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从山东菏泽引进12个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试验地进行栽培试验,连续4年对所引进牡丹的成活率、适应性、观赏性以及物候期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姚黄、乌金耀辉、日月锦、胜葛巾、海黄等5个品种在沈阳地区表现出更强的气候适应性,可正常开花并有很好的观赏性,可在沈阳地区栽培种植。其他品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花、消蕾、枝条枯死甚至死苗现象,观赏性、适应性较差,不太适于沈阳地区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2.
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赤霉素和温度对美人梅促成栽培的影响,进行了赤霉素浓度、栽培温度和低温春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春化作用、喷施赤霉素、提高栽培温度,美人梅花期可以提前2个月。喷施赤霉素可以使花期提前、开花持续天数增加,还可以提高美人梅花直径和花柄长度,浓度为2 000 mg/L时效果最明显。栽培温度对花期影响显著,在温室内白天温度保持在16~22℃,夜间温度保持在5℃左右环境条件下,美人梅开花较温度较低的提前14 d,较露地栽培的提前近45 d,并显著提高了美人梅花直径和花柄长度。本试验中低温春化对美人梅开花时间、花期长短及花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应用表型特征筛选耐涝牡丹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但在江南地区受湿热气候影响生长不良,为筛选适合江南地区湿热环境生长的耐涝牡丹品种,对3个中国山东牡丹品种进行水淹处理,根据牡丹各品种在水淹胁迫下叶色、叶形态、茎色、茎形态等表型特征的改变,制定涝害指数评分标准及评价方案,然后对实验中各指标得分进行综合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牡丹品种对水涝胁迫较为敏感,在肉芙蓉、百园红霞、白雪塔3个品种中,最耐涝的为肉芙蓉,其次为白雪塔,最不耐涝的为百园红霞。  相似文献   

5.
<正>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牡丹适应性强,分布广泛。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四川、云南、西藏等高原地区都有野生牡丹的分布。目前,我国牡丹人工栽培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都建有大型牡丹园。一、牡丹的生物学特征牡丹属芍药科芍药属,为多年生落叶亚灌木。其根系肉  相似文献   

6.
对冬季盆花牡丹促根促成栽培和晾根促成栽培2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牡丹冬季促根促成栽培技术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的特点,同时还可缩短温室管理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值得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7.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以 ‘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 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 mg/L.   相似文献   

8.
不同低温时数对牡丹花芽解除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2、2003年对牡丹催花品种大胡红、乌龙捧盛、肉芙蓉解除休眠所需的低温时数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低温的累积对牡丹花芽的发育有质的作用,牡丹不同品种解除休眠的低温时数有明显差异:乌龙捧盛解除休眠的低温时数两年平均为646h,大胡红为547 5h,肉芙蓉为499 5h。  相似文献   

9.
适宜杭州地区春节催花的牡丹品种为洛阳红、鲁菏红、富贵满堂、明星,采取延长光照时间8 h,应用赤霉素500 mg·L-1的浓度处理花蕾,棚内温度控制不超过25 ℃,5~10 d浇1次透水,并在现蕾期每盆施用15 g花多多的促成栽培体系,能够获得在春节开花的优质盆栽牡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不同时期的赤霉素处理,观察了在上海地区的设施栽培条件下,赤霉素控制草莓休眠的效应。试验表明:赤霉素的适期处理可有效地抑制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提早解除兰促成栽培条件下草莓的休眠。  相似文献   

11.
以花王、太阳、十八号、洛阳红、珊瑚台、粉中冠、葛巾紫、冠世墨玉和雪塔9个不同牡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其对容器栽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冠世墨玉、太阳、粉中冠和葛巾紫在试验中表现较好,其根系活力高、花朵直径大、成花率高且初花期较早,能满足容器栽培牡丹赏花的需求;雪塔和珊瑚台表现一般,虽然雪塔成花率较高,但其花朵直径和花型并未...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彩色马蹄莲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浓度赤霉素对两个彩色马蹄莲品种的浸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信念"品种的花蕾数和分株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凯米拉"品种的花蕾数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凯米拉"分株数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了不同基质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合基质对彩色马蹄莲株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叶长和花长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类型温室促成栽培试验表明自动化温室较适合彩色马蹄莲的春节促成栽培。  相似文献   

13.
对冬季不同促成栽培方式下盆花牡丹新生根系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冬季促根栽培方式下,盆花牡丹有大量的新生根,能够从外界不断吸取营养,从而提高盆花牡丹的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牡丹在衰老过程中叶片光合机构活性的变化与光合能力的维持关系,本试验以早衰品种‘肉芙蓉,和晚衰品种‘卷叶红’为材料,通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技术(JIP test)和820 nm光吸收技术,研究牡丹在衰老过程中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机构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衰老进程中,牡丹Pn和叶绿素含量以相同的趋势下降,肉芙蓉’快于‘卷叶红’的下降.通过对荧光参数的分析,发现牡丹叶在衰老时,PSⅡ电子受体侧受到的伤害大于电子供体测,而单位面积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o)显著下降,同时PS Ⅰ的活性也大幅下降.无论PSⅡ还是PS Ⅰ的活性,肉芙蓉’的下降幅度都大于‘卷叶红’.由此得出:PS Ⅰ和PSⅡ光系统活性的快速下降和光合电子传递能力的衰退是牡丹叶片光合能力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牡丹花芽低温处理与解除休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2 0 0 3年对牡丹催花品种大胡红、乌龙捧盛、曹洲红、桃红飞翠、肉芙蓉解除休眠所需的低温时数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 ,低温的累积对牡丹花芽的发育有质的作用 ,牡丹不同品种解除休眠的低温时数有明显差异 ;乌龙捧盛解除休眠的低温时数两年平均为 664h,大胡红 5 67.5 h,曹洲红 5 47.5 h,桃红飞翠 5 1 2 .7h,肉芙蓉为 487h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牡丹‘洛阳红’为材料,比较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FCPP)和临时上盆直接促成栽培(FCTPP)两种方式的盆花质量,以及硼砂灌根对其促成栽培的调控效应,以期为广州异地盆养牡丹年宵花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两种促成栽培方式均能实现广州异地盆养牡丹植株发育和开花,在未经硼砂灌根条件下,FCPP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缩蕾率、缩短盆养期、延长单株最佳观赏期29.4 h,分别提高花径、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18.3%、36.6%、29.1%和29.4%,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更协调,盆花质量显著提高。硼砂灌根处理显著提高牡丹根、叶、花中的硼素含量、蕾径、花瓣中花色素苷含量,以及花瓣的亮度、红度和饱和度。FCPP盆花质量明显优于FCTPP方式,以2.0 g/L硼砂灌根的效果较优。建议广州异地盆养牡丹年宵花生产时采用提早盆养后促成栽培的方式,并结合硼砂灌根,进一步提高促成栽培盆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云飞  李振兴  王玉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75-10676
[目的]探讨不同冷藏方式处理种苗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明星"牡丹分株苗为材料,用含水量70%的珍珠岩保湿根部后将其分别置于0~4℃冷库和室外28 d,然后用100 mg/L生根粉和500 mg/L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液喷施根部至淋漓状态后栽植种苗,再以珍珠岩、蛭石、腐叶土、陶粒和鸡粪为基质对栽植后的种苗进行促成栽培。[结果]冷库冷藏的牡丹比自然湿藏的进入萌发期的时间延长1.2 d,相应的积温增加8.2℃;总生长期延长4.1 d,相应的积温增加29.0℃。在露色期,自然湿藏牡丹的茎长比冷库冷藏的长1.5 cm,蕾径大2.7 mm。冷库冷藏与自然湿藏的牡丹成花率分别为78.9%和89.7%。[结论]在试验条件下,自然湿藏是打破"明星"牡丹休眠的较好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牡丹"肉芙蓉"为材料,对摘取的牡丹叶片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处理,测定牡丹叶片SOD和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AsA、MDA、H<,2>O<,2>含量,研究不同光强对牡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光处理4 h后,牡丹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及H<,2>O<,2>含量与饱和光照射4 h后相比,变化均不显著,但SOD、APX的活性以及AsA、MDA含量和O<'-><,2>·产生速率均比饱和光处理的显著增强.表明牡丹叶片遭受强光胁迫后,活性氧积累,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同时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增强,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品种牡丹粉和醉芙蓉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控盐的方法,研究Na Cl胁迫对两品种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其耐盐性及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醉芙蓉幼苗叶片保水能力较牡丹粉强,平均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牡丹粉,为木芙蓉耐盐性鉴定和园林栽培木芙蓉品种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促成栽培的基本原理 牡丹、芍药生长发育规律特别是开花生物学特性,是促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在共生长期进行促成栽培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花芽已基本形成,既至少完成初级的形态分化;二是植株已经具有一定的营养基础(包括营养面积与营养贮备),即供应其能源和作为其支柱的根茎叶必须处理,并创造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促使期提前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