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优选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以杏鲍菇粗多糖、杏鲍菇超细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技术,选取片重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及脆碎度的综合评定值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最佳配方,并制定产品的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杏鲍菇秋葵咀嚼片的最佳配方为杏鲍菇粗多糖38%、杏鲍菇超细粉49%和黄秋葵超细粉13%,制成的咀嚼片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综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杏鲍菇秋葵咀嚼片配方是可行的,所得工艺配方稳定可靠,这为我国咀嚼片剂工艺创新及其产业化应用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开发优质果胶资源,利用超声波辅助法从黄秋葵和红秋葵果荚中提取果胶,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了酸种类、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2种秋葵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应用BoxBenhnken设计应面试验,确定果胶的最优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盐酸、pH值2.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40 g·m L-1,超声时间41 min、超声功率350 W,果胶提取率最高为15.87%;红秋葵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萃取溶剂为盐酸、pH值2.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36 g·m L-1,超声时间42 min,超声功率350 W,果胶提取率最高为15.03%。经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及理化性质测定,黄秋葵、红秋葵果胶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两者半乳糖醛酸含量分别为78.72%、72.92%,酯化度分别为66.95%、68.68%,均属于高酯果胶。添加黄、红秋葵果胶后,凝胶质构特性均得到明显的提升。本研究结果为果胶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水葫芦颗粒燃料的成型品质,该文对水葫芦颗粒燃料的致密成型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加工压力、温度、原料含水率和粉碎粒度与水葫芦颗粒燃料的颗粒密度和径向抗压力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水葫芦颗粒燃料的颗粒密度的主次工艺参数排序为:压力粒度温度含水率;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和粒度的对水葫芦颗粒燃料的径向抗压力的影响差别不大,而原料含水率的影响最小。水葫芦颗粒燃料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压力6 k N、温度100℃、含水率12%、粒度0.58 mm,在此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水葫芦颗粒燃料的颗粒密度和径向抗压力可分别达到1 362.21 kg/m3和1.44 k N。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高质量的水葫芦颗粒燃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高效提取黄秋葵中黄酮类化合物,本试验以黄秋葵中的4种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和黄秋葵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采用牛津杯法考察黄秋葵总黄酮对6种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37℃、提取时间20 min、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 g·mL-1的条...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杏鲍菇多糖得率,推动杏鲍菇产业发展,利用响应面法对杏鲍菇多糖的超声波-内部沸腾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功率的五因素回归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7%、液料比23 m L·g-1、提取时间8min、提取温度90℃、超声波功率475W,在此条件下杏鲍菇多糖得率可达11.05%。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杏鲍菇多糖得率、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为进一步开发杏鲍菇多糖功能营养食品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均匀设计-BP神经网络优化超临界CO2提取杜香挥发油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均匀设计和BP神经网络运用于杜香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的萃取研究中,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样本,单因素法筛选BP神经网络提取模型的隐含层节点数、学习函数、传递函数和训练函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讨论试验值和模拟值的关系评价模型;利用建立好的模型仿真提取,分析提取工艺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压强、原料粒度)对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BP网络模型平均误差为0.0116,超临界CO2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原料粒度和萃取温度与挥发油提取率之间的模型拟合度良好;通过模型仿真及优化,杜香枝干最优萃取条件为375 bar、17.5℃、1.0 h、大于20目的原料,仿真得率为1.82%,验证试验的得率的平均值为1.73%;杜香叶片萃取最佳条件为275 bar、15℃、3.0 h、大于20目的原料,仿真得率为2.65%,试验验证平均值为2.66%。该方法为杜香挥发油的提取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苹果和杏鲍菇为原料,选用安琪酵母作为发酵菌种液体发酵酿造复合果酒,对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苹果汁和杏鲍菇汁混合体积比为2∶1、初始糖度16%、初始pH 4.8、接种量6%和发酵温度36 ℃,此时酒精含量为6.3%。复合果酒产品澄清透亮,酒味浓郁,同时具有苹果和杏鲍菇的特殊清香味。  相似文献   

8.
立式环模秸秆压块成型机作业参数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秸秆压块成型燃料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参数不当造成的生产率低、成型燃料质量低、能耗高等问题,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原料的粒度、含水率及压块机模辊间隙3种工艺参数的不同组合对生产率、压块燃料成型率、密度、机械耐久性及吨产品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提高成型燃料质量方面来考虑,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原料粒度为10~20 mm、含水率为15%、模辊间隙为2 mm,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吨产品能耗方面来考虑,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原料粒度为10~20 mm、含水率为20%、模辊间隙为2 mm。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压块燃料成型率、密度和机械耐久性的质量要求,在能达到使用要求的情况下,可在含水率10%~20%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含水率,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降低吨产品能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杏鲍菇残渣中多糖的酶处理-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及生物活性,该文以杏鲍菇深加工后的残渣为原料,在纤维素酶处理的基础上,微波辅助法提取杏鲍菇多糖;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与传统热水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对杏鲍菇多糖进行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多糖的较佳条件为:水料比35∶1 m L/g,提取时间15 min,微波功率570 W,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2.11%±1.02%,比热水提取高出41.21%,且提取时间缩短了105 min。杏鲍菇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2.9、19和21.1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8、16和16 mg/m L,对黑曲霉和酿酒酵母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杏鲍菇多糖功能和利用杏鲍菇残渣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酶为介质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花中叶黄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万寿菊(Tagetes erecta)花粉末为原料,采用液态纤维素酶处理和有机溶剂萃取同时进行的方法提取叶黄素,研究并优化此过程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酶为介质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工艺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提取时间、萃取前保温时间、酶浓度、搅拌速度对提取过程影响较大。确定酶法提取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2.000 g粒度60目的万寿菊花粉末、液态纤维素酶浓度为7%(m/m)、液料比为20∶1、萃取前保温时间为1.5 h、搅拌速度为700 r/min、提取时间为3 h,对此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叶黄素提取率可达92.37%。而单纯的有机溶剂法叶黄素提取率仅为77.53%,此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的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   

11.
超高压提取西洋参皂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在常温下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探讨了不同提取溶剂、溶剂浓度、提取压力、溶剂与原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皂苷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条件,并将超高压提取法与热回流提取、微波提取、超声提取、超临界CO2萃取等提取法进行了比较。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的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压力为200 MPa,溶剂与原料比为50∶1,提取时间为2 min。超高压提取西洋参根中皂苷具有提取得率高、时间短、能耗低等优点,可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利用雨生红球藻这一微藻资源,研究虾青素低温抗氧化的萃取技术。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了雨生红球藻粉超微粉碎后细胞壁的结构变化,确认破壁的最佳条件。采用超临界CO2对其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并对萃取后的精油逐个进行GC-MS分析其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60目,萃取压力42 MPa,萃取温度47℃,萃取时间120 min,液固比1.6,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在藻粉中的提取率可达1.23%,在萃取物中提取率为4.84%。然后将响应面不同条件得到的萃取物进行GC-MS分析,可知当压力40MPa,温度55℃,液固比为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最高为155.1 mg·g-1;当压力45MPa,温度45℃,液固比为2,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最高为132.05 mg·g-1。  相似文献   

13.
即食杏鲍菇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为了充分利用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加工副产物(菇头),对其进行联合干燥开发成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选取干燥速率、感官评分、色泽明亮度和硬度的综合值为评价指标,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即食杏鲍菇生产中热风-真空联合干燥工艺参数,同时与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0.09 MPa,60℃)产品的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对即食杏鲍菇干燥过程影响极显著(P0.01),热风时间影响显著(P0.05),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真空干燥温度、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先热风干燥(60℃,20 min)(转换点湿基含水率≤78%),后真空干燥(55℃,-0.09 MPa);联合干燥即食杏鲍菇休闲产品的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真空干燥产品的品质,能耗比真空干燥减少57%,但高于热风干燥。研究为实现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适宜压力条件保持减压贮藏杏鲍菇品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压力对杏鲍菇减压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杏鲍菇为试材,采用0.07 mm的低密度聚乙烯袋抽真空减压包装,置于4℃下贮藏,研究杏鲍菇在0.10、0.06、0.04、0.02 MPa 4个压力条件下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常压(0.10 MPa),0.06、0.04 MPa在不同程度上可降低杏鲍菇子实体的呼吸强度,保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抑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升高,延缓杏鲍菇子实体的衰老进程,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保持杏鲍菇的色泽,以及杏鲍菇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质地品质。其中0.04MPa相对于其他压力贮藏效果较佳。0.02 MPa使杏鲍菇的生理生化及品质变化出现了异常。由此可得,适当压力范围内减压贮藏可以有效延缓杏鲍菇的成熟与衰老进程,较好地保持其品质,有效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15.
小麦秸秆制备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乙酰丙酸是一种新型的平台化合物。本研究考查了利用小麦秸秆为原料制备乙酰丙酸的工艺条件。分别考查了不同温度、硫酸浓度、原料粒度、液固比和反应时间对小麦秸秆转化乙酰丙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210~230℃,硫酸浓度3%,液固比15∶1,反应时间30 min下为较优的工艺条件为,乙酰丙酸产率为19.2%。试验表明,原料粒度对乙酰丙酸的产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海滨锦葵籽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为了提高海滨锦葵籽的利用价值,开发生物柴油新原料,该文以海滨锦葵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油脂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影响因素对海滨锦葵籽油得率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萃取时间。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海滨锦葵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21 kg/h,萃取时间为10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萃取3次,海滨锦葵籽油得率达到19.35%。  相似文献   

17.
聚四氟乙烯辐照裂解及超细粉加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聚四氟乙烯超细粉的制备过程 ,研究了聚四氟乙烯原粉在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裂解的最佳工艺及物化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超临界 CO2 提取工艺 ,探讨了粒度 ,萃取及分离的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各萃取率的影响 ,建立了萃取温度、压力与各萃取率的数学模型。确定了超临界 CO2 同时提取大蒜精油及油树脂的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多效唑(PP333)对‘川秋葵1号’种子进行浸种,以研究多效唑对川秋葵1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25 mg/L、50 mg/L、75 mg/L、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对黄秋葵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影响不大,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用125 mg/L、150 mg/L多效唑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多效唑能提高种子的简易活力指数,有效矮化红秋葵幼苗,增加幼苗的茎秆粗度,优化幼苗的株型。综合比较多效唑各处理在形态及发芽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以浓度100 mg/L的多效唑浸种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张民  朱体政 《核农学报》2013,27(2):197-202
以燕麦麸皮为原料,研究了超细粉碎辅助提取裸燕麦多糖的工艺技术。对裸燕麦麸皮进行超细粉碎,采用X射线小角散射法检测了麸皮的粒度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裸燕麦多糖的提取条件。确定超细粉碎后的燕麦麸皮的平均粒度为397.6nm,中位粒径为408.9nm,分布散度为134.8nm;裸燕麦多糖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0.5h,料液比为1:20,提取4次,提取温度60℃;该工艺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0.126 g·g-1。本研究为裸燕麦的精深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裸燕麦多糖的结构效应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