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去卵巢大鼠脾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IL-2)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在成功建立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对去卵巢大鼠分别隔天皮下注射高(1.5 mg·kg-1)、中(1.0 mg·kg-1)、低(0.5 mg·kg-1 )剂量的SI,假手术组(仅手术而不去卵巢)和溶媒组(去卵巢)大鼠隔天皮下注射溶媒剂(乙醇)。补充SI至14 d和42 d时,每组随机剖杀5只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脾脏NGF、IL-2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脾脏中广泛分布着NGF、IL-2蛋白,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在白髓分布量极少。去卵巢后,大鼠脾脏中NGF、IL-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而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下降加剧。体外补充SI后14 d,各剂量组和42 d低、中剂量组仅有部分恢复,变化不显著;补充高剂量SI 42 d后,脾脏NGF、IL-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基本恢复至假手术组的水平。大豆异黄酮能上调NGF、IL-2蛋白在脾脏内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去卵巢SD大鼠模型,运用原位组织杂交方法,通过补充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观察其对ERα、NGF、IL-2、AR mRNA在小脑中的表达和分布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小脑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及其剂量关系。结果显示:ERα、NGF、IL-2、AR mRNA杂交信号主要分布于小脑皮质的蒲肯野氏细胞层和小脑室顶核、间位核和齿状核中,小脑皮质的分子层和颗粒层也有少量弱杂交信号表达;杂交信号主要定位于胞核,也存在于胞浆、胞膜和突起中,4种杂交信号变化的总趋势为去卵巢大鼠小脑皮质及小脑核中ERα、NGF、IL-2、AR 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数目显著降低;而补充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后,4种物质的阳性杂交信号强度和数目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高剂量组基本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低剂量组仅有少许回升或无变化,中剂量组介于两者之间。从以上结果得出:大豆异黄酮可在基因水平上促进ERα、NGF、IL-2、AR在小脑中的表达,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这4种物质表达变化的相似性提示四者在大豆异黄酮对小脑的作用中是相互调节和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脾脏IL-2mRNA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在成功造模60只去卵巢青年大鼠的基础上,分别皮下注射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1.5、1.0、0.5mg·kg-1BW)和溶媒剂,补充至第2、4和6周时每组各宰杀5只,运用原位组织杂交方法,对大鼠脾脏IL-2mRNA的表达和分布变化进行观察。结果IL-2mRNA主要分布于被膜下方的红髓区,在白髓区的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等处也有分布。大鼠去卵巢后脾脏中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下降,并且随着去除卵巢时间的延长更趋明显;而补充大豆异黄酮高、中、低剂量后,各组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表现时间依赖性。在同一时间段内,随着补充大豆异黄酮剂量的升高,IL-2mR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数目也均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结论大豆异黄酮对脾脏内IL-2mRNA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并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大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将40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1),大鼠每周称量体质量,连续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并记录脾脏质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ABC)染色法研究大鼠脾脏中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脾脏指数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脾小体体积显著减小,红髓区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L-2在低剂量组表达显著降低,但在中、高剂量组表达增加且在高剂量组达到显著水平;IL-4、TNF-α和INF-γ在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I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各剂量组总体抑制了IL-4、TNF-α和INF-γ蛋白的表达水平,这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雄性健康大鼠存在潜在的免疫抑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5.
构建猪SIRT1基因全长编码区(coding region sequence,CDS)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猪原代卵巢颗粒细胞,探讨SIRT1基因过表达对猪卵巢颗粒细胞中AMPK基因的转录及其蛋白活性的影响。测序结果表明,猪SIRT1基因的CDS区全长大小为2 229 bp,与NCBI发布的猪SIRT1基因m RNA序列(EU030283.2)一致;转染p EGFP–C1–SIRT1载体的颗粒细胞中SIRT1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P0.01);p EGFP–C1–SIRT1转染组细胞中,AMPK–α1和AMPK–α2基因的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且细胞中AMPKαThr17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原代猪卵巢颗粒细胞中的SIRT1基因过表达使AMPK的表达显著增加,影响AMPK的活性,推测SIRT1可能通过AMPK在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8–甲氧基补骨脂素、蒽)和白芷(生药)低、中、高3个剂量组(0.93、4.65、9.3 g/kg)并设立有/无紫外辐射2种条件,每处理6只,采用Draize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动物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并耳廓打孔称重评价皮肤光毒性;运用q PCR方法对各组大鼠皮肤组织炎症相关的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受体1(E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5个基因的m 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无紫外辐照情况下,各组大鼠皮肤均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皮肤刺激反应积分都为0;在辐射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大鼠皮肤也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现象,白芷水提物只在中、高剂量条件下部分大鼠皮肤出现轻微的红斑甚至水肿现象;相比空白对照组,只有阳性对照组大鼠的耳片质量显著增加(P0.05);5个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白芷水提物只在高剂量条件下大鼠皮肤组织IL–6m 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表明,口服推荐剂量(0.93 g/kg)白芷水提物对大鼠皮肤无光毒性反应,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7.
将3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茶氨酸低剂量(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400mg/kg)组。采用每日皮下注射200mg/kgD–半乳糖生理盐水溶液的方式建立衰老大鼠模型,考察L–茶氨酸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肝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和炎性介质含量的调节作用。每日分别以生理盐水和低、中、高3个剂量的L–茶氨酸生理盐水溶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进行干预性处理8周后,检测大鼠的脾脏和胸腺器官指数、肝脏ALT和AST活力、肝脏内AGEs含量及炎性介质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L–茶氨酸能提高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抑制肝脏ALT和AST活力上调,降低AGEs含量,并同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受体(IL–1R)、白介素6(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等炎性介质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维持肝脏内环境稳定,其中,L–茶氨酸中、高剂量组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肝脏保护作用较好。可见,L–茶氨酸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肝脏AGEs和炎性介质水平,维持肝脏内环境稳态,具有干预肝脏炎性衰老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IF)对大鼠肝脏中大麻素1型受体(CB1R)、脂肪酰胺水解酶(FAAH)和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表达的影响,为SIF活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按0,50,250,500mg/kg的剂量经口灌胃含SIF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周后,麻醉,采血收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解剖大鼠取肝脏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油红O检测脂滴沉积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分别对CB1R、FAAH、DGAT1蛋白及其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学结构正常,均未见异常病理变化。SIF中、高剂量组肝脏脂滴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A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中、高剂量组CB1R、FAAH和DGAT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肝脏CB1R、FAAH、DGAT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CB1R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高剂量组FAAH 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多(P0.01)。【结论】SIF可影响肝脏内CB1R、FAAH、DGAT1的表达,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差异。  相似文献   

9.
探讨大豆异黄酮对去卵巢犬骨代谢的保护作用,将20只成年雌性Beagle犬随机平均分为健康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去卵巢组和大豆异黄酮干预组,手术后60d测定各组的骨代谢指标.结果显示:各组间血清钙和磷无显著变化;去卵巢组骨钙素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高于大豆异黄酮干预组(P<0.05);大豆异黄酮干预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P>0.05);去卵巢组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其他各组间没有差异;去卵巢组犬的胫骨骨质减少,与其他各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大豆异黄酮干预组犬的胫骨骨密度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改善去卵巢犬的骨代谢,为防治宠物犬去卵巢后骨代谢障碍的药物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蛋前期和产蛋期鹅HPG轴中OAZ1和OAZ2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选取健康的产蛋前期和产蛋期四川白鹅母鹅各3只,采集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样品,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产蛋前期和产蛋期四川白鹅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中OAZ1和OAZ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在产蛋前期和产蛋期四川白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组织中,OAZ1和OAZ2基因均有表达,并且产蛋期OAZ1和OAZ2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产蛋前期(P<0.01),产蛋期四川白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OAZ1的表达量分别是产蛋前期的1.79倍(P<0.01)、2.96倍(P<0.01)和3.48倍(P<0.01);产蛋期四川白鹅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OAZ2的表达量分别是产蛋前期的2.66倍(P<0.01)、1.38倍(P<0.01)和2.03倍(P<0.01)。【结论】OAZ1和OAZ2可在HPG轴的各级水平发挥其调控鹅繁殖过程的功能,OAZ1主要参与卵巢功能的调控,而OAZ2主要参与下丘脑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SIF)干预肥胖大鼠后肝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情况。准备80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16只SD大鼠做空白对照;高脂饲料喂养64只SD大鼠9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将6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6只,大豆异黄酮(0、150、300、450 mg·kg-1)灌喂,每周定期测量体重,连续干预4周。取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结构;检测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组织病理学发现,肥胖大鼠出现典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伴肝组织炎性损伤,肝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IL-6、IL-1β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升高。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剂量组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抗氧化因子活性显著提高并呈剂量效应,促炎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大豆异黄酮可逆转肥胖致肝组织病理损伤和提高肝脏抗氧化活性,下调肥胖相关促炎因子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可为大豆异黄酮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对大鼠肝脏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试验选取40只6周龄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将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0、50、250、500 mg/kg)连续4周经口灌胃并记录大鼠每周体重变化;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以及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极显著(P0.01)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HE染色未见异常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可见中、高剂量组脂滴明显减少;低剂量组大鼠肝脏中FAS、ACC1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FAS、SREBP-1C和ACC-1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PPARα和ATGL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SREBP-1c、ACC1和FAS,增加ATGL和PPARα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肝脏脂肪酸代谢。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去卵巢大鼠脾脏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去卵巢组(OVX组)大鼠脾脏内Bcl-2表达显著减少,Bax表达极显著增加;17β-雌二醇治疗组(OVX+E2组)大鼠的2种蛋白表达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说明去卵巢大鼠由于缺乏内源性雌激素,引起脾脏内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而补充外源性雌激素可缓解或抑制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2(PGE2)对去卵巢2周大鼠骨骼的影响.方法:3月龄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2)去卵巢组;(3)前列腺素E2(预防组).预防组用PGE2 0.6mg.kg-1.d-1皮下注射.全部大鼠于实验2周时处死,取胫骨上段不脱钙骨制片后测量.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去卵巢大鼠2周已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骨丢失,减少46%,伴有骨高转化率的改变,即代表骨转化率的参数(Act.F)增加.(2)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PGE2组骨量增加,骨形成,骨吸收的参数和代表骨转化率的参数(Act.F)维持在去卵巢的高水平.结论:合成代谢药PGE2能预防去卵巢2周大鼠的骨丢失,表现骨高转化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不同浓度(0、104、105、106、107、108、109 cfu/mL)的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不同质量浓度(0.0、0.1、1.0、10.0μg/mL)的肽聚糖(PG)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通过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RegⅢγ及P65、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等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究RegⅢγ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结果表明:灭活S.aureus和PG对IPEC–J2的细胞活力均有抑制作用;与不添加灭活S.aureus处理相比,添加灭活S.aureus可增加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灭活S.aureus浓度达到109 cfu/mL时,RegⅢ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同样PG也能诱导RegⅢγ蛋白的表达,与不添加PG的处理相比,添加1.0μ...  相似文献   

16.
通过观察SIF对肥胖大鼠下丘脑中瘦素介导的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IF对肥胖大鼠的干预机制。采用高脂饲料饲喂大鼠,建立肥胖动物模型,并将肥胖大鼠分为4组,分别灌胃SIF,剂量为:对照组(Ⅰ组)0 mg·kg–1、低剂量组(Ⅱ组)50 mg·kg–1、中剂量组(Ⅲ组)150 mg·kg–1、高剂量组(Ⅳ组)450 mg·kg–1,并设置正常大鼠基础组(Ⅴ组),饲喂基础饲料,并灌胃给予SIF处理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4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下丘脑组织学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下丘脑中瘦素介导的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蛋白OB Rb(瘦素受体长型),JAK2(内源性酪氨酸蛋白激酶2),p STAT3(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OCS3(细胞因子信号3抑制因子),NPY(神经肽Y)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和基础组OB Rb,JAK2,p STAT3的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前述蛋白均有随SIF的剂量增加而表达增多趋势。高剂量组和基础组的SOCS3和NPY表达水平显著较其他组低(P<0.05),但NPY在背内侧核和室旁核的表达随SIF的剂量增加而增多。OB Rb,JAK2,p STAT3,SOCS3和NPY均在下丘脑广泛表达,并随SIF的剂量增加而变化,提示SIF对瘦素介导的信号通路有一定作用并与机体能量的调节密切相关;SIF通过干预大鼠下丘脑瘦素JAK/STAT信号通路具有减重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干扰素-γ受体(IFN-γ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相互关系,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双标法,对正常成年雌性SD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中IFN-γR和ER共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FN-γR和ER双标记阳性细胞广泛存在于大鼠下丘脑多个核团中,并且也分布在垂体和卵巢组织中;IFN-γ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数为全细胞着色;ER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整个细胞中,部分为核表达。推测γ-干扰素(IFN-γ)和雌激素在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以其各自的受体为介导进行两种物质间的信息传递,以此共同参与机体的神经免疫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垂体前叶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G组)、去卵巢组(OVX组)和去卵巢并用17-β雌二醇治疗组(OVX+E2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不同时程各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特点。【结果】去卵巢后不同时程,OVX组大鼠垂体前叶IFN-γ表达较CG组显著减少(P<0.05);OVX+E2组大鼠IFN-γ表达显著回升(P<0.05),且在第4周时回升至CG组水平。【结论】雌激素对大鼠垂体前叶IFN-γ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明显影响,提示IFN-γ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参与雌激素对垂体前叶调节功能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9.
17β-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外源性雌激素对子宫细胞凋亡的影响,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注射外源性17β-雌二醇后5个不同给药时程去卵巢大鼠子宫中促凋亡相关蛋白Bax和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显示,同时程相比,雌激素组(OVX E2组)Bax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5);不同时程相比,OVX E2组两种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SHAM组)无显著差异,给药后期OVX组Bcl-2表达较前期增加,Bax有所减少,但无显著差异。表明雌激素缺乏初期,生理剂量的外源性雌激素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对子宫起到保护作用,后期由于机体代偿,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