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水环境、雨水系统管理等问题,提出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绿地由于对雨水具有鲜明的截留、渗透、存储及净化等功能,使其成为实现海绵城市目标的载体之一。在中国掀起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浪潮推动下,势必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围绕海绵城市建设特征、海绵城市与城市绿地的关系及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等进行探讨,重点针对海绵城市对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影响,从绿地规划观念、绿地类型、绿地功能、绿地系统整体布局结构、绿地规划指标、绿地建设技术及规划规范和标准等方面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等问题,国内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园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立足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目前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类型。  相似文献   

3.
夏禹 《花卉》2020,(16):101-102
近几年,海绵城市逐渐兴起,海绵城市主要是对城市中的雨水进行管理,海绵城市是能够轻松解决雨水以及因为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问题,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维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减少城市的污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近些年,我国将海绵城市的概念应用到市政园林的工程中,这样既可以满足城市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园林进行观赏的效果。本文主要是从海绵城市的理念入手,从而研究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实施的具体方案以及原则,最后讨论出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董志洁 《花卉》2016,(18):48-49
在我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问题日渐突出,逢雨必涝,旱涝急转。如果在城市建设、园林绿化、城市管网建设改造过程中,能够运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考虑雨水渗透和综合利用,合理、充分地利用雨水资源,那么既缓解城市内涝,又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调节气候,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定义,然后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在园林绿化中的几点应用,最后提到了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希望可以对园林工作者和设计者有一定的借签意义。  相似文献   

5.
济南在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园林建设中依据“渗、滞、蓄、净、用、排”设计理念,主要选取了生态铺装、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水平阶、植草沟等14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经过建设,雨后雨水能够就地消纳和利用,达到了规划设计指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济南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园林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提出了海绵绿地建设要有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和适地性4方面经验,对海绵城市园林建设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根据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为原则,最终目标为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其中园林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严格遵守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充分调动绿色科技的作用,达到园林建设和生态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二者协调发展的目的。本文以贵安新区星月湖公园为例,对星月湖公园构建"海绵城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花卉》2017,(22)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吸收和释放水分,也就是指,海绵城市可以存储雨水,并将雨水用到城市需要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从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入手,对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以及湿地公园的应用,意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7,(24)
我国现代化建设脚步逐渐加快,城市中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从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近年来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逐渐被广泛应用,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提高园林雨水蓄水量,提升雨水净化速度,降低城市排水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环境污染情况,设计人员设计园林时要遵循安全设计原则,提高园林施工安全性,提升自身园林设计水平,加快园林设计进程。  相似文献   

9.
陈就  邓樱 《现代园艺》2019,(17):104-105
"海绵城市"是城市管理、建设中的一个全新的、关键的课题,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其用一种与自然共存、顺应自然的建设理念对城市的土地进行管理、开发、保护,通过建设雨水公园、下沉式绿地、雨水收集系统将自然生态功能发挥到极致,充分结合雨水集蓄、滞留、渗透、净化、循环和排水,对径流污染、内涝灾害、水生态破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阐述"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然后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园林立体绿化的施工技术对相关的施工策略进行了统筹分析,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雨水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本文突破传统雨水系统的局限性,主要从山地公园雨洪管理现状特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原则、海绵设施选用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海绵城市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在城市景观规划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衡水市为例,探讨了衡水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良好的蓄水调节能力、渗透导流能力与自体净化能力。构建海绵城市,有助于防控内涝,调节水位,优化水资源配置,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设计雨水花园,有助于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进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但却效果不佳,出现了系统性不足,景观单一与人的体验感差等一系列问题,我国许多区域依然在产生"逢雨必涝"的情况,严重危害了社会、生态的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雨水自然观,结合实例说明中国传统园林的雨水管理实践,基于苏州多雨的气候,重点以网师园为例,研探苏州传统园林中雨水管理的系统性、景观性和人的参与性,揭示苏州传统园林中的雨水管理智慧,以期为当今城市雨水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雨水花园是一类将景观美化设计与城市雨洪相融合的发展体系,能够滞留雨水,对强暴雨径流进行削减,较大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洪自然灾害,同时设计要以景观美化、低影响等为基本条件,才能实现雨水花园真正的雨洪截留作用与景观美化效果。本文从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的概念入手,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意义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总体布局后再通过地形、边界、树池以及铺装等分区进行规划,同时考虑植物配景来尝试将该雨水花园规划得更为高效,以期为花园雨洪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处理方式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而具备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的最大载体就是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如何做好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地收纳雨水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西安市自然条件、城市绿地现状和雨水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指出西安市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提出西安市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卢嘉豪 《花卉》2019,(2):79-80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中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污等都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海绵城市的提出对建设生态健康文明城市有重要的意义,而园林种植工程对海绵城市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园林种植工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以及它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生态问题,水资源短缺,雨水引发的城市内涝以及径流污染等问题都困扰着城市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海绵城市的理论被提出,而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园林植物景观在其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本文解述了海绵城市的定义和发展现状,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情况以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雨洪区(以下简称雨洪区)位于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东南角,是公园东侧汇水分区最下游,承载着整个绿心雨洪储蓄、错峰排放的重要功能.在该地块的设计建造过程中,秉承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与传统山水园林建设相融合,在有效控制雨水的同时,打造优美的园林景观.通过分析传统山水园林山形水系布局与营造中蕴含的海绵智慧,并从...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植物途径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和评价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该研究对海绵城市植物技术设施运用形式、植物材料的选择指标、植物途径的雨水滞留、净化能力以及生态景观适宜性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针对长江南京段滨江区域,构建了一套海绵城市建设植物途径实施技术依据和成效评价体系,以期为南京乃至长江流域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研究与应用,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得到了大力推广,而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将雨水花园理念运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中,能够在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展示生态可持续性的同时,展现其所赋予的教育意义。以北京农学院科技综合楼东侧林地为研究对象,将雨水花园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分析其区域绿地现状。针对场地现存的植物景观层次单一、植物种类匮乏、场地大面积黄土外露、雨水存续能力匮乏、使用指数不足等问题,提出以雨水花园建设为核心的可持续生态校园环境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