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尾巨桉速生丰产林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尾巨桉C9无性系林分进行幼龄期和中期施肥试验.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施肥对尾巨桉林分的生长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而中期施肥对材积生长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胸径、树高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后林分的生长量分析表明,处理5(即每株施加磷酸二铵350 g+尿素100g+复合100g)可极显著提高尾巨桉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认为处理5为尾巨桉幼龄林的最佳施肥方案;中期施肥处理Ⅱ-1(即美国磷酸二胺500g/株)能显著提高尾巨桉村积生长量,是中期施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质和施肥对尾巨桉组培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尾巨桉组培苗移植到容器袋时所用的基质、基肥品种及苗期追肥配方和浓度等进行全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不同地点土质对桉树组培苗移植的成活率影响不明显;而使用不同的基肥对移植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以施用钙镁磷肥3kg·m-3的成活率最高,追肥是决定壮苗的关键,配方A3即浓度为300×10-6的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复合肥是尾巨桉移植苗追肥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3.
施肥处理对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密度、硬度、横弯强度、抗劈力均表现为初期施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仅初期施肥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品质最有利于作为胶合板原料,其次为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三种不同施肥处理除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抗劈力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径向抗劈力差异显著外,其余两者间其它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为造林品系,设计了5种不同造林密度和6种不同施肥组合进行造林示范,对43个月生不同造林措施示范林生长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巨桉无性系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林分蓄积量则有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趋势,最高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29.28 m3/hm2;造林后追肥可明显促进林木生长,追肥的林分蓄积生长量是不追肥的166.7%,并且以追肥用量大的林木生长效果更好;在造林后1个月及时追肥情况下,可选用磷肥或复合肥作基肥。  相似文献   

5.
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用沼肥对桉树幼林生长量、材积量和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现最好为处理5,其桉树胸径、树高、材积量分别为10.94 cm、13.12 m、0.059 m3,分别比处理2增长11.7%、1.71%、18.0%,胸径、材积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沼肥与复合肥混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在桉树生长前期,追肥每次每株施用沼肥5 kg+复合肥250 g为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通过林地调查和室内分析化验,结果表明广西钦州市桉树二代萌芽林林地土壤酸性、有机质、全N、水解N、全K、速效K含量均降低;土壤磷素含量降低,全P含量为0.28~0.38g.kg-1、有效P含量为0.3~1.1mg.kg-1;Cu、B的含量也降低,且B含量偏低,仅为0.01~0.03 mg.kg-1。针对上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分别以普通HA桉树肥、桉树专用肥、鸡粪+普通复合肥和钦州市林科所桉树配方复混肥4种肥料进行施肥对比试验,寻找最佳施肥方式。试验表明:尾巨桉施肥肥效明显,施用几种肥料对桉树二代萌芽林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对桉树二代萌芽林前期生长量的肥效差别主要受肥料总养分含量、N、P、K百分含量及养分的合理配比影响。不同处理萌芽林分间的保留株数、树高、胸径、材积及蓄积均达极显著水平,钦州市林科所桉树配方复混肥较适合当地桉树二代萌芽林林木生长,3年生单株材积及蓄积量分别达到0.076 m3.株-1、105.396 m3.hm-2。  相似文献   

7.
南盘江畔田林县干热气候区桉树人工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复合肥、桉树专用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生长均大于普通商品复合肥,其中又以进口复合肥对尾巨桉生长作用最好.30个月生比对照蓄积量生长提高32.16%,蓄积量年生长达30.8m3/hm2.  相似文献   

8.
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巨桉实生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桉树无性系和1个对照品种在本区生长均表现良好,不同桉树无性系之间、各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量差异性显著,只是2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更大,6年生时生长量差异性变小;适宜本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巨尾桉GU9,其次为尾巨桉DH32-29、尾巨桉DH33-27,在6年生时这3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量分别达到0.249875 m3、0.189 312 m3、0.188 103 m3,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优于其它无性系和对照实生苗。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与肥料配合使用的最佳固氮菌液浓度,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广林9号幼生萌芽林作为研究对象,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用桉树专用复合肥配以1%~7%含量的固氮菌,在萌芽林4个月时设置G1、G3、G5、G7、CK1、CK26个施肥处理。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固氮菌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巨尾桉广林9号生长,其中固氮菌含量为7%的处理最有利于巨尾桉广林9号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增长,且通过对土壤中氮含量的测定发现固氮菌浓度为7%的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对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闽江下游山地巨桉无性系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巨桉无性系施用不同肥料组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火烧垃圾土做基肥再配施适量的尿素做追肥,组成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体系,其施用效果明显优于纯化肥类肥料组合,不但能明显提高林分生产力、维持地力,而且经济效益较好,充分显示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施用优势;采用火烧垃圾土2 kg.株-1(基肥)+尿素200 g.株-1(追肥)的施肥方案,2年生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分别可达9.41 m、9.51 cm、0.0335 m3和53.72 m3.hm-2,投入产出比高达1∶2.9,经济纯收入是纯化肥类肥料组合的2.0~2.8倍,符合桉树短工林集约经营和持续发展方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永海 《绿色科技》2023,(5):136-140
为了解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在钦廉林场那丽分场长乪工区1-95小班71亩桉树萌芽林中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地块进行了有机肥和复合肥的对比试验,采用随机区间分组,其中施用有机肥的标记为A,施用复合肥的标记为B,共2个处理,3个重复。在2021~2022年每年的5月进行施肥处理,有机肥施肥量为2.5 kg/株,复合肥施肥量为0.75 kg/株,对各样地试验前和试验后共计5次调查,对样地树高、胸径、林分蓄积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A样地在施肥后,树高均显著高于B样地,A样地在施肥后,桉树胸径会显著大于B样地,但施肥后的1年,A样地和B样地差别不大,但第二次施肥后,A样地的胸径显著大于B样地,且A样地林分蓄积显著大于B样地,且自制有机肥的比市面现售的有机肥每年每亩节约43.37元,比使用钦廉专用桉复合追肥每年每亩节约28.67元。桉树种植中,采购的未发酵干生鸡粪与磷肥按照4∶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有机肥,不仅能够提高桉树产量,与市面现售有机肥和复合肥相比,更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福安市尾巨桉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安市沿海低海拔山地引种栽培尾巨桉,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表现出速生性状,具一定的抗逆性。同时,尾巨桉对施肥比较敏感,施用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每年追肥1次,宜在7月份进行。  相似文献   

13.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福安市进行尾巨桉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尾巨桉在福安市沿海低海拔山地栽培,能够正常生长发育,且表现出速生性状。同时,尾巨桉的生长对施肥比较敏感,施用肥料以复合肥为佳,每株施肥量为1.00kg,每年追肥1次,以7月份为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沼渣在桉树集约化经营中的合理利用,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种植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尾巨桉人工林地布设了沼渣、桉树专用肥和对照CK共3组施肥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施用沼渣后对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用沼渣显著促进了AOA的生长,土壤总氮、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均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和铵态氮以及尾巨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不显著(P﹥0.05)。施用沼渣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要比施用桉树专用肥的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好。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国有维都林场植苗造林桉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施肥模式连续4年施肥,第5年测定树高、胸径、材积指标,为桉树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桉树的树高影响不大,但是对桉树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较大;采取4月、6月、8月各施肥0.5 kg的施肥模式对桉树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的效果最佳,其中单株材积达到0.148 m~3。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等肥力不同肥料对桉树幼苗进行处理,观察桉树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沼肥和复合肥混合处理下桉树生长最好,最后1次测量的树高、胸径、材积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40.50 cm、31.55 mm、0.10456 m~3,分别比对照提高66.02%、93.08%和300.75%。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9.
尾叶桉实生林施肥6a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尾叶桉实生林施肥试验6 a的生长、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总结.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幼林具有极明显的增产效应,6年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生长的差异达极显著.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比不施肥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76%、56.80%和206.59%,尤其是施肥最佳处理9(树高13.17 m,胸径13.73 cm和材积141.1 ?1.77%、78.54%和290.86%.该试验中N、P、K的最佳施肥配比为2∶3∶1.施肥既提高了尾叶桉的生长量,也增加了尾叶桉各组分的生物量,促进了尾叶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此外,合理施肥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最佳施肥处理9,6年生时获纯利达9 *hm-2)分别提高946.84元*hm-2,是不施肥处理的9.58倍,其投入产出比达2.74,内部收益率32.33%.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施肥效果更佳的复混肥,开展6种配方复混肥在广林巨尾桉5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无性系丰产林培育中的对比试验。试验设6个处理,采用施用相同有效养分量的方法对6种复混肥进行广林巨尾桉5号无性系造林试验,每种肥料均分1次基肥和3次追肥施放,造林后定期测量各试验处理林分胸径、树高生长量,并对各处理进行生长量、经济效益分析,比较各施肥处理的造林效果。林龄3.5年时,F3处理(基肥的氮含量4%、磷10%、钾6%,追肥的氮含量15%、磷8%、钾7%)的胸径为12.66 cm,树高达19.36 m,单株材积0.118 1 m3,是6个处理中生长量最高的处理,同时其经济效益也最高。因此,配制复混肥时要重视氮、磷、钾在肥料中的含量,只有各种养分元素含量合适才能发挥肥料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