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以拓展和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预测研究为目的,运用随机理论,建立了基于加权马尔科夫链的地下水埋深预测模型,预测内蒙古河套灌区上中下游在未来时段内地下水埋深所处区间值。结果表明:节水改造后灌区中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380, 2.742)区间,下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2.218, 2.506)区间,这两个区间的数值都低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河套灌区中下游的盐渍化有望进一步减轻。而上游区的地下水埋深更多的时候处于[1.227, 1.727)区间,此区间的数值高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临界地下水埋深2.0 m,在未来的时间河套灌区上游是控制地下水埋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银北灌区地下水动态及其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银北灌区作物生长季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和田间土壤全盐含量测定,分析了地下水的动态变化及春、秋季土壤盐分的分布特征,确定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矿化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与地下水埋深呈对数负相关,并建立了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3.
上海郊区主要农作物适宜的地下水埋深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地下水作用条件下土壤的积盐规律,为研究其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以及制定合理改良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对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下水埋深、耕层土壤含盐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中、底层土壤含盐量属强等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底层土壤含盐量呈强空间自相关性,耕层、中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对空间尺度上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定量分析表明,耕层、底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性,中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加强排水,制定合理灌溉定额并严格实施,从而控制并降低地下水位是当前盐碱改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筒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彰武地下水埋深及其对农业生态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肖侠  王宪彬  赵福东  刘旭  左壮  丁全洪  王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04-18906,18910
根据彰武30个水文站点近30年观测资料以及5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县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态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彰武县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干旱多灾,生态脆弱;特别是近30年,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造成水资源严重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明显萎缩,土壤沙化严重,草场退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7.
浅埋区地下水位对作物生长有较大影响,为探明不同作物最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在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开展了系列原型观测实验,探寻砂姜黑土和黄潮土两种土壤,分别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情况下的最优地下水埋深控制。结果表明:(1)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不同:小麦和大豆在两种土壤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均为1.0m;玉米在砂姜黑土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为0.8m,在黄潮土上种植的最优地下水埋深为1.0m。(2)土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种植小麦条件下,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高;种植大豆条件下,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低;种植玉米条件下,在[0.2,0.6]埋深区间,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高,在[1.0,5.0]埋深区间,砂姜黑土产量比黄潮土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作物需水规律出发,研究不同埋深浅层地下水对作物需水的补给模式及对作物蒸散的影响。[方法]设计5个地下水埋深处理,于2008~2009年采用底部密封的试桶进行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春小麦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结果]不同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以及田间蒸发散具有显著的影响,补给占ET总量的比重从0到52.0%不等;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影响地下水对作物补给的主要因素是大气蒸散能力和作物根层深度,埋深较大时则主要受到地下水位的控制。[结论]揭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潜水补给包气带及作物需水的机理及模式,为合理高效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优化春小麦灌溉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肇州县8 口长序列观测井的地下水埋深资料,利用ArcGIS中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研究区的年内和年际地下水埋深的变化特征并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探究其影响因素,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肇州县地下水变化类型为人工开采型;地下水埋...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的重要来源,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水源.利用覆盖整个克里雅河流域平原绿洲的24个地下水观测井点2012年5 ~ 10月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克里格(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别研究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不同径流变化下的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受土地类型的影响,同时地下水埋深也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地下水埋深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时间尺度、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同土地类型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区域所处的海拔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在同一时间尺度、同一海拔高度上,东西部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大于西部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不同径流阶段于田绿洲地下水埋深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整体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地下水埋深的变化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SPE—GC/FID)方法,研究了沈阳周边典型污灌区10个地下水样品中直链烷烃的污染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污灌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直链烷烃污染,毗邻沈阳城区的S4-S74个采样点直链烷烃平均浓度高达138.58μg·L^-1,是其他各点平均浓度的34.4倍。从分布规律上看,不同碳链长度的直链烷烃浓度呈正态分布趋势,基本在C16-C17处出现峰值。可能的原因是长期的污水灌溉和城市工业活动导致了地下水中直链烷烃污染,而烷烃自身理化性质、微生物降解作用和直链烷烃在包气带中的迁移作用促成了不同碳链长度烷烃呈现正态分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年新疆尉犁县浅层地下水监测资料,采用单指标法(盐度、可溶性钠含量、镁系数、残余碳酸钠和钠吸附比)、综合危害系数法和灌溉系数法对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尉犁县平原灌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不适用于直接灌溉。  相似文献   

13.
灌区地下水位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但在灌溉期间主要受灌溉水下渗补给影响.该研究在大峡渠灌区试验地块内建设5眼地下水观测井,开展农田灌溉水下渗对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灌期和苗灌期灌区典型地块地下水阶段性动态变化规律与灌区所处的湟水河谷地I级阶地水文地质情况一致.从整体来看,支渠的行水形成了线补效应.距离支渠最近的1号、2号观测井接受了更多的补给,水位最高,3号井次之,4号、5号井接受的补给最少,水位最低.春灌期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苗灌期,这主要由春灌期引水量与退水量差值显著大于苗灌期所致.  相似文献   

14.
陕西苹果产区大气质量水平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7-2004年对陕西省11个苹果主产县(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的监测过程中,大气中SO2采用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测定,NOx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光度法测定,总悬浮物采用中流量滤膜法采样-重量法测定,氟化物采用挂片法采样-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大气质量的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结果表明,陕西苹果产区的SO2、NOx、总可悬浮颗粒物和氟化物分别为0.0218±0.0121、0.0111±0.048、0.130±0.087mg·m-3和0.51±0.34μg·m-3,111个监测果园或区域的4项大气质量指标中,仅5个果园的可悬浮物超过《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与技术条件》限值。评价结果表明了产地环境条件完全能够满足食品安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苹果)的生产要求,可悬浮颗粒物为无公害食品苹果生产大气质量关键控制因子,可悬浮颗粒物、氟化物为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大气质量关键控制因子,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悬浮颗粒物关键污染因子不是来自工业污染。为降低大气可悬浮物、氟化物,减少对苹果果面的污染,提出增加果园植被覆盖,禁止或限制在果区采石、建水泥厂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位抬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文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文中以天山北麓平原灌区为例,根据多年来土壤改良试验成果,确定灌区地下水临界深度为:解冻始2.0—2.5m,春灌始2.5—3.0m,春灌头水末1.2—1.5m,夏灌末2.0—2.5m,冬灌始2.5—3.0m,冬灌末1.3—1.5m。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淮北涡河流域砂姜黑土区域降水特征和土壤水文物理性质与土壤易发生干旱的关系,对开发地下水和补充灌溉的几种方式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有良好地调节土壤水分的作用,缓解了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保证了作物高产对水分的需求,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因此,适时地补充灌溉具有保证作物高产、提高效益和节水、节肥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夏大豆新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陕西省关中地区夏季种植的大豆品种,以期提高该产区大豆的产量水平,对陕西省夏季播种的大豆11个品种(系)进行产量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品种(系)中,‘V94-3971’的产量最高为243.2kg/667m2,比对照‘秦豆8号’增产39.6%,其次是‘21P369’,为239.8kg/667m2,较对照增产37.7%;其余增产的是‘XN21(20)-8’‘黄矮丰’和‘SFG04626’,分别较对照增产37.5%、15.9%和12.7%。4个品种(系)包括‘21P369’‘黄矮丰’‘SFG04626’和‘XN21(20)-8’,由于生育期适中,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籽粒商品性等性状综合表现好,比较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种植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52-14854
针对陕北地区传统民居窑洞,从窑洞本身及其发展环境出发,分析了窑洞的建筑特色和使用价值以及它在陕北地区的发展现状,指出窑洞的发展正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境地。运用SWOT分析法,概括了窑洞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优势方面突出其作为生土建筑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的特征,解决黄土高原土地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作用,以及富含乡土特色的审美价值;劣势方面突出了村落布局缺乏整体性、交通不便、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欠缺、造型和空间单一呆板;机遇方面则突出了世界范围内对建筑生态学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地下民用建筑的探索和应用;挑战则在于窑洞建筑技术、窑洞民居与城市化之间的矛盾、窑洞民居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限制"型的管理模式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建议陕北窑洞的发展应该通过舆论正确引导、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从筑窑技术上努力改善窑洞的缺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窑居环境;开发具有陕北特色的窑洞文化旅游;建设具有陕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有机氯农药(OCPs)在污灌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残留特征,运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太原市小店污灌区3个钻孔不同层位土样和16个浅层地下水样中的OC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普遍存在于污灌区土壤和地下水中,土壤中HCHs含量范围为0.25~9.21 ng·g-1, DDTs残留范围为0.14~30.4 ng·g-1;浅层地下水中,HCHs含量范围为0.30~51.23 ng·L-1,DDTs残留范围为1.41~32.78 ng·L-1;污灌对OCPs不同组分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影响不同,相对于DDTs,HCHs更容易向深层土壤中迁移;土壤中p,p′-DDE含量最高,地下水中β-HCH平均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全面调查研究陕北榆林风沙区防风固沙林体系植被建设状况和历年经营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域复杂的地貌环境和立地条件,筛选提出了各种适合不同立地类型区的林种、树种结构优化配置模式,为低质林分改造和沙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