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物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争取食物数量的有效供给、质量的卫生安全和营养的搭配合理,要及早对2020年乃至2030年人口高峰期的食物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的研究,为政府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决策依据,确保新时期中国的食物安全。1.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是浙江湖州人,今年81岁了,他担任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农科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等数职,对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更是情有独钟,倍加关注。2005年5月27日,本刊主编张成龙和记者程力专访卢院士时,他不仅欣然受聘担任《农产品加工》刊物的顾问,而且就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发表了深刻而新颖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姜春云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1)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情势下,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也是我国最紧迫的民生问题之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并使之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既是我国13亿人口食品安全和营养改善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华农耕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4.
5.
保障粮食与食物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良恕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6):1-1
1.正确理解“粮食安全”“食物安全”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我国“粮食”通常指谷类、豆类和薯类,FAO(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仅指谷类和薯类。“粮食安全”是历史的选择。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一直在为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而不懈努力。粮食是食物的主体,在食物严重短缺的历史背景下,重视粮食安全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这是历史必然,也是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6.
卢良恕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近年来,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食物与营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食物数量供需基本平衡。同时,我国食物质量安全领域仍存在着问题与隐患,“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事件的出现,只是一个局部问题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8.
9.
农业信息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在中国农业发展和“三农”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概况的分析,指出信息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农业信息化则是中国提升农业和缓解“三农”窘境的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中国农业CGE模型的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安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构建农业一般均衡模型(CGE),本研究分析了农业补贴增长条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模拟结果显示,农业补贴增长将降低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从而带动资本、投资、真实GDP、土地租金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带动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加,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增加,整个宏观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人民币真实贬值、出口增长、关税收入增加,贸易条件改善,国家宏观经济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政策中,继续加大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提高农业补贴的实际效用,对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农业CGE模型的耕地政策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构建农业一般均衡模型(CGE),本研究分析了耕地面积减少条件下的粮食安全问题。模拟结果显示,粮食耕地面积减少将导致土地租金、物价指数、GDP价格指数、投资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增长,导致投资、资本和实质GDP减少,直接影响就业、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缩减。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关税收入减少,净出口对GDP贡献减少,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坏。因此,在保障粮食安全政策中,必须坚决维护1.2亿hm2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仓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批发市场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就加强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及时更新是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律保障;完善对源头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产品市场准入、标志、追踪溯源和召回制度是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独立的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是食品安全控制的外在保障;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消费者控制体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而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还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特殊的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生产组织形式,参与和衔接了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内涵和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质量、土地使用规模、金融制度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意识及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大特征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在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里特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2)
通过对国情、合理的营养结构和我国人民的膳食传统的分析,以及对改革开放30年来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业发展历程的剖析,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并指出农产品发展的目标必须满足人民合理的膳食营养和生活水平,符合我国的食物安全需要,有利于促进加工企业转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着重介绍了几种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并对21世纪世界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19.
20.
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风险、开展灾害补偿、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国家对农业保险的制度安排日益明确;农业保险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农业保险险种标的逐步丰富、发展模式日趋成熟。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服务农业现代化方面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保险业提出更高职责要求,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政策实施为农业保险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做好新形势下的农业保险工作,需要提高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适应新形势转变农业保险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品种和商业模式创新,切实提高对农业保险市场的规范和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