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蜘蛛是种类最多的有毒动物,其毒液主要成分是富含二硫键的毒素多肽。蜘蛛毒素多肽主要功能是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离子通道或受体。触形大疣蛛隶属于蜘蛛目,原蛛下目,异纺蛛科。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触形大疣蛛粗毒,再通过MALDI-TOF-TOF质谱对各个洗脱峰进行分子量测定。实验结果显示,从触形大疣蛛粗毒中一共鉴定到108种的毒素多肽,其分子量在2 000~7 500 Da均有分布,主要分子量范围分布在2 000~4 500 Da(占63.9%),还有一部分分布在4 500~6 000 Da,而在6 000~7 500 Da范围内分布很少。其分子量的分布特征与已报道的原蛛下目蜘蛛均不同,反映了这种蜘蛛毒液成分具有独特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RAPD技术对狼蛛科5种蜘蛛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个10 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有效的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了扩增,共记录187条片段,平均每个引物18.7条。种群内多态位点比例在16.98%~44.20%之间,平均遗传多态度0.112 0,Shannon多样性指数0.162 5。从统计结果来看,5种蜘蛛没有普遍存在的位点,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种内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外部形态相似的种间遗传距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狼蛛科(Lycosidae)蜘蛛是一类游猎型蜘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重要的捕食天敌之一,狼蛛科蜘蛛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对狼蛛科蜘蛛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其资源的保护利用研究也受广泛关注。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狼蛛科蜘蛛的分类学、生物学及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从加强狼蛛科蜘蛛毒素资源、同类相食在营养生态中的作用及作为害虫天敌在生物控制上的潜在用途等方面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拟水狼蛛染色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 :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附肢形成之前的蜘蛛胚胎细胞为材料,经秋水仙素处理、纸渗、固定、制片及染色,对拟水狼蛛的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拟水狼蛛的染色体数为:雄性2n=26,雌性2n=28,性别决定机制为X1X2O.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为端着丝粒染色体,端部有特异性染色质存在.  相似文献   

6.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西藏林芝地区青稞地蜘蛛优势种喜马拉雅狼蛛LycosehimalayaensisGravely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记载了喜马拉雅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喜马拉雅狼蛛在西藏林芝地区1a发生2 ̄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中旬即由田边草丛向青稞地内迁移,在青稞作物全生育期间出现2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性凶猛,常游猎在植株、陆地、草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蚜虫等多种青稞害虫以及其他小型昆虫,其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 ̄5次,卵囊含卵量20 ̄60粒,平均40粒。平均孵化率89.8%。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4 ̄7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6 ̄7次,出卵囊前至少蜕皮1次。喜马拉雅狼蛛的产卵前期3 ̄7d,平均5d;卵期11 ̄17d,平均14d;幼蛛期65 ̄142d,平均98.6d;成蛛期112 ̄168d,平均115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0 ̄45d,平均34.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18.4% ̄51.3%,平均达31.8%。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3 ̄52d,平均36.5d。  相似文献   

7.
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卵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卵中提取出了雌性特异性蛋白质——卵黄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试验证明,该蛋白质为生殖期雌蛛所特有.真水狼蛛的卵黄蛋白为糖脂结合蛋白,等电点为pH6.7~7.5. 氨基酸组份分析表明其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而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较低. 卵黄蛋白的分子量为255 kD,其分子由4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分别为84 kD,69 kD,63 kD和49.8 kD.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蛋白含量下降明显. 合适的温度和多种食物混合饲养有利于卵巢的生长发育和卵黄蛋白的合成. 真水狼蛛的卵黄蛋白可能是由卵巢自身合成的. 通过比较卵巢中卵黄蛋白含量和卵粒直径大小,探讨了温度和食物对蜘蛛繁殖力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穴居狼蛛(Lycosa singoriensis)雌蛛平均体长31.9 mm,头胸长15.1 mm,腹长17.2 mm,体重4.2 g.头胸部梨形,前部隆起,中间有黑、褐、白相间的辐射状斑,两侧被灰黄色毛,腹部椭圆形,背面密布黑色小斑点,中间有黑褐色心斑,并有6对黄白色肌斑,胸板和腹部腹面密生黑色毛.雄蛛平均体长26.8 mm,头胸长14.6 mm,腹长12.9 mm,体重2.6 g,形状与雌蛛相似,但体色较浅,腹部明显较小.新疆已知分布于32个县市.生活在草原、森林、荒漠、农田、果园、山坡等地,筑穴而居,洞口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直径2.65 cm,洞深31.6 cm.白天多在洞中隐伏,傍晚或夜间在洞口附近猎食,用直接袭击法捕食各类昆虫.雄成蛛一般不筑洞穴,游猎生活,主动寻找洞穴中雌蛛在洞内或将其引出洞外交配.交配可分3个阶段,即:雄蛛求婚、雌雄交配、雄蛛离开,历时1~1.5 h,但实际交配时间仅10~30 min.未发现雌蛛在交配后残杀雄蛛的事例.雌蛛于4~7月织卵袋产卵,卵袋椭圆形,灰白色,由两片组成,平均体积20.0×16.8×14.3(mm)3,每袋平均含卵466.3粒.卵自产出之日起至发育成若蛛并走出卵袋,平均需21 d.若蛛出袋后,先群聚于雌蛛腹背上,随雌蛛出外活动,有时下到地面吸水或采食雌蛛食剩的虫体或残屑,平均经11.8 d离开母体独立生活.雌若蛛经6~7次蜕皮成熟,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为越冬期,若蛛或成蛛将洞口用丝网封闭蛰伏在洞内越冬.雌蛛平均寿命2年,雄蛛1年左右.  相似文献   

9.
几种农用化学品对三带喙库蚊幼虫及拟水狼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常用农学化学品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的杀伤作用及几种除草剂对稻田害虫天敌的优势种拟水狼蛛的直接杀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数农学化学品对蚊幼虫有严重的直接杀伤作用,包括广谱性杀虫剂,除草剂中的丁草胺,除草醚及尿素。  相似文献   

10.
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苯达松、稻乐思、乙草胺、苄磺隆、神锄、金秋、艾割和果尔等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金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 ,其他几种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初孵狼蛛的直接杀伤力 ,果尔、稻乐思作用非常强 ,处理后 2 d狼蛛死亡率为 1 0 0 % ,乙草胺、苯达松分别为 60 %、4 0 % ,金秋、苄磺隆则无杀伤作用。多数除草剂处理 2 d后 ,拟水狼蛛捕食褐稻飞虱量有所增加 ;金秋处理 8d内 ,拟水狼蛛的捕食量显著高于对照 ,然后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1.
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量:无卵囊雌蛛>亚雄蛛>有卵囊雌蛛。其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当猎物数量不变时,蜘蛛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符合E=QP~(-m)模型;当猎物密度随蜘蛛密度成比例增加时,平均每头蜘蛛捕食的猎物数量差异不显著。同一空间内,当白背飞行虱多于褐飞虱时,蜘蛛对白背飞虱有明显的选择性;当白背飞虱少于或等于褐飞虱时,蜘蛛则喜食褐飞虱。  相似文献   

12.
 在利用陷阱调查方法进行苍山火烧遗迹地蜘蛛群落演替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狼逍遥蛛属(Thanatus)蜘蛛两新种,分别命名为:镰状狼逍遥蛛(T. forciformis sp. nov.)和拇指狼逍遥蛛(T. pollex sp. nov.),文中提供了标本的分类特征图片。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3.
杀虫剂对拟水狼蛛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保护稻田天敌及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依据,采用浸渍法测定了18种常用杀虫剂对拟水狼蛛的毒力。结果表明,溴氰菊脂、顺式氰戊菊脂、氰戊菊酯、毒杀芬、克百威、甲胺膦对拟水狼蛛高毒;异丙威、速灭威、乐果、水胺硫磷、害扑威、杀螟硫磷、乙酰甲胺磷、马拉硫磷、杀虫脒对拟水狼蛛具中等毒性,灭幼脲(苏脲1号)杀虫双对拟水狼蛛毒性小;噻嗪酮对拟水狼蛛微毒,杀虫剂不同的加工剂型、纯异构体有效成分的单剂和多异构体的混剂对拟水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常用农用化学品(杀虫剂、除草剂及氮肥)对三带喙库蚊幼虫(CulextritaeniorhychusGiles)的杀伤作用及几种除草剂对稻田害虫天敌的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subpiraticus)的直接杀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多数农用化学品对蚊幼虫有严重的直接杀伤作用,包括广谱性杀虫剂、除草剂中的丁草胺、除草醚及尿素。而且,广谱性杀虫剂,如氧化乐果、甲胺磷和久效磷其10d残效杀伤力仍达极显著水平。而除草剂的残效杀伤力较小。此外,尽管供试的5种除草剂中有4种对拟水狼蛛无明显直接杀伤作用,但丁草胺的24h杀伤力较高,LC50值为228.55mg/L。并就试验结果对稻田IPM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探明狼蛛猎物果蝇体表挥发性化合物正十五烷对狼蛛觅食过程中嗅觉定位的影响,采用Y型嗅觉仪法进行单因子变量试验,研究狼蛛对不同浓度(10%、20%、40%和80%)、距离(5 cm、10 cm、15 cm和20 cm)、温度(17℃、23℃和28℃)条件下对正十五烷的嗅觉反应。结果显示:浓度为20%时狼蛛对正十五烷气味源端的选择指数最高和在该端的停留时间最长,显著高于其他浓度时的选择指数和停留时间(P0.05);随着距离的延长,狼蛛在正十五烷气味源端的选择指数和停留时间与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随着温度的上升,狼蛛在正十五烷气味源端的选择指数和停留时间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可见,狼蛛对正十五烷气味有一定的嗅觉反应,可感受猎物的挥发性信息素协助定位猎物。  相似文献   

17.
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研究了苯达松、稻乐思、乙草胺、苄磺隆、神锄、金秋、艾割和果尔等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生长发育及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金秋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其他几种除草剂对拟水狼蛛的抑制作用显著。对初孵狼蛛的直接杀伤力,思尔、稻乐思作用非常强,处理后2d狼蛛死亡率为100%,乙草胺、苯达松分别为60%、40%,金秋,苄磺隆则无杀伤作用。多数除草剂处理2d后,拟水狼蛛捕食褐稻飞虱量有所增加;金秋处理8d内,拟水狼蛛的捕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然后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8.
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雌蛛对稻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雌蛛对稻褐飞虱捕食作用模型。结果表明,食虫沟瘤蛛雌蛛是稻褐飞虱更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当蜘蛛密度较高时,拟水狼蛛常常捕杀食虫沟瘤蛛,导致稻褐飞虱被捕食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9,(12):86-90
黑腹狼蛛是我国农田害虫的优势天敌,在生物防治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但其人工繁育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黑腹狼蛛的交配、产卵、若蛛饲养等系列关键时期的人工繁育技术进行探究,拟提出一套低成本、高效率、简单可行的黑腹狼蛛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黑腹狼蛛雌雄亲本成功交配所用时间的长短与产卵数量显著正相关(r=0.945,P<0.05),而与雌、雄体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自然孵化温度(27±1)℃、湿度80%条件下,人工孵化温度(30±1)℃、湿度75%条件下,黑腹狼蛛孵化率最高,可达80%以上;黑腹狼蛛的若蛛于3~6龄阶段,龄期增长对其同类相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5龄进行单蛛饲养能有效增加若蛛存活率;以上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饲养温、湿度分别为(26±1)℃和(80±5)%,若蛛存活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结合MALDI-TOF-TOF质谱对沟纹硬皮地蛛粗毒所含多肽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沟纹硬皮地蛛粗毒中一共鉴定到105种毒素多肽.大多数毒素多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1 000~3 500 u(占总数84.8%),还有一部分毒素多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3 500~4 500和6 500~8 500 u.与其他蜘蛛种类比较,沟纹硬皮地蛛毒素多肽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均不相同,这体现了地蛛科蜘蛛毒液成分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