的石硫合剂是红褐色透明的液  相似文献   

13.
肖禹蓁 《现代园艺》2013,(16):97-97
山水画有作为山水直观的表现形式,对中国的古典园林影响深远,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尤为突出。本文回顾中国园林置石掇山的发展历史,而后进一步探讨私家园林置石掇山的营造动机,分析山水画技法、意境在江南私家园林置石掇山中的渗透,阐述私家园林与山水画共同的哲学美学思想——"师法自然"与"意境",并探讨如何将置石掇山这一传统的园林艺术形式"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4.
谢兴宇 《现代园艺》2014,(6):221-221
湘西古村落、古民居和民族特色村寨,传承着土家、苗、汉等多民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沉淀了湘西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审美情趣。湘西乡土建筑对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了耐人寻味的古制古风,并一直呼吁加强对乡土建筑中精品的保护。积极保护古村落公共空间建筑,才能使得建筑与环境更加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以山水为主的国内传统园林重视对山石的应用,在长久的造林过程中塑造了独特的选石、相石、置石、叠山的理论与石文化体系。现代化园林更加注重生态化建设,具有极好的造景效果和丰富的文化色彩的山石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化园林中置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不断创新置石的模式、方法以及防范事项,对置石能够继续被广泛的运用于现代化园林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湘西瓜19号(商品名洞庭3号)是由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黄瓤、无籽西瓜新品种。200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西瓜19号”;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菜2002021”;2002年“黄瓤、无籽、优质湘西瓜19号的开发与应用”被列人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动势盆景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的道路,树石、丛林盆景是在单体树木造型、山石造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此,要全面继承和运用树木、山石盆景的基本功与表现手法,并进一步探讨研究一些新的课题。如:选材、造型、树与树的组织,景盆的制作、树与石的组合结构、它们之间主次、疏密、顾盼、藏露等等关系。树与石结合后,树长石不长,它们的比例关系就会失调,或树被石困而长势衰弱,或山石为树根涨破损裂,还有景盆的换土,树石盆景在栽培技艺上的"保型"与"保健"等,都需要有充分的研究和准备。  相似文献   

18.
每年枯水季节,采石者都能在金沙江畔的河滩,寻觅到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造型石类观赏石。造型石类观赏石是我国传统石文化中发现早,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据自居易的《太湖石记》记载,早在唐代太湖石就已被广泛开采和利用了。历史上关于  相似文献   

19.
正6月9日-12日,2016澳大利亚中华国宝雨花石展销会在墨尔本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盛大举行,澳大利亚英派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伯雄、董事顾帆,南京雨花石协会会长戴康乐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据悉,本次展销会由澳大利亚英派商务有限公司主办,江苏收藏家协会、南京雨花石协会等承办。雨花石晶莹剔透、细腻圆润、流光溢彩、变化万千,被视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石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古城拆旧立新,愈来愈多的传统建筑纹饰在拆除的灰烬中"香消玉损",如铝合金窗、塑钢窗正不断取代着精良绝伦的石窗。分析了石窗在表现形式和题材寓意等方面的特点,提出对传统民居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如何对传统石窗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