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产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玉米110 cm大垄双行栽培产量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采用110 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产量达到了9 429.0 kg/hm2,较玉米采用65 cm小垄常规栽培技术(产量8 472.0 kg/hm2)增产957.0 kg/hm2,增产率为11.3%,增加经济效益1 243.50元/hm2,增效15.5%。  相似文献   

2.
玉米140 cm大垄双行通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140 cm垄通透栽培,可以解决玉米海,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的问题,试验证明:140cm大垄通透栽培与70 cm垄栽培比较,有明显通风透光和增产增收效果.140 cm大垄通透栽培平均产量10 746kg/hm2,70 cm垄栽培平均产量9 666 kg/hm2,增产1 080 kg/hm2,增产率11.2%,增收864元/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硫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硫肥能提高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每公顷施19.5 kg硫肥产量迭7 312.5 kg/hm2,每公顷施40.5kg硫肥产量达7465.5kg/hm2,比不施硫肥分别每公顷增产259.5 kg、412.5 kg,增产率分别为3.7%、5.8%.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虞城县主要秋粮作物,每年播种面积8.2万hm2,占全部秋粮播种面积的90%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560kg,而推广的并垄双行覆膜栽培,平均每667m2产量750kg,增产34%,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并”是把原来的3条70cm的垄合成2条105cm的大垄,“双”是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小行间距为25~30cm.  相似文献   

5.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玉米大垄双行栽培对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栽培,产量高达7 885.5kg/hm2,较小垄常规栽培增产889.5kg/hm2,增效1 014.9元/hm2,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6.
2014年八五四分公司第九作业站种植玉米品种龙单59,面积33.3hm2,平均公顷产量10581kg,与生产品种德美亚3号相比,公顷增产294kg,增产率为2.9%。  相似文献   

7.
选择23个不同生态类型玉米品种为试材,以当地主栽品种海玉6为对照,筛选出适合甘南县密植栽培特点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密植比中高产田小垄平均产量9180kg/hm2,增产1378.5kg/hm2,增幅为15.02%,比全县平均产量4 170 kg/hm2,增产6 388.5 kg/hm2,增幅为153.2%,其中,丰单1号、丰单3号产量超过13 500 kg/hm2,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和推广,提高了玉米单产,测产结果:玉米膜下滴灌平均每公顷产量13156.5千克,比大垄栽培未膜下滴灌每公顷11542.5千克增产1614千克,增产率14.0%。  相似文献   

9.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08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村示范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60hm2,平均产量每666.7m2为749.2kg,增产35.4%;最高产量每666.7m2达850.7kg。  相似文献   

10.
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对大豆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小垄双条密植栽培平均产量为2 875.5 kg/hm2,较常规栽培增产454.5 kg/hm2,增产率达18.8%,增效344.4元/hm2。  相似文献   

11.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旱地适宜天薯11号抗旱高产的较佳栽培模式,采用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黑地膜覆盖相比露地栽培出苗期提早4~9d、成熟期提早6~12d,生育期提早4~16d;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都高于露地栽培,增产4 562.33~12 091.04kg/hm2,增产率25.69%~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下的产量最高,达22 968.77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2 091.04kg/hm2,增产率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商品薯率、单株薯质量、产量最高,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12.
谈玉米大垄双行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几年玉米价格猛涨,种植玉米效益明显提高.伊春市近几年玉米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如何能够使玉米产量再登新台阶,是摆在我们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玉米大垄双行可以提高玉米产量20%-30%。笔者就本人几年种植玉米大垄双行的经验,谈谈玉米大垄双行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连续4a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处理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2500 kg/hm2;秸秆不还田常规种植处理产量最低,折合产量为8506 kg/hm2。秸秆还田处理平均产量为10763 kg/hm2,秸秆不还田处理平均产量为9918 kg/hm2,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产量增加845 kg/hm2,增产率8.5%。地膜覆盖处理平均产量为11916 kg/hm2,常规种植(露地)处理平均产量为8766 kg/hm2,地膜覆盖处理较常规种植(露地)处理产量增加3150 kg/hm2,增产率为35.9%。  相似文献   

14.
特优816是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最新育成的杂交组合,是广东省目前唯一一个高抗稻瘟病的特优新组合。2009—2011年累计推广面积达2万hm2,一般每667 m2产量达650 kg,与当地当家品种相比,每667 m2可增产稻谷60 kg,增产率10%以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临潭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和良好的倒茬作物,其丰歉直接影响着全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的高低.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我县借鉴外地的丰产经验,进行了马铃薯坑种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2000年在新城高新技术示范区和扁都示范点示范坑种马铃薯1.0 hm2,平均产量2.85万kg/hm2.最高产量达3.72万kg/hm2,最低为1.98万kg/hm2,平均纯收益1 605元/hm2,较常规露地种植法增产7 650kg/hm2,增产率36.7%,新增纯收益474元/hm2,较覆膜种植增产4 500kg/hm2,增产率18.8%,新增纯收益300元/hm2.该项技术是我县值得推广的一项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现将其增产机理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地膜玉米具有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亏缺而推广面积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从1998年开始在定西县凤翔镇口下庄村、景家口村进行地膜玉米沟穴播试验示范种植,3 a累计种植15.733 hm2,平均产量7 710 kg/hm2,比常规地膜玉米对照田增产1 920kg/hm2,增产率为33.2%.几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玉米沟穴播具有接纳降水多、蒸发量小、作物对土壤水分利用率高、在干旱年份增产幅度大等特点.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州沿黄稻区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郑州市中原区位于郑州黄河南岸,属引黄灌溉稻区,自1996年引进水稻盘育抛秧栽培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后在全市沿黄稻区大面积推广,2005年推广面积7 100 hm2,占水稻总面积的51%,1999~2005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1 400hm2,最高每公顷产量达9 225kg,平均7 444.35 kg/hm2,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繁荣种畜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研究玉米品种在两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虽然百粒重每穗粒数较正常栽培模式降低,但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同一品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繁荣种畜场所属地区选择先玉335配合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2001-2002年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示范推广粳稻新品种滇系4号7593.73hm2,平均单产11026.5kg/hm2,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479kg/hm2,增产幅度达15.49%;2a累计总产8373.23万kg,新增总产1123.11万kg,新增总产值2475.06万元;推广滇系4号平均每公顷获得新增纯收益3405.73元。  相似文献   

20.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几年玉米价格猛涨,种植玉米效益明显提高,伊春市近几年玉米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如何能够使玉米产量再登新台阶,是摆在我们技术人员面前的新课题。通过几年的探索,玉米大垄双行可以提高玉米产量20%~30%。笔者就本人几年种植玉米大垄双行的经验,谈谈玉米大垄双行增加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