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著名作家福斯特所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作家灵活运用象征艺术技巧贯穿小说的始终,不仅着力刻画了主人公露西的内心世界,也充分展现了她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使得小说变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2.
虹影是英国籍华人女作家。进入90年代以来,她的复杂的经历及其创作的小说、诗歌,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虹影的小说充满了极端的女性经验,以诡秘而犀利的文风,在 文坛独树一帜,其作品也成为当今最有争议的一类  相似文献   

3.
放逐理想,顺应现实是池莉小说创作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池莉小说中的人物面对种种生存困境不是选择反抗和超越,而是选择顺应和妥协。这使她的小说缺乏真正意义的悲剧精神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仅仅停留在平和温情的世俗关怀层面。  相似文献   

4.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她的小说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在世界文学史上享誉盛名。《傲慢与偏见》问世之初即轰动文坛,历经大浪淘沙依然是一颗璀璨的文学明珠,影响了后世无数的作家。这部小说的语言创作风格在英美文学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从《傲慢与偏见》入手来透视英美文学的语言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谈小说《呼啸山庄》部分段落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年)是19世纪中叶英国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著有几百首诗歌和一部小说一《呼啸山庄》。总体上看,《呼啸山庄》中的语言朴素自然,但知道劲有力,充满生机;同时小说中许多段落还有诗歌和散文的语言特色,这也许是由于小说作者那独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影响所致吧。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终结的感觉》秉承了作者一贯以来对记忆和历史的主题关切,讲述了主人公托尼对往昔岁月的探寻之旅,表达了对记忆书写的思考。小说借助真实与虚幻冲突带来的记忆张力,不断加强记忆叙事中的自我审视和伦理反思,揭示了在后现代语境下人们面临的生存焦虑和伦理困境,并探讨了在多元现实的解构中个体与自我的和解之路。  相似文献   

7.
25岁的张丹,高职毕业后做起了营销。但她一直梦想能开一家小旅馆。张丹爱看小说、写小说。她不但在网络上发表了很多相关文章,还建立了小说QQ群。2008年年底,张丹所在公司裁员,她失业了。一天,在和QQ群里的好友聊天时,张丹突然灵机一动:既然自己梦想着开个小旅馆,又喜欢看和写小说,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开一个小说旅馆呢?  相似文献   

8.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重要作家乔治·梅瑞狄斯不仅是诗人还是小说家,其小说代表作《利己主义者》所蕴含的"喜剧精神"深受他的岳父托马斯·皮考克、英国小说家萨克雷以及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等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梅瑞狄斯的思想来源、喜剧精神的创作实践以及喜剧精神的接受与影响等诸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他的创作动机,领略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对"喜剧精神"的演绎,更深层次地欣赏它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吉本芭娜娜作为八十年代登上日本文坛的女作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中所描绘的当代青年独特的生活体验以及内心悸动,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在她的小说中,睡眠与梦境的描写几乎无处不在,构成了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她的"睡眠三部曲"更是将睡眠与梦境描写的淋漓尽致。芭娜娜笔下的少女们游走于睡眠与苏醒、梦境与现实之间,呓语般讲述着各种彷徨与不安,并且期待着历经磨砺后的破茧成蝶。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丁玲的生活道路经历了由追求个性解放到投奔延安参加革命这样几个不同的时期,而她的小说创作也同样经历了不同的创作历程,使她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李碧华是言情小说家,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独辟蹊径的小说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注意。基于这种"先娱己,然后再娱人的享受"的理念,她创作出了多部小说。李碧华的小说有很多情节穿越古今,并来往于阴阳两界,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奇诡与妖艳成为李碧华创作的小说的两大特点。同时,和同时期的林白、陈然一样,她的小说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来孤芳自赏,用女性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和征求着属于女性自己的话语权。在李碧华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的感受到她的那种独特犀利的文笔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不可忽略的让人深深思索的女性个人形象和情感命运主题。  相似文献   

12.
《黑暗之心》是20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康拉得的代表作,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小说以其故事套故事及视角转换的叙事方法使其作品更加贴进现实,或者说,正是因为主人公马洛话语中的“缺陷”及一些修饰上的矛盾,才使得康拉得的叙事策略更加独特。  相似文献   

13.
残雪的小说怪异晦涩,常常被人们称为另类,《山上的小屋》以其独有的梦魇、荒诞的形式让人读罢不禁感觉到毛骨悚然,不知所云。她的小说有着令人困惑又让人着迷的残酷的魔力,灵魂不仅把人推向人类深渊的边缘,而且还难以测出藏在其中的底蕴。要完全读懂这篇小说,必须以一种全新的审美眼光破译她这种反常的形式。《山上的小屋》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的生存受到他人(异己力量)的包围而产生的孤独恐惧感,以及人的脆弱的灵魂无法面对又无力回避他人的宿命情结。  相似文献   

14.
论哈代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涂冰 《农业考古》2007,(3):227-229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与农民问题密切相关,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因素入侵英国农村后农民阶级破产和衰亡的历史,深刻地揭示了在"维多利亚盛世"帷幕掩盖下农村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心灵创伤。本文着重从农民落后的生存方式、农民陈腐的思想观念和造成农民悲剧命运的根源三方面论述哈代小说中的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印度之行》是研究殖民主义背景下宗主国和殖民地关系的经典文本。小说围绕两个初到印度的英国女性与思想单纯,热情好客的印度人阿齐兹的交往,展开了殖民地背景下的两种英印关系。对于印度这一他者,善良友好的摩尔夫人和在印度从事教育的菲尔丁体现出的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与小说中具有殖民主义意识的众多在印度的英国人形成鲜明对比。小说中另一个中心人物,到印度准备与当地执法官朗尼结婚的阿德拉·奎斯蒂德小姐在受阿齐兹的邀请游览马拉巴山洞时,陷入阿齐兹企图强奸她的“幻觉”之中,使她从阿齐兹的“客人”变成控告他“强奸罪”的“敌人”。山洞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印度如何从“友好神秘的他者”变成“暴力和野蛮的他者”?本文从心理学的“自我”和“他者”的角度,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西方殖民者对负面的东方形象的建构,透视阿德拉在“身份认同”危机中表现出的两种对他者态度的矛盾,揭示隐藏在殖民主义心理深处的“自我身份”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对作者文学作品的思想表达和人物创设都有重要的作用。狄更斯是英国文化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幽默感。在狄更斯的小说中,他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风趣泼辣地展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描述人间的真相和探索生活的真理。在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一书中,他运用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展示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人物命运,本文主要就人物语言个性化分析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歌唱》是由英国知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所著,该小说讲述发生在充满种族歧视的南非殖民地白人玛丽的一生及周围黑人的生活.本文着力分析该小说中种族他者黑人及女性性别他者建构,阐释作者如何表现主体通过“他者还原”和“去他者化”来建构、召唤他者,进一步解读作为女性作家莱辛的真正立场,即作者虽痛恨殖民主义行为,但其作品仍然受英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表现出对黑人及女性他者身上他异性的排他性和归化,从而增加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维度,深化了对英国殖民主义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主张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先驱,在她去世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对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拟以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伍尔夫小说中的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关系进行探讨:公共/私人领域关系及其批判、伍尔夫思想的模棱两可与自我矛盾以及伍尔夫的理想乌托邦——公共/私人领域的调和。  相似文献   

19.
萧红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小说的传统写法,用散化笔调代替小说的叙述话语,用场面来代替情节,她的小说包含大量东北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历险小说作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鲁滨孙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独自一人生活14年,他顽强、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殖民者和探险家。从后殖民主义的观点来看,丹尼尔迪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同时在这部小说中笛福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殖民主义形象,鲁滨孙对荒岛的占有、发展和统治的过程就是殖民创造的过程。本文将通过对《鲁滨孙漂流记》的深入理解,分析鲁滨孙的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