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虫网隔离对水稻花粉飘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恢复系测64-7和不育系珍汕97A为材料,研究防虫网隔离对水稻花粉飘移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0.075、0.048、0.038 mm的防虫网均能影响花粉漂移的频率,但三者隔离效果差异不显著;花粉漂移频率与风向和风速大小密切相关,即下风口的漂移频率显著高于上风口的漂移频率,但经防虫网隔离后二者差异不显著;4个试验处理漂移频率总体趋势相同,即随着距离的增加,漂移频率逐渐减小。因此生产原种应该使用孔径0.048 mm的防虫网。  相似文献   

2.
以籼稻恢复系R128和籼稻不育系龙特浦A为材料,研究不同高度的防虫网隔离对水稻(Oryza sativa L.)花粉飘移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3.0 m高防虫网隔离均能影响花粉漂移的频率,各处理同方向各处间的漂移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越来越小,差异越来越不明显;花粉漂移频率与风向和风速大小密切相关,即下风口的漂移频率高于上风口的漂移频率,防虫网隔离后漂移频率减少幅度较大;生产杂交种可以使用2.5 m和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不育系扩繁种子使用3.0 m高防虫网作为隔离屏障才符合种子的纯度要求。  相似文献   

3.
1982~1984年测定了小麦花粉传播距离和飘揚高度。结果表明:1.小麦花粉能够随风扩散到100米以远和3.5米以上的高度;2.小麦花粉的扩散量随距离和高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其中以距粉源60米以内各点下降幅度最大,60米至100米下降幅度很小。高度以1米内的花粉量最大。3米以上花粉量很小;3.分析不同距离、不同高度间的结实率(或捕粉量)差异显著性,初步明确60米为经济有效的空间隔离距离,8~3米为经济有效的屏障隔离高度;4.风向和风力对小麦花粉扩散的距离和高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设置隔离区的行向应该与当地小麦揚花期间的主要风向呈垂直方向;5.比较了捕粉法和盆栽实测法,二者相关密切(r=0.9884),证实了捕粉法可作为研究花粉隔离问题的简易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花粉是玉米基因飘逸的重要载体。研究了花粉活力的持续时间和有效控制基因飘逸的隔离距离。在花药刚开裂时采集花粉,置于薄膜层上,放在室外自然条件下保存,每隔一定时间对采集的花粉进行目测和授粉.通过对花粉的目测评判和计算结实率评估花粉活力。试验花粉源区域4000m^2,在其周围不同距离的地方种植若干玉米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12.8m^2,以测定隔离距离的有效性。作为花粉源的玉米材料包含可用于测定花粉飘逸的叶色标记或种子标记。由于大气压不同,花粉可在花药开裂后1~2小时内保持活力。假定花粉以当地下午平均最大风速直线传播,并可在2小时内保持花粉活力,且忽略花粉沉降率因素,理论上讲,具有活力的花粉可以传播的最大距离为32km。试验结果是在离花粉源100m发生了一定数量的异花授粉,离花粉源200m处有个别异花授粉发生。离花粉源300m处没有异花授粉发生。试验结果与玉米花粉不耐干燥并具高沉降速率的结论一致。试验结果表明距离隔离是控制玉米因授粉而发生基因飘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隔离种植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可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但以空间隔离为好。如采用空间隔离,一般平原地区为400m以上,如有树林、山岗、房屋、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如采用时间隔离,播种期应相差30d以上。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转基因玉米的研发迅猛发展,已成为第二大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与此同时,玉米基因飘流和异交率的研究也得到相应发展。归纳目前国际上积累的数据,由于玉米花粉粒较大较重,84%~92%的花粉沉积在5 m以内。基因飘流率小于0.1%的阈值距离为100~119 m。在大面积转基因玉米与非转基因玉米共存情况下,0.1%的阈值距离为80 m。  相似文献   

7.
利用显/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单花/三花性状为标记,对海南南繁芝麻的天然异交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邻近异花粉源的芝麻的天然异交率为4.44%4.76%;天然异交率与异花粉源距离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626**),随着距离的增大,天然异交率不断下降,大约在距离异花粉源154.76%;天然异交率与异花粉源距离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626**),随着距离的增大,天然异交率不断下降,大约在距离异花粉源1520行(620行(68 m)处未检测到天然异交率;不同种植方向的天然异交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植物在批准商业化之前通常要求在控制条件下开展实验。我国规定转基因油菜田间试验的隔离距离为1 000 m,该距离大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规定。转基因油菜基因流研究的数据显示,自然条件下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天然异交率一般不超过3%,多数在1%以下,隔离距离和保护行可以显著降低异交率,隔离距离400 m处异交率低于0.01%。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异交率则要高得多。建议对转基因油菜的安全监管采取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0.1%允许阈值下,普通甘蓝型油菜的隔离距离可设为400 m,而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其他油菜(包括白菜型油菜与其他类型油菜的自交不亲和系和雄性不育系)的隔离距离可设为1 000 m。  相似文献   

9.
玉米的隔离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的隔离种植技术主要应用于玉米的杂交制种和甜糯玉米的种植。1.空间隔离在隔离区四周一定距离内不得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以防花粉的串杂。自交系繁殖区隔离空间应不少于500米,单交制种区不少于400米,双交制种区不少于300米,南北向150~200米。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距离。甜糯玉米种植在选地时,必须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的甜玉米隔离400米以上,防止串粉影响品质,如有森林、山岗等屏障,可适当缩短距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显/隐性单基因控制的单花/三花性状为标记,对海南南繁芝麻的天然异交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邻近异花粉源的芝麻的天然异交率为4.44%~4.76%;天然异交率与异花粉源距离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r=-0.626**),随着距离的增大,天然异交率不断下降,大约在距离异花粉源15~20行(6~8 m)处未检测到天然异交率;不同种植方向的天然异交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低能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对籼型水稻品系99-02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中筛选到育性特殊的突变材料FHS,为了更好地在生产上利用这个不育系,对其败育类型、异交结实率等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FHS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至减数分裂期及单孢花粉时期。(2)完全不育期,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而其他时期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作为育性考察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自交结实率均高于花粉可染率。(3)FHS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同期自交结实率。  相似文献   

12.
有限种群油松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与交配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10对SSR引物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园内3个配置区共63个无性系(无性系亲本之间有重复)及320个子代进行研究,选择第9配置区的亲子代群体进行固定配置与交配系统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有限种群固定配置油松种子园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子代保留了亲本所有的等位基因,且子代群体的等位标记数多于亲本,说明子代与亲本具有同样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高于亲本;在分析第9配置区的交配系统时,在80%的置信度下,配置区内异交率达到了100%,这说明固定配置下油松种子园的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邻居花粉距离(即距离小于7.07 m)传播的交配成功率为21.90%;传播距离40 m以内的交配成功率达到了71.43%,距离大于40 m的交配成功率达到了6.67%,说明固定配置区内的花粉空间传播范围比较均匀,花粉传播范围广泛。对于配置区间的基因交流研究,我们发现各配置区均有来自其他2个配置区不同程度上的花粉影响,说明各配置区间的基因交流相对充分。另外,我们发现种子园的外来花粉影响率达到了11.88%。   相似文献   

13.
1.安全隔离玉米为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在95%以上。为保证制种的纯度,亲本自交系的空间隔离不少于500米,单交种制种区不少于300~400米,多风地区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籼型温敏不育系培矮64 S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培矮64 S穗期与花期均较集中,且高峰期突出;花时早,并有明显的开花盛时;柱头外露率高,全花期平均为78.79%.这些对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有利.但是,张颖历期较短,47.05%的颖花张颖历期在120 min 以内;柱头小,柱头的长、宽、面积和体积分别为1.196 mm,0.377 mm,0.451 mm~2和0.133 mm~3,且生活力较低,活力系数仅0.83.这些对异交结实不利.因此,应选择花时早、花粉量大、散粉习性好的父本配组;在制种时应集中父本花粉量,缩短授粉期,抓住父本散粉高峰时刻辅助授粉.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杂交制种生产上,常发现一些植株果穗顶部、基部不结实的秃尖、秃根、半边苞谷、癞子苞谷等缺粒甚至全穗不结实的现象,一般减产10%~30%,高的达50%~70%,严重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结实率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异交结实率低制约着杂交玉米的推广。1玉米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1.1品种遗传缺陷有些玉米品种遗传秃尖,亲本对光温反应敏感,抗逆性差,雄花  相似文献   

16.
1基地选择要选择生产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而且具有较好的灌溉排水条件。2保证隔离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异交率很高(在95%以上)。因此,在杂交制种时必须按国标设置隔离区,一般情况,空间隔离白粒玉米(500m)、黄粒玉米(300m),也可选用时间隔离、屏障隔离或自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杂交制种生产上,常发现一些植株果穗顶部、基部不结实的秃尖、秃根、半边苞谷、癞子苞谷等缺粒甚至全穗不结实的现象,一般减产10%~30%,高的达50%~70%,严重影响玉米杂交制种的产量。结实率是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异交结实率低制约着杂交玉米的推广。一、玉米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1.品种遗传缺陷有些玉米品种遗传秃尖,亲本对光温反应敏感,抗逆性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随着中国转基因水稻研发的快速发展,需要研究水稻转基因飘流可能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基因飘流及其数据是对转基因水稻进行科学评估和监管的重要参数。为此,从2002年开始组建了研究团队,对转基因水稻的基因飘流进行了为期10年的系统研究。取得的结果主要包括:(1)阐明了水稻基因飘流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影响水稻基因飘流的生物学和气象学主控因子。沿水稻开花期的主流风向,采用长方形田间试验设计,分别在三亚、广州和杭州3个点2-3个生长季,研究了纯合转bar基因花粉供体L201或B2 (姐妹系,抗除草剂Basta)向19个非转基因受体(包括不育系、常规稻品种、杂交稻F1和普通野生稻)在不同距离上的基因飘流率,明确了转基因向不育系的飘流率最高,向普通栽培稻品种的基因飘流率最低(相邻种植时小于1%或0.1%),向普通野生稻的基因飘流率介于不育系和常规稻之间,向不育系的最大基因飘流率比向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要大1-3个数量级;基因飘流率随距离增加呈负指数曲线衰减,且存在急剧降低的“拐点”,“拐点”的距离与试验点水稻开花期的风速密切相关,广州和杭州为1-2 m,三亚约为5 m;采用圆形、以花粉供体为中心的田间试验设计,以异交结实率很高的不育系博A作受体,清晰地解析了风向与基因飘流率的数值关系,主流和次主流风向下游4个扇区的基因飘流事件累计达90%-96%,而逆风向和侧逆风向4个扇区仅为4%-10%。综上所述,水稻转基因飘流率与常规育成品种间的异交率(一般在1%以下)基本相同,在数量级上转基因并未增加新的风险。(2)建立了以气象资料为参数的水稻花粉扩散和基因飘流普适模型,计算和预测了中国南方稻区17省、市的最大基因飘流阈值距离(maximum threshold distances, MTDs)。受东南季风和地形地貌的影响,中国南方稻区MTDs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西之间有自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南北之间首先在南方丘陵地区逐渐减小、越过南岭后再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增大。(3)利用人工构建的普通野生稻与基因(Bt或bar)飘流后代栽/野F1杂种混栽群体,经多年多代跟踪观察,分析了转基因飘流至普通野生稻后的命运,发现栽/野F1杂种在3-5年后完全消失,混栽群体中检测不到外源的Bt和bar,有理由推测普通野生稻具有自我保护的机制。(4)研究了小规模田间试验中采用花期隔离和布帐隔离措施降低水稻基因飘流率的效果;调查了海南、广东、广西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居群与相邻种植的栽培稻花期相遇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研究了基因拆分技术作为生物学限控措施从根本上限控基因飘流的效果;以本研究的结果及对国际上主要农作物基因飘流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提出了在水稻基因飘流风险评估和监管中采用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在10年回顾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重点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设施蔬菜害虫隔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孔径防虫网对设施蔬菜害虫的隔离效果,选择用40目、60目、80目三种密度的防虫网进行隔离试验。结果表明:60目防虫网对棕榈蓟马和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阻隔效果,可以减少设施蔬菜害虫为害,降低农药用量,对提高蔬菜品级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建议生产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金农A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重穗型迟熟早籼型三系不育系,花粉败育率99.98%,不育株率100%。该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穗形大、千粒重高、遗传性状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米质优等特点。2008年12月通过浙江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