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冤大头     
杨涛 《百姓》2006,(11):54-55
学者吴思《隐蔽的秩序》一书有一篇《皇上也是冤大头》的文章,说到明朝的皇帝经常受太监的糊弄,贵为一国之君,实际上也是一个“冤大头”,往往要为太监做的坏事埋单。皇帝做了“冤大头”,说明在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的情形下,代理成本太高,被代理人经常受欺骗。而据笔者多年观察  相似文献   

2.
抗癌、保健、减肥、益寿加培育智力,这是云南普洱茶(Yunnan Po nae/Ponao,古濮越族的原始发音)的五大基本功能。在清代,宫廷成员,从皇帝到宫女,其品茶习惯是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原创于明末清初的世界文学巨著《红楼梦》里的主人公们也冬饮普洱茶、女儿茶(当时普洱茶的上品之一)。可知,这“普洱茶”真是不凡呢!  相似文献   

3.
宋徽宗与《大观茶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施由民一、宋徽宗其人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昏庸的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便是个以昏庸和荒诞著称的皇帝,同时又是个以书画名世,以撰“茶论”和精茶艺而著名的皇帝。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个皇帝,当时正是北宋晚期。...  相似文献   

4.
茶,是中国的重要饮料之一,现在传遍全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重要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是,远古时代的彝族先民,却把香椿芽当茶喝,谁知道?一、茶的传说彝族先民在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时代就发明了巫术文字——古彝文,从而记录了许许多多远古时代的历史资料,使我们今天能够窥见那时的社会生活习俗与文化。《物始纪略》就是其中一部专门记载各种事物的来龙去脉的巨著。类似于汉族的《物原》。《山海经》、《事物原会》、《博物志》。在《物始纪略》中,有一篇“茶的由来”,专门叙述了关于茶的来源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黄贤庚 《农业考古》2002,(4):231-232
武夷茶历史悠久 ,在唐代已有文字记载。而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散文《叶嘉传》(1) 却把武夷茶历史推至汉代武帝年间 (前 1 4 0 -前 87年 )。“传”中把武夷茶名为叶嘉 ,意指其叶嘉美。文曰 :“叶嘉 ,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 ,好游名山 ,悦武夷 ,遂家也。”并云 ,当汉帝 (即汉武帝刘彻 )得知叶先生时 ,非常惊喜 ,即“敕建安太守召嘉” ,并赞其“养高不仕” ,“植功种德”、“容貌如铁 ,资质刚劲”的高行。由于这篇文章系拟人手法的散文 ,虽不好作为考证依据 ,但至少说明汉时武夷山已有茶叶传说 ,且名度很高 ,受到朝廷赏识。但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摆上了重要地位,在海峡彼岸台湾,人们习称茶叶叫“茶米”,意寓茶叶比大米更重要,故冠在“米”之前。台湾同胞中,相当大部分是古代闽南、粤东的移民后裔,台湾同胞秉承闽南、粤东的饮茶风习。至今,台湾民问饮茶之风不但盛行而且十分讲究,男婚女嫁也以茶为礼。适婚闺秀接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礼”或“茶定”。据载,早在明朝,就已有了这…  相似文献   

7.
表·嫂·茶     
男人饮酒,女人喝茶。赣中安福县农村妇女喝茶的花样很多,一辈子有喝不完的茶。孩子出生要喝“毛毛茶”,孩子满岁要喝“百岁茶”,女儿定亲要喝“妹妹茶”,出嫁之前要喝“嫁娘茶”,新娘化妆要喝“开面茶”,儿媳怀孕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要喝“三代茶”。这些茶都是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喝的,而最为独特、人员最多、时间最长的,还是一年一度的“表嫂茶”。“表嫂茶”只供婆婆妈妈婶子大嫂喝,她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老表嫂,没有嫁老公的姑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至于男客们那就更要靠边站了。一年一度的“表嫂茶”是从元宵节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陈虹 《农业考古》2000,(4):266-269
茶树是四川盆地种植最盛而历史最久的大宗经济林木。起始栽培时间已不可考证(1),作为商品的茶叶生产则可上溯到西汉。西汉蜀人饮茶已较普遍,司马相如、杨雄之辈自不必说,就连王褒也喜欢“烹荼尽具”,因而在他的《僮约》中也就有“武阳买荼”一项商业活动。据说当时蜀茶还远销长安。武阳在今彭山,紧靠岷江,大概是离资中最近的茶叶市场,茶叶来源最大可能是蒙山一带,因为很早就传说蒙顶甘露茶种自汉代。当然,从晋代武阳亦产茶的情况看,也不排除本地出产的可能。另据明代杨慎研究,“茶”在古时蜀方言中称“葭”,始见于《汉志》的“…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黑龙江)》2013,(5):64-64,63
不谙世事的妙龄少女,短短数年却成长为工于心计的深宫妇人。热播电视剧《甄婕传》,通过一幕幕充满阴澡和陷害的后宫争斗戏,展现了雍正身边的女人“甄娥”的一生。人牛如戏,戏如人生。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蛳娥”这个人?大清后宫的女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华数瓦动电视专题“解密甄娠,揭秘清宫”将为大家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
李光羲的茶癖王满仓赤夏来临,歌唱家李光羲和老伴王紫薇的茶瘾愈发加大,消暑解渴呀。而且,无论到何时何地,两人饮茶的习惯一丝不改。早先,他们家境并不宽裕,喝六角一两的,间或“改善”一下买回八角一两的尝尝。“文革”之后,经济状况好转了,茶价也提高了,于是喝...  相似文献   

11.
椰树成荫的海口公园,早晨是老人们的天下,做操打拳练气功散步的各得其乐,可却见不着遛鸟的。这令我感到些许诧异,并固执地四下张望起来。终于在一行摈榔树下发现了一位孤独的遛鸟人。我急步凑上前去,与之招呼,进而开门见山地托出我的诧异。他以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说:“这里的老人不养鸟,他们喝茶,喝茶才是他们的嗜好!”他似乎在发孤独之怨,偏颇地把遛鸟与喝茶对立了起来。的确,曾因为海南岛上喝茶的人以老者居多,喝的又是价廉的粗茶,故茶被岛民们称为“老爸茶”。“老爸”们喜聚众而饮,于是聚饮“老爸茶”的茶坊和茶店就成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饮茶法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茶的故乡,原始社会便发现和利用茶。茶最初是作食用、药用的,饮用则是后来的事。饮茶的起源,至今仍争论未定。清人顾炎武《日知录》称:“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他推测饮茶始于战国末,虽大体不错,但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西汉王褒《僮约》记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尽管对“烹茶尽具”之“茶”是否指茶还有争议,但对“武阳买茶”之“茶”指茶意见比较一致,西汉饮茶有史可据。当然,汉代以前,中国只有四川(古巴蜀)一带饮茶,其它地区的饮茶是在汉代以后由四川传播和在四川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僮约》写…  相似文献   

13.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0,(4):261-265,269
彝文经典《物始纪略·茶的由来》曾这样描述远古时代彝先民如何发现与饮用“茶”的过程:“茶的根由,说来有头绪。高大的树,荫深枝叶相结合,异味的苦叶,遮天蔽日,君喝后施令,臣喝后断事,师喝后祭祖。盛名东方传,宝树生西方,汇集到彝地。在尼米举沟,尼能不开化。在惹米妥朵,惹蒙氏头昏。彼家楚觉山,人们不积德。默家糯扎山,断事不得酒。侯家翁遇山,死水溏不流。天君不吃盐,地王不用药,阿娄不守更。大师不司时,三圣不高兴,六君不行善,宇宙门不开,就像这样了。恒赛易之女,投赛易之子,到了春三月,采青花红花;到了夏三日…  相似文献   

14.
我本从小爱茶 ,且爱喝明前茶和雨前茶。但初识“茶文化” ,是由茶友相约在 1 992年的数九寒天 ,瑞雪纷飞的一天 ,在平淡之余 ,茶友早已准备的一壶滚汤的沸水和家中常饮的“狗牯脑”茶 ,随即冲泡 ,待茶叶舒展后双手端杯奉茶敬客 :“请喝茶”(注 :“请喝茶”这一俗语 :在民间已经延续千百年自然而成习惯的老传统 ,在乡民家中 ,茶是人民每日唯一解喝之饮料 ,白开水是绝对不喝的 ,不管是粗茶嫩茶 ,都是出于自家炒制 ,客来进门第一件事就奉上茶水一杯 ,但这杯茶是让客人漱口而已 ,并不倒满 ,此后才是延请上席 ,重摆杯盏 ,沏上好茶 ,端上茶点边吃…  相似文献   

15.
茶史、茶俗与茶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侯良中国是茶的故乡,这已为世界所公认,但究竟饮茶始于何时?说法不一。《华阳国志·巴志》说,巴蜀地区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又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这都是传说。有确切记载的为西汉...  相似文献   

16.
“油茶奶茶甘露茶,顶不过回回的盖碗茶。”喝盖碗茶是宁夏回族的一种普遍嗜好。“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晌盖碗。”“一天不喝浑身乏,两天不喝眼发花,三天不喝把病加。”可见茶与回族的关系了。 回族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结婚丈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  相似文献   

17.
茶圣陆羽不仅一生与茶结缘,嗜茶如命,用毕生精力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的专著《茶经》,而且还遍尝名水,挖井品泉,至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名泉尚有遗存。陆羽的故乡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北郊有古官池。池边高台上的陆羽亭下有一块八边形的巨石镶嵌于地,上刻品字形的三个井口,俗称三眼井。陆羽少时曾在此汲水煮茶,开始了他一生品泉、习茶的生涯。后因唐德宗李适曾诏拜他为“太子文学”而不就,所以人又称他“陆文学”,三眼井又名“文学泉”、“陆子泉”。泉水冬暖夏凉,晶莹洁净。更奇异的是泉水入杯,高出杯沿却不溢。用它泡茶,可使茶…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茶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过去的茶歌主要反映茶农们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山歌、号子、小调等形式,我国茶歌最早的历史是没有文字和乐谱,茶歌一直紧密地相伴着茶农,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采茶、制茶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茶农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茶歌形成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古丈茶歌》、《请茶歌》、《雁南飞茶歌》、《湘江茶歌》、《采茶歌》、《洞庭茶歌》、《敬茶歌》、《采茶舞曲》……其中,富有江南民族色彩特点的《采茶舞曲》,以其自由舒缓的旋律流传甚广、历久弥新。近年来,当我们看到在大力提倡“茶为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一个现实:茶歌的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就是很少有茶文化歌曲创作之精品问世,基本上都是些“老三篇”而毫无新鲜感,尤其是缺少让人欣赏到茶和人生结合感悟力强的作品。前年曾聆听到两首分别由陈文华和侯军先生作词的《茶乡童摇》,旋律非常优美,算得上是我国在近年来所出现茶歌中的上乘新作,并首开我国童声茶歌之先河。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皇帝常赐给大臣一些名茶,其中有种“七宝茶”特别珍贵,它是由7种甘香的原料配合细嫩茶芽制成的,专门进贡给皇宫享用。《广群芳谱·茶谱》引《甲申杂记》:“宋仁宗朝(公元1023——1063年),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可见七宝茶之珍贵。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曾写有“七宝茶”诗: 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于霞。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相似文献   

20.
徐荣铨 《农业考古》2000,(2):250-251
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当茶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产生巨大精神作用。当此之时,茶的止渴作用就被放到了次要地位。这个精神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茶文化。世界上,被人类利用的物质何止千万,但它们不能全部介入精神领域而被称为文化。除了茶文化,还有一些文化,虽有一定名气,但如果论其高雅深沉、形神兼备以及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度,皆不及茶文化。谈到止渴、提神,西方人喝咖啡也可达到此目的,但他们对喝咖啡说不出有多少文化。为什么只有茶才能有这样独特的文化形式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茶的自然功能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