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正洞庭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下属二级机构,主要对洞庭湖开展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致力于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和开发保护工作,研究范围面向洞庭湖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江湖关系演变与调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三大领域,发展目标为努力将中心建成为专业优势明显,地域特色鲜明,知识创新显著的国内湖泊水利  相似文献   

2.
基于1979—2015年洞庭湖流域27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数据(CMD),采用降水Z指数、小波分析和线性倾向估计等研究方法,比较了美国环境预报中心的再分析降水数据(CFSR)和融合降水数据(CMAP)、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数据(ERA–Interim)、全球降水气候学项目数据(GPCP)、英国East Anglia大学气候研究中心降水数据(CRU)和全球陆地降水重建数据(PREC/L) 6套格点降水数据中洞庭湖流域的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洞庭湖流域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GPCP的总体再现能力较强;洞庭湖流域整体呈变旱趋势,ERA–Interim中旱涝趋势与CMD的较为一致;流域旱涝具有明显的准18年、准3年和准5年的周期变化,GPCP中旱涝变化周期与CMD的较为接近;洞庭湖流域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格点数据中,仅部分区域的旱涝频率和变化趋势与CMD的一致。总体上,GPCP对洞庭湖流域旱涝特征的再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田伟国  彭佳栋  沈军  李赛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6):1309-1313,1334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田伟国  彭嘉栋  沈军  李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141-9145
[目的]基于MODIS影像序列,对三峡截流前后洞庭湖面积变化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影像序列,分析三峡大坝建立前后,洞庭湖水体面积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同时对汛期和干旱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文观测站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自三峡大坝建立后,对洞庭湖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体面积差有很大影响;在枯水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城陵矶水位线性关系较弱,而在丰水期,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陵矶水位有较强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通过对城陵矶水位变化过程可大致估算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大小,为洞庭湖水体变化的研究提供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洞庭湖越冬小天鹅的食性,分别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与野外观察法对洞庭湖越冬小天鹅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菹草、虉草、苔草3种植物是洞庭湖越冬小天鹅主要食物;洞庭湖越冬小天鹅会随着生活环境、时间的改变而选择不同的植物,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洞庭湖鱼种类情况、鱼类生物量情况、优势鱼类情况以及鱼类多样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洞庭湖各区域鱼类物种数量均相差不大,其生物量最多的是鲤鱼。洞庭湖优势种鱼类比例依次为鲤科、鮠科、鮨科、鳅科。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11,丰富度(R)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51~2.584,Pielou(J')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81~0.879。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与丰富度(R)指数、Shannon-Wiener(H1)指数与Pielou(J')指数均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鱼类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阅了近50年对洞庭湖鱼类研究的文献资料,对洞庭湖鱼类资源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洞庭湖鱼类物种数一般稳定在110~120种,但是近1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洞庭湖的鱼类区系属于长江鱼类区系的一部分,洞庭湖鱼类区系是以第三世纪现代中国平原复合体为主体;洞庭湖鱼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洄游型和半洄游型鱼类数量和所占鱼获物比重急剧下降;洞庭湖主要经济鱼类个体低龄化、小型化。最后,分析了鱼类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东洞庭湖近年水域面积的时空变化规律和三峡工程对东洞庭湖水域面积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利用MODIS影像的250 m分辨率数据,提取了东洞庭湖2002—2012年偶数年份的水域面积,在分析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月、季节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东洞庭湖水域消落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将东洞庭湖水域面积与三峡水库水域面积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通常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且水域消落带主要分布在东洞庭湖南部湖区;三峡工程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和东洞庭湖水域面积的相关性发生了改变,即三峡水库蓄洪之前,其水域面积与东洞庭湖水域面积未出现同步变化的现象,蓄洪之后,2个水域面积的变化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棉花育种为核心,利用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棉花优异种质资源创造和育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化推广.该所为"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惟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国家首批3个之一)、"洞庭湖棉花试验站".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洞庭湖治理与保护调研提出治理洞庭湖的感受,认为堤防建设是湖区安全之本、安全建设是计划分蓄洪的前提、洪道整治要结合建设平原水库建设、机电排灌结合内湖、渠道整治,并提出城陵矶建设综合枢纽工程值得研究。洞庭湖综合治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鸟类资源分布及其栖息地质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水鸟丰富度和栖息地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东洞庭湖区域水鸟栖息地保存最为完好,越冬水鸟丰富度最高;而大规模的杨树林和芦苇种植则导致西洞庭和南洞庭栖息地破碎化严重,是西洞庭和南洞庭水鸟物种单一和种群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存良好的候鸟栖息地是洞庭湖越冬水鸟仅存的庇护所,应当严格保护。对于洞庭湖区一些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洲滩湿地,应采取合理规划措施逐步恢复其原有的水文过程和湿地生态功能,以促进洞庭湖越冬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越冬水鸟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东洞庭湖沿岸带浮游生物多样性与空间分布特征,在2018年8月对东洞庭湖沿岸带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东洞庭湖沿岸带共有浮游植物7门54属92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6.46×104ind/L和2.0240 mg/L,以硅藻和绿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共34属55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功能、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采用AHP法系统评价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质量,表明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已退化。提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发展水域生态农业、强化法律监督、建立具有湿地特色的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对策,为加强洞庭湖湿地生态建设与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数字水利建设是构建洞庭湖现代水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洞庭湖水利管理、提高洞庭湖治理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文基于"数字流域"和"数字水利"框架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根据洞庭湖水利管理实际需求,分析了洞庭湖数字水利的定位,提出了洞庭湖数字水利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和主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洞庭湖水系(Hemiculter leucisculus)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组型。【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形态测量及PHA和秋水仙素腹腔注射法,对洞庭湖水系的进行形态学特征及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湖南洞庭湖水系与湖北长江干流的在各性状上非常接近,而与广东珠江水系的在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体长/头长3个比例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别;洞庭湖水系与湖北长江干流和广东珠江水系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核型不同,其二倍体染色体众数为2N=48,核型公式为16M+24SM+8ST,染色体臂数(NF)为88。【结论】不同水域的在形态和核型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朱晓荣  张怀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03-16005,16008
选取1987~2009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洞庭湖区地面覆盖类型,对比4期数据并根据水文与地理位置等因素对湖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湖区湿地总体呈退化趋势,林地面积增加24 481 hm2;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三者在湿地退化上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其中西洞庭湿地总体面积减少最多为9 434.3 hm2,南洞庭湖次之,东洞庭湖最小。  相似文献   

18.
对南洞庭湖3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的组成、密度及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南洞庭湖底栖动物由25种组成,其中软体动物占到总物种的48.00%。然后,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对其进行水质评价,得出南洞庭湖水质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底栖动物长期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洞庭湖底栖动物种群长期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利用20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洞庭湖底栖动物种群组成、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变化动态,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RDA)研究了底栖动物种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991-2012年洞庭湖底栖动物多年平均种数53种,以水生昆虫(占41.5%)、软体类(占39.6%)为主。全时段水生昆虫种数、密度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软体动物密度基本平稳,种数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优势种由水生昆虫、软体类与钩虾等为主的清洁型种类向以寡毛类、软体类等为主的清洁型与耐污型种类转变。东洞庭湖底栖动物种数、密度与多样性指数均低于西、南洞庭湖。RDA分析结果显示洞庭湖水体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是影响底栖动物种群的主要水环境因素。三峡工程运行后入湖水沙减少、水位变化对底栖动物种群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户为单位调查洞庭湖周边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的依赖情况与态度。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方式主要有水产品捕捞,放牧打草,在滩涂种植杨树,芦苇等纸质原料产品,围湖造田种植水稻、蔬菜,水运,开展乡村旅游等,以依赖系数作为衡量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程度的指标,分析发现将近90%以上的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或多或少存在依赖关系,其中33%的居民依赖系数超过0.8;同时调查发现38%的居民支持把洞庭湖及其湿地完全保护起来,62%的居民持反对态度,并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居民对完全保护洞庭湖及其湿地持支持的态度与依赖洞庭湖资源的经济收入和所占有的耕地及滩涂面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