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烤烟烟叶淀粉晶体结构的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CP/MAS 13C NMR)、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C)研究了烤烟烟叶淀粉晶体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烤烟烟叶淀粉晶体CP/MAS 13C NMR波谱显示在C1区域,在化学位移99.3和100.2处有2个明显的结晶峰,同时,XRD波谱2θ在17o处有较强的衍射峰,在5.6o、15o、20o、22o和24o附近有较弱的衍射峰,均表现出典型的B–型晶体特征。根据CP/MAS 13C NMR波谱计算出的烟叶淀粉晶体的相对结晶度和双螺旋含量分别为36.1%和21.3%,其结晶度比采用XRD波谱计算值略高。  相似文献   

2.
葛根淀粉的形态结构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根淀粉为白色固体颗粒,呈棱形或不规则形,直径9~40μm。X-衍射分析表明该淀粉颗粒结晶度很小,20C含水量在18.6%时,微结晶度数为5.6,微结晶大小为15×10 ̄(-10)m;水份含量在28.6%时,微结晶度数为5.62,微结晶大小为31×10 ̄(-10)m。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为60.5%,支链淀粉含量为39.4%,应属C型结构的高直链淀粉类。本文还对其膨胀性、溶解性、粘合性和低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五指山参淀粉为原料,对其各种物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为进一步开发五指山参提供理论基础。采用冷浸法提取五指山参原生淀粉,采用X-射线法(XRD)测定五指山参淀粉结晶类型,用电镜扫描(SEM)、光学观察和偏光显微观察五指山参淀粉颗粒的形貌特征,用红外光谱扫描(FTIR)分析五指山参淀粉官能团类型和结构,用黏度仪测定淀粉黏度,用碘吸光度法测定五指山参直链淀粉含量,通过模拟体外消化测定五指山参淀粉的消化特性。结果显示:五指山参淀粉结晶为A型,淀粉有-OH、-CH、C=O等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分别在2 930、3 500、1 650 cm?1附近处;五指山参淀粉颗粒较完整,大多数为椭圆形,也有近圆形、方形等,颗粒表面有少量的凹陷;淀粉颗粒偏光十字清晰可见,且颗粒均匀分布,无簇拥成团的现象;五指山参淀粉凝沉性弱,稳定性较高;直链淀粉含量(14.79±0.02)%;糊化淀粉样品的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含量比未糊化淀粉样品高,糊化淀粉样品的抗性淀粉(RS)含量比未糊化淀粉样品低。五指山参淀粉性质较为稳定,有利于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差式量热扫描仪(DSC)、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和质构分析仪研究退火处理对葛根淀粉老化过程中水分迁移、老化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会使葛根淀粉在老化过程中的水分子相对含量降低;退火时间对葛根淀粉老化度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葛根淀粉的糊化焓增加,老化焓降低,老化度降低,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葛根淀粉老化1 d后的老化度从原葛根淀粉的32.95%降到19.58%,老化10 d后的老化度从37.42%降到19.46%;原葛根淀粉凝胶和退火处理葛根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退火时间达到24 h时,老化1 d后的凝胶强度从原葛根淀粉的27.34增加到48.44,老化10 d后的凝胶强度从72.11增加到76.45,弹性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杨静  蒋剑春  张宁  卫民  赵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62-16365
[目的]研究橡实淀粉的组成成分、结构及理化性质。[方法]采用理化检测方法对橡实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考察了橡实淀粉的组成、颗粒、淀粉糊等方面的性质。[结果]橡实淀粉中淀粉含量为59.61%,直链淀粉的含量为31.40%;其颗粒相对玉米淀粉颗粒较小,与木薯淀粉相近;晶体结构为C型;橡实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比玉米淀粉低,与木薯淀粉相近;橡实淀粉糊凝沉速度居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之间。DSC分析显示,橡实淀粉的糊化温度(61.72℃)较木薯淀粉(70.22℃)和玉米淀粉(66.78℃)低,这说明橡实淀粉较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易糊化。[结论]研究可为橡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小红豆淀粉颗粒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红豆淀粉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小红豆淀粉的颗粒性质,包括颗粒的形貌、X光-衍射图样、溶解度与膨胀度,链淀粉含量、葡聚糖结构等,并与大红豆及荷包豆淀粉进行了对比。[结果]小红豆淀粉颗粒多为卵圆形,少数不规则,溶解度与膨胀度随温度变化程度不大,总体趋势平缓上升,X光-衍射呈现A型晶体图样,结晶度为18.01%,相对链淀粉含量为36.5%。[结论]该研究对于开发食用豆类淀粉资源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大麦品种白青稞C2-2为材料,通过树脂切片观察大麦胚乳淀粉体发育的结构特征,同时提取成熟大麦籽粒的淀粉,测定其形态、结构、功能等理化性质,研究大麦强、弱势粒胚乳淀粉体发育及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大麦强势粒胚乳中淀粉体的发育较弱势粒好,胚乳淀粉的充实度更高;强、弱势粒淀粉的形态和晶体类型基本相似,但淀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强势粒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高于弱势粒,但1 022/995 cm-1吸收峰强度的比值却显著低于弱势粒;大麦强势粒淀粉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显著高于弱势粒,表现出较好的糊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使用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对小麦淀粉进行湿热改性,随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便携式拉曼光谱仪(Raman)、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温度下的改性淀粉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100℃的样品颗粒表面几乎没有变化,120℃处理后的颗粒表面呈圆盘状凹陷。XRD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并且在120℃下改性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由A型转变为A+V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基团峰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降低。DSC结果显示,改性淀粉的糊化温度均升高,糊化焓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全面了解干旱胁迫对小麦不同品种胚乳淀粉组成、粒度分布、糊化特性以及晶体特性的影响,揭示小麦淀粉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内在关系。【方法】2013—2015年度以小麦品种京冬8(JD8)、河农825(HN825)、冀麦585(JM585)、农大211(ND211)为试验材料,设节水灌溉(W)和旱作(D)2种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胚乳淀粉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小麦胚乳淀粉的积累,但对小麦淀粉直/支比的影响不显著。小麦胚乳淀粉粒体积、表面积和数目分布均呈双峰曲线变化,干旱胁迫对淀粉粒粒度分布的影响因基因型和粒径大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对粒径5μm淀粉粒的表面积、数目分布影响最大。干旱胁迫未改变小麦胚乳淀粉的晶体类型,但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结晶度,对小麦淀粉X-衍射图谱中各尖峰强度的影响因品种和衍射角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小麦淀粉的低谷黏度和糊化温度,延长了糊化时间,但显著降低了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对终结黏度和回生值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小麦胚乳淀粉结晶度与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链淀粉呈显著正相关。总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呈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和稀懈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糊化特性的相关性不显著,而淀粉直/支比仅与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胚乳淀粉中粒径5μm和10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分别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径15μm的淀粉粒与终结黏度和回生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淀粉粒体积分布与结晶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淀粉糊化峰值黏度和稀懈值与结晶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糊化温度与结晶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干旱胁迫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结构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干旱对小麦淀粉结构的影响,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水分条件来生产一定品质的小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白扁豆淀粉的颗粒和糊的性质。结果表明,白扁豆淀粉颗粒主要呈椭圆形、表面光滑,粒径范围在9~29μm,长轴平均粒径19μm;偏光十字明显,有的呈"X"型,有的呈垂直十字,较小的颗粒出现偏光盲区;X—光衍射图样为C型;淀粉的糊化温度为84.0~94.6℃,峰值粘度为146 mPa.s,糊的冷、热稳定性好,凝胶性强,且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好;直链淀粉含量为39.1%。  相似文献   

11.
固体核磁CP/MAS~(13)C NMR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固体核磁CP/MAS13CNMR光谱近年来在木材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该分析手段在木材化学、木材改性和木材加工等研究领域的应用范围,谱峰的归属和波谱解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气流粉碎对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及理化性质影响,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利用流化床气流粉碎设备在不同分级频率条件下粉碎处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快速粘度分析仪研究粉碎处理前后高直链玉米淀粉颗粒形态、双折射现象、颗粒尺寸及分布、晶体结构、粉体密度、压缩度、水合性质及脂肪结合能力、淀粉糊粘度等结构及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淀粉粉体经气流粉碎微细化后,粉体颗粒形状及尺寸不均,颗粒表面粗糙,粒径变小,在分级频率3 000 r·min-1时颗粒平均粒径由14.01μm减至5.8μm,偏光十字减少;淀粉相对结晶度由28.63%降至19.19%,破坏淀粉颗粒结晶结构,由多晶态向无定形态转变;微细化后粉体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降低,压缩度增大,粉体水溶性、膨胀性、持水及脂肪结合能力增强;淀粉糊衰减度和回生值分别为原淀粉1/4.4和1/1.9,淀粉热糊及冷糊稳定性较好。研究结果为淀粉干法物理改性技术研究和高直链玉米淀粉深加工与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小,且弱光对轮选987总淀粉含量的影响大于农大糯50222。灌浆期遮光轮选987直/支比值增大;而农大糯50222的直/支比值在灌浆前期和中期遮光后减小,灌浆后期遮光无变化;灌浆前期和后期遮光显著提高轮选987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而灌浆中期遮光则呈相反趋势。灌浆期遮光均显著提高了农大糯50222淀粉B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降低了A型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和数目比例。灌浆期遮光两小麦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呈降低趋势,遮光对其影响程度随遮光时期的延迟而减小,且农大糯50222淀粉的相对结晶度显著大于轮选987。灌浆前期和灌浆中期遮光降低了轮选987淀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灌浆各时期遮光均降低了农大糯50222淀粉的上述指标,但仍高于轮选987。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直支比值与最终黏度、反弹值、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糊化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其呈显著正相关。B型淀粉粒的体积比例与最终黏度和反弹值呈显著负相关。B型淀粉粒表面积比例和相对结晶度、最终黏度、反弹值、糊化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灌浆期遮光改变了小麦胚乳淀粉组分、粒度分布、相对结晶度及其主要糊化特征参数。小麦胚乳淀粉组分与晶体特性和糊化特性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遮光影响了小麦淀粉组分,间接影响了其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取代度马铃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马铃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红外光谱图在1 724 am-1和1 565 cm-1处产生了吸收峰,并与608 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X射线衍射图中淀粉微晶结构略有增加,亚微晶结构相对减少,总结晶度下降,但淀粉的结晶类型未改变;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开始消失或者变的模糊,脐点处随之发生爆裂,裂缝甚至沿脐点向外扩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淀粉颗粒表面被腐蚀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1H,^13CNMR光谱在木素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素化学结构研究是木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秀般化学研究方法很难完全搞清木素化学结构,核磁共振技术引入木素化学研究中以后,使木素化学结构研究变得简单易行,核磁共振技术现在已成为木素研究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1HNMR谱,613CNMR谱,二维(2D)NMR谱以及固体^13CNMRCP/MAS技术在木素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营养组分、理化特性及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丰富青稞加工方式。【方法】以青稞为试验材料,将蒸煮后老化不同时间(0、6、12、18和24 h)的青稞粉进行炒制,通过扫描电镜和显微镜观察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微观结构的影响;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和快速黏度分析法,研究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短程分子结构、结晶特性及糊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消化研究蒸煮-老化预处理对炒制青稞粉淀粉消化率的影响。【结果】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炒制青稞粉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和β-葡聚糖含量减少;但不经老化处理的炒制青稞粉(0-Roasted)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和总膳食纤维有所增加。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淀粉颗粒受到一定程度破损,偏光十字逐渐消失;短程分子结构受到破坏。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粉的相对结晶度降低;随着老化时间增加,炒制青稞粉相对结晶度逐渐增加,结晶形式由原来的A型转变为V型,表明形成淀粉-脂质或淀粉-蛋白质-脂质复合物。蒸煮-老化预处理炒制青稞粉L*值降低,而a*和b*值增加。与生青稞粉相比,蒸煮-老化预处理使炒制青稞粉的典型糊化峰消失,终值黏度逐渐降低;同时使炒制青稞粉持油力显著增加,但持水力缓慢下降。体外消化试验表明,与生青稞粉相比,热加工可提高青稞淀粉的消化性能;但与未老化炒制青稞粉相比,老化6—24 h炒制青稞粉的快消化淀粉含量减少6%—16%,慢消化淀粉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蒸煮-老化预处理可改变炒制青稞粉的营养组分和理化性质。蒸煮后老化6 h的炒制青稞淀粉消化性能降低,有助于稳定血糖,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或血糖偏高人群理想的主食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大麦籽粒是一类重要的谷物原料,在啤酒酿造、禽畜喂饲、药食保健等领域的用途十分广泛.研究表明,籽粒中的淀粉颗粒大小及淀粉组成结构决定其用途.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大麦不同粒径淀粉颗粒的组成结构及物化性质,为大麦淀粉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引2号(Xiyin-2)、京辛1号(Jingxin-1)、苏啤6号(Supi...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小麦面团由面筋蛋白形成的细丝包裹淀粉构成。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影响着食品的加工品质。探究淀粉理化特性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为阐明淀粉在面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小麦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这12个试验材料具有3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s)组合,新麦26、济麦44、西农615和藁城8901的亚基组合为1、7+8、5+10;西农221、西农979、西农633和西农059的亚基组合为1、7+8、2+12;15(85)2A、14(417)0-0-10、小偃22和周麦18的亚基组合为1、7+9、2+12。从试验材料的面粉中提取淀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形态,测定并分析淀粉理化性质(淀粉粒分布、直链淀粉含量、相对结晶度、短程有序度和热特性)和面团混揉特性(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结果】12个材料淀粉颗粒中,大淀粉粒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小淀粉粒呈不规则椭圆形或多面体。新麦26、济麦44、藁城8901、西农221、西农979和西农059淀粉粒排列紧密,西农615、西农633、15(85)2A、14(417)0-0-10、小偃22和周麦18的淀粉粒排列较为分散,西农979、15(85)2A、小偃22和周麦18中含有较大直径的A型淀粉粒。A型淀粉粒含量越高,B型淀粉粒含量就会越低,B型淀粉粒与A型淀粉粒含量的比值就会越小。当材料间的直链淀粉含量接近时,那么它们的面团稳定时间也较为接近。12个材料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相似,均属于A型晶体结构。淀粉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新麦26拥有最高的1 045/1 022 cm-1值和最低的1 022/995 cm-1值;周麦18的1 022/995 cm-1值最高,反而1 045/1 022 cm-1值较低。这表明试验材料较高的1 045/1 022 cm-1值通常对应较低的1 022/995 cm-1值。12个试验材料的淀粉特性不同,其面团稳定时间也有显著差异。新麦26、济麦44、西农221、西农979和西农633具有较长的面团稳定时间,其中,新麦26的面团稳定时间远远长于其他材料。【结论】在12个试验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r=0.88,P<0.01)和淀粉短程有序度(r=0.83,P<0.01)与面团的稳定时间呈显著正相关,A型淀粉粒含量(r=0.61,P<0.05)、淀粉相对结晶度(r=0.84,P<0.01)和淀粉糊化焓(r=0.71,P<0.01)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