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株沙门氏菌VBNG状态诱导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株沙门氏菌在不同条件下的诱导,确定沙门氏菌进入VBNC状态的条件,为进一步研究VBNC状态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以改变沙门氏菌培养环境为主,设计11种条件对3株沙门氏菌进行诱导培养,同时观察其可培养菌数的变化及荧光图像的变化.确定标准株S1在LB液体培养基4℃需氧培养到55 d时可培养菌数降为零,同时菌体变为球杆菌,可认为其进入VBNC状态.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VBNC状态的诱导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初期徐怀恕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1,2](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缩小成球形(也有报道细胞伸长),用常规的方法不能培养,但具有一定的代谢活性,用特殊的方法可以证明其依然存活[3,4]。当细菌处于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筛选出对沙门氏菌敏感的药物用于临床,减少盲目用药带来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无菌采集具有典型沙门氏菌感染病症鸡的肝脏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PCR试验、革兰氏染色试验、生化试验、第二次PCR试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对硫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钠最为敏感,其次是诺氟沙星和青霉素钠,四环素也有一定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下的转录基因,本研究采用液体LB培养基在4℃条件下诱导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 CVCC578株进入VBNC状态,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RT-PCR技术(DDRT-PCR)分析S.pullorum VBNC状态与正常状态所表达的差异基因.结果表明,在S.pullorum的VBNC状态下克隆得到两个转录基因片段,分别为422 bp和573 bp.序列分析表明:422bp的cDNA片段与不同沙门氏菌株的tRNA硒尿核苷合成酶(tRNA 2-selenouridine synthase)的ybbB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573bp的cDNA片段则与不同菌株S.pullorum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基因(rh1B)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以上.在VBNC状态下这两个转录基因的发现,将为S.pullorum的VBNC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研究模型,本研究利用液体LB和4℃联合条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VCC578参考株的进行VBNC诱导,构建VBNC研究模型。同时依靠胎牛血清和程序性升温对处于该状态的菌体进行复苏,并对复苏前后的细菌进行了16SrRNA验证。结果表明:实验菌株经液体LB和4℃联合诱导后,可培养菌数在55d后降至零,总菌数在整个观察期内基本不变,而活菌数在150d后开始下降,180d后下降显著,表明实验菌株可在55d进入VBNC,而且维持时间至180d。当进入该状态后,菌体形态可由杆状变为球杆或球形,并且菌体排列可由单在变为聚集。经复苏和16SrRNA鉴定后,"变态"的细菌被证实为沙门氏菌,而非杂污染菌。该实验为规范VBNC沙门氏菌的鉴定程序以及制订相应的国家检测标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分为5个属,共有2020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血清型近200个。沙门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动物中广泛传播,能导致鸡白痢、鸡伤寒、副伤寒、仔猪副伤寒、流产等多种动物疾病,人的沙门氏菌感染和带菌也非常普遍,在世界各地的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20年里,尽管相关立法和生产管理措施得到了改进和完善,但由于受污染肉类和禽蛋引起的人沙门氏菌感染仍是畜牧业的一个难题。在目前所报道的人感染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病例中,  相似文献   

8.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引起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复杂,到目前为止,大约有2 400多个血清型,而感染禽类的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几个血清型(文明等,2000)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高密、胶州不同养狐场发病蓝狐肝脏、脾脏病料中分离到2株致病菌,通过培养特性观察、形态学镜检、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沙门氏菌。用PCR方法扩增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获得大小为1500bp的目的片段。BLAST比对分析表明,分离菌株16Sr 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收录的沙门氏菌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进一步证明分离菌株是沙门氏菌。以0.5ml/只(1×10^9 cfu/ml)菌液的剂量接种貉,死亡率为100%(5/5),表明分离菌株对幼狐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头孢吡肟、头孢噻吩、卡那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米诺环素星等10种药物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的乳酸杆菌的菌悬液中加入6%的吐温20,并在37℃恒温振荡培养箱中振荡培养(200r/min,48h),可使非可培养状态的乳酸杆菌恢复到可培养状态。在复苏过程中加入吐温20可增加益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VBNC状态沙门菌特异性基因,探讨细菌VBNC状态发生机制,试验应用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cDNA-RDA)对VBNC状态沙门菌特异性基因进行筛选及分析。结果表明:经过3轮差减杂交后,获得8条差异基因片段;分析差异基因功能,推测其中5条差异基因可能与沙门菌VBNC状态发生机制以及合成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家禽沙门氏菌病是指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家禽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不运动的沙门氏菌——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曾分别被称为鸡白痢和禽伤寒。最近,已统一使用“鸡白痢-伤寒沙门氏菌”名称来命名这两种沙门氏菌,因此,有专家认为可将这两种疾病统称为禽白痢-伤寒(或鸡白痢-伤寒)。另一类为大量有运动性的沙门氏菌(归类为禽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统称为禽副伤寒。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是一类对人和畜禽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分布广泛,血清型繁多,目前已分离出2523个血清型[1,2]。其不但引起多种畜禽疾病,还能造成人类食物中毒,而且人的大多数沙门氏菌感染直接或间接地与动物性食品有关。近年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动物感染沙门氏菌十分严重[3,4]。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在世界各国有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课题[5]。沙门氏菌作为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出入境  相似文献   

16.
不容忽视的沙门氏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相似文献   

17.
禽沙门氏菌病(Avian Salm OnellOsis)是由沙门氏菌属中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鸽子发病的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禽副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8.
19.
为对发病雏鸡群进行确诊,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雏剖检观察及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小白鼠接种观察,证实鸡群发生了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禽副伤寒和禽伤寒,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主要病原,感染率高于鸡伤寒沙门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多种常见抗生素表现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理想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的建立方法,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接种方式配合不同菌液浓度接种不同胚龄鸡胚建立感染模型,将90枚SPF鸡胚随机分成9组,每组10枚,分别为A、B、C、D、E、F、G、H、I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为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以气室接种、蛋壳接触接种的方式对不同胚龄(11和14胚龄)SPF鸡胚接种不同浓度(1×103、3×103、9×103、3×105、9×105 CFU/mL)的鸡白痢沙门氏菌C79-3菌株。每天观察情况直至出雏,待雏鸡孵出后按组分笼饲养,每隔12 h观察1次,连续观察7 d,观察各组雏鸡的临床症状、死亡情况,观察期结束对死亡和存活雏鸡进行剖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各模型组均有雏鸡出现明显的鸡白痢病症状并死亡,相较于其他模型组,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9×105 CFU/mL的C79-3菌液的F组和14胚龄气室感染方式接种3×103 CFU/mL C79-3菌液0.1 mL的H组,鸡胚出壳率较高,可分别达到80%和90%,出壳雏鸡呈现明显鸡白痢病特征,剖检可见肝脏出血、盲肠膨大、卵黄囊吸收不良;组织病理切片可观察到肝脏、盲肠、心脏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病率分别100%和88.8%,并且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0%和90%。本研究结果表明,以11胚龄蛋壳接触感染方式接种0.1 mL 9×105 CFU/mL的C79-3菌液和14胚龄以气室感染方式接种0.1 mL 3×103 CFU/mL的C79-3菌液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建立稳定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宿主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