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螟赤眼蜂生物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业科学》2017,(12)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绿色防控稻纵卷叶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放蜂一区、放蜂二区,田间人工释放6000头/667m2、9600头/667m2两种不同螟黄赤眼蜂蜂量,并设对照区,各区试验期间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调查放蜂前后稻纵卷叶螟螟卵发生情况,计算防治效果。【结果】释放螟黄赤眼蜂6000头/667m2、9600头/667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螟卵寄生率分别为10.34%、38.60%、卷叶率控制在7.33%、4.92%,防治效果达77.26%、84.5%。对照区螟卵粒寄生率变化不大。【结论】放蜂后放蜂区稻纵卷叶螟卵粒寄生率明显提高,释放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治效果,释放蜂量越大,效果越好;把握螟蛾始盛期的最佳放蜂时期,使蜂卵相遇,达到最好的寄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的实际防治效果,在广东省南雄市开展了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在合适时机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后,辅以化学防治,此项技术集成了2种防治方法的优点,达到了最佳的增产效果。此研究为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有良好的寄生作用,3d后的寄生率达到58%,保叶率达到91.2%,效果同施药区相当。 相似文献
7.
为推广以虫治虫绿色防控技术,减少水稻田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赤眼蜂释放效率,降低防治成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二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放蜂量、放蜂器投放数量、放蜂量和放蜂器投放数量组合3个试验,调查卵块寄生率、校正寄生率、相对防效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应用植保无人机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释放量45万头/hm2,放蜂器投放数量90个/hm2,分3次平均释放,每次释放间隔5 d,卵块寄生率62.8%,校正寄生率60.0%,防治效果67.7%,产量和挽回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1 186.4 kg/hm2和6.0%。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业学报》2015,(3)
【目的】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和入侵广西水稻主产区的风险,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DK-GARP模型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分析其在广西的扩散风险。【结果】目前,稻水象甲已蔓延到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20个省(市),主要为近沿海城市和部分内陆城市;在广西周边省份如湖南、云南、贵州均已有该虫分布。预测结果表明,28个省(区)将成为稻水象甲的高风险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稻水象甲在广西扩散的途径和机会越来越多;此外,广西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水象甲的生长繁殖。【建议】广西已成为稻水象甲扩散的高风险地区,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验检疫,从源头上堵截疫情,严防稻水象甲入侵。 相似文献
9.
浅谈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而水稻害虫是影响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子。目前,我国已有记载的水稻害虫有250多种,其中主要有稻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人们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对害虫采取各种各样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等优点。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稻纵卷叶螟在贵州山区每年发生3-6代,在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多,在温度低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少,稻纵卷叶螟也属迁飞性害虫,在贵州省基本上不能越冬,早春大量虫源主要是外地虫源,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各地,以第2、3代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全世界的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内容,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不断有所改进、充实和创新,并建立了生防的理论。我国约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生防研究机构陆续在全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国外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主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公司Hi-Bred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生物防治剂苏云金杆菌(B.t.)防治玉米螟已取得成效。 遗传工程技术促进了B.t.的发展。英国剑桥大学的戴维·埃拉小组和西雅图华盛顿大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侵染水稻的主要时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分别在早、中稻苗期分4期进行人工接种均能引起成株期发病;早稻苗叶期发病率最高平均为12.58%;中稻栽期根部接种发病率最高,平均为11.03%。经3年9次重复试验证明,病菌于水稻幼穗形成期至孕穗中期最易侵染水稻,而水稻破口其以后基本上不侵入。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