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曾建议根据世界上两个最大荒漠的名字(撒哈拉和戈壁)把亚非荒漠区称之为撒哈拉戈壁荒漠区。它可以分为三个亚区:亚洲中部亚区、伊朗——吐兰亚区和撒哈拉——阿拉伯亚区(拉甫连科,1960,1962,1964)。埃格(1931——1932)把最后这个亚区称为撒哈拉—新德斯克区。除了撒哈拉和阿拉伯北部外,他把伊朗南部、印度河下游也归入这一亚区。索哈里(1963)把伊朗南部划入古热带苏丹荒漠区,而建议把撒哈拉—戈壁荒漠区西部地带称为撒哈拉—阿拉伯地区,我本人把这一地区视为亚区级。关于亚洲中部和伊朗吐兰亚区各部份的植物地理学区划问题,已发表了许多著作,所有的植物地理学区划方案,都简短地论述了所划分的分区单位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袁国映 《干旱区研究》2003,20(3):235-239
北非撒哈拉是世界第一大沙漠 ,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撒哈拉是非洲语“大荒漠”之意 ,面积 8× 10 6km2 ,囊括了北非的大部分国家和 85 %以上的面积 ,除南部几内亚湾和北部地中海边的小面积地带外 ,其地理座标约处于 10°~ 35°N ,和 17°33’W~ 4 0°E之间。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进去出不来”之意 ,面积约 3.4× 10 5km2 ,约在 37°~ 4 1°N ,78°~ 88°E之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五点取样法对位于广东省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稻田杂草发生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稻田主要杂革有48种,分别隶属于15个科。相对优势度计算结果表明,莲子草、鸭跖草、稗草、泥花草、空心莲子草、节节菜等杂草为广东省稻田优势杂草。其中广东北部稻田杂草群落结构以鸭跖草+稗草+莲子草为主;广东中部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以节节菜+莲子草+稗草为主;广东南部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结构以莲子草+鸭跖草+泥花草为主。总体来看,广东省稻田杂草发生频度较低,这可能与长期施用除草剂有关。  相似文献   

4.
烟草霜霉病     
烟草霜霉病看作是栽培烟草的一种病害,首次报导是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此病后来又传到美国。1959年欧洲有了关于这种病害的报导,1960年传播到欧洲许多烟草产区,形成了严重的灾害。目前在整个欧洲,以及北非的烟草产区普遍存在。可是,这一病害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尚未发现。印度、中国、日本是另外的一些主要烟草产区,这一大片地区还没有见  相似文献   

5.
阿拉巴斯山地区为干旱区第三纪残遗植物的避难所,是内蒙古地区植物特有现象最明显的地区。共有维管植物251种。地带性植被为草原化荒漠,主要群落类型为四合木荒漠、半日花荒漠、绵刺荒漠、沙冬青荒漠等荒漠群系。以戈壁种和东阿拉善种为主的荒漠成分构成了本地区植物区系的主体。古老残遗种及特有种在植物区系和植被组成中均起主导作用。但是这块宝地目前面临严重破坏,应该尽快成立阿拉巴斯第三纪残遗植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选取近57 a宁夏20个气象站夏季逐日最高气温、NCEP/NCAR再分析及北极海冰资料,利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宁夏夏季极端高温的气候异常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联系。结果表明:宁夏夏季极端高温总强度、事件频次及最长持续日数自1961年以来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1990s后期至2000s中期是年代际增加最快的时段;极端高温总强度偏强年,宁夏处于500 hPa位势高度场正中心的南边,北边冷空气不易入侵,有利于宁夏夏季极端高温偏强;前期春季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海冰密集度偏高时,激发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出现正负相间的波列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往欧亚地区稳定传播,造成乌拉尔山高压脊减弱,使得欧亚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导致宁夏夏季极端高温强度偏强。本研究结果旨在为宁夏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荒漠胡杨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塔里木荒漠胡杨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对荒漠胡杨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胡杨群落植物种类组成贫乏、区系成分简单。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古地中海成分明显多于温带成分;群落生活型以一年生植物为主,矮高位芽植物次之,叶的性质以小叶型、单叶、草质、全缘为主,反映出塔里木环境气候的旱化趋势和该群落与本区的干旱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及其地史变迁相吻合。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基本上呈稳定型。存活曲线趋似于DeeveyII型,种群从V龄发育到VII龄过程中出现死亡率高峰。优势种群胡杨呈随机分布,伴生种呈随机或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
短命植物层群落年内变化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通过样方调查记录了2008年早春季节短命植物萌发到消失的群落特征变化,并结合同时段冬春季节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了短命植物层群落年内变化与水热条件之间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早春季节首次降水的时间和降水量是决定短命植物萌动生长的主要因素,而出苗后的降水状况将显著影响当年的群落外貌特征,干旱高温季节到来的时间将决定短命植物最终的生活周期。此外,短命植物生长发育对偶然阵性降水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陕西府谷杜松自然保护区杜松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西府谷地区通过样方法对杜松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松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简单,区系成分较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温带分布的属明显多于热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矮高位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和非全缘为主,群落结构较简单,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少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杜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属衰退型。  相似文献   

10.
<正> 非洲的北部是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然而地质学家运用航天飞机的雷达影家,却揭示出在今日干涸的沙层下面,有一个比尼罗河还要广阔的河道网络,为撒哈拉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变提供了科学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阿里第四系地下水资源形成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地处藏西北,位于世界屋脊之巅,地貌上以高原湖盆地带为主,属于极端缺水的贫困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查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文中从青藏高原隆升这个大的地质背景入手,详细分析阿里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阿里第四系地下水系统分析认为:本区受水汽运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成...  相似文献   

12.
新疆沙冬青群落的区系组成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在乌恰县不同分布地点的新疆沙冬青群落中随机设置10个样方,对新疆沙冬青群落种子植物的科、属、种的组成及其结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新疆沙冬青群落由22科39属62种种子植物组成,群落物种较为丰富,科的区系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属的区系以地中海-中亚-西亚成分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古老而复杂.新疆沙冬青群落的水平结构,大部分植物以丛生形式在群落中聚集分布,少数植物散生于群落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按生长型可分为2层(灌木层、草本层)和6个层片,构成新疆沙冬青群落的植物,其中草本和半灌木种类较多,所占的比例较大.群落中草本层片占植被总覆盖度的15%~31%,新疆沙冬青群落属于草原化荒漠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3.
水杉原生群落病虫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湖北利川水杉原生群落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发现危害这一珍贵植物的病虫害有桑寄生、水杉赤枯病、水杉叶枯病、水杉色卷蛾、白蚁 ,蚂蚁等。根据古水杉群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旧石器地点的分布状况进行梳理研究,并根据黄土地层,分区探索了鄂尔多斯盆地在旧石器时代北部毛乌素沙漠地带、中部黄土丘陵地带、南部黄土高原残原地带的地理环境变化。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以及黄土高原中腹地带在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多次气候旋回和次一级的气候波动,环境经历了沙漠的南侵和退缩、消失和复活,草原...  相似文献   

15.
分级包干任务到户连片治理打好春季灭鼠战役确保粮食增产丰收中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委员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地区东部,九万大山南沿地带。现有人口34.8万人,耕地面积32.87万亩,是个以产粮为主的农业县,也是广西...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年里的灾害性干旱清楚地表明,位于北非的世界最大荒漠的边界在移动。然而撒哈拉是否正在前进呢?它是否在北边向地中海,譬如在马格里布的一些国家扩大的同时也在向南推进,进入众所周知的萨赫勒地区,向热带大草原发展呢?它是否会象许多观察家预测的那样,有一天果然抵达几内亚海岸呢?它当真能够征服相邻的,较湿润的地区吗?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预测其潜在分布区,对区域尺度上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记录的327种外来入侵植物的精准地理分布数据,使用物种丰富度算法分析了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并评估了其对本地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然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外来入侵植物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尤其以广西省的西部和东北部最为严重;(2)在入侵风险区中,有53.15%的区域也是本地植物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南部;(3)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西南部与交通要道沿线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潜在分布区,未来面临较高入侵风险。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南部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控和监测的优先管理区域,未来还是外来入侵植物的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需及时采取措施对入侵风险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防治以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8.
<正> 通过对干旱区及撒哈拉地区沙鼠种群的连续追踪,揭示了确定因素与大量发生周期的实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气候因子有关的以及根据生态学理论等级划分(个体、群体、种群、生态系统)定义的社会单位、空间分体模型、扩散、取食和繁殖策略及其消亡。啮齿目种群功能模型表明在干旱地带和摩洛哥境内撒哈拉沙漠地带所观察到的种群惊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沙坡头人工植被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多年的植被调查和沙层水分动态的观测资料,对沙坡头地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植被33年演变过程中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人工植被已经演变为以油蒿为主的灌木半灌木+一年生草本+孢子植物占优势的人工——天然植被。(2)人工植被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为主,辅以少量的地面芽植物,没有地上芽和隐芽植物,生活型谱不完整。与天然油蒿群落比较,人工植被种类少、投影盖度低、根栖层水分严重亏缺。(3)投影盖度是荒漠半荒漠植被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人工植被演变初期投影盖度波动性上升。7—16龄为鼎盛时期,投影盖度为30%左右。随后又波动性下降。这种波动性变化规律在判断沙漠化程度时有意义。(4)人工植被演变过程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近似“∩”型。种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与其成负相关,近似“U”型。(5)流沙群落、3—33龄的人工植被的种多度分布模式为几何级数型。天然油蒿群落和红砂—珍珠群落为对数正态分布。1—2龄的人工植被种多度分布模式完全受人为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兰州烟洞沟黄土剖面共划分出 19 个孢粉组合的带,根据孢粉组合的纵向变化,将 1.7 M a. B. P.以来的古植被和古气候变迁分为 12 个阶段,归纳为 6 种孢粉植物群类型。兰州地区受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影响,第四纪以来冰期干冷程度逐渐加强。这里既没有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的更替,更没有常绿 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的更替,只能出现暗针叶林、疏林草原、灌丛草原、荒漠之间的变化;在暖期中,阔叶树种花粉含量从未达到或超过孢粉总量的 40% ,其植被应以疏林草原或灌丛草原为主。冷期中以藜科为主的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环境最为干旱。处于东亚季风逐渐取代西风环流控制的兰州地区,第四纪期间气候和植被所经历的多种形式的演化过程,并非重复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